书城励志杰出青少年的学习力训练
2608600000018

第18章 组织有效的复习(2)

(2)查漏补缺,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影响学习的因素很多,在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很难保证各种因素都处于最佳状态,因此,难免出现漏洞和欠缺,通过复习,自己检查出来后,就可以及时补上,保证所学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抓紧复习的优等生,学习中的漏洞和欠缺,都能及时地得到补正,因此,他们的知识总是比较完整的。

(3)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这里所说的“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就是指系统化的知识。可以说,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是系统复习的中心任务。

通过平时分科、分章、分节的学习,可以说基本完成了对各种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任务。通过复习,全面回顾,查漏补缺,又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但这时你对事物的认识还没有完成,复习的中心任务也没有完成,为什么呢?因为头脑中的知识这时还是“半成品”,需要采取分析综合,比较归类,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把长期学习的各部分知识“组装”起来,融会贯通,透彻理解,使之形成系统化知识。这时,才能说完成了学习过程的全部任务。

2.阶段系统复习的准备工作

阶段复习必须注意做好“三准备”,即主题准备、时间准备和材料准备。

(1)主题准备。复习之前一定要明确这次复习的中心内容,复习时要围绕这个中心内容来进行。如果不明确中心内容,拿起课本从头捋到尾,不能称之为复习,只能算是一种重复,最多起到一个熟悉的作用,知识还是分散的,构不成体系,效果并不好。

(2)时间准备。由于阶段复习要看、要想、要查资料,还要写复习笔记,量比较大,因此复习的内容和复习的时间都必须相对集中,可以采取主动分配、被动安排两种方法。

时间的主动分配,即根据复习的内容安排若干天,每天或每隔一两天复习一部分内容,若干天后全部内容复习完。

时间的被动安排,即复习的时间有限,不能任意安排,就要计算一下从复习开始到考试一共有多少时间,需要复习的内容有多少。如果时间不够用,那就要根据时间的许可,调整复习内容,熟悉的内容略去,保证重点学科等。

这样,虽然每天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所剩的时间不多,但是由于时间安排得当,可以避免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3)材料准备。当复习的中心内容确定后,一切与中心内容有关的课本、笔记、作业、试卷和参考书都应当尽可能准备齐全,复习时专心思考,需要查阅时资料伸手可得。

3.阶段复习的程式

第一步:先回忆后看书

和课后复习一样,阶段复习进行时,也是先不看书,尽可能地独立思考回忆。遇到难题或不理解的内容,也不要忙于翻书,先自己想想看,实在想不起来才去看课本。这样做,是逼着自己动脑筋,有助于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步:先看题后做题

阶段复习时对于过去做过的习题有必要再温习一遍。不过,不是一题不落地再做一遍,也不要一题也不做。看题是把书上的练习、日常的作业、阶段测验的试卷,从头到尾看一遍。看题的时候,只看题目,理清解题思路,会做的可以与原先的做法相对照比较,不会做的再看原先是怎么解的,自己这次“卡壳”是卡在什么地方,然后再做一遍。

除了看题之外,有必要选择部分习题做一做,尤其是选一些综合性习题做一做。因为平时学习所做的习题都是为了练习当时讲课的内容,都是个别的。而综合性习题则要运用本章或本体系的全部知识才能解答,因此,做一些综合性习题是阶段复习中用来巩固知识、熟练运用知识的必要的方法。通过做综合题使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第三步:先复习后笔记

阶段复习结束之前,应当把复习的成果记录下来。复习的成果可以包括通过复习而获得的系统知识,新的体会,新的解题方法,自己的难点弱点等等。复习笔记不是课堂笔记的翻版,而应当是简洁明了,高度概括。如同你进入知识领域的一名向导,靠着它可以把你引入知识的各个角落。换句话说,看着复习笔记可逐一回忆起课本上相关的内容。

4.阶段系统复习的基本要求

复习前要抓紧平时学习时间,做好准备工作。要利用平时零星的时间,围绕复习中心内容把有关的笔记、书本、作业、试卷和参考书等一一准备好。

复习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进行。复习时,首先要确定复习的中心内容,这个中心内容要按照知识的体系来确定。

在复习时,从内容上来说,尽量选择与讲新课关系最密切的内容来复习,这样,不仅完成了复习任务,而且还可以推动新课的学习,另外,每次复习的内容不要太多,要适当,要注意文理交替。

要坚持用循环复习的方法。所谓“循环复习法”是:在学完一部分内容后,及时地进行一次复习。接着就是学习下一部分内容。学完了后再进行第二次复习。后一次复习要包括前一次复习的内容。如此继续下去,一环套一环。同时,学到一定阶段,要把整个复习的内容分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复习后都要搞一次大循环。内容多的还可以穿插循环。

要做点综合性题目。目的是检验复习的效果,加深对知识理解,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选什么题,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确定,重点是做点综合性的习题。综合习题类型和复习时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要一致,用做综合题来进一步使知识完善化和系统化,并以此培养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要有集中的时间和安静的环境。复习时,要处理较多的知识,要看、要想、要写、要查资料、要设计系统表和比较表等等。这是比较费时间的脑力劳动,因此需要一个比较集中的时间和不受干扰的安静环境。否则就会因为时间和环境的问题打断正常复习思路,影响复习效果。

制作复习笔记。在复习时,通过艰巨的思考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知识,应当珍惜这个学习成果,及时用笔记形式记录下来,以备今后使用。重视复习笔记,把握知识的精华,考试时就一定会取得优异成绩。

四轮复习法

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个著名的成功公式:

W=X+Y+Z

式中W代表成功。等式右边X代表勤奋,Z代表珍惜时间,Y代表正确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勤奋和珍惜时间都不是问题,而正确、高效的方法却不是每人都已经掌握。每个人有不同的复习方法,当然不同的复习方法适合不同的人,优等生经常使用一种简单而高效复习的方法——四轮复习法。这种复习方法尤其适用于考试前的复习。

“四轮复习法”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告诉人们一个万能的公式:目标+计划+行动=成功,让学生根据人的普遍记忆规律和人类活动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1.“四轮复习法”具三大特点

第一,“四轮复习法”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求你建立知识网络,而不像传统复习法那样以记具体的题为目标。这种方法让你在知识网络中记忆相关知识点,在考试时能按线索找到知识,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你解题,特别是做多项选择题,提供了条件。

第二,“四轮复习法”使人从整体上把知识通过四个轮次逐步深化理解和记忆,从而对知识全面系统的掌握。而传统复习法由前向后的“渐进”式复习方法,很容易造成虎头蛇尾和边复习边遗忘的现象。“四轮复习法”改“渐进”方式为分层次“递进”方式进行复习,每一个轮次的目标明确,让你的复习印象逐步加深,最后全面掌握知识。

第三,“四轮复习法”与四轮复习时间表相结合,定时、定量、定问题,限期实现复习目标。你每天学什么、学多少,心中有数,避免了盲目和混乱。

2.使用“四轮复习法”来复习功课,还要抓住要领复习

在进行复习前,必须紧跟老师,将各科凡需要记忆的内容都要毫无遗漏地识记一遍,不管能记住多少,都要背一遍。

每一轮都要有所侧重。第一轮全面阅读材料、查漏补缺,在此基础上对各种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使之系统化。第二轮侧重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个人学习上的难点。第三轮侧重解题训练,除做一些模拟试题做考前热身外,还要针对自己在题型方面的薄弱环节进行单项训练。第四轮侧重对知识的记忆,以求在考试时仍保持“记忆犹新”。时间可根据自己的潜力做些调整,第四轮15天应尽可能严格保证。

3.“四轮复习法”的复习技巧

一是每科在各轮都要限时定量地复习,可把各科内容化整为零,每一部分限时,分期完成;

二是记忆量大的学科,在每一轮前一段少用一些时间,而在后一段多用一些时间,记忆量小的学科安排则与此相反;

三是各科交替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可将每天复习时间分成四段:早饭前、午饭前、午饭后和晚饭后,在每一段时间里复习一门课,这样可避免硬性交替,大大减轻两门功课之间的互相干扰,即心理学上所说的前摄干扰和倒摄干扰。

四是外语复习每天60分钟~120分钟,最好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睡前,或一早一晚两头安排各占一半时间。

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出疑问,培养勤于思考、认真钻研问题。从一件事情类推而得知许多事情的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

举一反三,词典作“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事情”解。

一个人要学得快,就要懂得举一反三,以提高效率;一个人要发明创造,寻求创意,也要善于举一反三,让绝妙的构思如喷涌。

事实上,举一反三就是一种联想能力的实践和运用,这种思考模式像细胞分裂似地由此及彼,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新鲜的东西。

举一反三,首先强调的是对“一”的观察和思考,即必须先寻找原型和启发物,激发兴奋点。自人类的第一架飞机上天30年后,由于速度的提高,飞行时出现了机翼颤振现象,它常使机翼突然断断裂甚至破碎,酿成了很多惨重的飞行事故。颤振问题成了飞机设计师们非常头疼的事情。正当工程师的思维受阻时,他们把视线转移到了高速飞行的蜻蜓身上,有一种黄褐色、身长只有3厘米的海蜻蜓,飞速极快,它那两对透明的翅膀平行伸展,飞翔时特别平稳。说明蜻蜓有一种对抗颤振的高超本领。

这是为什么?

经过工程师们的仔细观察和分析研究,发现在蜻蜓的翅膀末端前缘有发暗的色素斑——翅痣。若将它们切除,蜻蜓再飞时就会摇来荡去非常不稳。可见,翅痣就是蜻蜓对抗颤振的“秘密武器”。

这是一个重要发现。

于是,工程师们开始举一反三,他们模仿蜻蜓的这种抗颤装置,在飞机的末端前缘也增设了类似“翅痣”的“加厚区”或配重,从而消除了机翼的颤振现象。

由对“翅痣”的观察研究,进而获得新的发现和思路,开始模仿创新,这类发明实践不止一例。例如,青蛙的眼睛善于跟踪运动目标,人们便研究青蛙眼的结构与反映原理,设计出模拟蛙眼的电子模型——技术仿生系统,这样的“电子蛙眼”能跟踪天上的卫星以及监视空中的飞机;狗鼻子一向以灵敏著称,它能嗅出200万种物质的不同浓度和气味,嗅觉比人灵敏100万倍。现在,人以不同物质气味对紫外线的选择性吸收为信息,模拟研制出“电子鼻”,其检测灵敏度可达狗鼻子的1000倍,“电子鼻”可用于监测环境和安全保卫工作。此外,科技人员还发明了“人造眼”,用在某些交通工具上,可自动选择着陆场地和自动巡行;发明了“蝇眼照相机”,可一次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照片,可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电脑的微小电路;发明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可提前15小时发出大风强度、方向等的预报。

此外,人造血、人造皮肤、人工肾、人工心脏瓣膜等一类冠于“人造”字样的产品,也都是举一反三的发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