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低调:藏与露的艺术
2635000000006

第6章 藏锋匿芒,才华内敛--个性过强招中伤(1)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如果一个人锋芒毕露,一定会遭到别人的嫉恨和非议,就像出头的椽子会先烂掉,太高的树容易遭大风折断一样。

凡事都争强好胜的人,容易成为别人攻击的对象。生活中,人们多少都会有嫉妒心,看到比自己强的人,心里难免会产生不平衡,进而无端生恶。所以,光有才干还不行,还要有明哲保身的智慧,方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出头的椽子先烂,做人不要强出头

“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做人刻意高调会招来诽谤和打压,收敛锋芒反而更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为什么很多人看你事事不顺眼?为什么有人总想将你打压下去?你难道就如此令人讨厌吗?

事实上,他们是怕你的锋芒。你一定要相信,你的光芒太过耀眼,你身上的优势太过突出,你的发展前景无可估量,你的存在就会给周围人带来深深的危机感,他们害怕总有一天你会超越他们,变成其上司。你一定听说过,红花希望绿叶陪衬,一定没听过红花希望红花陪。优秀的人都希望能力一般的人来衬托他的优势,但一定不希望另一个优秀的人出现,暗淡他的光芒,抢夺他的风头。的确也有一些人,他们喜欢有竞争对手,希望跟自己一样优秀的人出现,并与自己竞争。但是,这毕竟是少数,对于一个居于高位的人来说,谁会愿意自己的下属超过他的能力,危及他的位置?

那么,当你遭遇对方的打压时,是不是马上与对方抗衡?这样的结果,只会让你惨遭失败。

有个国王很喜欢下象棋,于是,他张贴通告,告知天下人:若谁象棋下得好,就可以来宫里跟他一争高下。赢他的人,可以得到一袋金币;输了的人也不会被砍头,只要将自己输了的消息传给20个人即可。

于是,但凡会下一点儿象棋的人,都跑到宫里碰运气,可最后的结果都是以输棋告终。如此,几百个人对决过后,几乎全国的人都知道,国王的象棋水平无人能敌。

有个农夫的儿子,住在偏僻的乡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一个外族人那里学会了下象棋。如今,国王下象棋无人能敌的消息传到他的耳朵里,他便觉得这是上帝给自己的恩赐,他去参加比赛一定会赢来那袋金币。于是,在全村人的期待中,他踏上了去皇宫的路。

国王的象棋水平的确高超,一番激烈鏖战后,农夫的儿子勉强赢了国王。胜利的那一刻,农夫的儿子高兴得几乎忘记了一切。当他终于平复心情,期待得到金币回家时,搭在他脖子上的却是一把利剑。第二天,小伙子的尸体挂在了城楼上。

说来,小伙子的确是个象棋高手,他赢了国王,也就意味着赢了全城的人,他取代了国王的无人能敌,成为了小国第一。这是一份荣耀,但也正是这份荣耀葬送了他的性命。

对于国王来说,他已经自认为是小国第一了。从他让输棋者出去向20个人告知自己输棋的事就可以看出,他不希望有对手,只希望有败家。而小伙子凭着年轻气盛,却偏偏要跟对方的虚荣心和优越感抗衡。导致的结果是,超越国王的人永远消失,没有人能从他身上夺走象棋第一高手的光芒。

所以,当有人注意到你并开始打压你时,你需要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太过锋芒毕露?该不该收敛一下?因为你要在一个有着打压之心的人手下做事,就别指望对方会因为你能力出众而欣赏你。事实上,你越是表现自己的优势,对方就越紧张,使他感觉不除掉你或者压制一下你的气焰,就会给自己带来祸患--你超越了他,抢了他的风头,甚至会连职位一并抢走。

你要知道,打压你的人已经摸清了你的底细,你目前一定没有他有权势,你也许仅仅只是他的下属,或者虽然在一个重要的工作组但只是无关紧要的人物。你有能力,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但暂时你的能力还没有为你换来很高的认可度,你只是个有着锋芒却还没有出名的小人物。而你身上的光辉已经给别人带来了危机感,他感觉你会取代他们成为一个高位的拥有者,一个项目的负责人;或者超越他的日常工作能力,凭借自己的一个方案一炮而红。所以,在你还没有机会一展身手前,他就要将你的气势彻底掐灭,使你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或者说只要他在一天,你就别想着能超越他。

想想看,与这样的人抗衡结果会怎样?也许你就真没有了翻身之日,或者只能选择辞职。因为在你的实力还没有超越他之前,你所有的反抗在别人看来都是伺机越权,没有哪位领导会赏识跟自己发生冲突的人。职场生存的第一法则就是克制自己的情绪,争取用理智的方式解决问题。我们并不主张遇事忍辱负重,或者任人宰割,但也不主张遇事立即爆发,甚至愚蠢到不看对象地爆发。被人打压时,聪明的方式是先收敛一下自己,暗地里“招兵买马”,然后找机会一蹴而就。

隐藏锋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树木长得比林中大多数的树都高了,劲风就会将其折断。所以要保持低调的作风,才更容易生存。

人们要学会运用智慧去生存。其实要保证自己生存的最好办法只有两条,一条是不要表现得过于优秀,一条是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要有一种务实的态度。历史上,有很多故事都对个人如何在社会中生存有启示,这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曾经写过这样的话:“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意思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不要显得过于聪明,即便是很优秀,也希望他能够收敛光芒,这样可以尽量避免灾祸,坐上很高的位置。

一个人如果在某一方面出人头地,便往往受到人们的攻击、嘲讽、指责。过于优秀的人容易遭到别人的忌妒,而有忌妒心的人是很容易发现别人的缺点的。更何况这个世界上没有完人,往往优点越突出,缺点也越突出。因此不要显得过于优秀。

过于优秀的人往往不能合群,因为大家不愿意和过于优秀聪明的人在一起,他们没有一种欣赏的眼光,而且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过于优秀的人往往会很孤单。试想,如果别人与你相比处处不如你,他自然不愿意和你站在一起。这还没有算上那些有忌妒心的人,他们的破坏力是惊人的。

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最高的目标是活得幸福,而不只是成就事业。当然成就事业更是一种难得的幸福。有些人丝毫不考虑自己未来的发展,一味地想成为过于优秀的人,不但毁了自己,也毁了家庭。更何况,过于优秀的人没有多少人喜欢。

这些道理是再明显不过的,但是人们总是视而不见。可能人们自己没有意识到,但是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人们往往对强者被毁灭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而对弱者总是无节制地同情。正是这种心态在作怪,就要求人们必须学会收敛自己的光芒。

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同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人们会认为如果一个人过分优秀,往往是难于接近的。

要学会适应环境,既不要表现得太优秀,也不能表现得太平庸。过于平庸也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同。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得不到认同,原因很可能不在自己,但是却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得到认同。

向更多的人学习,不要太张扬自己,即使自己很有才华,即使誉满天下,也要学会隐藏锋芒,谦虚谨慎。

拿人的惯常心态来看,如果一个人过于优秀,或者见解十分独特,刚开始的时候人们或许听得津津有味,但是听多了,总是老生常谈,就会觉得啰啰唆唆。因此,在该表现自己的时候适当表现一下,得到赞扬后更要谨慎躬行,不要显得格外突出,这样往往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恃才傲物是做人的大忌

“才宜显不宜隐,才可恃不可傲。”虚心做人,取长补短,才可以在有限的人生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古人处世,讲究藏匿锋芒,而以恃才傲物为大忌。

在我们的身边,总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读了几本书,就自以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无人可比,现在的文学大家、科学巨匠全部不在话下,于是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傲慢自恃起来。换句话说,他们不知天外有天,不知道自己的斤两,属于另一种无知。

还有一些人,他们确实有才华,当他们取得了一点成就,就被冲昏了头脑,忽视身边人的帮助支持,看不起别人的成就。这种恃才傲物,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因为他们不懂得分享,不懂得谦卑,必然要为自己的狂妄吃下苦果。

《三国演义》中的祢衡是一个恃才傲物的典型。祢衡少年时代就表现出过人的才气,记忆力非常好,过目不忘,善写文章,长于辩论。但是,他的坏脾气似乎也是天生的,急躁、傲慢、怪诞,动不动就开口骂人,因而得罪了不少人。这么一个人物,又生活在天下动乱、军阀割据专权的东汉末年,所以他的悲剧命运也就注定了。

建安初年,汉献帝把都城迁到了许都(今许昌)。为了寻求发展的机会,祢衡从荆州来到人文荟萃的许都后,为求进用,曾写好了一封自荐书,打算毛遂自荐。但因为看不起任何人,结果自荐书装在口袋里,字迹都磨损得看不清楚了,也没派上用场。

当时许都是东汉王朝的都城,名流云集,人才济济,当世名士有很多都集中在这里,但自视甚高的祢衡一个也看不上眼。有人劝他结交司马朗,他却很刻薄地挖苦说:“我怎么能跟杀猪卖酒的人在一起!”又劝他参拜尚书令荀彧和荡寇将军赵稚长,他回答道:“荀某白长了一副好相貌,如果吊丧,可借他的面孔用一下;赵某是酒囊饭袋,只好叫他去监厨请客。”后来,祢衡终于结交了两位朋友,一位是孔子的后代孔融,另一位是官宦子弟杨修。可能是才气学问相当并且气味相投的原因,他们三位不仅比较谈得来,而且相互之间还曾有过肉麻的吹捧,如孔融称祢衡是“颜回不死”,祢衡称孔融是“仲尼复生”。

孔融于是把祢衡推荐给曹操,希望曹操能够任用祢衡。

谁知祢衡却不领情。他不但托病不见曹操,而且出言不逊,把曹操臭骂了一顿。

曹操正当招揽人才的时候,比较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形象,尽量保持宽容爱才的名声,因此虽然恼怒,也不好加害。曹操知道祢衡善击鼓,一日大宴宾客,曹操让祢衡击鼓助兴,想借此污辱祢衡。没想到这个祢衡在换装束的时候,当着众宾客的面把衣服脱得精光,而且演奏了一曲《渔阳三挝》,章节悲壮,如骂如讽,使宾主讨了场大没趣。曹操对孔融说:“祢衡这个小子,我要杀他,不过像宰一只麻雀或老鼠一样罢了!只是想到此人一向有些虚名,杀了他,远近的人会说我无容人之量。”于是想了个借刀杀人的法子,把祢衡送给荆州牧刘表。

刘表及荆州人士早就知道祢衡的大名,对他的才学十分佩服,所以对他并不歧视,相反还礼节周到,把他奉为上宾。刘表让祢衡掌管文书,“文章言议,非衡不定”,也就是荆州官府所有的文件材料,都要请祢衡过目审定,在工作上可以说对他放手重用,十分信任。但祢衡这个才子的致命弱点是目空一切。有一次他外出,刚好有份文件要马上起草,刘表于是叫来其他秘书,让他们共同起草。他们“极其才思”,好不容易把文件写好了,谁知祢衡一回来,拿起文件草草看了一下,就说写得太臭,然后把它撕得粉碎,掷于地下,接着他便要来纸笔,手不停挥地重新写了一篇交给刘表。他写的这份文件因“辞义可观”,甚得刘表好感,但却招致其他人的愤恨。他不但经常说其他秘书的坏话,而且渐渐地连刘表也不放在眼里,说起话来总是隐含讥刺。刘表本来就心胸狭窄,自然不能容忍祢衡的放肆和无礼。但他也不愿担恶名,就把祢衡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了。

刘表把祢衡转送给黄祖,是因为他知道黄祖性情暴躁,其用意显然也是借刀杀人。祢衡初到江夏,黄祖对他也很优待,也让他做秘书,负责文件起草。祢衡开头颇为卖力,工作干得相当不错,凡经他起草的文稿,“轻重疏密,各得体宜”,不仅写得十分得体,而且许多话是黄祖想说而说不出的,因而甚得黄祖爱赏。有一次,黄祖看了祢衡起草的文件材料,拉着他的手说:“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

祢衡的狂狷之气并没有所收敛。有一次黄祖在战船上设宴会,祢衡的老毛病又犯了,竟当着众宾客的面,尽说些刻薄无礼的话。黄祖呵斥他,他还骂黄祖:“死老头,你少啰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黄祖哪能忍下这口气,于是命人把祢衡拖走,吩咐将他狠狠地杖打一顿。祢衡还是怒骂不已,黄祖于是下令把他杀掉。黄祖手下的人对祢衡早就憋了一肚子气,得到命令,黄祖的主簿(也是秘书)便立时把他杀了。时为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祢衡仅26岁。

祢衡太傲慢了,而且正如颜之推所说,是一种“诞傲”,即不合情理、荒唐的傲慢,这也让他的死成为人们意料之中的事。他如果能够收敛些傲气,有点容人之量,在态度上肯让人,在言辞上肯饶人,就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锋芒太露容易被人当箭靶

嫉妒心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在。锋芒毕露的人,在嫉妒者面前仿佛就是一个活靶,必然会被攻击。所以,做人要懂得收敛锋芒。

郑庄公准备伐许。战前,他先在国都组织比赛,挑选先行官。众将一听露脸立功的机会来了,都跃跃欲试,准备一显身手。

第一项目击剑格斗。众将都使出浑身解数,只见短剑飞舞,盾牌晃动,斗来冲去。经过轮番比试,选出了六个人来,参加下一轮比赛。

第二个项目是比箭,取胜的六名将领各射三箭,以射中靶心者为胜。有的射中靶边,有的射中靶心。第五位上来射箭的是公孙子都。他武艺高强,年轻气盛,向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只见他搭弓上箭,三箭连中靶心。他昂着头,瞟了最后那位射手一眼,退下去了。

最后那位射手是个老人,胡子有点花白,他叫颖考叔,曾劝庄公与母亲和解,庄公很看重他。颖考叔上前,不慌不忙,“嗖嗖嗖”三箭射击,也连中靶心,与公孙子都射了个平手。

只剩下两个人了,庄公派人拉出一辆战车来,说:“你们二人站在百步开外,同时来抢这部战车。谁抢到手,谁就是先行官。”公孙子都轻蔑地看了一眼对手,哪知跑了一半时,公孙子都却脚下一滑跌了个跟头。等爬起来时,颖考叔已抢车在手。公孙子都不服气提了长矛就来夺车。颖考叔一看,拉起战车飞步跑去,庄公忙派人阻止,宣布颖考叔为先行官。公孙子都怀恨在心。

颖考叔果然不负庄公厚望,在进攻许国都城时,手举大旗率先从云梯冲上许都城头。眼见颖考叔大功告成,公孙子都嫉妒得心里发疼,竟抽出箭来,搭弓瞄准城头上的颖考叔射去,一下子把颖考叔射了个“透心凉”,从城头栽下来。另一位大将假叔盈以为颖考叔是被许兵射中阵亡的,忙拿起战旗,又指挥士卒冲城,终于拿下了许都。但处世锋芒太露的颍考叔却落了个被人杀害的下场。

颍考叔的悲惨下场,就在于他不知道收敛自己的锋芒,隐藏自己的本事,招致了公孙子都对他的忌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