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告诉我们不仅要热爱学习,还要做到向不如自己的人虚心求教。但往往是好学比较容易做到,而向不如自己的人求教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这不仅仅是好不好学的问题,还牵涉到自尊心、虚荣心的问题。人的天性往往不可思议。有的人位卑才低,求教于位尊者、才高者,那似乎没什么,不以为耻;一旦反过来,以位尊求教于位卑,以才高求教于才低,往往会觉得别扭,感觉不光彩,耻于开口。但是“下问”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知识不分贵贱、身份,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也要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学习别人的优点可以弥补自己的缺点。而且不耻下问也是一种谦逊好学的表现。
00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义简析: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启迪故事:
铃木镇一之所以能够成为日本着名的教育学家,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跟他小时候受到父亲的教育有关。在他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虽然日本的升学竞争非常激烈,但是他的爸爸却从来没有像别的家长那样要求他必须考取高成绩,反而总是对铃木镇一说:“我不对你要求太高,只是你每门功课考60分就行了。”
“爸爸,60分怎么可以呢?”铃木镇一十分不解。
“60分怎么不可以呢?”爸爸反问道,“60分就代表及格了,及格就表示合格了呀。你想啊,工厂的产品合格就可以出厂了。既然你已经合格了,我的孩子,你就没有必要再在这些方面浪费你的精力了。考了第二名还非要考第一名,考了90多分还非要争100分,考了一次100分就非要次次都考100分。我的孩子啊,求知是人世间最大的欢乐,倘若你总是把精力放在考试的分数上,求知不就变成一种无尽的苦难了吗?”
听了爸爸的话,铃木镇一一下子感觉轻松了很多,兴奋了起来。可是又感觉有些不妥,便忍不住问道:“不对啊,爸爸,如果这样学习就太轻松了,那么空闲的时间该做什么呢?”
“至于其他的时间嘛,你就牢记爸爸的话吧:其他时间用来博览群书,把求知的欢乐还给自己。”
由于自己在这样的教育中大受裨益,所以铃木镇一在自己的教学观念中充分的体现着重培养孩子的乐学精神,让孩子不仅好学,还要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效果不一样,学习者的自身素质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更加重要的还是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和热爱的情感之后,那么学习的过程就能够获得快乐,自然也就会更热爱学习,那么其结果势必是会学得比别人好。
008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要义简析:
我不是生来就知道的人,而是喜爱古代文化,通过勤奋学习求得知识的人。
启迪故事:
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努力学习才转变成的。所以每个被冠以天才这一殊荣的人,都是经过辛苦耕耘,努力付出得来的,高尔夫球天王老虎伍兹也不例外。
当老虎伍兹还是个1岁的小幼童时,父亲就开始教导他高尔夫球的知识。4岁的时候他就已经付出实践,开始练习高尔夫球。而此后一直到他12岁,当同龄的孩子沉浸于嬉戏打闹的时候,他却要坚持每天练习高尔夫球数小时,为了让他能够更准确地掌握打球的要领,父亲还专门为他聘请了高尔夫球界的专家教练来指导训练伍兹如何挥杆、击球。
经过13年的练习,在老虎伍兹18岁的时候,终于以自己的实力赢得了业余高尔夫球比赛的冠军。鲜花与荣誉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和艰苦的付出,老虎伍兹不是天生的天才,但是勤奋却造就了他。这正验证了一句俗语:“天才是99%的努力,加上1%的天份所获得的结果。”
在这句话中,孔子重申自己也是个普通人,并不是所谓的天才,而他之所以能够拥有渊博的知识是因为他爱好传统文化,通过好学而得来的。孔子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的学习榜样,永远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人。而孔子在两千五百年前那种非常不完善的学习环境中都能通过学习成为伟人,作为当下的学生,在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中,为什么就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都有用的人呢?
00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要义简析: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参照自己的情况加以改正。
启迪故事:
孔子很想见见神童项橐,但是由于两人相隔很远一直没有机会。
后来孔子因为得罪权贵,被迫浪迹天涯,在路过齐国边境时他同子路一同去看海,途中碰到几个在路中间堆土玩耍的孩子见车子根本不躲让。于是孔子便上前问孩子们为什么不让路。
其中最小的孩子项橐对孔子说,我们筑的是座城,只听说车马绕城,没听说城让车马的。孔子听后是哭笑不得,但还是绕土堆而过。
孔子见路边有一农夫,便上前询问以示自己的仁德,他问农夫一天挥多少下锄头。农夫被问得顿时张口结舌。孔子见问不出什么兴致索然地带子路离去。
等师徒二人看海归来再次路过这里时,子路趁歇息的空隙去问那个农夫,孔子问的什么问题。农夫说问他一天挥多少下锄头;子路也问,农夫说:“你的马一天踏多少次蹄我就挥多少次锄头。”子路听后认为农夫很机智,就告诉了孔子。
孔子很纳闷,就下车问农夫,农夫告诉孔子是他儿子说的。孔子顿时想起那个齐国神童项橐,便住下要找项橐说话。
孔子开始还不太相信一个7岁的儿童能有多大能耐,可一上场就让项橐的几个问题给问住了。这让孔子很难为情,但是很快他就给项橐一鞠躬,口中称后生可畏,还说要拜项橐为师。可是子路心里对项橐也不很满意,孔子毕竟还是有学问,看出子路的心思,马上出言教导子路,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于是乎孔子既在弟子面前保存了面子,又留下了谦虚不耻下问的美名。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极为谦虚的学习态度,也体现了一个与人相处的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这样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可以提高自身修养,也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学无常师,连孔子都可以向比自己小很多的项橐学习,那么同学们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也就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多看看其他同学的优点,因为即使是学习比较差的同学,也有优点,这就是所谓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才可以使自己不断得到提高。
010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要义简析:
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启迪故事:
1485年,国王查理三世与里奇蒙德伯爵亨利带领的军队正准备展开一场大战,这场战争将决定谁来统治英国。
战斗进行的当天早上,在做好战略部署之后,查理派马夫去备自己最喜欢的战马。
“快点给它钉掌,”马夫对铁匠说,“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你得等等,”铁匠回答,“我前几天给国王全军的马都钉了掌,现在我得打点儿铁片来。”“我等不及了。”马夫不耐烦地叫道,“国王的敌人正在推进,我们必须在战场上迎击敌兵,有什么你就用什么吧。”
铁匠埋头干活,从一根铁条上弄下4个马掌,把它们砸平、整形,固定在马蹄上,然后开始钉钉子。钉了3个掌后,他发现没有钉子来钉第四个掌了。“我需要一两个钉子,”他说,“得需要点儿时间砸出两个。”“我告诉过你我等不及了,”马夫急切地说,“我听见军号,你能不能凑合?”“我能把马掌钉上,但是不能像其他几个那么结实。”“能不能挂住?”马夫问。“应该能,”铁匠回答,“但我没把握。”“好吧,就这样,”马夫叫道,“快点,要不然国王会怪罪到咱俩头上的。”
两军交上了锋,查理国王冲锋陷阵,鞭策士兵迎战敌人。“冲啊,冲啊!”他喊着,率领部队冲向敌阵。远远地,他看见战场另一头自己的几个士兵退却了。如果别人看见他们这样,也会后退的,所以查理策马扬鞭冲向那个缺口,召唤士兵调转头战斗。
他还没走到一半,一只马掌掉了,战马跌翻在地,查理也被掀翻在地上。
他还没有抓住缰绳,惊恐的马就跳起来逃走了。查理环顾四周,他的士兵们纷纷转身撤退,敌人的军队包围了上来。
瞬间他的军队就分崩离析,士兵自顾不暇,而他也成为敌军的俘虏。
一场准备充分的战争,就因一个马掌的原因,转胜为败,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
这句话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还是道德上,都应该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对人道德品质的塑造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坚持的力量。坚持是一个循序渐进,积少成多的过程。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定力,就很难成功,就像一个小小的马掌一样,即使一切准备工作都很完美,除了这个没有坚持弄好的马掌,而这个马掌又正好成为失败的致命伤。
011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
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要义简析:
南方人有句话说:“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就不能当巫医。”这句话说得真好啊!人不能长久地保存自己的德行,免不了要遭受耻辱。
启迪故事:
俗语说,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只要有坚持的勇气和魄力,就一定能干成事情。齐白石能够成为着名的篆刻家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在他年轻的时候就非常爱好篆刻。一天,他去向一位老篆刻家求教。那位老篆刻家说:“你挑来一担石头,刻了磨,磨了刻,等到这些石头都变成了泥浆,你的印也就刻好了。”
齐白石果真依老篆刻家的话,挑来一担石头,夜以继日地练习篆刻。他一边刻一边拿篆刻名家的作品对照、琢磨。他刻了磨平,磨平了再刻。手上磨起了泡,仍然专心致志地刻个不停。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石头越来越少,地上淤积的泥浆越来越厚。最后,统统“化石为泥”了,而此时的齐白石,也在雕刻的过程中领会到了雕刻的技巧,练就了纯熟的手法。
在这句话中,孔子主要讲了两层意思:一是人必须有恒心,这样才能成就事业;二是人必须恒久保持德行,否则就可能遭受耻辱。这既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学生们的告诫。
一个人只要有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齐白石能够练成雕刻就足以证明这一点。而同学们要想在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也就应该有坚信自己能够学好的信心,然后有持之以恒努力不懈的恒心。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也就是这个道理。
012不怨天,不尤人
要义简析:
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
启迪故事:
苏秦少时从师鬼谷子,出师后,很想有所作为。分析天下大势,认为秦国最具影响力。于是变卖家产,整理行装奔赴秦国,希望秦王能够采取他的“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的构想。但遗憾的是,当时秦惠王根本就不认同他的这一主张,所以拒绝了他。
被拒绝之后,苏秦并不死心,在回到借住处后又接连写了10个奏章请人送给秦惠王,可秦惠王没有半点下文答复他。就在这时,他所带来的财物也全部用尽,无奈之下他只能准备回家。
落魄、失意,曾经意气风发的读书人,沦落的只能一路上穿草鞋,自己担行李。吃尽苦头回到家后,又受到了家人的冷落。
即使如此,苏秦也没有怪过任何人,而是自我检讨,认为是自己功夫不到家,是自己的无能导致了自己的蒙垢受辱。此后对自己严格要求,苦读冥思了一年,对自己说服各国政治领袖充满信心之后,又开始了第二次游说。在这次游说中,他吸取第一次的教训,以“合纵”的主张,最终说服了秦国以外的燕、赵、韩、魏、齐、楚六国以联合的势力对抗当时强势的秦国,这不仅成就了他自己,也为当时的老百姓争取到了近30年的和平生活。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就是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急于抱怨,因为抱怨不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还会使人变得沮丧、不自信,同时还会浪费时间和精力,所以遇到问题应该尽快从自身找问题、找不足,从而吸取教训,得到提高。
有句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所以,应该没有怀才不遇的人,只有“半桶水”才淌不起。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受到挫折,但是只要相信勤能补拙,有付出就有回报,那么就一定能改变不好的情况,取得好的成绩,也会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
01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要义简析:
学识广博而志向坚定,急迫地钻研而切实地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启迪故事:
在一个大热天,有一群人在铁路的路基上工作。这时候,一辆货车缓缓地开过来,劳动的人只好放下工具。火车停下后,最后一节装有空调装备的车厢的窗户突然打开了。一个友善的声音由里面传出来:“大卫,是你吗?”这群人的队长大卫·安德森回答说:“是的,吉姆。能看见你真的很高兴。”寒暄几句后,大卫就被铁路公司的董事长吉姆·摩非邀请上去了。这两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闲聊之后,握手话别,火车又开走了。
这时候,干活的人立刻包围了大卫,他们都对他居然是铁路公司董事长的朋友而感到吃惊,大卫解释说,20年前他与吉姆·摩非一起在同一天开始为铁路公司工作。
有人半开玩笑半正经地问大卫:“为什么你还在太阳下工作,而吉姆·摩非却成了董事长。”大卫意味深长地说:“20年前我为每小时75美分的工资而工作,而吉姆·摩非却为着铁路事业而工作,努力学习拓宽知识并且一路坚持不改变。”
正如大卫所说,他们两人在20年后的境遇差距如此大,是由于他们各自选择的目标不同,各自付出的劳动不同。在开始,吉姆·摩非就比大卫要成功的多,他为自己树立了远大的、富有挑战的目标。但是只有远大的目标还远远不够,还要为此付出超过常人的努力,并且坚持不懈地干下去,只有这样,20年后,其结果才会不一样。
同学们在学习中,也要广博的学习,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然后要为自己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坚持不懈的付出努力,切切实实地做事,这样好成绩会离你越来越近。
014闻一以知十
要义简析:听到一个道理,可以推知十个道理。
启迪故事:
茅理群是着名的“方太集团”创始人。在刚刚创业的时候,他发明了一种电子打火枪,产品很好,但苦于没有销路。后来,他决定参加广交会,希望借这个平台来打开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