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想象力统治世界
2654000000017

第17章 想象转动“石成金”(2)

科学家曾在一个洞里发现了蛇、青蛙、蜈蚣这两两之间本为天敌、不共戴天的动物竟和平共处,为什么呢?因为蛇不吃青蛙,是为了让青蛙抵御其天敌蜈蚣;青蛙不食蜈蚣,是为了让蜈蚣抵御其天敌蛇;蜈蚣不毒死蛇,是为了让蛇抵御其天敌青蛙,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多极并存的图画啊!

美丽富饶的澳大利亚,草原不仅辽阔,而且水草丰美,是牛羊们的快乐家园。曾几何时,这里蚊蝇漫天飞舞,叮咬得牛羊鲜血淋漓,“寝食不安”,从而影响了牛羊的生长发育。澳大利亚的科学家感到不解,亚洲、欧洲和美洲的牧场上牛羊的粪便也遍地皆是,为什么就没有滋生出这么多的蚊蝇?

经过他们的观察发现,那是屎壳郎太少的原因。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牛羊,都是从欧洲引进的。但在引进牛羊时疏漏了一个环节——没有同时引进屎壳郎。因为再多的牛羊粪便,都会被勤劳的屎壳郎分解成小块,然后将它们悄悄藏到地下,这些“牧场的清道夫”们把整个牧场打扫得干干净净,蚊蝇自然也就少了。

得知这一原因以后,澳大利亚成立了屎壳郎研究所,从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引进大批的屎壳郎。从此,澳大利亚的蚊蝇不再横行霸道、泛滥成灾了。牧场成了牛羊们的欢乐之园。

一个土豆可以缔造财富的传奇,这也是套位想象的结果。

一位美国人最初以养猪为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偶然得到一个消息:前线作战部队需要大量的脱水蔬菜。他立即向银行贷款,买下了当时美国最大的两家蔬菜脱水工厂,专门生产供部队用的脱水土豆。

过了两年,纽约一位化学师研制出冻炸土豆条,买下脱水蔬菜工厂的美国人认定这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军需产品,果断地买断了化学师的生产技术,大量生产炸土豆条,果然一炮打响。

然而,炸土豆条的工艺也有缺点,每个土豆只能利用一半,其他的都被当做废料扔了,浪费惊人。

那位美国人在剩余的土豆里拌入谷物用来作牲口的饲料,饲养了前线15万匹军马。前线军队有数以百万计的车辆,每天消耗的汽油非常可观,他又抓住这一契机,用土豆来制造以酒精为基础的燃料添加剂,效果非常好。

与此同时,那位美国人用土豆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含糖量丰富的废水灌溉当时的农田,把土豆喂养战马所产生的马粪收集起来,作为沼气发电厂的材料。整个二战中,他的土豆系列产值超过了10亿美元,利润超过了6亿美元。他就是被称为“土豆富翁”的辛普洛特。

对于一个小小的土豆,辛普洛特开发到了极致。正是这种不浪费的理念,极大地托举了辛普洛特的事业。

解放前,我国化学工业有“南吴北范”之说。“南吴”,指南方的吴蕴初;“北范”,说的是北方的范旭东。

“南吴”吴蕴初是江苏嘉定人,在20世纪20年代,曾与人合作在国内首创味精厂,后来被人们称为“中国味精大王”。他在为其出产的味精命名时,大费了一番脑筋。

在此之前,中国不能生产味精,占领中国市场的是日本的“味之素”。吴蕴初想,中国的东西没必要跟在东洋人的后面叫什么“味之素”,那又取个什么名字好呢?

人们把最香的东西叫香精,把最甜的东西叫糖精,那把味道最鲜的东西就叫味精吧。吴蕴初接着又想,生产的味精该叫什么牌子呢?他由味精是植物蛋白质制成的,是素的东西,联想到吃素的人;由吃素的人,联想到他们一般都信佛;佛住在天上,为佛制作珍奇美味的厨师自然是最好的,于是他决定将他的味精取名为“天厨味精”。

天厨味精问市后,通过声势浩大的广告宣传,以及后来正好适应国人的抵制日货的反日情绪,不久便打开了国内市场。

天厨味精由此声名鹊起。

吴蕴初由“味精”是“素”的东西,联想到“吃素的人”,又联想到“信佛的人”;由“信佛的人”再联想到“天上的佛”;由“天上的佛”,最后联想到“天上的厨”。这样一环紧扣一环,如一条连接着许多环节的锁链般的联想,我们称之为套位想象。

跳位——跨越式想象

所谓跳位,就是打破一切条条框框,跳出各种各样的束缚,独辟蹊径,出奇制胜。

唐朝人徐敬业10岁时就骑马如飞,武艺高强,常常与爷爷一起到林中打猎。

有一天,他们来到一片草木茂盛的丛林,爷爷命令他到丛林中驱赶野兽,徐敬业孤身一人骑马进入丛林中。

当时,正是秋冬之交,草木干枯。突然,林中起了大火,风助火势,整个树林都烧了起来。徐敬业掉转马头往回走,谁知大火已经切断了退路,冲不出去了。眼看大火就要向他扑来,情况十分危机。

怎么办?徐敬业急中生智,跳下马来,一刀把马杀死,迅速剖开马膛,拉出内脏,躲到马肚子里去了。

待大火烧完,徐敬业从烧焦的马肚子里爬了出来,丝毫没有受伤。

借马肚子避祸算是一奇,借小鹰脱险就更是一奇了。

唐朝有个叫刘聿的孩子,十分聪明。

有一次,他不幸掉下了悬崖,落到一个鹰窝里,爬不上去,也下不来,一不小心,就有粉身碎骨的危险。家里人认为,刘聿肯定摔死了,即使摔不死,别人也无法援救。

可是,小刘聿居然死里逃生,平安地回家了。

原来,小刘聿掉进一个鹰窝里,没有受伤。他发现鹰窝里有一只小鹰,大鹰虽然不敢进窝,但是舍不得嗷嗷待哺的小鹰,每天都往鹰窝里叼兽肉。刘聿为了活下去,每天靠吃生肉过日子。日夜与小鹰为伴,并精心照料着小鹰。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小鹰也慢慢地长大了,翅膀慢慢地变硬了,能够在空中自由地飞翔了。

望着在空中飞翔的小鹰,刘聿羡慕极了。他想:如果我是一只小鹰,那该多好啊!突然,他有办法了。

刘聿脱下短衫,撕成一条条长带,用它们打成两条布绳。待小鹰飞回后,他把小鹰抓在手里,将两条布绳分别绑在它的双腿上,再将布绳的另一头分别系在自己的两只胳膊上,然后,他爬出鹰窝,纵身跳下悬崖。

小鹰大吃一惊,连忙展开翅膀腾空而起,但是毕竟力气有限,再带上刘聿,它越飞越低,带着刘聿慢慢地落到了平地上。

刘聿终于平安回到家里。

明朝人海宝生在海上,父母是有名的水手。12岁时,一群强盗抢劫了他家的船,并杀死了他的父母,小海宝抱着一块木板跳下海里,才得以死里逃生。平安地回到了家中。

奇中更有奇中事,谋奇更有奇中谋。这一年郑和下西洋招募水手,海宝前去报名应招。郑和知道了他孤苦伶仃的身世,又见他熟悉南行海路,就破例收下了海宝。

船队起航之前,海宝建议郑和下令多备些生油和柴火,郑和照办了。

一天船队正在南海上航行,成群的鳄鱼包围了他们。鳄鱼拍打着有力的尾巴,掀起了冲天大浪,打得一条条大船左右摇晃。有的鳄鱼还跳上船来,张开大嘴,用锋利的牙齿撕咬水手,有不少水手被咬伤了。郑和见状,急忙下令用刀枪刺砍。可是鳄鱼身上的鳞甲又厚又硬,刀砍不进,枪刺不入,而且越赶越多,越赶越凶。郑和见状,急得团团转,毫无办法。

正在这危机时刻,海宝来见郑和,说:“帅爷,请速下令各条船架起油锅,赶烧热油,用热油对付鳄鱼。”

郑和立即传令下去,各条船上都架起了油锅,烧了一锅又一锅的热油,大家一起动手,把热油泼向鳄鱼。船上的鳄鱼被烫痛了,纷纷跳向海里。大家又把热油泼向海里的鳄鱼,鳄鱼都被赶跑了。这样,船队战胜了鳄鱼,又平安地前进了。

这种不受成规限制的“超常规”、“跳跃式”的想象在解决困难时很有奇效。美国有一位名叫詹金斯的法官,在处理青少年犯罪的问题上颇有绝招。

一个叫帕克的中学未毕业的年轻人,在偷自行车时被人当场逮住,送到了詹金斯的法庭受审。

根据案情,本可以判帕克监禁或罚款500美元,可詹金斯没有这么做。他对这个年轻人说:“去继续读书,拿一张毕业证交来,否则,就送你去监狱。”

帕克照办了,不但拿到了一张相当于高中的毕业证,后来,他又考入了密歇根州的一所大学,而且成绩非常优秀。

据统计,5年多的时间,詹金斯用这个办法,先后使500多人重新回到学校读书,为社会治安做了件大好事。

詹金斯将“处罚”与“文凭”联系在一起,别出心裁地提出令人惊奇的处罚措施,堪称运用飞跃联想的一大杰作。

以上的事例,都有一个突出的共同特点:都是把一般人认为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通过飞跃联想,在某一点上奇妙地联系起来,从而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奇迹。

归位——原点思维是妙方

所谓归位,就是回到原点,回到本来的意义上来发现事物的本质和来龙去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妙方。

宋朝时期有个12岁的小姑娘,能读善写,非常有才华。一次,有人捡到了一枚破铜钱,上面有依稀可辨的“开元”二字,便以此为题,要这位姑娘作诗,目的是想试一试她的学问和智慧究竟如何,因为这个破铜钱确实没有什么可写的。出乎人们的意料,小姑娘提笔一挥而就:“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尤有开元字;想得清光未破时,买进人间不平事。”

这首诗,前两句写破铜钱的外形,后两句从铜钱的原点去思考,生发出内涵:钱啊!你在当时是何等威力无穷!能使黑白颠倒,买进人间的不平事。一枚简单的铜钱被她写得活灵活现、意蕴深刻,从表面上看是小姑娘表现出了出众的才华,但是她真正出众的是抓住铜钱、深入挖掘原点思维的智慧。

那么,什么是原点思维呢?就是从事物的原点出发,从而找到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

在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难以找到答案的问题,只要回到问题的原点去思考、探究,就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