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路决定出路全集
2656800000008

第8章 成功的决定因素(7)

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脚,一只一只地往身上贴去,从头一直贴到尾,直到再也没有地方可贴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

它心满意足地看看满身是脚的自己,心中窃喜:“现在,我可以像箭一样地飞出去了!”

但是,等它开始要跑步时,才发觉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这些脚。这些脚噼里啪啦地各走各的,它只有全神贯注,才能使这一大堆脚不致互相绊跌而顺利地往前走。这样一来,它走得比以前慢多了。

人一旦被欲望控制住,就会变得越来越贪婪,头脑就像涂了猪油一样,变得骄横而不可一世,做起事情来只会想着自己如何才能多得,如何占有一切,可结果却适得其反,就像上面的蜈蚣一样。

所以,人需要学会自制,不断反省自己,看清楚哪些东西是应该得到的,哪些东西是不应该得到的,得到的东西得多少为宜。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思考问题和做事情才能有止有度,从而让自己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每个人都需要自我分析一下,哪些是合理的欲望,哪些是超出能力的过分的欲望,这样就可明确贪婪的对象与范围,然后对造成贪婪心理的原因与危害做较深层的分析。

克服猜疑的人性弱点

在我国的古文中,曾载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有个人家里少了一把斧头,他怀疑是邻居偷的,但苦于没有证据。于是,那天他仔细地观察他的邻居,越看越觉得邻人有偷斧子的迹象,言谈举止间透露出做贼心虚的情形。他看到邻居跟往常一样从自己家门口走过,觉得邻居没走得太靠近他是因为偷了东西后不敢面对他;看到邻居和往常一样对他点头笑笑打招呼,则认为是由于心里愧疚而在讨好他。总之,邻居的一举一动都像是个贼。第二天,他在自己家的角落里找到了那把斧头,才发觉自己是冤枉了邻居。这时他再看邻居,真奇怪,怎么又和平时一样,一举一动再正常不过了,一点也不像是偷别人东西的人了。

上面的故事中,丢斧头的人就是一种典型的猜疑心理。猜疑心理是人生的大敌,既易伤害别人,又易作茧自缚,令自己苦恼不堪。猜疑心理往往会导致心理偏执。有猜疑心理的人常常敏感固执,谨小慎微,事事要求十全十美,不仅危害自己,也危害他人。

因猜疑这一人性弱点酿成的悲剧,古往今来,举不胜举。如奥赛罗错杀贞洁的妻子,吴王赐死忠诚的伍子胥等。在《三国演义》中,还有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

这些都是由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是害人害己的祸根。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对他人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中国古代三十六计中的反间计,便是抓住人性中好猜疑的弱点而设计的。

清疑是人际关系的腐蚀剂,它可以使触手可及的成功机会毁于一旦。莎士比亚在他着名的悲剧《奥赛罗》里面十分生动而深刻地刻画了猜疑对人生的腐蚀:爱情因为猜疑而变得隔阂,合作因猜疑而不欢而散,事业因猜疑而分崩离析。

猜疑是基于一种对他人不信任的、不符合事实的主观想象,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拦路虎。具有猜疑心理的人与别人交往时,往往抓住一些不能反映本质的现象,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进行猜疑,而产生对别人的误解。或者之前对某人有某种印象,在交往之中就处处带着这种成见与对方接触,对方一有举动,就对原有成见加以印证。虽然猜疑心理有种种表现,但我们可以发现其共同的特征,即没有事实根据,单凭自己主观的想象,抓住“毛皮”,忽略本质,片面推测,不怀疑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怀疑他人,挑剔他人。具有猜疑心理的人把自己置于一种苦恼的心态中,对别人采取不信任的态度,严重的甚至对自己的感觉也产生怀疑。

对现代人而言,猜疑不仅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无端伤害他人的感情,而且还会使猜疑者本人加重心理负担。严重的猜疑心还会导致心因性狂想症,那便是一种病态心理了。

那么,我们如何来克服猜疑这一人性的弱点呢?

首先,要用理智力量克制冲动情绪的发生。好疑者往往靠感觉来评判事情,喜欢感情用事,在缺乏客观依据的情况下,不经理智思考与分析便妄下定论。这种缺乏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想往往会使人产生一些错误的结论。所以,当发现自己开始怀疑别人时,应当立即寻找产生怀疑的原因,在没有形成思维之前,引进正反两个方面的信息。现实生活中许多猜疑,戳穿了都是很可笑的,但在戳穿之前,由于猜疑者的头脑被封闭性思路所主宰,就会觉得他的猜疑顺理成章。此时,冷静思考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要培养自信心。喜欢猜疑的人通常是那些对他人抱有强烈的敌意、戒备、不愿相信别人的人,归根到底则是个人对自己信心不足,有潜意识的自卑倾向造成的。因为自卑而特别敏感,因为敏感而特别多疑。所以,每个人都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会与周围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样,当我们充满信心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时,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行为,也不会随便怀疑别人是否会挑剔、为难自己了。

再次,要学会自我安慰。一个人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流言,与他人产生误会,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在一些生活细节上不必斤斤计较,可以糊涂些,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寻烦恼。如果觉得别人怀疑自己,应当安慰自己不必为别人的闲言碎语所纠缠,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这样不仅解脱了自己,而且还取得了一次小小的精神胜利,产生的怀疑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最后,要学会及时沟通,解除疑惑。许多猜疑最终都证明是误会,如果相互之间的沟通顺畅,那么猜疑的霉菌就无处生长。对成功路上艰难跋涉的追求者来说,猜疑将是一个随时可能吞没你整个宏伟事业的陷阱。因为你的猜疑可能随时被别人利用,而蒙在鼓里的你还浑然不觉。其实,只要你细加分析,及时沟通,就不难发现猜疑是多么的没有道理和破绽百出。

学会自制可受益无穷

有人曾对身处监狱的16万名成年犯人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那些人之所以犯罪,有90%是因为缺乏必要的自制。因为缺少自制,他们未能把他们的精力用在积极有益的方面。

一个人如果缺乏自制,就会对生活造成极为可怕的破坏。相反,如果学会自制,就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一家百货公司受理顾客提出投诉的柜台前,许多女士排着长长的队伍,争着向柜台后的那位年轻女郎诉说她们所遭遇的困难,以及这家公司不对的地方。在这些投诉的妇女中,有的十分愤怒且蛮不讲理,有的甚至讲出很难听的话。柜台后的这位年轻小姐一一接待了这些愤怒而不满的妇女,丝毫未表现出任何憎恶。她脸上始终带着微笑,指导这些妇女们前往相应的部门,她的态度优雅而镇静,表现出了高度的自制能力。

站在她背后的是另一位年轻女郎,她在一些纸条上写下一些字,然后把纸条交给站在前面的那位女郎。这些纸条很简要地记下妇女们投诉的内容,但省略了这些妇女原有的尖酸而愤怒的语气。

原来,站在柜台后面,面带微笑聆听顾客抱怨的这位年轻女郎是位聋子。

后来,这家百货公司的经理说,他之所以挑选一名耳聋的女郎担任公司中最艰难而又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主要是因为他一直找不到其他具有足够自制力的人来担任这项工作。

但结果如何呢?那位年轻女郎脸上亲切的微笑,对这些愤怒的妇女们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她们来到她面前时,个个像是咆哮怒吼的野狼,但当她们离开时,个个像是温顺柔和的绵羊。事实上,她们之中的某些人离开时,脸上甚至露出羞怯的神情,因为这位年轻女郎的“自制”已使她们对自己的作为感到惭愧。

自制力是我们天生所具备的,潜在于内心世界的一种力量。人们一旦失去自制力,就如洪水猛兽无情地吞噬了自己。健全的人格,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自制力是否健全,而不是以地位、权力、金钱来衡量的。古今中外成大器者无不具有很高的自制力,耐得住寂寞,正视压力。古语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在苦心智、劳筋骨阶段,就需要自制力。

对每个人来说,有自制力才能抓住成功的机会。

美国南北战争时有一位名将叫罗伯特·李。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位朋友孩子的洗礼,孩子的母亲请他说几句话,作为孩子今后漫长人生的准则。李将军思考了一下,出人意料地说了一句话:“教他懂得如何自制!”从一位伟大军人的口中说出“自制”这样的训言,的确是让人有些意外。李将军身经百战、历经苦难,在美国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而他“自制”的人生准则的确值得人们深思。

诱惑摆在每个人面前时,得到的是差不多的反应,谁也不是圣人,谁也不是天生就具有抵抗力,受诱惑程度的大小靠的就是自制力。那么,如何来学会自制,并增强自己的自制能力呢?

首先,要明辨是非,要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从而控制自己不好的想法和欲望。比如在课上控制自己做小动作的欲望,在公共场所抛弃大声讲话的想法,过马路时不闯红灯,在商场或者小吃店控制自己乱花钱的念头等等,这些都需要自律。

其次,自律行为跟顽强的意志力是分不开的。没有顽强意志力的支撑,自律只是一纸空文。也许你有了自律的意识,但行为表现出的却与自律所要求的不相称。这时,就需要用顽强的意志力作助推剂,勇于挑战自我,将内心的意识变为行动。

再次,要从小事做起,注意从细节上加强自律。自古以来,律己的人都是注重小节的,他们明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如果让小的陋习任意发展,不加以控制,那么它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造成严重恶果。

最后,要经常反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无过矣。”只有经常反省自己的过失,严格要求自己,才会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