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性的优点全集
2657100000015

第15章 正确对待忧虑(2)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每天必须亲自处理各种各样的日常工作,这些工作不仅满足我们生存的需要,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快乐,但在相当多数情况下我们其中的一些人却享受不到工作的快乐,而是痛苦于由工作压力带来的种种忧虑。

我曾参与过一项名为“压力下的家庭健康”的调查,在接受调查的20000人中有近85%的人认为,绝对需要学习如何处理压力。根据过去10年美国家庭医师协会(American Acade my of Family Practitioners)的调查估计,一般的病人中,有近3/4具有与压力有关的问题。这样的调查和其他类似的调查统计,引起许多公司机构与企业界领导人的关切,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怠工以及与压力相关的疾病而造成的生产效益低下,已使得他们的公司损失了500亿美元。而且他们相信在两年以内,这种花费会增至750亿美元——平均每位美国的工人要花750美元。家庭与婚姻是受压力影响最严重的领域。一般来说,压力是婚姻问题与人际关系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之一。

艾柯森博士在他的一篇医学报告中为我们总结了一些关于工作压力带来的忧虑症状。他说:“压力是精神与身体对内在、外在事件的生理反应与心理反应,具有下列特征:A.主观性——同样的事件有人觉得有压力,有人却觉得不怎么样;B.评价性——同样的压力有人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然而有人却认为对自己有副作用;C.活动性——压力会因为对每一个人造成的严重性不同,从而产生程度不同的压力。”艾柯森仔细地观察他的病人,发现80%的人因为工作的压力产生忧虑,而烦躁和忧虑致使他们的身体经常呈现如下这样一些症状。

情绪:紧张、敏感、多疑、不稳定、焦躁不安、忧虑烦恼、难以放松等。

生理:口干舌燥、心跳急速、异常出汗、肌肉紧绷僵硬、便秘、头痛、失眠、血压升高、全身酸痛、疲劳、精神不济、消化系统不良、新陈代谢失调等。

行为:抱怨、争执、挑剔、责备、暴力、滥用药物、生活作息混乱、坐立不安等。

不错,工作的压力是忧虑的主要来源,但忧虑最能伤害到你的时候,不是在你有所行动的时候,而是在一天的工作做完了之后。你曾否注意到,当你在工作出现过失或者差错的时候,你害怕别的同事或者上司会发现这事时,你心中有着一股怎样强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因为我们都曾经或多或少地在工作中出现过失误。

我在得州举办的成人教育班上,一个叫玛丽·苏伊曼的女士讲述了她一段至今难忘的经历。“十年前,我刚刚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毕业进入一家洗涤品公司销售部工作,当时公司新研制出了一种冰箱除味剂,首先在几家超市做了试销,效果还不错,接着上司肖恩向我布置了新的销售任务——星期内作出一份销售除味剂的策划案。当时我异常紧张:‘我只是个新手,为什么让我来做挑战性这么大,风险又这么高的策划案?为什么肖恩不让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两年的彼得去做?’在这样的不安中我度过了前两天,我当时真实的感受是,当黎明到来的时候,我迅速起床赶到一个个社区中给每个家庭主妇分发除味剂,然后就在现场统计关于价格啊、包装啊、气味啊等方面的调查结果,到了晚上我面对摆在桌子上的一堆资料开始忧虑:‘这样能行吗?别的同事是否会取笑甚至在会上反对这种销售方式?成功的概率到底有多少?’整个夜晚就在这样的质疑中迷迷糊糊度过。到了第四天事情开始出现转机,一位退休在家的老教授找到我们公司,急切地问你们的除味剂怎么在超市的货架上找不到。这样简短的一个问题使我打消了忧虑,我自信地告诉肖恩我的策划案已经完成。压力消失了,困扰也不在了,我们成功地推销了新除味剂。”虽然事情时隔10年了,玛丽依然很激动,“可能很多人生活中的忧虑和不快乐来自工作中的压力,其实更多的情况是,工作的压力不是因为工作本身,而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压力。”

着名的心理学者哈里·赖文生博士,谈到我们对自己将来的光明前景的期待的问题。他说,我们总是尽力使每一件事尽善尽美,因为我们希望能活得更像心目中的自己。但在实际状况与自我期望之间总是有一段距离,这距离就是引起压力的根源,也称为自我的压力。因此理想中的我是导致潜在问题的原因。

前几年一个经常和我联系的商人谈到了他在这种压力中挣扎的经验。他说:“许多年前我的公司曾经问过我,是否愿意考虑调职到日本。那真是表现自我的好机会,但我知道,若我接受,很可能会造成家庭问题。我已因职业的关系,而搬家至四个不同的城市,某一次搬家之后,当时我那15岁的大儿子,离家出走了几天,以示抗议。我知道我不应再考虑为事业而搬家,因我另外一个儿子,那时也已经15岁,正值青春期的危险年龄。但我仍让上司将我列入考虑人选中达六周之久。在这段时间里,我说:‘我不会自我推荐的,上帝啊,我会让别人来决定。’我的太太琼说:‘我祷告,求神指示我们。’而我知道,这是她表示不愿意去的方式。我那15岁的儿子则坦白地对我说:‘爸爸,我不要再搬家。’在六周后事情决定了,是由另一位同事去。虽然我口里说‘那好啊’,但两天以后,我患了肠疾,而且并没有立刻就好,就在那个时候我才明白我的挣扎有多严重。病了四天后,半夜肚子不舒服使我醒来,我轻声地祷告:‘我现在才知道我一直在苦苦挣扎,请赦免我只想到自己的需要。请医治我与家人的关系……并且也请医治我身体上的不舒服。’那夜我也不必再爬起来了,因为我的罪已得赦免,而我的难处也随着紧张一并消失。结果我得到宝贵的教训,当一个人不顾一切要得到一个工作上的地位,而甘冒失去家庭和邻里的和谐关系这种风险时,就会丧失分辨是非黑白的能力。”

在忙碌的生活中,自我管理的能力实在很重要,而正确处理理想的自我便是其中重要的部分。或许我们生命中有90%的时间,是花费在自己的事情与追逐自我的理想中。我们只为自己着想,因为那会使我们陷在自我的捆绑中。古罗马有这样一句谚语:“不是负担,而是过重的负担杀死熊。”换句话说,是每日的压力,加上过多的焦虑伤害了我们。

另外还有一种压力,是来自犹豫不决的困扰。

有的时候你在工作中受到的压力,就和你得了感冒一样,是渐渐形成的。没人能事先警觉,因为每一个人都知道,一点点的压力不会伤害你,或许还有些好处呢。但当有一天你可能会发现你受到的压力,已超过了负荷量,而你甚至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于是,你必须寻求一种医治的方法使你从十分疲惫的争斗中得以解脱。在这项个人与压力的搏斗中,你若放弃自己的一意孤行,压力就可以减少许多。

因一句话而改变的人生

在1871年的春天,一个年轻人忧心忡忡,他是蒙特瑞综合医院的学生。此时,他对自己的生活充满困惑:“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考试?毕业后该做些什么?去何处开展自己的事业?如何谋生?”

在极度迷茫中,他拿起一本书,看到了24个字,正是这24个字使他一个年轻的医科学生,后来成为着名的医学家,他不仅创建了举世闻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还得到了大英帝国医学界的最高荣誉——牛津大学医学院的讲座教授,另外,英王还授予他爵士的封号。他去世后,记述他一生经历的书长达1466页,他就是威廉·奥斯勒爵士。

可以说,他在1871年春天看到的24个字,对他的前途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使他度过了无忧无虑的一生。这24个字就是汤姆斯·卡莱里写的:“最关键的是,做目前最清楚的事情,而不是观望模糊远处的。”

42年后,一个温暖的春夜,威廉·奥斯勒爵士在开满郁金香的耶鲁大学校园中,给学生们做了一次讲演。他说:“像我这样一个人,曾经是4所大学的教授,还出版过一本极受欢迎的书,看上去似乎具有一个‘特殊的头脑’。但事实上,我的一些好朋友都说,我的头脑非常普通。”

那么,威廉·奥斯勒爵士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他认为:“是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

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他说:“在来这里演讲的几个月前,我乘坐一艘巨大的海轮横渡大西洋。我发现,只要船长在驾驶舱里按下一个按钮,机器经过一阵运转后,船的几个部分就立刻分隔开,成为几个防水的隔舱。而你们每一个人,头脑都要比船精密得多,所走的路程也远得多,因此我想奉劝各位,你们应该像那条大海轮一样,学会控制自己的生活,只有生活在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才能确保航行中的安全。因为在驾驶舱中,每个分隔开的船舱都有用处,按下一个按钮,铁门就会隔断过去——就是那些已经度过的昨天,然后再按下一个按钮,铁门会隔断尚未出现的未来。现在,你就非常保险了,因为你拥有全部的今天。你们应该学会埋葬过去,只有傻子才会被它引向死亡之路,同时要将未来紧紧关在门外,就像对待过去那样,过去的负担加上未来的负担,必定会成为今天的最大障碍。‘未来’永远只存在于今天,人类获得拯救的日子就是现在,一个总是为未来忧心忡忡的人,只会浪费精力。因此,好好关注一下自己生活中的每个侧面,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将前后的船舱通通隔断吧!你们应该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里。”

那么,奥斯勒博士是否主张人们不必为明天费心做准备呢?不,当然不是。

他继续鼓励耶鲁大学的学生们:“集中你所有的智慧和热诚,将今天的工作尽量做得完美,用这种方法迎接未来,无疑是最好的。在一天开始之前,你们应该吟诵这句祝词:‘在这一天,我们将得到今天的面包。’”

记住,在这句话中,仅仅要求今天的面包,并没有抱怨:“昨天的面包真酸。”也没有说:“噢,天哪,最近的气候非常干燥,我们可能会遭遇旱灾,到了秋天还有面包吃吗?万一我失业,又从何处弄到面包呢?”

这句祝词告诉我们,只能要求今天的面包,而且我们能吃的也仅仅是今天的面包。

很久以前,有个穷困潦倒的哲学家四处流浪。一天,他来到一个贫瘠的乡村,这里的老百姓生活非常艰苦。当人们走上山顶,聚集在他身边时,他说:“不要为明天担心,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烦恼,今天的难处留在今天就够了。”

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的30个字,但却是有史以来引用次数最多的名言,它经历了好几个世纪,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这句话正是耶稣说的。

但是,很多人都不相信这句话,他们把其视为东方的神秘之物,或当成一种多余的忠告。他们说:“我一定要为明天计划,做好一切准备,为家庭买保险,努力存钱。这样,将来老了就不用担心。”

一点不假,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做。但实际上,这句话被译为英文是在300多年前的詹姆斯王朝,那时忧虑一词的含义与现在完全不同,它还包括了焦急的意思。在新译《圣经》中,这句话翻译的意思更为准确:“别为明天着急。”

是的,可以考虑明天,仔细地计划,做准备,但不要着急。

战斗中的军事领袖必须为下一步谋划,不过,他们绝不能带有丝毫焦虑。厄耐斯特·金恩曾是指挥美国海军的海军上将,他说:“我所能做的,就是为最优秀的人员提供最好的装备,然后给他们布置一些看上去极其卓越的任务,仅此而已。如果一条船开始下沉,我无力阻挡;如果一条船沉了,我也不可能将其打捞上来,与其为昨天发生的问题后悔,不如将时间用在如何解决明天的问题上。更何况,如果我一直为过去的事操心,肯定支撑不了多久。”

不管是面对战争,还是平日的生活,好主意和坏主意的区别在于:好主意能对前因后果反复琢磨,并产生合乎逻辑、具有建设性的计划;而坏主意只能让人紧张,甚至精神崩溃。亚瑟·苏兹柏格先生是着名的《纽约时报》的发行人,最近,我非常荣幸地拜访了他。在谈话中,苏兹柏格先生告诉我:“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迅速蔓延到欧洲时,我非常震惊,每日都为自己的前途忧虑,最后搞得我彻夜难眠。虽然我对绘画一无所知,但经常半夜三更地从床上爬起来,找出画布和颜料,准备画一张自画像,为了消除自己的忧虑,我一直坚持画着。一天,我读到一首赞美诗,诗中说:

指引我,仁慈的灯光……

让你常在我脚旁,

我并不想看到远方的风景,

只要一步就好了。

“就这样,我终于消除了忧虑,平静下来。从此,我将最后7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只要一步就好了。”

大概就在这个时候,有个当兵的年轻人也同样学到了这一课,他的名字叫做泰德·本杰明,住在马里兰的巴铁摩尔城——他曾经忧虑得几乎完全丧失了斗志。

泰德·本杰明写道:“在1945年的4月,我忧愁得患了一种医生称之为‘结肠痉挛’的病,这种病使人极为痛苦,若是战争不在那时候结束的话,我想我整个人都会垮了。

“我当时整个人筋疲力尽。我在第94步兵师担任士官,工作是建立和维持一份在作战中死伤和失踪者的人名记录,还要帮助发掘那些在战争激烈的时候被打死的、被草草掩埋在坟墓里的士兵,我得收集那些人的私人物品,要确切地把那些东西送回重视这些私人物品的家人或是近亲手中。我担心我是否能撑得过去,我担心是否还能活着回去把我的独生子抱在怀里——我从来没有见过的16个月的儿子。我既担心又疲劳,足足瘦了34磅,而且担忧得几乎发疯。我眼看自己的两只手变得皮包骨。我一想到自己瘦弱不堪地回家,就非常害怕,我崩溃了,哭得像个孩子,浑身发抖……有一段时间,也就是德军最后大反攻开始不久,我常常哭泣,使得我几乎放弃还能再成为正常人的希望。

“最后我住进了医院,一位军医给我一些忠告,令我的生活彻底改变了,在为我做完一次彻底的全身检查之后,他告诉我,我的问题纯粹是精神上的。‘泰德,’他说,‘我希望你把你的生活想像成一个沙漏,你知道在沙漏的上一半,有成千上万粒的沙子,它们都慢慢地且均匀地流过中间那条窄缝。除了弄坏沙漏,你跟我都没办法让两粒以上的沙子同时通过那条窄缝。你和我和每一个人,都像这个沙漏。每天早上开始的时候,有很多的工作,让我们觉得我们一定得在那一天里完成。可是我们只能每次做一件事,让他们慢慢而平均地通过这一天,像沙粒通过窄缝一样,否则就一定会损害到我们自己的身体或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