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2659000000004

第4章 刻苦钻研是文字工作者的必备素质(1)

热爱文字工作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酷爱读书,敬惜纸字。两个字:老实。我在不同场合多次说过,人与人之间,脑筋没有太大差别,比较老实一点,认真一点,勤奋一点,材料就好一点。有人问:你为什么给人家写了大半辈子材料?回答也是两个字:老实。

写材料的人一般都比较老实和认真,很少见到有一个滑头鬼是材料写得好的,是能担当起急难险重任务的。人家说,写材料的人都比较傻,面对好处不去争,还自命清高;当着领导不巴结,还发牢骚;人家为捞钱玩命,你为工作舍生忘死;人家在主席台宴会厅风光,你在爬格子磨命。如此等等,其实这都表明,文字工作者必须老实,必须认真,必须勤奋,必须吃苦,必须吃亏,必须忘我。

这里再给大家吹吹我写材料的“广武山”。总体而言,我对书、对文字,从小就有一种热爱、敬爱、心仪、向往。可以说,几十年来,此爱有增无减,说是酷爱也可以。因为喜欢它,就经常接近它,天天与书打交道,与文字打交道,与写作打交道。受到的鼓励也比较多,对表扬、赞扬、首肯、恭维都乐于接受。上学期间,自己的作文被老师在课堂上作为范文宣读,或被某处授奖,都很高兴。参加工作后,从第一天起,就写上了材料。好像很受重视,甚至非你莫属。看到领导满意的神态,同事钦羡的目光,心里很受用。记得刚30岁的时候,给市委书记写材料,好像还真有点一枝独秀、压倒群芳的阵势。引起一些写材料老手赞许,甚至个别人嫉妒。表面上尽量谦虚,不敢放肆,心里却有点自得,不过尚没有意满罢了。现在回想起来,正是不成熟的表现,也是自己仅此而已的原因。进而反思,好像也没有太多后悔,本性如此,不仅认了,而且坦然、欣然。

记得当年的一个金秋时节,我在一周之内写了三个较为重要的材料:第一个是一篇重要讲话。当时的市委书记在材料的天头批示:这个讲话写得观点亮堂,层次分明,语言像流水一样,思想性也强,建议再精雕细刻。第二个是写好后抄在笔记本上给省委书记的汇报提纲。汇报之后,皆大欢喜。领导表扬说:这个汇报材料思想、观点、数字、例子清楚明白,准确到位,逐条逐段都很简要明朗,汇报起来很方便,也很有听头。第三个是一篇纪念文章。起初是文联的一位作家写的,摸不住领导的意图和文字特点。领导,也就是当时的市委书记,把我叫去,说,大作家写不了咱这小文章,还是让我们的小秀才写吧。领导口述了一个提纲,要求当天晚上写好,第二天送太原刊用。我加了一晚上班,写出后,第二天给领导念了一遍。领导只说了一个字:好!让作家抄出,送走了。这位作家后来还给我抄了一个副本,毛笔字非常漂亮,至今还压在我地下室的书堆里。当时的秘书长看到这个情况,还说了一句,你怎么让人家大作家给你抄材料?我说,人不认识,字写得倒是很好。当时写材料的条件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全部是手工操作。起草、修改、誊写,至少过手三遍以上。一周之内写三个较大的材料,要过手多少字?劳动强度是很大的。誊写还要求字迹工整、好看,需要训练有素,更需要吃得了苦。一天工作绝不是8小时,有时可能要超过16小时。

我写了几十年材料,故事肯定很多,也不光是“广武山”,也有“走麦城”。但是,吃败仗,受批评的时候似乎并不多。可能是自己性格认真,又总是笨鸟先飞吧。或许是自己对表扬容易记住,对批评反而不往心里去吧。无论如何,“广武山”也好,“走麦城”也罢,都是一些老话,充分说明自己老实。这倒又使我想起一件事。我的一位同事、朋友,在一起工作过多年,对我很了解,后来官做得很成功。县委书记、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差点当上省部级领导,可惜不满60岁,得了个病,过早地走了。他有一次来到长治,拜见下来视察工作的省领导,碰到我给市领导送材料,随口对他的同僚介绍说,这是长治市委副秘书长段爱民,和我在一起工作过,是个老实疙瘩,光知道给人家死受。我相信他说的是真话,而且一针见血,非常切合实际。我的特点也就俩字:老实。再加俩字,是:非常老实。真是个老实疙瘩。我的血液里流淌的,大概也只有老实的血液。

我总是相信鲁迅先生说过的话:“世界是傻子的世界,由傻子去支持,由傻子去推动,由傻子去创造,最后是属于傻子的。”我的祖辈都是农民。爷爷一辈,父亲一辈,也都是特别老实的农民。家里穷到吃了上顿没下顿。他们没有家财万贯留给我,但留给我三件宝物:老实,吃苦,能受。如果说我们老段家也有自己的家风,就是不知道什么是苦,以苦为常,傻乎乎的,只知道劳动。好像劳动就是目的,收获倒在其次,也不知道像鲁迅那样想到傻子对世界的支持,推动,创造。我也曾对找我帮忙的一位年轻朋友说,耍鬼,不是你的强项,你也耍不过人家,干脆就和他们比老实算了。其实,我连与人家比老实都没有想到,只是平平常常老实着罢了。偶尔想到这样一句话,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抽的。

我讲这些,仍然是想说,写材料的人都比较老实,以至很老实。或者说老实人才去写材料,才能写材料。套用形式逻辑的三段论,即是:写材料需要老实人,我是个老实人,我适宜写材料。或者说,写材料的人老实,我是个写材料的,因此我是个老实人。

总而言之,写材料的人要老实,要能吃苦。写材料必须吃得了苦。即便是天才,不吃苦也不会写好文章。有的人怕别人说他老实,认为老实与没能力划等号。我并不这么看。老实人肯定在钻营方面没能力,在欺负人方面也没有能力,但干事业未必没有能力,完成急难险重任务非老实人莫属。老实应该与吃苦划等号。毛泽东、鲁迅都是天分很高的人,也是非常吃苦的人。毛泽东经常是几天几夜不睡觉,连续读书写作。一个红薯,一碗麦片粥,就算一顿饭。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读书写作上,临终前还在写作。他在私下说过:“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我不晓得,什么是休息、是娱乐。”“中国多几个像我一样的傻子就好了。”他这样说,也这样做,是把自己的写文章,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毛泽东、基辛格身边从事文字工作的人,运转高度紧张,总是跟不上他们闪电一样的思想。他们旺盛的精力,也令人吃惊。在他们身边工作,为此脑神经严重衰弱的人很多。胡乔木长期睡不着觉,毛泽东特批他到北戴河疗养,写信叮嘱要完全放松下来,不看正经书,不思考重要问题。胡耀邦担任总书记期间,胡乔木写报告,由于天气太热,无法进入写作状态,只好在浴缸上架一块木板,坐在水里写作。

为了一个观点,一个题目,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领袖们、天才们、秘书们,冥思苦想,呕心沥血,感人事例多不胜举。比如“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这一句话,看起来只是普通的一句话,但却是周总理和基辛格智慧的结晶。就是这一句话,打开了当时谈判的新局面,成为“改变世界的一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突破。一般人没有机会遇到这么大的事件,但在一个重要材料中,用对一个关键词,也未必不是一种贡献智慧的幸福。

写材料是一件苦事,也是一件乐事,以苦为乐,以牺牲自己为快乐,才是大快乐。有的人在地狱门口,畏足不前,有的人却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马克思就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大道可走的,只有在地狱入口处无所畏惧的人,才会达到光辉的顶点。这个话记得不准确,经查,是把两段名言的意思合而为一了,意思大体如此。马克思又说:“一切追求真理的人,要不畏艰难攀登险峰,同时要准备随时进地狱。”

常言道,兄弟七八个,一人一个性。有的立志当英雄,有的立志当智者,有的只能平庸一生,甚至当窝囊废,当流氓,当强盗,当杀人犯。有的德高望重,有的下流无耻,有的才华横溢,有的无识无能无用,有的作威作福,有的平易近人,有的富庶一方,有的穷困潦倒。

我长期观察得出结论:老实认真的程度,与搞文字工作达到的高度是成正比的。从表面上看,也有人不那么老实,材料也写得好,其实,认真分析,本质上还是老实的。不管表面上憨、傲、拗、犟,骨子里都是老实这么一个共同点。此外,悟性可能有点差别。就这点差别,也和灵感一样,是勤学苦练来的。包括鲁迅先生,有人称他为天才,他说,哪里有天才呢,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和学习上罢了。他不但把别人喝咖啡、打麻将的时间用在工作和学习上,他还说过:“我不玩,我把我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打牌、围棋、象棋,这些我都不喜欢……所以只好写文章啊。”“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不做事,不看书,我一天都活不下去。”“一个人做喜欢做的事,不大会觉得吃力的,所以我的抄书,也就是我的休息。”“休养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向桌子上执笔的时候是工作的时候;靠在椅子上看书的时候是休养的时候。若禁止这种事情算休养,那在我是不可能的。”

总而言之,真心热爱,老实勤奋,刻苦钻研,是文字工作者的必备素质。这是我对文字工作,或曰写材料的一个最基本的体会。

有的同志还想让谈谈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对这方面问题的看法,有大体相同的一面,也有千人千般体会的一面。我自己有以下一些体会。

1.读点书,广泛涉猎。学习和汲取最基本最快捷的途径是读书。可能有的同志不想读书,想照葫芦画瓢,认为看报就行。我的看法是,必须经常地老老实实地读点书。读哲学方面的书,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学哲学,首先就没有主导思想,没有主心骨,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学哲学,就不可能掌握正确的方法,方法不对受人讥笑,无功有悔。不学哲学,就得不到应有的思维训练,思维通道就是锈的、不灵活的,就不是辩证的思维。学了哲学,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有了正确的方法,有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主体就明确,材料就深刻、全面,就可以避免漏洞百出。

我自己胸无大志,读书没有计划,东看,西看,南看,北看,都是凭兴趣看。把读书当娱乐,把写作也当娱乐。看过的书,也可能与工作有联系,也可能没有联系。这样很轻松,从不厌倦。自我评价,自觉性不高,既无明确目标,也不考核成绩好坏,信马由缰。哲学方面,看马列,看毛泽东;也看黑格尔,苏格拉底,老子庄子;也看冯友兰,金岳霖,李泽厚,佛教禅宗等等。对这些书,并不作深入研究,有的地方看懂了,有的地方没有看懂,也不去管它。别的方面,也看看史话、书话、字话、医话,都作为哲学看。因为有兴趣,不觉得是一件苦事,也不觉得是在劳动,也不是训练才能,是一种习惯。

我的悟性不高,学习没有计划,标准又低,进步很慢,但也觉得经常看看书、学点哲学,对认识事物的本质,减少片面性有帮助。我想通过读禅,提高悟性,悟性是否有提高,还不知道,但觉得读禅能使人心开脑醒,负担减轻,心灵比较通达。我想通过读历史,知道一些世间的事。但是,中国的二十四史没有读完,买过一部精美的世界史,也没有读完。倒是对一些大家,比如毛泽东,比如陈寅恪,比如吕思勉,他们的史观、史识、史论也有接触。直到现在,我所知道的古往今来的一点事情,也主要是看到别人说的,大都是二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