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秦王朝3
2663800000015

第15章 不可不知的秦前历史(4)

一夜无话,次日醒来,祭氏察言观色,假装死心塌地的样子对雍纠说:“夫君,妾闻妻以夫贵,母以子贵,朝结连理,荣辱同命。妾已是雍家之人,如此大事怎不与妻仔细商量?”雍纠挡不住花言巧语,便把昨日花园中的事和盘托出,并对祭氏说:“一旦事成,我为郑国上卿,夫人便是上卿夫人,请夫人助我一臂之力。”

祭氏假作高兴,心中犯愁,便先回娘家,问母亲:“父亲与丈夫谁亲?”母亲答道:“当然是父亲了。父亲只有一个,丈夫失去还可再找。”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祭氏在权衡利弊之后,遂将雍纠密谋杀害祭仲之事全部告诉父亲。

将计就计

祭仲将计就计,在设席处预先埋伏武士,随身数十名侍从个个暗藏利刃,到时一声令下,雍纠当场被刺身亡。

祭仲下令将雍纠暴尸示众。郑厉公得信大惊,急忙带着几名亲信驾车出宫,逃往蔡国。临行时厉公放话说:“与妇人为谋,自找死路啊!”祭仲也不追赶,只派人前往卫国接回昭公复位。

政局又回到郑厉公篡位之前,但是先前变节从敌,后来又杀婿逐主,使祭仲的名声一落千丈,昭公也不能不防他一手,于是大臣们心灰意冷。曾经强盛一时的郑国,在诸侯的激烈竞争中,就此渐渐衰败下去。

兄弟情深

两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上演了一出兄第争斗和救助的戏剧。

儿媳成妃子

卫宣公是个无耻之徒,他先爱夫人夷姜,生下一子名假,立为太子,并指定右公子当仅的师傅。转眼间伋已十六岁,由右公子作媒,说合齐僖公长女为妻。卫宣公派使臣赴齐下聘,使者回来后说齐女姿容绝世,卫宣公不由动了淫心,下令在淇河边建造一座美轮美奂的。新台”。迎亲之日,遣开太子,自己亲往观察,见齐女果如仙女一般,于是卫宣公当夜就宿于新台,一夜之间,儿媳成了妃子,也称“齐姜”。

陷害太子

齐姜后来给宣公连生二子,一名寿,一名朔。宣公偏爱齐姜,视太子儇母子如同敝屣,夷姜一气之下含恨而死,太子更加失去依靠。此时齐姜与公子朔串通一气,不断地在宣公面前说太子伋的坏话。

适逢太子生日,伋设宴款待寿、朔两位弟弟。心性仁厚的公子寿与伋互敬互爱,谈笑甚欢;阴损刻毒的公子朔却以为冷落了自己,便到后宫齐姜处哭诉,造谣说:“我们兄弟好意向太子贺寿,不想他竟趁酒意说母亲原本是他的妻子,要我们叫他父亲。我们说了他几句,他依仗身高力大挥拳要打我们。”齐姜对朔的话全然不疑,并向宣公诉说,还挑拨说:“君主健在,太子尚且这般侮辱我母子,一旦君主百年,太子继位,我母子如何得活?”

宣公听了大怒,杀心顿起,一时找不到理由,朔在一旁见了,对宣公说:“前几天外公齐僖公来书,邀我国一同出兵讨伐纪国,不如叫太子持节先去,我有朋友,与边境强人有联系,让他们在半路上结果了他,这样就除了祸根。”卫宣公点头同意。

置生死于不顾

公子寿得知这个情况,急忙返回太子宫,不料太子已乘船出发。寿不及细想,急呼随从备快艇追赶。伋正乘船向齐国进发,见寿乘快艇追来,便落帆等候,问寿何事?寿把宣公与朔的阴谋说了一遍,着急万分地说:“兄长,前有盗贼埋伏,不能再往前,快到别国逃生去吧!”太子泪如雨下,说:“我逃往他国,有背君命,是为叛臣;回宫质问父亲,便为逆子。母亲已死,剩我一个人,他们都容我不得,我不如就此前去,死了留个忠臣孝子的名声。”说完和公子寿道别,继续前进。

公子寿见劝说无效,心想:兄长若死于盗贼之手,即使我被立为太子,今生今世心灵如何得安?今天,父母弟弟冤屈兄长,我怎能不顾仁义,袖手旁观!想到这里,再次叫住太子,取过酒食,对伋说:“既然兄长执意要去,为弟不便强留。念我俩仁爱一场,今为兄长饯行,请兄长别再推辞。”伋为寿的情义所感,就与寿大杯大杯对喝起来。寿敬酒有心,伋狂饮无意,不觉酩酊大醉。寿取过符节,跳上使船,急令扬帆疾驶。

同归黄泉

船近边境,两岸盗贼见船上旌旗飘扬,料是使船无疑,便认准船头的持节使者,百箭齐发。公子寿已有替死之心,与蜂拥而上的匪徒格斗。力尽被杀。后面船上的太子伋酒醒后,不见了公子寿与使船。知道事情不妙,急令快艇飞速前进。赶到边境,见贼人已杀了公子寿。太子伋眼中喷火,大声喝道:“我乃卫国太子伋也。”说罢挥起佩剑向贼人杀去。贼人聚众围攻,太子伋力竭而死。

盗贼连夜赶回卫都,将两颗首级一同呈给卫宣公,宣公即以朔为太子。一举杀害两个儿子,卫宣公的良心受到责备,不久也命归黄泉。

伋、寿兄弟舍生忘死、互相救助的义举,传遍民间。人们赋诗歌颂他们兄弟的情谊。

管仲拜相

昔日的仇人,如今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争夺皇位的仇杀

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是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齐国是周武王的大功臣太公望的封国,本来是个大国,再加上它利用沿海的资源,生产比较发达,国力就比较强。

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了一次内乱。国君齐襄公被杀。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当时在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一个叫公子小白,当时在莒国(都城在今山东菖县)。两个人身边都有个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两个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都急着要回齐国争夺君位。

鲁国国君鲁庄公决定亲自护送公子纠回齐国。管仲对鲁庄公说:“公子小白在菖国,离齐国很近。万一让他先进齐国,事情就麻烦了。让我先带一支人马去截住他。”

不出管仲所料,公子小白正在莒国的护送下赶回齐国,路上,遇到管仲的拦截。管仲拈弓搭箭,对准公子小白射去。只见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管仲以为公子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到齐国去。哪里知道,他射中的不过是公子小白衣带的钩子,公子小白大叫倒下,原来是他的计策。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国境,公子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到了国都临淄,公子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这就是齐桓公。齐桓公即位以后,立即发兵打败鲁国,并且通知鲁庄公,一定要鲁国杀了公子纠,把管仲送回齐国办罪。

冰释前嫌

鲁庄公没有办法,只好照办。管仲被关在囚车里送到齐国。此时鲍叔牙却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齐桓公气愤地说:“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还能用他吗?”

鲍叔牙说:“那时他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对公子纠的忠心。论本领,他比我强得多。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桓公也是个豁达大度的人,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办管仲的罪,还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

管仲帮着齐桓公整顿内政,开发富源,大开铁矿,多制农具,提高耕种技术,又大规模拿海水煮盐,鼓励老百姓入海捕鱼。离海比较远的诸侯国不得不依靠齐国供应食盐和海产。别的东西可以不买,盐是非吃不可的。齐国因此越来越富强了。

齐桓公一心想当诸侯的霸主,做了霸主就能够发号施令,别的诸侯就得向他进贡,听他的指挥。他对管仲说:“现在咱们兵精粮足,是不是可以会合诸侯,共同订立个盟约呢?”

管仲说:“咱们凭什么去会合诸侯呢?大家都是周天子下面的诸侯,谁能服谁呢?天子虽说失了势,毕竟是天子,比谁都大。如果主公能够奉天子的命令,会合诸侯,订立盟约,共同尊重天子,抵抗别的部落,往后谁有难处,大伙儿帮他,谁不讲理,大伙儿管他。到了那时候,主公就是自己不要做霸主,别人也得推举您。”

齐桓公说:“你说得对,可是怎么着手呢?”

管仲说:“办法倒有一个。这回新天子才即位。主公可以派个使者向天子朝贺,顺便帮他出个主意,说宋国(都城在今河南商丘南)现在正发生内乱,新国君位子不稳,国内很不安定。请天子下命令,明确宣布宋国国君的地位。主公拿到天子的命令,就可以用天子的命令来召集诸侯了。这样做,谁也不能反对。”

诸侯大会

齐桓公听了,连连点头,决定照着管仲的意见办。这时候,周朝的天子早已没有实权了。列国诸侯只知道抢夺地盘,兼并土地,已经全忘记还有朝见天子这回事。周釐王刚刚即位,居然有齐国这样一个大国打发使臣来朝贺,打心眼里喜欢。他就请齐桓公去宣布宋君的君位。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奉了周釐王的命令,通知各国诸侯到齐国西南边境上北杏(今山东东阿县北)开会。

这时候,齐桓公的威望还不高。发出通知以后,一共只来了宋、陈、蔡、邾四个国家。还有几个诸侯国,像鲁、卫、曹、郑(都城在今河南新郑)等国想瞧瞧风头再说,没有来。

在北杏会议上,大家公推齐桓公当盟主,订立了盟约。盟约上主要的是三条:一是尊重天子。扶助王室,二是抵御别的部落,不让他们进入中原,第三是帮助弱小的和有困难的诸侯。

曹刿论战

对战争的精辟分析,足见谋士的重要。

反驳君主的想法

齐桓公即位后,依靠管仲的帮助,争取霸主的地位。但是,在他对鲁国的战争中,却遭到一次不小的挫折。

在齐桓公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进攻鲁国。鲁庄公认为齐国一再欺负他们,忍无可忍,决心跟齐国拼死一战。

齐国进攻鲁国,也激起鲁国人民的愤慨。有个鲁国人曹刿,准备去见鲁庄公,要求参加抗齐的战争。有人劝曹刿说:“国家大事,有当大官的操心,您何必去插手呢?”

曹刿说:“当大官的目光短浅,未必有好办法。眼看国家危急,哪能不管呢?”说完,他一直到富门前求见鲁庄公。鲁庄公正在为没有一个谋士发愁,听说曹刿求见,连忙把他请进来。

曹刿见了鲁庄公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并且问:“请问主公凭什么去抵抗齐军?”

鲁庄公说:“平时有什么好吃好穿的,我没敢独占,总是分给大家一起享用。凭这一点,我想大家会支持我。”

曹刿听了直摇头,说:“这种小恩小惠,得到好处的人不多,百姓不会为这个支持您。”

鲁庄公说:“我在祭祀的时候,倒是挺虔诚的。”

曹刿笑笑说:“这种虔诚也算不了什么,神帮不了您的忙。”

鲁庄公想了一下,说:“遇到百姓吃官司的时候,我虽然不能一件件查得很清楚,但是尽可能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才点头说:“这倒是件得民心的事,我看凭这一点可以和齐国打上一仗。”

曹刿请求跟鲁庄公一起上阵,鲁庄公看曹刿这种胸有成竹的样子,便允许他一起去。两个人坐着一辆兵车,带领人马出发。

指挥战争,举重若轻

齐鲁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摆开阵势。齐军依仗人多,一开始就擂响了战鼓,发动进攻。鲁庄公也准备下令反击,曹刿连忙阻止,说:“且慢,还不到时候呢!”

当齐军擂响第二通战鼓的时候,曹刿还是叫鲁庄公按兵不动。鲁军将士看到齐军张牙舞爪的样子,气得摩拳擦掌,但是没有主帅的命令,只好憋着气等待。

齐军主帅看鲁军毫无动静,又下令打第三通鼓。齐军兵士以为鲁军胆怯怕战,耀武扬威地杀过来。

曹刿到这才对鲁庄公说:“现在可以下令反攻了。”

鲁军阵地上响起了进军鼓,兵士士气高涨,像猛虎下山般扑了过去。齐军兵士没防到这一着,招架不住鲁军的凌厉攻势,败下阵来。

鲁庄公看到齐军败退,忙不迭要下令追击,曹刿又拉住他说:“别着急!”说着,他跳下战车,低下头观察齐军战车留下的车辙;接着,又上车爬到车横杆上,望了望敌方撤退的队形,才说:“请主公下令追去吧!”

鲁军兵士听到追击的命令,个个奋勇当先,乘胜追击,终于把齐军赶出鲁国国境。

把握战局的细节

鲁军取得反攻的胜利,鲁庄公对曹刿镇静自若的指挥,暗暗佩服,但是心里总还有个没打开的闷葫芦。回到宫里,他先向曹刿慰劳了几句,就问:“头两回齐军击鼓,你为什么不让我反击?”

曹刿说:“打仗这件事,全凭士气。对方擂第一通鼓的时候,士气最足;第二通鼓,气就松了一些;到第三通鼓,气已经泄了。对方泄气的时候,我们的兵士却鼓足士气,哪有不打赢的道理?”

鲁庄公接着又问为什么不立刻追击。曹刿说:“齐军虽然败退,但它是个大国,兵力强大,说不定他们假装败退,在什么地方设下了埋伏,我们不能不防着点儿。后来我看到他们的旗帜东倒西歪,车辙也乱七八糟,才相信他们阵势全乱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

鲁庄公这才恍然大悟,称赞曹刿想得周到。

在曹刿指挥下,鲁国击退了齐军,局势才稳定了下来。

愚蠢的宋襄公

战争就是你死我亡的争斗,否则就会吞食失败之果。

野心勃勃

公元前645年,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死了。齐桓公一死,他的几个儿子争夺君位,齐国发生了内乱,其中公子昭逃到宋国。

宋国的国王是宋襄公。宋襄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宋襄公雄心勃勃,一心称霸,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主事业。宋襄公见齐国内乱,就抢先通知各国诸侯,请他们派兵共同护送公子昭回国接替君位。但响应号召的诸侯并不多,只有三个小国带了少许兵马前来。于是,宋襄公只带领四个国的兵马打到了齐国。齐国见几个国家的人马打来,不知详情,就投降了宋国,纷纷出宫迎接公子昭即位。这就是历史上的齐孝公。宋国本来是小国,没有什么号召力和威信。如今,宋国帮助霸主国齐孝公得了君位,其地位自然提高了。

这使宋襄公很得意,这时,他想借助大国的威力去压服不响应他号召的小国。经分析,他认为,楚国能跟他合作,那么比楚小的几个国自然也会归服宋国。他将这个想法与大臣们说了,大臣们多数同意,有个公子叫目夷的不同意这么办。他说宋国实力弱,是小国,当盟主没好处。但没能说服宋襄公。

野心勃勃的宋襄公开始实施他一心想当盟主的计划。他邀请楚成王和齐孝公先在宋国开会,商议会盟诸侯订立盟约的事。这二人都同意了,决定这年七月在宋国盂(今河南睢县西北一带)地开会,通知了各诸侯国。以仁义自诩

会期迫近,宋襄公积极准备,正欲驾车马去开会。大臣公子目夷谏言说:“万一楚君不怀好意,那将如何?以防万一,主公还需多带些兵马去。”宋襄公反驳道:“不可,我们为了不再打仗才开大会,自己怎么能带着兵马去呢?”公子目夷还想再劝,宋襄公已不耐烦地命令出发。

果然,不出公子目夷所料,大会期间,楚成王公开想当霸主,与宋襄公争闹起来。楚国势力大,依附楚国的诸侯也多。在双方争论时,楚国的一班随从官员甩掉外衣,露出亮堂堂的铠甲,他们蜂拥上前缚住宋襄公。后经其他几个国家调解(主要是鲁国和齐国),让楚成王做了盟主,宋襄公才被放回。

这事过后,宋襄公怎么也不服气,尤其是邻国郑国,依附楚国与楚成王一起在会上侮辱他。宋襄公为出这口气,决定出兵攻打郑国。这事发生在公元前638年。郑国立即向楚国求救。楚国不去救郑国,而是派大将率人马直接攻打宋国。这厉害的一着使宋国防不胜防,宋得到消息赶忙把兵马调回,准备与楚军决一胜负。宋军在泓水南岸驻扎下来。楚军在北岸,准备渡河,攻打宋军。

让人耻笑的“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