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秦王朝3
2663800000019

第19章 不可不知的秦前历史(8)

有一天,魏文侯问李悝,怎样才能招募更多有才能的人到魏国来,李悝没有回答,反问道:“主公,您看过去传下来的世卿世禄制怎么样?”魏文侯说:“看来弊病甚多,需要改革。”李悝点点头说:“这个制度不改,就不可能起用真正有才能的人,国家就治理不好。”原来,按照“世卿世禄”制,奴隶主贵族的封爵和俸禄是代代相传的,父传子、子传孙,即使儿子没什么本领,没立什么功劳,照样继承父亲的封爵和俸禄,享受贵族的种种特权,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一些真正有才能的人,只因为不是贵族,就被这种制度卡住了,很难得到应有的地位。李悝把这个问题分析给魏文侯听,魏文侯十分同意他的看法。又问:“那么如何改革呢?”李悝早就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地说:“我们必须废除世卿世禄制。不管什么人,是贵族还是平民,谁有本事有功劳,就给谁官做,给谁俸禄;按本事和功劳大小分派职位;有功的一定奖赏,有罪的适当处罚。对那些既无才能又无功劳而又作威作福的贵族,采取断然措施,取消他们的俸禄,用这些俸禄来招聘人才。这样,四面八方的能人贤士就会到魏国来了。”魏文侯听了,非常高兴,叫李悝起草改革的法令,不久就在全国执行了。这项改革,剥夺了腐朽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增加了新兴地主阶级参预政治的机会,为巩固魏国的封建政权创造了条件。

致力于经济改革

接着,魏文侯又采纳了李悝的建议,在经济上进行了改革。李悝算了一笔细账:一个5口之家的农民,种100亩地,每年收获的粮食,除去交租纳税和自己家的口粮以外,就剩不下什么了,如果遇到生病办丧事,或者国家增加苛捐杂税,日子就更难过了。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就必须增加粮食产量。当时魏国大约有几百万亩土地,除去山、河、城、邑。可耕地只有600万亩。如果农民精耕细作,每亩可增产3斗粮食;相反,就要减产3斗粮食。这样一增一减,全国就相差180万石粮食。所以,他建议实行“尽地力”的政策,就是积极兴修水利,改进耕作方法,以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力。同时,李悝还创立了“平籴”法:丰收年景,市面上粮价便宜,为了不使农民吃亏,国家把粮食照平价买进;遇到荒年,市面上粮价昂贵,国家仍照平价把粮食卖出。这样,不管年成好坏,粮价一直是平稳的,人民生活比过去安定,国家的赋税收入也得到了保证。

李悝还搜集整理了春秋末期以来新兴地主阶级制定的法律、创制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法经》,用法律形式把封建制度固定下来,保护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特权。魏文侯很赞成李悝的主张和措施,实行了这一套办法以后,魏国很快就富强起来了。

墨子阻止的战争

为了和平,墨子力劝公输般。

鲁班有关战争的发明

战国初年的时候,楚国的国君楚惠王想重新恢复楚国的霸权。他扩大军队,要去攻打宋国。

楚惠王重用了一个当时最有本领的工匠。他是鲁国人,名叫公输般。(“般”同“班”也就是后来人们称为鲁班的。)公输般使用斧子不用说是最灵巧的了,谁要想跟他比一比使用斧子的本领,那就是不自量力。所以后来有个成语,叫做“班门弄斧”。

公输般被楚惠王请了去,当了楚国的大夫。他替楚王设计了一种攻城的工具,比楼车还要高,看起来简直是高得可以碰到云端似的,所以叫做云梯。

楚惠王一面叫公输般赶紧制造云梯,一面准备向宋国进攻。

楚国制造云梯的消息一传扬出去,列国诸侯都有点担心。特别是宋国,听到楚国要来进攻,更加觉得大祸临头。楚国想进攻宋国的事,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对。反对得最厉害的是墨子。

墨子劝说鲁班

墨子,名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反对铺张浪费,主张节约,他要他的门徒穿短衣草鞋,参加劳动,以吃苦为高尚的事。如果不刻苦,就是违背他的主张。

墨子还反对那种为了争城夺地而使百姓遭到灾难的混战。

这回他听到楚国要利用云梯去侵略宋国,就急急忙忙地亲自跑到楚国去,跑得脚底起了泡,出了血,他就把自己的衣服撕下一块裹着脚走。

这样奔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都城郢都。

他先去见公输般,劝他不要帮助楚惠王攻打宋国。

公输般说:“不行呀,我已经答应楚王了。”

晋见楚王

墨子就要求公输般带他去见楚惠王,公输般答应了。

在楚惠王面前,墨子很诚恳地说:“楚国土地很大,方圆五千里,地大物博,宋国土地不过五百里,土地并不好,物产也不丰富。大王为什么有了华贵的车马,还要去偷人家的破车呢?为什么要仍了自己绣花绸袍,去偷人家一件旧短褂子呢?”

楚惠王虽然觉得墨子说得有道理,但是不肯放弃攻宋国的打算。公输般也认为用云梯攻城很有把握。

墨子与鲁班的较量

墨子直截了当地说:“你能攻,我能守,你也占不了便宜。”

他解下了身上系着的皮带,在地下围着当做城墙,再拿几块小木板当做攻城的工具,叫公输般来演习一下,比一比本领。

公输般采用一种方法攻城,墨子就用一种方法守城。一个用云梯攻城,一个就用火箭烧云梯;一个用撞车撞城门,一个就用滚木擂石砸撞车;一个用地道,一个用烟熏。公输般用了九套攻法,把攻城的方法都使完了,可是墨子还有好些守城的高招没有使出来。

公输般呆住了,但是心里还不服,说:“我想出了办法来对付你,不过现在不说。”

墨子微微一笑说:“我知道你想怎样来对付我,不过我也不说。”

楚惠王听两人说话像打哑谜一样,弄得莫名其妙,问墨子说:“你们究竟在说什么?”

墨子说:“公输般的意思很清楚,不过是想把我杀掉,以为杀了我,宋国就没有人帮助他们守城了。其实他打错了主意。我来到楚国之前,早已派了禽滑嫠等三百个徒弟守住宋城,他们每一个人都学会了我的守城办法。即使把我杀了,楚国也是占不到便宜的。”

楚惠王听了墨子一番话,又亲自看到墨子守城的本领,知道要打胜宋国没有希望,只好说:“先生的话说得对,我决定不进攻宋国了。”

这样,一场战争就被墨子阻止了。

孙膑出山

杰出的军事奇才孙膑被师弟所害,但仍然创下丰功伟绩。

来自师弟的陷害

庞涓和孙膑两人都向鬼谷子学兵法,结为兄弟。后来,庞涓去魏国当了大将,他怕孙膑去别的国家不利于魏国,而且特别嫉妒孙膑的才能高于他,决定设计除掉孙膑。

庞涓先写信告诉孙膑,说魏国要请他为大将,把孙膑骗到魏国。到了魏国之后,庞涓却陷害孙膑私通齐国,把孙膑残忍地处以膑刑,即去掉双膝的盖骨,使孙膑成为一个不能走路的瘫子,让他等死。

孙膑知道中了庞涓的毒计,很难逃脱毒手,于是装疯以麻痹敌人。他忽而大哭,忽而大笑,精神恍惚,举止失常。庞涓开始不信孙膑会疯,命令把孙膑扔进猪圈,孙膑披头散发倒在地上,滚了一身粪污。有人给孙膑泥块,孙膑毫不犹豫。张口就吞。庞涓认为孙膑真的疯了,又见他行走不便,渐渐放松了警惕。后来,孙膑可以自由出入,爬到大街小巷上去。

齐国智赚孙膑

孙膑被处膑刑和得了疯癫病的消息传到了齐国,齐国大臣田忌立刻去见齐威王,说:“孙膑本是齐国人,很有才干,如今在魏国遭到陷害,我们应该想法解救才是!”

齐威王问:“孙膑成了残废,又被逼疯,这可怎么办?”

田忌说:“孙膑是孙武的后代,精通兵法,即使残废,才学仍在。他的疯癫必是装的,说明他有死里逃生的大智,如果把他救出来辅佐大王,齐国一定强盛。”

齐威王连连点头,说:“那赶快发兵魏国,把孙膑抢回来!”

田忌说:“不可。庞涓已经认为孙膑是真疯,所以没有加害他的性命。如果派兵去抢,反而害了孙膑。”

齐王想了想,同田忌商定一个偷孙膑的计划。

齐国派了机智多谋的淳于髡和孟子的学生禽滑以拜访魏王的名义出使魏国。到了魏国都城,献上礼物,便在宾馆住了下来。淳于髡应酬礼仪,禽滑上街浏览,暗地查访孙膑的下落。

他看见孙膑蓬发垢面,在市井小巷装疯。于是,在一个夜晚,靠近了爬在井栏杆边上的孙膑。禽滑偷偷对孙膑说:“齐国派我们出使魏国,目的是救你。要想逃出火坑,须要如此如此。”

第二天凌晨,天色还没有放亮,齐国大使的车辆悄悄来到了那条小巷,匆匆把孙膑扶上车厢藏了起来,派了另外一个人穿上孙膑的破烂衣服趴在井边。这一切,都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于是,孙膑被齐国使臣偷出了魏国。过了几天,庞涓不见了孙膑,还以为他掉进井里淹死了,也没有在意追查。

孙膑在齐国找到归宿

淳于髡带孙膑到了齐国,齐威王立即宴请孙膑,要封他为上卿。孙膑说:“我是残废之人,没有多大用处了。”齐王说:“我们千方百计偷你回国,就是因为你是一个贤才。你还是屈尊了吧!”孙膑见齐王诚心诚意,表示愿为齐王献出自己的一切。

孙膑上任以后,改革了齐国军队,加强了战斗能力。公元前242年,齐国出兵魏国,孙膑担任军师。在马陵道,齐魏交战,孙膑设计射死了庞涓,齐国于是声威大振。

商鞅变法

商鞅的个人经历是一个悲剧,但其功绩却让秦国事受无尽。

遍地求贤才

公元前361年秦献公死,他的儿子渠梁即位。渠梁即秦孝公。他是一个有作为的人,继位时年方21岁。他看到东方国家,在经过不同程度的改革后,国力都加强了。特别是当时的齐威王、魏惠王,是当时七雄中力量最强大的两霸。

孝公在东方各国的影响下,为势所迫,决心继承献公的事业,要使秦国很快地强盛起来,以恢复春秋时代秦穆公的霸业。于是,秦孝公广泛地收揽人才。他下了一道求贤的诏令。

这个求贤诏令的大意是说,过去在秦穆公之时,实行德政,加强武装力量,平定了晋国的内乱,东边国土直达黄河,西边征服了戎翟少数民族,开拓了上千里的大片国土,天子和诸侯都来祝贺,为后世开创了基业,好不荣耀!

只是到了厉公、躁公、简公和出子之世,由于内部扰乱,没有力量抵御外患,才把先君开辟的国土河西地方丢失了(被三晋中的魏国所夺),诸侯都瞧不起秦国,想到这里,感到脸上很不光彩,非常痛心。

如今要下决心光复穆公之业。在宾客和群臣中,如果有谁能出奇计使秦国富强起来,就封他的官职,赏给他土地。

孝公一面下令求贤,一面又在国内赈济孤寡,募集战士,严明赏罚,设法使国富民强。

在异国他乡寻找机会

就在这时,有个叫做商鞅的人,从魏国来到秦国。这个人原是卫国的贵族子弟(所以又叫卫鞅),他从小就好“刑名之学”,曾受过法家李悝、吴起的影响。当他还在魏惠王的相国公叔痤手下做小官时,公叔痤见他很有才能,在临死前,曾推荐给魏惠王,要惠王委之以国政,用他为相。并说,如果不用就把他杀掉,不能让卫鞅离开魏国。魏惠王还以为公叔痤病重在说胡话,因而没有用卫鞅。公叔痤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正下令求贤,就到了秦国。

商鞅到秦国后,先住在孝公的亲信景监家里,并通过景监的关系得与秦孝公三次相见。头两次游说孝公要学尧舜禹汤的仁义,行所谓帝王之道。秦孝公听得直打瞌睡。孝公生气地对景监说:“你的客人简直太迂腐了,我哪能用他呢!”景监告诉商鞅,孝公对他的谈话很不满意,商鞅要求再和孝公谈一次话。过了不久,孝公第三次接见商鞅。这次因为他前两次已经摸透了孝公的心里是迫切要求使秦国富强起来,不愿意慢慢顺着平常人的想法去实行王道。于是就大谈其富国图霸之术。这一下可把秦孝公的心给打动了。孝公听得津津有味,越听越爱听,高兴地对景监说:“你的客人果然是好样的!”一连和商鞅谈了好几天。于是秦孝公就决定要重用商鞅,准备实行变法图强。

立木求信

于是,商鞅开始推行新法。首先,他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怕老百姓不相信,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木头,并下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他10两金子。”不一会,很多人都围过来,议论纷纷。有的摇头说:“这根木头谁都扛得动,哪儿用得着10两赏金?”还有的说:“这大概是跟我们开玩笑吧。”总之,没有人相信是真事。商鞅等了一个时辰,没有一个人去扛木头。

商鞅知道,秦朝廷自始以来很少讲信义,老百姓还是不相信他的命令。他想了想,就把赏金提到50两。正在大伙议论的时候,有一个人跑出来,走到商鞅面前,说:“我来试试。”商鞅点点头,那人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直奔北门。

商鞅立刻传出话来,赏金50两,一分也不能少。这件事,像疾风一样,立即传开去,轰动了整个秦国。老百姓称赞说:“左庶长的命令真不含糊。”

商鞅知道,老百姓已经相信了他,这是他的命令起了作用。于是,他就把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军事力量强大了,农业发展了。

秦孝公见商鞅的改革措施成功了,更加重视他,信任他。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实行了第二次改革。主要内容是:废井田,开阡陌;建立县的组织,加强国家的权力,迁都咸阳等。第二次大规模的改革,引起上层社会激烈的反对。一次,秦国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须上下一律遵守,要是王族的人不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犯了法,他的师傅应当受罚。”孝公无法,只有依从了商鞅。商鞅将太子的两个老师,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了字。这样,其他贵族、大臣都不敢反对和触犯新法了。

商鞅变法推行了10年,秦国越来越强盛。中原的诸侯国纷纷向秦国道贺,有的就与秦国交好,连周天子也打发使者送祭肉给秦国,封孝公为“方伯”。商鞅变法所以得以实施,与他当初立木为信有很大关系。

孙膑和庞涓斗智

当年的恩怨,终于可以有个了断。

庞涓获得赏识

魏惠王也学秦孝公那样,要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他花了好些金钱招徕天下豪杰。当时有个魏国人叫庞涓的来求见,向他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挺高兴,就拜庞涓为大将。

庞涓真有点本领。他天天操练兵马,先从附近几个小国下手,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后来连齐国也被他打败了。打那时候起,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大将,孙膑忙推辞说:“不行。我是个受过刑的残废人,当了大将,会给人笑话。大王还是请拜田大夫为大将吧。”

齐威王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孙膑坐在一辆有篷帐的车子里,帮助田忌出主意。

孙膑与庞涓的交锋

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力都拿去攻赵国,国内大多是些老弱残兵,十分空虚。咱们不如去攻魏国大梁。庞涓听到了,一定会放弃邯郸,往回跑。我们在半道上等着,迎头痛击他一顿,准能把他打败。”

田忌就按照这个计策去做。果不出孙膑所料,庞涓听说齐国打大梁去了,立刻吩咐退兵。刚退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地方,正碰上齐国兵马。两下里一开仗,庞涓大败。

齐国大军得胜而归,邯郸之围也解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