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贤人传
2695900000010

第10章 晏婴(2)

其五,谏齐侯不迷信鬼神。齐景公相信攘祝,希望通过攘祝来求得神灵的庇护,而晏婴则重人事,轻鬼神,并力谏景公的许多荒唐之举。据史载:公元前522年,齐景公先得疥疾,后患疟疾,一年都没有痊愈,诸侯纷纷派使前来问病,这时,佞臣梁丘据和育款认为,景公之病,罪在祝、史失职,没能尽心竭力地向鬼神祈福而消灾,因而建议景公诛祝、史以谢客人。晏婴闻听此事,坚决反对这种荒唐和残酷的做法。他对景公说:“若有德之君,外内不废,上下无怨,动无违事,其祝、史荐信,无愧心矣。是以鬼神用飨,国受其福,祝、史与焉。其所以蕃祉老寿者,为信君使也,其言忠信于鬼神。其适遇淫君,外内颇邪,上下怨疾,动作辟违,从欲厌私,高台深池,撞钟舞女。斩刚民力,输掠其聚,以成其违,不恤后人。暴虐淫从,肆行非度,无所还忌,不思谤讟,不惮鬼神,社怒民痛,无梭于心。其祝、史荐信,是言罪也;其益失数美,是矫诬也。进退无辞,则虚以求媚。是以鬼神不飨其国以祸之,祝、史与焉。所以夭昏孤疾者,为暴君使也,其言僭嫚于鬼神……君若欲诛于祝、史,修德而后可。”景公听后认为很有道理,于是恕祝、史而行德政。无独有偶,公元前516年,齐国天空出现了彗星。齐景公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天必降灾于齐,便打算派人祭祷消灾。晏婴谏道:“无益也,祇取诬焉,天道不馅,不贰其命名之何攘之?且天之有彗也,以除秽也。君无秽德,又何攘焉?若德之秽,攘之何损……君无违德,方国将至,何患于彗。”还有一次,齐国发生了旱灾,景公想增加赋税用来祭祀山神,晏婴就进谏说,祭祀山神是没有用的,因为山神是以石为体,以草木为发,天很久不下雨,它的头发都要枯焦了,身体也在发热,它也是希望下雨的。景公又想去祭祀河伯,晏婴说河伯以水为国土,以鱼鳖为百姓,天很久不下雨,河流将干涸,国家将衰败,百姓将死亡,河伯也非常希望下雨,所以祭祀河伯也是没有用的。

如果把君、相、百官看作一个三环节构成的有机行政系统的话,那么,只有保证每个环节的正常运行,才能充分发挥这个行政机制的整体功能。作为齐相的晏婴,除了领受君命,匡君过失之外,另一重要的方面是选拔、管理百官。晏婴在其政治活动中,非常注意官吏的选拔和任用。

四官贤任能

晏婴选任官吏的基本原则是官贤任能。齐景公问“莅国治民”之道,晏婴对以“奉贤以临国,官能以敕民”之策,他认为国有三不样:有贤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信。有贤不知是聋,知而不用是昏,用而不信是疑。

为了“官贤任能”,晏婴提出了辨别人才的原则和要求,主张选拔人才的方法是举之以事,考之以语。他还指出,求贤之道,在于要善于观察所求之人和什么人交往,并由此来评价此人的品行,不能依靠华丽的词藻来评定一个人的德行,也不能根据别人对他的评价来评定贤愚优劣。

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这时,晏婴向景公推荐田穰苴说:“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任命田穰直为将军。四穰直严明治国,立表斩杀景公宠臣庄贾,使三军震栗。他身先士卒,医治病痛,抚恤赢弱,深得士卒的拥护,齐军声势大振。晋、燕之师闻风而退,田穰苴率兵追击,收复了全部失地。景公与大夫郊迎劳师,尊穰苴为“大司马”。

晏婴在官贤任能的同时,也力斥那些无德、无能、无礼之人。高纠是晏婴的家臣,为晏婴做事达三年之久,不仅没有得到什么禄位,反而被晏婴辞退了。高纠怪而问晏婴,晏婴说,我有三条家法:闲暇时从容相处而不相谈论,就疏远他;出门不相互赞美,回家不相互切磋,就不相交他;国家大事不加议论,怠慢有才能的人,就不会见他。这些您都做不到,这便是辞退您的理由。在晏婴看来,一个连家法都不得要领的人,是称不上贤士的,所以,当景公想会见高纠时,晏婴便以高纠无补益于国君而回绝了。

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公孙接、田开缰、古冶子是齐国当时有名的三位大力士,他们居功自傲,自恃勇力胡作非为,为人们所痛恨。晏婴为景公献计,意欲除掉这三个狂妄无礼之人,他让景公挑出二个大桃子,让他们论功食桃,结果公孙接、古冶子先后跳出来,认为自己功大而先食桃子。这时,田开缰出来,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二位,但由于无桃可食,觉得自己在国君面前受辱,被群臣耻笑,自己无颜立于朝廷,便拔剑自杀。公孙接一看,认为自己功小而抢吃桃子,亦羞愧自刎。古冶子一看,三杰已去其二,自己也不能苟活于世他自杀身亡。

晏婴匡正君过、官贤任能的目的是为了安国利民,稳定社稷。

五爱民乐民

晏婴是齐国重民思想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他说:“德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晏婴所强调的节俭、薄赋、省刑等,都是为了国安民富。晏婴非常重视民的作用,认为民是治国、强国之本。“爱民”是“威于世而服天下”的重要保证,“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故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兵甲,不威人以众强,故天下皆欲其强;德行教训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

要爱民、乐民,就必须为政节俭,藏富于民。晏婴主张:“关市省征,山林陂泽,不专其利,领民治民,勿使烦扰。”晏婴以其实际行动实践了其“薄身厚民”的主张。他曾经因受谗言而辞职七年。这期间齐国内部混乱不治,外受诸侯轻藐,齐景公大为惊恐,不得不重新召回晏婴,并且一次性补给晏婴一年的俸禄。晏婴把七年的俸禄仅留下一小部分自己用,将大部分分给百姓。晏婴不仅自己节用以惠民,而且也劝齐君节养顾民。有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天气寒冷,景公由于身着狐白裘衣,竟说天气不冷。这时,晏婴就对景公讲:“古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晏婴的一席话使景公悔悟,“乃令出裘发票,与饥寒。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晏婴认为,厚施于民,就会得民心。景公由于厚敛薄施而导致民怨沸腾,民心离叛,晏婴谏景公说:“今君疏贤人,而任谗谀;使民若不胜,藉敛若不得;厚取于民,而薄其施”,“菽粟藏深,而积怨于百姓。”晏婴还用田氏厚施而得民,最终会得天下之事警告景公:“公量小,私(田氏)量大,以施于民。其与土文也,用财则无筐箧之藏。国人负携其子而归之,若水之流下也。”揭示了施惠于民与得天下的密切关系。

晏子不但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家,他以其机智善辩的非凡才能,在同诸侯国的外交中折冲尊俎,不辱使命。

六机智善辩

在晏婴的一生中,他多次代表国君,或接待使者,或出使四方。在历次外交活动中,晏婴总是以机智的头脑,巧妙的辩才,出色地完成外交使命,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有一次,晏婴出使鲁国,鲁昭公问晏婴道:“我听说您的国君是一位没有德行的人,依您的才能,为什么要侍奉这样的君主呢?”晏婴听后起身退了退,庄重而恳切地回答:“按照我现在的才能事奉当今的齐王已经深感力不从心了,又怎么敢去选择国君呢?”晏子出,昭公对人说:“晏子,仁人也。”

晋平公要攻打齐国,派范昭使齐刺探情况,齐景公设宴招待他。酒喝到尽兴时,范昭故意挑衅试探,初让更换景公的备用酒器,次佯醉让奏周王之乐,晏婴识破了使者的阴谋,给以针锋相对、正言厉色的回击。“夫范昭之为人也,非陋而不知礼也,且欲试吾君道臣,故绝之。”结果“范昭归以报平公曰:‘齐未可伐也。臣欲试其君,而晏子识之,臣欲犯其礼,而太师知之。’仲尼闻之曰:‘夫不出于尊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可谓折冲矣!而太师其与焉’”。这样,晏子通过外交斗争的手段,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又避免了一场战争。

有一次,晏婴出使吴国,狂妄自大、骄傲蛮横的吴王自诩为“天子”。吩咐侍从官对晏婴说:“天子请见!”晏婴一听非常吃惊,随即意识到吴王这是有意蔑视齐国,于是装聋作哑,侍从官连喊三声不见回答,飞报吴王。吴王只好亲自出来接见晏婴。晏婴见吴王出来,便首先施礼,然后问吴王:“我是受齐王之命来贵国的,我是一个糊涂人,而糊涂人常常受骗。方才听侍从官高喊天子请见。您既然以天子自称,那我今天就是踏上天子之朝了。不过请允许我大胆问一句:原来的吴王现在该放在哪里?”吴王听后十分恼怒,但又无可奈何,只好改变了称呼,行了诸侯之礼。这样,晏婴以其刚正不阿的姿态和大智若愚的方式,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和国格,赢得了这次外交斗争的胜利。

晏婴为相时,曾出使过吴、鲁、宋、晋、楚等国。在出使楚国时,他的机智善辩及无畏精神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有一年,晏婴奉命出使楚国。当时,楚强齐弱,楚国对齐使便傲气冲天,加上楚王听说晏婴身材矮小,却闻名于诸侯,楚王想趁机羞辱晏婴以显示自己的威风。楚国群臣更是随声附和,为楚王出谋划策,定计等晏婴就范。晏婴穿着破旧的衣裳,驾着瘦马拉的车,来到郢都东门。郢都守门者没有给晏婴开大门,却指着刚刚打开的小侧门对晏婴说:“相国,依您的身材出入此门已绰绰有余,何必要开大门呢?”晏婴瞧着这个侧门,明白了这是楚国君臣在设法捉弄自己,便灵机一动,大声对守门者讲:“这是狗门,不是人出入之门,出使狗国,才从狗门进,出使到人国,当从大门进,请问这里是人国还是狗国?”晏婴一番话使守门者无言以对,只好让晏婴从大门入城。见到楚王后,楚王问晏婴:“齐国是不是没有人了?”晏婴从容答道:“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八千户人家,人们举起衣袖就能遮住太阳,挥洒汗水就如同下雨,大街上的人肩并肩,脚跟脚,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又为什么派你来呢?”晏婴回答说:“齐国委派使者是因人而异,那些精明能干的使臣,就派他们到那些国君精明能干的国家去,那些愚笨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到国君愚笨无能的国家去。我在齐国最愚笨无能,因此就被派到您的国家来了。”楚王和群臣都叹服晏婴的机智善辩,但他们还不死心,还想找机会捉弄晏婴。

楚王设宴招待晏婴,酒至酣处,突然差役押着一个人从殿下经过。楚王装作非常生气的样子,斥责并询问这个人犯了什么罪。差役忙跪下回答说:“这个人犯了偷盗罪。”楚王又问:“这个小偷是哪国人?”差役回答:“是齐国人。”楚王听到这里,用眼睛斜视着晏婴狡黠地说道:“嗅,原来齐国人都是善于偷盗的。”晏婴放下酒杯,反唇相讥道:“大王,我听说,橘子这种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能结出橘子;如果把它栽到淮河以北,它就结出枳子。它们的叶子虽然十分相似,但是果实的味道却大不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淮河南北的水土不同。如今这个齐国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盗,来到楚国却成了小偷,原来楚国的水土能使人成为盗贼。”晏婴的回答使楚王瞠目结舌,陷于尴尬之境。楚王心说诚服地对晏婴讲:“先生真是圣人,和圣人是不能开玩笑的,我真是自讨没趣。”晏婴在强大的楚国,受到楚国君臣的侮辱,但他能从容不迫,凭着自己的机智,给对方以有力的反击,从而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和自己的人格,更使自己名显诸侯。

晏婴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不论是内政,还是外交,都取得了非凡的业绩。然而,晏子的一生,却是“以节俭力行重于齐”的。

七节俭力行

晏婴提倡节俭,并身体力行,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到晏婴的品行。

其一,晏婴的衣食。据史载,晏婴出身名门贵族,自己又是身居高位,功业显赫的三朝元老,然而在物质生活方面,却异常节俭。晏婴平时穿的是:“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昔者晏子相齐,一狐裘三十载,邦民奢示之以俭,民俭示之以礼。”晏婴平时吃的是“脱粟之食,五卯苔菜”。家人也“食不重肉,妾不衣锦”。相反,晏婴却把节衣缩食所得,用来周济族人、亲友、百姓和闲士,以达为国养民之目的。晏婴常“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致使“父之党无不乘车者,母之党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党无冻馁者,国之闲土待臣而后举火者数百家”。

其二,晏婴之宅。晏婴家居闹市附近,潮湿喧嚣,条件较差。景公要给他换一所安静、宽敞的住所。晏婴辞谢说:君主的先臣原就住在这里,臣不足以继祖业,这已是过分了。况且住宅靠近市场,早晚能买到需用的东西,方便得很。怎能让百姓为我造新宅?后来,景公趁晏婴出使晋国之际,给他另造了一所住宅,而且把周围的老百姓也赶走了。晏婴回国后,发现一所富丽堂皇的住宅已经落成,拒不接受,最后,还是把新宅拆掉,恢复旧宅模样,又把周围的百姓请了回来。

其三,晏婴之车马。晏婴常乘瘦马破车上朝,景公见了,以为晏婴的俸禄太少了,以至于无力购置骏马华车,于是命梁丘据送去骏马大车,谁知一连三次都被晏婴拒绝了。景公很不高兴地说:“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婴解释说:“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晏婴的行为教育了景公和百官。

其四,晏婴之封地。崔、庆之乱后,许多逃亡在外的卿大夫都被召了回来,返回旧邑,有的还得到许多新赏赐。有一个叫北郭佐的人,就从齐侯那里领受了60个城邑。同时,齐候也准备授给晏婴部殿边上60个城邑,却被拒绝了。子尾不解,问晏婴为什么不接受新的封邑,晏婴回答道:“吾不敢贪多。”在晏婴的影响下,子尾把接受了的城邑全部奉还,子雅只接受了赐予的一小部分城邑。

其五,晏婴之妻。在个人生活上,晏婴更是操守高洁。据史载:有一天,齐景公亲驾晏婴家中,晏婴率妻子一同拜见景公。事后,景公对晏婴说:卿之内子又老又丑,我有一爱女,年少貌美,愿意给你做妻室。晏婴慌忙谢绝,说:我的妻子虽然年老貌丑,可是我爱她很久了,而且事事托于她,倍感信任,我怎能背离她呢?一席话说得景公点头称是,自此,景公更加确信晏婴的忠诚。

其六,晏婴治丧。晏婴的父亲去世后,晏婴治丧非常简单。他穿着粗麻制成的衣服,头上和腰间系着麻布带子,手拿竹枝,脚穿草鞋,住在孝棚里,睡在草苫子上,用草作枕头。他的管家都觉得这样治丧确实是太简单了,于是便对晏婴说:‘这不是大夫守丧的礼仪。’而晏婴却说:“只有卿才是大夫。”依然坚持他那简单的丧礼。

晏婴以其美好的品德和高尚情操,修身、理家、齐民、治国,从而塑造了一个为世人敬仰、后代沉歌的贤相形象,以至于太史公由衷地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后人为了缅怀这位贤相的言行与业绩,将其匡君、治国、爱民、兴邦的事迹著成《晏子春秋》。八《晏子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