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2760900000018

第18章 服饰与珠宝

172.“吐蕃七人半贤人”指的是谁?

半贤人指的是藏族历史上的杰出女性人物甲莫旺秋,她是吐蕃八大贤人中的一位,后来由于对妇女的偏见将她视为半人,有“吐蕃七人半贤人”之说,最后将这位唯一的女性排斥在贤人之外,形成史书中只有“吐蕃七大贤人”的记载。

甲莫旺秋大约为公元3世纪人。她的杰出事迹是提出区分男女服饰。她认为男女职业有别,因此,穿衣装饰也要按男女性格、体形、气质、爱好、职业相适应或搭配。

男性的服饰要讲究潇洒、大方,佩戴矛箭、石袋、刀枪和护身符等,与男人从事的狩猎、习武、经商、砍伐及常出远门等相配。

女性穿着打扮要讲究文雅、贴身,佩戴针线盒、奶钩、手镯、戒指、头巾、围腰和其他金银珠宝装饰,与妇女所从事的农牧业、纺织、交际、家务、生儿育女和其他精细活等相配。

甲莫旺秋区分男女服饰,创立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藏族服饰文化。

173.藏族服饰有什么特点?

以各类重色、深色大底来衬托装饰图案和银制饰品,这可以说是藏族服饰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藏北地区的藏袍多以白、褐为主,后藏农民喜欢用鲜明、醒目的重色,引人注目,给人以明快的感受,也反映出了藏族开朗、豪放的民族性格。这种深色大底的衬托效应引发藏族服饰艺术的另一个特点,即色块对比。藏族服饰中大胆地运用红与绿、白与黑、赤与蓝、黄与紫等对比色,许多白氆氇藏袍镶以巨大的黑色袖口、领口和下摆,构图生动,色泽对比十分强烈。妇女发饰中,常缠入鲜红和翠绿、粉红和天蓝等对比色丝线、毛线,相互映衬。此外,各种滚边有粗细花纹之间的对比等等,这些都是对深色大底衬托效应的进一步发展。

174.雪域高原气候寒冷,但藏族人为什么常常把一只袖子脱下来?

藏族的服饰基本结构为肥腰、长袖、大襟长袍。穿这种结构肥大的服装,夜间和衣而眠可以当被。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既防寒保暖,又便于起居、旅行,白天气温上升更可脱下一只袖子,调节体温。久而久之,脱一袖的装束便形成了藏族服装特有的风格。

175.牧区的藏族服饰有什么特点?

牧区的服装有其地域性的特点,这些地区海拔高、风沙大、气候高寒。所以牧区以皮袍为主,一般是不加面子的板皮。男式的在襟、袖口和底边镶上黑色平绒、灯芯绒或毛呢,镶边宽10厘米~15厘米。女式牧民袍在板皮外边镶上5厘米的五彩“邦典”料,然后用红、蓝、绿等颜色做三至十条4厘米宽的花纹,袖子也镶上花纹,显得格外好看。

牧区的皮袍肥大,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夜里可以解带宽衣而睡,白天可以方便地脱去一袖或二袖,袖子束在腰间,显出牧民豪放的性格和豁达的风度。牧民服装也离不开腰带,穿时提起下部,腰带一束,怀里和腰间成了一个大行囊,里面可装不少随身用品。

不论是农区还是牧区,人们在腰间束带,上面缀挂火镰、小刀、鼻烟壶、银元等装饰品,这是藏民族服饰的一个特点。

176.农区的藏装有什么特点?

农区的服装有藏袍、藏衣、衬衫等。藏袍以氆氇为主要原料,也有用毛哔叽等做的。藏装左襟大、右襟小,一般在右腋下钉一个纽扣,有的用红、蓝、绿、雪青等色布做两条宽4厘米、长20厘米的飘带,穿时结上,就不用扣子了。男女式藏袍都是大襟服装,男式以黑、白氆氇为料,领子、袖口、对襟和底边镶上色布、绸子。所以,藏袍本身就是一种古朴典雅的装饰,可以用作舞台服装。

藏族穿袍子,里面都要有一件白色或红、绿衬衫,外面再穿藏袍。穿时,一般夏天或劳动时只穿左袖,右袖从后面拉到胸前,搭在右肩上;也可左右袖均不穿,两袖束在腰间。但冬天一般两袖均穿上。

藏袍一般比人的身高要长,穿时,把腰部提起,腰间系上腰带(带子颜色以红、蓝为多),既是腰带,又可当作装饰。

女式藏袍大多以氆氇、毛料、呢子作料,夏秋穿不带袖子的藏袍,里头着花的或红、绿等色彩鲜艳的衬衣,十分好看。冬天,女式藏袍一般有袖子。不论有袖无袖,腰间都要束红、雪青、绿色等绸缎或平布的腰带。任何民族都是女性服装比男性花色多,藏族女性一般下身前面要围一块“邦典”(围裙)。

藏族的衬衫男女有区别。在颜色上,女的用印花绸布作衬衫,男的用白色绸作料为多。男式衬衫多高领,女式衬衫多翻领。藏族衬衫的特点是袖子要比其他民族的长40厘米左右,长出部分平时卷起,跳舞时放下,以增姿色。

177.藏族男性都有哪些配饰?

由于地理气候和物产的不尽相同,在藏区男性的装饰品可说是“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但总体上藏族男性喜爱佩戴金、银、象牙、珊瑚、玛瑙、玉石等首饰,腰间常挂藏刀、火镰、鼻烟壶、护身符等与男人从事的狩猎、习武、经商、砍伐等职业相配的生活用具。这些物品既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用具,也是他们的装饰和财富的体现。

178.藏族妇女有哪些配饰?

藏族女子多爱在颈项上佩戴各色饰物,有用式样不同的古海贝化石串成的项链(名为“丝”),也有用彩珠、海贝化石、绿松石等混串而成的项链。

嘎乌为制作精美的金属小盒,里面装有佛像或活佛、喇嘛的神物以及护身符等。它是由佛盒演变而来的,可以护身。

藏族女子也喜欢佩戴腰饰。腰饰多为宽带形状的金属或皮革制品,还有的是单股或多股银链,镶嵌金银珠宝。腰饰上面雕有莲花瓣、孔雀、鹿、吉祥八宝、六长寿等图案和镂空花纹,寓意着吉祥平安。

学纪,俗称“奶钩”,也有的叫做“肖桑”,是藏族女子喜爱的佩饰。它原为藏族牧区女子挂挤奶桶的钩子,后来逐渐转变为有实用和装饰双重作用的饰品。多为银质,上面镶有松石、玛瑙,并雕有各种图案。由于它的作用日趋偏于装饰,制作亦愈加精美。

179.藏族人为什么喜欢戴珊瑚首饰?

红珊瑚与佛教关系密切,印度和中国藏区的佛教徒视红色珊瑚是如来佛的化身,把珊瑚作为祭佛的吉祥物,多用来做佛珠,或用于装饰神像,是极受珍视的首饰宝石品种。红珊瑚婀娜多姿,美丽动人,自古就被视为祥瑞幸福之物。

180.藏族人喜欢什么样的佩饰?

藏族人广泛运用珠宝、金银、象牙、玉器来打扮自己。藏族头饰和佩饰多以金、银、铜制作成精美的器具,如花纹镯子、变形戒指、项链、发饰、鼻烟盒、“嘎乌”(精细小盒,内装护身符之类),以及银元、铜币等,都用来作为饰物。

珠宝饰物佩戴部位是从头到脚。有头顶的“巴珠”,发辫的银币,耳朵上的耳环,脖子上的项链,手腕、手指上的镯子与戒指;甚至背上、腰上也佩戴有长串的金属币等等。僧俗人等手持的念珠,也掺进许多装饰品,如翡翠、玛瑙、松石等。

181.青海藏区的藏族人穿着装饰有什么特点?

藏袍一般都具有长袖、大襟、宽腰、无兜等特点。根据用料的不同,可分为羔皮藏袍、皮毛藏袍和布料藏袍三种。皮毛藏袍用鞣好的老羊皮缝制,衣边饰以布条。果洛等地的男袍用一掌宽的黑布缝边,再镶缝约3厘米宽的白布。而女袍则用大红和黑布缝两道边,大襟下摆用同色布块镶成旗角。玉树地区则用黑缎子或布缝边,并镶以氆氇、红布等。羔皮藏袍是走亲访友、节日集会的礼服。一般都配上黑、褐等色的缎面,下摆及大襟等处镶以水獭边、锦缎等。皮制藏袍的衣领大都用羔皮、豹子皮等质地较好的皮子缝制。牧业区地高气寒,因此毛皮藏袍四季皆用。而农业区则一般穿布料藏袍。布料藏袍有单、棉两种,根据气候变化更换。穿着藏袍时,将衣领高高提起,腰间系上腰带,使怀与腰背处形成一个大行囊。袍内配穿一件黄、白、咖啡等色的衬衫。天气暖和,或参加劳动时,则脱去衣袖,束在腰间,极为方便。

夏天,青海藏族都戴礼帽。礼帽边宽,既可遮日,又能防雨,一物多用。少女、少妇则喜欢在帽檐上插束彩绸花。冬天一般戴羔皮帽和狐皮帽。狐皮帽呈喇叭形圆筒,后开叉,帽檐上翻,皮毛外露。帽顶用各色彩缎做成。果洛地区用大红、黄、绿等色的毛呢做成大小不一、层次分明的圆顶。

藏靴式样不分男女,一般用黑牛皮做靴面。靴腰则用红牛皮或氆氇、羊皮等缝制。毛毡做靴里,也有用双层布料做靴里的。玉树地区靴腰前有中缝,镶以锦缎,中缝两侧用红黄、绿等色线编织花纹,十分考究。

东部农业区藏族男子不蓄长发。玉树、果洛、黄南等地则有蓄发之俗。发梢续以红、黑穗子,梳成独辫,盘在头顶,辫穗垂于右侧。藏族妇女均蓄长发,梳成若干小辫(农业区盛行双辫),辫梢用辫套套住,垂于背后,或压在腰带下。辫套镶有银盾、银碗、琥珀等装饰品。

青海藏族,尤其是牧业区,不分男女,十分讲究装饰品。男性腰间都佩戴精制的藏刀,刀鞘饰以白银,鎏金,刀柄镶有玛瑙等,多为骨柄。此外,随身携带精制的钱包、火镰等。果洛、玉树等地男女都戴手镯及镶有玛瑙的银戒指。妇女戴耳环(也有男性佩戴者)和项链。无论男女,胸前都佩戴精致的银质方形护身符,盒内装有经文、佛像等,期望以此辟邪消灾,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