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犹太富翁的教子课
2771100000010

第10章 犹太家庭的生活教育课(3)

作为家长,如何与生活在梦幻世界的孩子沟通呢?向孩子敞开心扉。这就是犹太教育中的成功之处。

懒人像粪便一样令人讨厌

一个孩子的动手能力强不强,不仅仅关系到孩子的智能水平,而且对孩子将来的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孩子从两岁开始,就有一种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迫切欲望。这种欲望随着成长而不断提高,家长若能好好利用这种欲望让他成长、学习,就能培育出优秀的孩子。

让孩子自己洗手、系鞋带、扣钮扣。作为父母,就是多花一点时间,也要将方法教给孩子,努力让孩子学习着自己去做。父母现在花点时间,麻烦一点,要知道只要孩子掌握了这种方法,将来就会变得轻松起来。

学习对每个孩子都是极有吸引力的。当他做得足够好时,便满足了他的欲望,并对自己很有信心,孩子就会一步步地成长。

相反地,如果孩子养成了一直由母亲替孩子做事的习惯,那么孩子会处于缺乏成长的停滞状态,进步就会显得极为缓慢。

《塔木德》中说:

懒惰的人就像一堆粪便一样,令人讨厌,谁也不愿意接近这样的人。

在家庭教育中,不要以为两三岁的孩子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不让做只能让孩子养成懒惰的习惯。孩子从两岁左右起,母亲就得把一块擦桌布放在他手中,让他学着帮忙干家务。

好习惯从整理玩具开始

今天的孩子都有很多玩具。作为父母,在两岁以前,就要让孩子养成整理自己身边东西的习惯。

为了培养孩子养成这个习惯,父母要在孩子够得着的地方做一个整理架,让孩子自己把容易收藏的玩具放在架子上。在做整理架时,还应该给架子贴上蓝、黄、红、绿等颜色的纸带,以规定孩子放置各种玩具。父母也可以在玩具上贴上颜色,比如贴有红色纸带的玩具,就让孩子收藏在有红色纸带的架子上。

这样的结果是,两岁左右的孩子即能将玩过的玩具好好整理一番。

不要让孩子一次拿出很多玩具,要让他养成整理好一个再拿下一个的习惯。这样教育孩子,他最后的整理工作就会变得很轻松。

这种习惯的养成,最初需要用命令的方式。父母要有一些强制性的指导,孩子才能养成这种习惯。

孩子如果养成了自己收拾玩具的习惯,他长大以后的生活就会井然有序。

小事学生存大事练能力

在很多家庭中,孩子们脱下衣服,自己从不收拾。

教育家们认为这样的习惯非常不好。针对孩子的这个习惯,犹太母亲蕊切是这样让孩子改掉这个毛病的。她说:

如果孩子自己不收拾好衣服,就让它一直放到第二天,我也不收拾,并且绝不拿新衣服给她穿。如果她晚上把衣服折叠好,我就时常给她换新的。如果不收拾好,就总得戴旧发带、穿旧衣服。如果她把玩具偶尔丢在床上不收拾好,她第二天一定是找不着玩具了,几天之内也不能用这个玩具来做游戏。

这位犹太母亲说,这样孩子就会认识到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不然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多数父母把孩子视为玩物,认为孩子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干,一切都为孩子包办代替。结果使得孩子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蕊切说:

“当我的孩子知道怎样扣衣服扣子后,我就让他给我扣衣扣,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他养成帮助他人、乐意助人的观念。我还教他自己穿鞋、穿衣服。即使我不忙也让他自己动手,因为这是对孩子的教育,一个母亲应该对孩子进行严格的教育。”

在生活中有一种父母,把孩子视为宝贝,孩子走路怕他摔倒,孩子游泳怕他溺水,这都是在害孩子。这显然是非常错误的,这种教育方法只能使孩子成为一个废物。

让孩子在小事上学着生存,在大事上才能有能力解决。

养育不等于教育

世界上没有比教育孩子更为重要的工作了。如果你没有时间教育孩子,那你为什么要生下他呢?

在家长会中,很多母亲都这样说:

“每天照顾孩子的衣、食、起居,哪里还有时间教育。”

这种话很多母亲都这样讲。这些话其实是一种托词。

当然,有的母亲还有更为充分的理由,比如自己工作太忙,没时间照顾孩子,把孩子交给佣人或者是在家的父母照看。这种做法不科学,把养育与教育划分开来是教育中最致命的错误。如果做母亲的每天带孩子,她与孩子相处的态度与感情,都会对孩子的心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有更为严峻的事实。有不少的家庭并不是很富裕,母亲为了生计出外工作。这时一个更为有力的借口诞生了,“挣钱糊口已经够累了,哪还有多余的时间去教育孩子”。

对于很多女性来说,她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养儿育女,这是她们的一件终身大事。当她们一心一意把孩子生下来时,就认为是完成了一件大事。可这些母亲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即教育孩子是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等着她去完成。

可是,有些母亲同样在应付生活,却仍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原因是这些母亲能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经济、工作条件,精心钻研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法,尽力去完成做母亲的责任。

犹太教育家曼德,就这个问题在家庭教育交流会上与一些孩子的母亲进行交谈,他常常对这些母亲说:

“世界上没有比教育孩子更为重要的工作了。如果你没有时间教育孩子,那你为什么要生下他呢?”

这位教育家为了整个犹太民族的命运,总是四处奔走,四处呼吁,要那些母亲成为教育幼儿这一伟大事业的最高责任者。在他看来,能够永担这角色的,不是父亲,不是师长,也不是兄姊,而是生了这个孩子的母亲。

在犹太人中如果一个母亲说没有时间教育孩子,这个理由是不成立的,也不会得到人们的认可——身为母亲,没有任何理由可以逃避自己育儿的责任。

孩子是父母的翻版

孩子就是父母的翻版,父母对工作、对休闲时光的态度,不久将成为孩子对人生的态度。你希望孩子怎样,你就要怎样。

在犹太《律法书》中有这样一则对话:

有一次拉比芝摩和他的儿子在路上走,看到一个喝醉了的父母和他喝醉了的儿子一起跌进沟里去了。

“我嫉妒那个父亲,”拉比对自己的儿子说,“他实现了有个儿子像自己的愿望。我还不知道你会不会像我。我只希望醉汉教育他的儿子不要比我教育你更成功。”

通常,孩子向父母学习不外乎两种方式:

通过遵循父母的教导而学习,或者是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而进行模仿。

在家庭中,父母的行为比他们的谆谆教导要更有说服力。比如生活中父母不让孩子喝酒,他们自己每天晚上却喝上两三杯酒,孩子可能就会把喝酒视为可以接受的行为。如果父母都吸烟,孩子自然而然也就接受了吸烟这一事实。

父母想要孩子养成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并不需要天天挂在嘴边,只需自己做出榜样,让孩子模仿和感知。

这一经验同样适用于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在家庭中如果父母只知道对工作无休止地抱怨个不停,从来不去改善工作环境,这样只能让孩子得到这样一个事实:只需要抱怨就够了。

如果父母带给孩子的是一些积极的东西,孩子所获得的可能也是积极的东西。如果父母只满足于毫无新意的行为方式,对人生规划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孩子肯定也会继承他的这一人生哲学。

父母所要注意的是:孩子就是父母的翻版,父母对工作、对休闲时光的态度,不久将成为孩子对人生的态度。

犹太《律法书》中还记录一个故事:

有个人在经常有妓女光顾的市场上为儿子开了一家香料店。

一次他来了,撞上孩子和妓女在一起鬼混,大叫起来:“我要杀了你!”

他的朋友来了,对他说:“你使你的儿子迷了路,现在你又对他大喊大叫。你不做其他的生意而是教他卖香料,你不在其他的地方而在红灯区开商店。你希望他怎么样他就会怎么样。”

《律法书》上说的对。你希望孩子怎样,你就要怎样。每位父母都应记得这句话。

理解孩子的报复行为

《塔木德》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向拉比托夫抱怨自己的儿子。那年轻人完全脱离了宗教,这对他父亲的打击很大。

“我该怎么办,拉比?”发狂的父亲问。

“你爱你的儿子吗?”

“当然爱”。

“那就更加地爱他”。

孩子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也有受了委屈或伤害的时候,孩子也有发怒的时候,孩子也有……当孩子在承受这一切之时,他也想使用报复。当然,父母是首当其冲的,因为父母在这中间是孩子的直接矛盾人之一。

报复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在潜意识里有着强烈的平等意识。

孩子的报复通常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有些孩子在他人面前使父母感到窘迫。

有些孩子打破对父母来说非常心爱的物品。

有些孩子伤害年幼的弟弟妹妹。

有的孩子离家出走。

有的孩子打碎窗户或者是有价值的东西。

当父母因为某件事要惩罚孩子,但孩子认为父母的做法不公平的时候,他往往就会付诸报复行为。

孩子决定通过一次行为不端来报复父母,孩子向父母挑衅。父母发怒,再次罚惩他。孩子再次报复。一种恶性循环就这样开始了。

有些父母对于他们的教育方法缺乏自信。如果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会很快明白父母的意图,并很快来利用父母的这一弱点对父母进行报复。

作为父母首先要坚信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不会时时成为孩子报复的对象。

父母所要做到的是:

坚持原则。

当孩子戳到痛处时,要坚强一点。

相信自己是一个好父母。

在管教孩子之时,尽量聚焦于肯定性方面。

不要老是批评孩子。

确保每一项惩罚都是公正的,而且对你的孩子有意义。

你所实施的惩罚不应该使孩子感到羞辱和窘迫。

教会孩子做出更好的决定。

不要因为孩子做的某件事伤害了你或者是让你生气,而使你来惩罚与报复他。

生活中有许多父母是通过孩子的成功来衡量自己的价值的。失败的孩子的父母就会这样想:

如果我是成功的好父母,我的孩子恐怕就不这样糟糕了。

很多的父母们认为,如果他们的孩子不够完美,那么他们一定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

一位犹太教育学家说:

如果父母们有这种想法,这就容易使自己处于一个很容易受到孩子攻击的境地。这样的父母就很容易戳到孩子痛处。

犯错误与改正错误一样珍贵

孩子就是再小,父母也要把他们当作成人一样对待——要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他们。年幼无知的孩子当然会经常性地犯错误。父母管教孩子是有必要的,但不能因为他们不懂事就不尊重他们。

《塔木德》中说:不论孩子对我们多么重要,他们最终也不属于我们。

犹太教育家切尼说:我决不为我的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情。

如果说对孩子放任不管的父母浪费了孩子宝贵的生命,那么过分呵护孩子的父母却是给孩子的人生布下了充满诱惑的陷阱。有的父母已深深认识到这一点对孩子的重要性,于是就要求孩子从小学会自己洗衣服、洗碗、铺床叠被。

有的父母却不是这样,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让孩子帮着做一点事,孩子的事情总是不辞劳累统统代劳。这样的结果,只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动手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丧失的后果,是直接损害了孩子的自信心。一个处处受到保护的孩子,一个永远也没有机会尝试成功与失败的孩子,也就永远无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孩子有犯错误的权利,也有改正错误的权利。作为父母,应该培养孩子敢于犯错误、敢于失败的精神。孩子与成人有一样的权利。对于孩子来说敢于犯错误与改正错误是一样珍贵。父母只有鼓励孩子、放手让孩子去自由地运动,这样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精神,所以父母应该尽量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帮助自己收拾桌子、清洗地板、收拾屋子、洗涮碗筷等。孩子自己可以料理自己的生活,比如穿衣服、洗衣服等,哪怕是孩子干得十分糟糕,父母也要对孩子的劳动加以肯定与鼓励。

不要认为孩子还小,就可以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放任不管。孩子就是再小,父母也要把他们当作成人一样对待——要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他们。年幼无知的孩子当然会经常性地犯错误。父母管教孩子是有必要的,但不能因为他们不懂事就不尊重他们。

孩子需要一个空间去成长,他们需要一个空间去试验自己的能力,需要一个空间利用自己的能力应付社会。如果父母过多地帮助孩子,过多地为孩子分担事务,这样只能剥夺孩子自由发展的能力,剥夺了孩子自立、自强的精神与信心。

犹太智者朱特比说得好: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解决,过分呵护孩子反而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