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心态叫开放
2771300000007

第7章 开放观念(3)

谁会要他的死老鼠呢?别担心,任何东西都有用,有用的东西自然有人愿意掏腰包。于是,在一家药材铺里,他得到了一枚小钱。

一枚小钱够干什么呢?别担心,小钱自有小钱的用处。他用这枚小钱买了一点糖精,又用一只水罐盛满一罐水。他看见一群制作花环的花匠从树林里采花回来,便用勺子盛水给花匠们喝,每勺里搁一点糖精。花匠们喝完糖精水后,每人都慷慨地送给他一束鲜花作为报酬。他卖掉这些鲜花,第二天又带着糖精和水罐到花圃去。当然,花匠又送给他一些鲜花。用这样简单的方法,这个人不久就拥有8个铜币了。

有一天,御花园里满地都是狂风吹落的枯枝败叶,园丁不知道怎么清除它们。他走到一群玩耍的孩子中间,分给他们一些廉价的糖果。几乎在眨眼之间,小孩子们就帮他把所有的断枝败叶捡拾一空,堆在御花园门口。这时,皇家陶工为了烧制皇家餐具,正在寻找柴火,看到御花园门口这堆柴火,就从这个人手里买下运走了。于是,这个人通过卖柴火得到16个铜币和水罐等五样餐具。

就这样,这个人轻易就积聚了24个铜币。

有了24个铜币后,这个人在离城不远的地方设置了10个水缸,免费供应给1000个割草工,割草工们也很想报答他,只是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这时,他想起几天前他听到的一个消息:近日将有一个马贩子带1000匹马进城来。于是,他就对割草工们说:“你们今天每人给我一捆草就可以了。但我有一个要求,就是在我的草没有卖掉之前,你们不要卖自己的草,行吗?”割草工们异口同声地答应了他。

马贩子进城后,一直没有找到喂马的饲料,于是便出了1000个铜币买下了这个人的1000捆草。

不久后,这个人又听到一个消息,说是近日将有一条大船进港。于是他马上雇了一辆备有侍从的车子,冠冕堂皇地来到港口,订下全船货物。然后,他在附近搭了个帐篷,吩咐侍从道:“当商人们前来求见时,你们要通报三次。”

没过多久,商人都开始来订货了,但得到的回答是:“全船货物都被一个大富翁买走了。”听了这话,商人们就到他那里去了。侍从按照吩咐,每来一个商人就通报三次,这样才让商人们进入帐篷。这几天大约来了有100多个商人,这100多个商人每人给了他1000个铜币,才取得了船上货物的分享权,然后又每人给他1000个铜币,取得全部货物的所有权。

就这样,火灾过去11个月零5天后,这个人就又成了大财主。

这虽是一个古老的故事,但却说明了一个道理:致富其实是一项脑力活动,靠的是智慧而非蛮力。故事中这个天才商人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知道: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满足别人就是在给自己创造财富,控制供给就等于提升了价格,而这三条也恰恰涵盖了所有交易的秘密。

哲学家普罗斯特(MarcelProst)曾说过:“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寻找世界,而是用新视野看世界。”对于一个不会捕捉商机的人来说,你给他一百次机会,他也不会从中找到一次有钱赚的感觉;而对于一个善于捕捉商机的人来说,一次的商机就可以使其致富。关键就在于这个人是否有致富的头脑。

世局瞬息万变。现代人要靠领薪水致富,恐怕难如登天,靠思想观念致富则是一条捷径。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自己的思想观念,不仅不能固步自封、抱残守缺,更不能一成不变、裹足不前。俗话说:“思想观念可以决定人的一生。”我们所需要的就一个智慧的头脑,以全新思想、全新观念和视野来迎接新世纪的来临。

有了智慧,我们才能得到财富;有了财富,我们才能得到自由。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是一个靠脑袋致富的典型例子,他拥有比别人先进的观念,将别人想不到的想法及创意,化为电脑软件程式而在电脑资讯界独领风骚,赚进亿万财富。正所谓:“亿万财富买不到一个好的想法观念,一个好的想法观念却可以赚进亿万财富。”

在未来,一个人想要富有的生活,简而言之,就是要靠脑袋致富,而不是靠劳力领薪水过日子;要靠组织网络倍增财富,而不是靠单打独斗赚血汗钱。

9.谦让与竞争共存

我们都曾经受传统观念的熏陶,认为谦让是善,竞争是恶。

自古以来,不少道德说教都要求我们“终身让路,不是分寸”、“宁让人,勿使人让”。当孩子发生纠纷时,成人往往会偏向小的孩子。当大孩子提出异议时,我们往往会说:“你是哥哥(姐姐),应该让着弟弟(妹妹),让他(她)先玩。”或者说:“你是哥哥,不要跟弟弟争!”

然而,我们每日身临其境的却一直是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孔融让梨”的经典故事随着现代社会竞争意识的加强,开始受到挑战,怀疑它是否过时,是否已经不适合社会现状。谦让与竞争真的是对立的吗?真的是水火两不相容吗?

关于谦让与竞争,有这样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哥哥更需要上学

在一个遥远的落后小山村,有一对好兄弟同时被重点大学录取,一个计算机系,一个数学系。

一下子出了两个大学生,这在一个小山村本该是双喜临门,但在那里却变成了进退维谷,因为对于一个本就拮据的家庭来说,要同时供养两个孩子读大学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他们就采取了抽签决定的办法。

父亲含泪忍痛地抽出一张,念着:“哥哥!”哥哥欣喜若狂地跳起来,弟弟默默地走了出去,没有泪水,没有抱怨……

一个星期后,两兄弟背起背包离开了这个落后的小山村,哥哥去上学,弟弟去打工……

多年后,哥哥毕业并找到了工作,他准备供弟弟读书,这时候弟弟告诉他:其实当年两张纸条写着的都是哥哥。因为他觉得哥哥更需要上学,计算机系更有前途,所以偷偷把纸条给换了。

第二个故事:称兄道弟的悲剧

有两个称兄道弟的同学,毕业后一起进了一家公司。

可是,后来为了升职加薪,其中一个经常在上司面前说自己朋友的不是,导致另一方被迫辞职。从此,称兄道弟的时代过去了,两人形同陌路人,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损友步步高升,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深深的愧疚油然而生。终于,拨通了久违的号码,将积压多年的歉意释放出来,希望朋友能原谅他。

看过第一个故事,我们心中更多的可能是震撼、是感动,随后又会替弟弟感到遗憾,认为是弟弟自己放弃了大好前途。对于这两位兄弟的谦让与竞争,我们最好的解释可能只能是“亲情无价“了。因为在竞争面前,我们看到了更多的谦让,更多的温情。

而对于第二个故事,我们更多的可能是痛恨、是责备,责备那个无情的朋友在利益面前没有了感情和人性,置兄弟感情于不顾而互相戕害。从而最终使自己背上了感情的包袱,久久无法释怀。

如今,随着竞争一词出现的频率增大,许多双曾经清澈的眼睛被蒙蔽,许多美好的情感被玷污,许多纯真的心灵被打垮。竞争,本该是推动社会前进的车轮,然而,却被许多麻木的人歪曲成尔虞我诈。我们不禁要问:“谦让与竞争真的是对立的吗?真的水火不相容吗?”

其实,我们完全误解了谦让与竞争的本义,表面看来“让”即不能争,“争”即不能让,谦让与竞争是不相容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事情并非如此。中国传统道德提倡谦让,认为克己让人是美德,但同时也主张“当仁不让”。由此可见,谦让反对的只是对个人私利的“争”,而并不排斥原则问题上的“争”。我们不应该把谦让片面理解为无原则的忍让、退让,而应该理解为有条件地对他人的宽容和尊重。所以谦让与竞争并不是对立,他适用于不同的人际关系和情况,需要区别对待。

我们要学会该争的积极去争,该让的积极去让,既要养成谦让的品质,也要敢于培养竞争的精神。在关键时刻,做出高尚的谦让,主动放弃自己的利,而去帮助别人完成,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不仅成全了别人,自己也取得了成功。

而在力量相衡,机会均等的情况下,我们就应该采取竞争而不是谦让了,因为过分谦让会让人感觉你没有水平,从而丧失很多机会。著名经济学家纳什关于经济的平衡论指出:在一个竞争群体中,所有竞争者只有为自己和共同竞争者谋求最好的利益结果时,竞争的结果才是最理想的。所以,有些个人、企业不思进取或不敢竞争,迎接他们的只能是惨重的失败。

锐意进取的竞争与传统美德的谦让并不矛盾。前者是工作上、发展上的,后者是礼仪上、品质上的,一个在工作上锐意进取的人完全可以同时是一个在礼仪上谦让的人。

10.以友爱之心对待竞争

为自己喝彩容易,为别人喝彩难,但我们应该学会为别人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