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爱得多不如爱得对
277400000019

第19章 教师篇—好老师PK好父母 (3)

第三篇 教师篇——好老师PK好父母 (3)

“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没有皮尔·保罗的暗示,就没有罗杰·罗尔斯的信念,每个孩子一生之中最幸运的是能遇到会积极暗示的家长和老师,学生最讨厌老师说的话是:“你咋这么笨呢?啥也不是,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行。”和保罗校长相比,我们说的这些话实在太没有水平了!

一次一个家长特别困惑地和我说,孩子上初一,刚开学第一节课,他们班主任问同学:“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学校优秀教师,我教学20年了,今天看完同学们的档案才发现,这是我教了20年遇到的最差的一个班。”老师的话把孩子们说得个个蔫头耷脑。孩子把这事告诉了家长,家长知道了也不知所措。这种消极暗示最害人,而这个教了20年学的老师连这点道理都不明白,还说自己是“优秀教师”,实在太悲哀了。

其实了解潜意识的秘密就会发现,潜意识里把自己当成什么样的人,最终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约瑟夫·墨菲的《潜意识的力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你正如你所想。每个老师和家长在孩子面前可千万不能乱说话啊!

教师:后来这事怎么处理了?

崔宇:我告诉家长给那个老师打了一个电话,说孩子到这个学校去,主要是奔着这个老师去的,听说孩子分到他教的班全家都特别高兴,感觉到孩子有希望了……总之就是将老师特别地夸赞了一番。

教师:果然好了吗?

崔宇:如果有家长这样和你说,你会咋办?所以说,遇到这样的老师要学会给他戴高帽,也算挽救他了,否则老这么说话,伤害最大的还是自己的孩子。

教师;现在很多学生对老师的形象很在意,甚至评头论足,有些学生还因此影响学习。

崔宇:这个我也亲身经历过,一个重点学校高二的女生因为男老师老是一身西装配球鞋上课,老师上课她就逆反、闹心,怎么看都不顺眼,最后竟然因此休学了半年。

教师;是不是这个学生心理有问题啊?

崔宇:这孩子是个特例,但也反映出老师的形象对孩子的影响。老师不仅用文化知识影响学生,同时也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形式为内容服务嘛。如果老师不仅本身有学问、让学生崇敬,又有良好的形象,岂不更好?我上高中时我们寝室的几个理科班的同学,一到生物课就早早上课去,后来发现教他们生物老师特别漂亮,不仅有气质,而且每次上课都化淡妆。我上高中的时候化妆的老师特别少,那时候我特别羡慕那帮家伙,每天看着大美人上课,那个老师至今清晰地存在我们的记忆当中。老师让学生赏心悦目,也是学生喜欢课堂的原因。还有一次我辅导一个辍学的孩子,问他为什么不愿去学校时,他久久没有回答,最后告诉我,开家长会时他爸爸穿个拖鞋,穿个大裤衩子,去晚了不说,老师让大家把手机静音,他不但没做还在家长会上接打电话,孩子感觉无地自容,再也不想上学了,他感觉到丢人。做父母的伟大在于可以为孩子付出一切,但也别让这些事情困扰孩子。

教师:其实这样的事并不少见。

崔宇:所以我在给老师和家长培训的时候都会专门强调形象的问题。注重自己形象的老师,他教出来的学生往往会感到自信;注意形象的家长,他的孩子也不至于在这方面抬不起头。别以为这是小事,再有价值的东西,用个破烂的包装都会大打折扣。你把脸洗干净了,把口腔卫生搞好了,把衣服穿合适了,这是对学生的尊重,是对学生的教育。

教师:看得出来您还是很注重形象的一位老师。

崔宇:既然我要求家长和老师要注意形象,我自己肯定就要首先做到。我平时在家的时候,也很注意这些方面,因为孩子时时刻刻都在学我。如果家长能看到一个穿戴得体的老师,孩子能看到一个精神抖擞的爸爸,爱人能看到一个很职业化的丈夫,他们心里肯定是能受到一点点鼓舞的,也肯定能对我更放心。

教师:其实品德对孩子影响很重要。

崔宇:师德有许多方面,这个在上大学和工作当中经常被提及,我就不细说了。现在家长最困惑的是有些老师向家长索要礼物,逢年过节如果家长不“上贡”就给孩子穿小鞋。很多家长和我诉说过这样的苦恼,这样的老师是行业的耻辱。我一直讲,你的教学水平高,把孩子培养得出类拔萃,家长会发自内心感谢的。关键是有些老师专业水平不怎么样,把心思都用在收礼上了,这还怎么让人尊重,怎么能教出好学生?源头满是污水,下游怎么会清净?师德败坏是一个民族最大的隐患,现在没人呐喊这个,国家的教育真要出大问题。建议社会关注师德,树立全社会学习的典范。

教师:现在很流行“麻辣教师”之类,孩子好像也都特别喜欢,对此您怎么看呢?

崔宇:“麻辣教师”孩子喜欢,是因为这些老师能把自己的身段放下来,跟学生打成一片,这一点很多年轻的老师就比老教师更容易做到。他们的看法更贴近现代孩子的特点,想法也比较独特,相对来说转换角色容易一些,能更好地把自己当成学生的同龄人,自然就能受到孩子欢迎,孩子也就愿意听他们的课,和他们主动交流。当老师的,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大谈“平等对话”是不切实际的,想打入孩子的世界,就得先站他们的高度和角度来对待问题。

教师:您说得很有道理,那还需要注意别的什么呢?

崔宇:让孩子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我说过教育就是要培养和保护孩子的主动性。大多数老师都特别讨厌他在上边讲课,有学生在下边接下茬,往往会对这种学生大声训斥甚至请家长。但这样做,第一伤了孩子的自尊,不利于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二阻断了孩子的乐趣。学生接下茬,是因为他觉得你说的话有意思,他对你的话感兴趣,否则他才懒得理你。再有这种情况,比较好的做法是,能顺就顺着他的话走,哪怕你接着他下边说一句看似跟课堂教学“不着调”的话,让大家都哈哈大笑,然后顺势把话锋一转,转到课程上来,或者借此引导学生思考一些东西。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让那些快睡着的学生醒醒盹,也能让孩子获取知识和提高思考的能力。太极上讲求四两拨千斤的智慧,教学也是一样,当老师的,要“润物细无声”。

没有不好的知识,只有不好的方式——让课堂“活”起来

教师:您经常讲课,是怎样让课堂有吸引力的呢?

崔宇:我在全国各地讲课,每天要面对不同的听众,根据听众的水平不同,我要做针对性的准备,让课堂活跃起来。我常常看到许多图书馆教授公益知识的课堂冷冷清清,而文艺演出的剧场却一票难求,这是为什么呢?知识和快乐人们同样需求,为什么人们爱往剧场挤?因为快乐!所以我们老师就该下工夫让课堂活起来,快乐起来!

我有四点经验和你分享,第一点是老师要有文化功底。这是一切的基础,老师除了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尽可能多地、有意识地涉猎其他领域,就如同一个演员吹拉弹唱都行一样。这些年郭德纲特别火,因为郭德纲能说六百多段相声,说学逗唱样样精通。走红的二人转演员哪个不是唱、浪、扮、舞、绝样样都行?隔行不隔山啊!

第二点是老师要有演的能力。什么话都可以说,关键是怎么说,为什么同样的话赵本山说出来就可乐呢?加工的结果!到各地讲课,学习方言是我必须要做的,讲哪里的故事用哪里的方言,听众就不会感到枯燥。我也经常到剧场或者在网上看演出,学习演员在台上的控场能力,把台上的精彩平移到课堂上来。好老师就是好演员。

第三点是具有销售能力,要想让学生对老师的课程充满渴望,就要向销售高手学习。现在书店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很多,要让别人乐意接受而且要出钱接受你的东西,就需要了解人性的需求。知识不是你讲了他就接收了,而是产生需求了他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这两个动作。我每次给家长推荐书我都会讲一件事:犹太民族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0.2%,但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中25%是犹太人,犹太人中的优秀人物在各个领域都有建树,马克思、爱因斯坦、基辛格、弗洛伊德、斯皮尔伯格等都是犹太人,这些人在不同的领域成功,但是有一点相同,就是他们的母亲都读过同一本书……讲到此我就可以不讲了,等到下课,家长百分之百都会过来问书名是什么。他们产生了强烈的需求,再教就容易多了。人的大脑忍受不了悬念,提出问题不给答案它就难受,讲评书的“且听下回分解”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点,老师要有训练的能力,训练学生把学到的东西做对,这样学生才是真的会了。训练可以让学生熟悉所学,训练也可以让学生身心都受到感动,感动是教育的最大秘诀。

会用这四种方式教学,当老师就是一件特别好玩又有意义的事情。

让学生收心学习——“就这样把你征服”

教师:我们班里有个孩子,上课的时候光走神,没事就爱瞎琢磨、看一些稀奇古怪的书,心思完全不放在学习上,考试成绩自然也不理想。但是有的孩子又不是这样的,坐在那里很乖。我说这是性格决定的,老师根本改变不了什么,您觉得呢?

崔宇:您说孩子爱琢磨、爱看一些课外书,其实不是坏事。青少年的想象力都是无穷的,他喜欢看就让他看,喜欢琢磨就引导他琢磨,以此建立他的梦想,没必要太限制他。如果太过强制约束他的话,一个是扼杀了他的兴趣,再有很容易使孩子和老师的关系变得僵化。

想象力本身是一笔无价的财富,现在被一些不懂的人当问题看了。顺着孩子的想象让他尽情地延续,是我们教育者的工作。现代教育往往把孩子上课溜号当问题处理,而溜号是孩子想象力的外在表现,童话大王郑渊洁说过一句话:不溜号孩子的灵感从哪儿产生?不能完全控制孩子的溜号,完全可以用课堂吸引力来“征服”溜号。

教师:他的家长不知道因为他不爱学习打了他多少次了,有几次还闹得特别严重,他的妈妈也来学校找过我,希望我帮忙在学校多管管他。他的学习成绩上不去,所有的人都着急,就他自己不急,而且考试的时候他的答案经常是稀奇古怪的,跟标准答案一点边儿都不沾。

崔宇:可能您不知道最近有一本书叫做《别笑,我是高考作零分文》,那里面的作文才是千奇百怪,想法离经叛道。但是这本书的影响比一般的作文书都要大,我相信其实阅卷老师也宁愿读那样的文章,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作文。其实,现在也有很多家长和老师意识到,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里,不太可能完全和过去那样去要求孩子、教育孩子了。

在孩子眼里,没有什么东西是有“标准答案”的,而分数这个东西,更是在拿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学校就好比一个打磨场,初入校门的孩子形状规则不一,经过若干年打磨出场以后,就都变成了统一规格的人。您觉得这是好事吗?

我在《家长的革命》中讲过《哈利·波特》的作者的故事,我还要再讲一讲。有人说J·K·罗琳带动了21世纪的火车头产业,她一个人的创造在无形中带动了一大批人投入到这种魔幻故事的创作和产品开发中,你看现在关于《哈利·波特》的电影、玩具到处都是,这些都源自罗琳的创作灵感。为什么一个离了婚连暖气费都交不上的女人创造了这样的奇迹?因为她骨子里面的想象力没有枯竭,她也没有放弃她的想象。哪怕别人不理解她,甚至嘲笑她。如果她总是循规蹈矩的语也许就不会有今天。

教师:您说的我也明白,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老师也特别无奈。

崔宇:我能理解,所以我说,每个人都在自己能够控制的范围内努力就很不错了。比如说您可以选择是保护孩子的主动性、创造力,还是要求根据统一答案来做,不要随意发挥。

一次我看到一篇报道,老师问“雪化了是什么”,有个学生的答案是“雪化了是春天”,多有诗意啊,可是他却没有得分,因为标准答案是“雪化了是水”。以前曾经有人做过统计,学生时代在班里考试中等水平的人比前三名的人更易做出成就,也是这个道理。郑渊洁说过一句话:法律是唯一的禁忌。只要孩子做的事情不违法、不扰乱社会秩序、不伤及他人,那家长和老师就应给他充分的自由,让他去做。

我们都知道学生听课分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和动觉型,老师最喜欢视觉型的孩子,上课目不转睛地听老师讲,听觉型的孩子眼睛不在老师这儿但耳朵一直在听,触觉型的学生听课手里总得摆弄点东西,否则就听不进去,动觉型的学生上课最卖力气,边听遍记录,他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其实这类学生听课效率不高。认清学生的听课类型,因材施教,才不致把学生的特点当问题。

教师:现在的学生太要求个性了,越来越难管。

崔宇:管学生不如引导学生,如果限制得太多,他们可能就会为了挣脱牢笼而处处和你对立。最终他跑出来了,可能也畸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