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2778500000017

第17章 基督教文化与教育(1)

从亚历山大东征开始,东西方文化,尤其是地中海地区各古老民族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进行汇合。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罗马化时代,最后结束于基督教的胜利。这样,在西方古代世界,出现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兰个阶段。基督教文化与古典文化(包括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相比较,它具有鲜明的宗教特色。从而,它使罗马帝国晚期和整个中世纪的教育,也渗透了神学性质。

(第一节)基督教文化及其特征

基督教文化既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长期汇合的结果,也是西方古典文化发展和演化的必然产物。正因如此,它体内不仅流着西方古典文化的同型号的血液,而且也具有与古典文化既相联系,又相背离的特征:神秘主义、信仰主义、神本主义、象征主义、专制主义、重农主义。这些文化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展示了基督教文化的内涵和风貌。

一、神秘主义(Mvsticism)

神秘主义是宗教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形式之一。一切宗教学说和一切唯心主义哲学都浸透了神秘主义。基督教文化作为宗教性质的文化,神秘主义的特色是很鲜明的。基督教文化的神秘主义特征,我们仅限于自然观进行分析。

西方古典文化的特征之一是自然主义,它是一种古朴的唯物的自然观、宇宙观,并由爱奥尼亚学派创立。它是与神秘主义的自然观相对立的。

希腊民族也和其他古老民族一样,神秘主义宗教习俗在人民群众中流行。荷马史诗仅表现了一种已经开化的贵族阶级的思想观点,而忽略了流行于社会下层人民群众中的各种迷信活动和习俗。在荷马史诗中所讴歌的奥林匹亚诸神祗,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其后,都不是希腊人唯一崇拜的对象。在整个古典时代,被荷马所摒弃的那些神秘主义的宗教习俗依然保存着,有时还会左右群众的情绪,出现一些迫害无神论者的事件。例如,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受迫害事件等。

希腊人中的这种神秘主义随着毕达哥拉斯一起进入希腊哲学。他把“数”作为世界的本原,一切事物都是由“数”构成的。我们知道,数学是人们信仰永恒的主要来源,也是信仰有一个超感觉世界的主要来源。这是因为数学的对象,例如数,如果它是真实的话,那么它必然是永恒的,不在时间之内的。这种永恒的对象就可以想象成为上帝的思想。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上帝是一位几何学家,而詹姆士爵士也相信上帝嗜好算学。

希腊神秘主义通过毕达哥拉斯哲学而进入柏拉图哲学。柏拉图提出整个理念是一切生成变化的终极原因,特别是他提出的最高理念即善的理念,其他一切理念都从属于它。他称这种善的理念是世界理念或神性。柏拉图认为,空间是“无”,从这“无”中为了善的理念或神的理念而形成现象世界。这种生产过程,采取了数学形式,因此柏拉图在《费力浦篇》中说,知觉世界是无限(即空间)和有限(即数学形式)的混合;这个混合之因就是善的理念。空间为了变成与理念世界相似,便采取了数学形式。

当希腊化时代结束而罗马化时代开始,罗马帝国的大一统政治局面确立之后,打破民族界限的世界性宗教便在东方罗马帝国的属土上酝酿着。时代的车轮滚动到公元1世纪中叶时,基督教便在巴勒斯坦一个名叫加利利的小镇上呱呱坠地了。思格斯对此评述道。“新的世界宗教即基督教,已经从普遍化了的东方神学、特别是犹太神学和庸俗化了的希腊哲学、特别是斯多葛哲学的混合中悄悄地产生了”。

早期基督教作为奴隶阶级和穷人的宗教具有一定的革命意识,因而受到罗马政府的残酷镇压。然而,它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世界性宗教,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得到罗马帝国各族下层人民群众的支持,在圣彼得和圣保罗这些传教土的努力下,基督教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到公元4世纪初,君士坦丁皇帝执政时取得合法地位,后来又被确立为罗马国教,成为奴隶主阶级的精神支柱。

基督教的圣典是《新旧约全书》,简称圣经。圣经在开头第一篇《创世纪》里,十分明确地阐述了基督教的神秘主义的自然观。现简述如下:上帝第一天创造了天和地;第二天创造了空气第三天创造了水。第四天创造了太阳和月亮;第五天创造了水中游的鱼和天上飞的鸟;第六天创造了在地上跑的动物昆虫等,同时,上帝还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了人类。在天地万物齐备之后,上帝在第七天就悠闲自得地休息了。

基督教神秘主义的自然观最终取代了希腊罗马那古朴的唯物的自然观,它成为罗马帝国晚期和整个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基石。在基督教神学居统治地位的一千余年里,虽然也出现过这样或那样的自然观,但都没有摇撼这块基石。

二、信仰主义(Fideism)

基督教神秘主义的自然观,必然导致信仰主义的文化特征。信仰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它抬高神学信仰,以之作为判定真理的最终标准,贬低理性在认识宗教教理中的作用。信仰主义者认为,盲信是达到确信而获得救恩的最佳途径。不过,一般稳健的信仰主义者则认为,至少有些真理,例如上帝的存在,道德的原理等,可以先通过理性来认识,再由信仰加以充实和阐明;理性能够也必须在寻求宗教真理中发挥一定作用;理性有时能够不完全地领会启示的教理,或者起码能从反面证明教理并不自相矛盾,理性还可以表明,将人的思想本来无法理解的信仰真理接受下来,是有理性基础的;信仰占主导地位,但是并不抹杀理性。当然,这里所说的理性,是属于神的理性主义范畴,是与科学的理性主义相对立的唯心主义的理性。

爱奥尼亚派建立了科学的或理论的理性主义。到苏格拉底时代,理性主义向唯心主义倾斜和向信仰主义过渡。

苏格拉底赞赏宇宙结构安排巧妙,赞赏万物相宜,各得其所。他从大自然神奇的观点出发,在认识无能为力的地方,这种观点将自己的信仰寄托于天命。由于这种唯心主义的信仰,他使自己尽可能地靠近一般民众的宗教观念。他信仰神灵,他相信他从他的内心里能听见神灵的声音、忠告的声音、通常是警告的声音。他认为,在困难的情况下,特别是在知识无能为力的情况下,神就用这种方式警告一个人避开邪恶,否则他就不能为神服务。就这样,这位雅典圣人就把信仰主义列人自己的唯心主义哲学。

亚里斯多德把信仰主义向前推进一步。他提出一套关干“形式”和“质料”的说法。他认为,一切事物总是由形式和质料构成的。在未取得某种形式之前质料只是潜在的或可能的某物,唯有形式才使质料成为现实的某物。在形式和质科的关系上,他把形式放在首位。他认为形式是事物发展和运动的第一推动者。这个第一推动者与柏拉图的善的理念完全是一个东西,即是非物质的,最好最高的神,即上帝。上帝本身不被推动而推动其他事物,质料本身被推动而不推动任何事物,这种一神论的信仰大大高于苏格拉底神灵的信仰。

斯多葛派则更进一步,他认为,上帝是有目的地创造着、起指导作用的理性,也就是统治一切的天命。他们还努力把自己的信仰与传统宗教的信仰结合起来。他们除了崇拜宇宙最高神上帝(一般指宙斯)之外,还信仰其他神灵,例如他们把群星作为众神来崇拜。这样,在斯多葛派的世界里,住满了一大群高高低低的神抵。不过,这些神只作为最高宇宙神的流出物而列在神灵世界里,他们是统治尘世生活的精灵,并作为斯多葛派信仰的调停力量。斯多葛派还用传统宗教的礼拜仪式表达自己的虔诚,向神灵祷告乞援。这样,一般群众的宗教信仰便汇人斯多葛派的信仰主义里。

在罗马化时代,理性主义向信仰主义的转化才进入质变阶段。公元1至3世纪,各种宗教的信仰都逐渐汇合到基督的信仰之中。在此期间,基督教使徒们的基本信仰教义化、统一化、仪式化和组织化。尤其是在尼西亚宗教会议之后,理性与信仰结合,这主要表现在教父奥古斯丁(公元354—430年)的神学上。

在尼西亚会议之前,教父们只是一般地鼓吹盲目信仰,贬斥理性在基督教信仰中的作用,要人们过无思无欲一心只信上帝的生活。但在尼西亚宗教会议之后,异教徒和基督教内部对基督教信仰提出越来越多的疑问,教会对之十分恐慌。为了维护基督教的信仰,巩固基督教的神学阵地,更好地为奴隶主阶级服务,教父们开始把理性与信仰,信仰与哲学结合起来。奥古斯丁在这方面做得最出色。他写了许多神学著作,最著名的是《仟悔录》和《上帝之城》。他运用了希腊的哲学思想,特别是运用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全面地系统地论证了基督教的信仰,完善了基督教神学。其基本要点是:(1)三位一体说:上帝是有人格的神,而被尊为圣父;基督耶稣是上帝的宠子,而被尊为圣子;基督教会是上帝在地上的代表,是把圣父,圣子与人联系起来的圣灵圣父、圣子和圣灵具有统一的神性,即三位一体。三位一体是基督教的根本教义。(2)创世说,他认为上帝是天地主宰,万物的创造者。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全善、全智、全爱。(3)原罪说: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因违背上帝的意志,偷吃了伊甸园的智慧果而犯了罪,从此,人类子子孙孙都有了“罪性”,雨加上自己的罪恶生活,人类永远逃脱不了上帝的惩罚。(4)预定论:上帝从世人中拣选中意的人,作为预定得救的人,这些人不论行善,还是作恶,都无关紧要。未选中的人是弃民,不管他们如何努力,也是徒劳的。在这种预定论的笼罩下,世人靠自己的拼搏是毫无希望的,只有指望神的恩典,而神的恩典则表现在耶稣身上。去全心全意地信仰上帝、敬拜上帝、热爱上帝和希望上帝的拯救吧!当你感动了上帝时,他会派他的儿子耶稣来拯救罪恶的人类的。

在中世纪,随着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国际交往的扩大,人们智力的增强,视野的开阔,奥古斯丁时代的信仰教条已不能满足封建时代信男善女们的宗教信仰的需要了。尤其是基督教为了与异教徒即伊斯兰教徒进行神学斗争,必须拓宽基督教神学领域,吸收古典时代和阿拉伯世界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行一番逻辑推理的工作,不断改造和充实基督教神学体系。于是在2世纪后期形成的教父哲学的基础上,经院哲学在8至10世纪建立起来。经院哲学是中世纪的官方哲学和神学体系。13世纪经院哲学达到了顶峰。经院哲学家阿奎那成就最大。他的代表作是《神学大全》。他主要以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思想为指导,使理性与信仰进一步结合。他认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感性的世界,自然的世界,另一个是超感性的和超自然的世界,即上帝的王国。人对这两个世界的认识,情况是根本不同的。就人的自然的认识能力而言,只能认识自然事物的本质,获得自然的真理,但人的认识的自然能力达不到起自然的领域,要想获得超自然的知识和真理,只能通过神的启示和信仰。他还认为,超自然的真理,基督教的真理,是超理性的,但却不是无理性的,在自然的真理和信仰的真理之间可以没有矛盾。因为真理只是同谬误相对立,真理不会与真理相对立。既然信仰的真理和自然的真理都是真理,而且上帝又是一切的创造者和这两类真理的共同源泉,那么,信仰和理性就自然协调一致了。

在此,我们应指出,无论是奥古斯丁,还是阿奎那,都是从基督教信仰的角度来谈理性和理性与信仰的关系的。所以,我们说,他们的理性是神的理性,即为神学服务的理性。实际上,它是理智的信仰主义。当然,理智的信仰主义比之非理性的信仰主义要进步得多,因为它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思想和力量,同时,它也曲折地表现了古典时代的理性主义的文化特征。

基督教的信仰主义具有丰富的内涵,除了以上所谈的内容之外,它还包括来世主义、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三个重要方面。

来世主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督教的罪恶观念,使人们产生了对天堂的渴望和对地狱的恐惧,盼望通过神与人之间的中保在天堂里得救。二是罪来自灵魂的观念。人只有抛弃肉体,灵魂升天,才能得到上帝的赦免。三是末日审判的观念,使人们期望上帝把自己列入选民,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真正分清谁是选民,谁是弃民。四是人们对人生失去乐趣,把美好的希望寄托在看不见的来世,以寻求心理的平衡。正是基督教会为了坚定教徒们的信仰,就把信仰的终端推到死后的彼岸世界。上帝,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是看不到的,只能在死后的来世,在天国里,才能见到他。如何坚定对今世看不到的上帝的信仰呢?只有坚定不移地相信、希望和热爱今生看不见的东西,人们才能耐心等待,努力追求,都看见了,实现了,也就无所谓追求了。人们应以信来开始,以眼见来完成,信在今生,见在来世。这就是基督教信仰主义的实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