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厚黑学(全集)
2785000000004

第4章 厚黑学智慧全面观(1)

有容乃厚:厚以容人,容人得众

【原文】李宗吾曰:“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厚者天下之厚脸皮,黑者天下之黑心子。此篇乃古人传授心法,宗吾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下于书,以授世人。其书始言厚黑,中散为万事,末复合写厚黑。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面与心。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译文】

李宗吾说:“与薄相对的就叫厚,与白相对的就叫黑。厚的人就是天下的厚脸皮,黑的人就是天下的黑心肝。这一篇是古人传授的心法,我怕它年代太久远了而有偏差,所以把它写成书本用来传授给世人。这本书开始是阐述厚黑,中间推演为万事万物,结尾又回到写厚黑上来。这门学说,推广开去就遍布整个世界,收拢回来便包藏在人的脸面和心胸中,它的意味无尽,善于读书的人,玩味思索之后定会从中有所体会,那样即使终身运用它,恐怕还是不能穷尽的。”

【解析】

“厚”者柔,“黑”者刚,为人处事,总逃不了刚柔二术,世事人心,莫过于“厚”“黑”二字,所以李宗吾先生说“厚黑学”“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面和心”。

“厚黑学”是一门“实学”,即是说,它是很实用的,它是李宗吾先生潜心研究探求历史,悉心考察关注世事,加以融会贯通而得。李先生说“厚黑”是“古人传授的心法”。实则是先生自己苦心之发明。

千百年来,“厚”与“黑”,人们自在运用,不论是寻常百姓,抑或是王公大臣。同时,大家又讨厌“厚脸皮”,惧怕“黑心肝”,对于自己身上具有的厚黑,以及在行动中采取的厚黑,或浑然无觉,或讳莫如深,如此使得“厚黑学”成了“不传之秘”。

宗吾先生苦心发明,烛破人心世事,得此二字真义,值得我们珍视。

领袖的智慧

要治理好天下,必须要有雅量。雅量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传统价值取向,中国历史上曾经出过不少卓有雅量的人物,当然大都是些明君贤臣之类的上流人物。比如宋太宗,在这方面表现得就很突出。

《宋史》记载,有一天,宋太宗在北陪园与两个重臣孔守正和王荣一起喝酒,边喝边聊,两臣喝醉了,竟在皇帝面前相互比起功劳来,他们越比越来劲,干脆斗起嘴来。完全忘了在皇帝面前应有的君臣礼节。侍卫在旁看着实在不像话,便奏请宋太宗。要将这两人抓起来送吏部治罪。宋太宗没有同意只是草草撤了酒宴,派人分别把他俩送回了家。第二天上午他俩都从沉醉中醒来,想起昨天的事,惶恐万分,连忙进宫请罪。宋太宗看着他们战战兢兢的样子,便轻描淡写地说:“昨天我也喝醉了,记不起这件事了。”

【点评】

宋太宗的经历耐人寻味。《战国策》载有一段名言:“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这明显也是呼吁统治者们要具备点雅量。现代的领导,都难免遇到下属冲擅自己、对自己不尊的时候,学学宋太宗,既不处罚,也不表态,装装糊涂,行行宽容。这样做,既体现了领导的仁厚,更展现了领导的睿智,不失领导的尊严,而又保全了下属的面子。以后,上下相处也不会尴尬,你的部署更会为你倾犬马之劳。

厚黑故事

楚庄王仁爱待下

贤能的帝王多注意宽以待人,爱护臣下,这是一种“厚”的功夫。

春秋时楚庄王,为穆公之子。他即位之初,日夜只管寻欢作乐,不问国事。贤人叹息,贼臣窃喜,殊不知这是庄公之谋,他借此静观国中形势,暗中思考对策。三年后,庄公开始运筹帷幄,施展治国之才,攘奸除恶,任用贤能安抚百姓,楚国国势日强,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楚庄王待臣下十分宽厚。一次,他设宴款待群臣。酒香肉鲜,又有美女作陪,大家开怀畅饮,兴致颇高,烛光雅乐。忘乎所以。不料大风袭来,烛火熄灭,室内顿时一片漆黑。庄王的宠姬也在其中,黑暗中,她感到有人伸手向自己抓来,一躲闪被那人抓住了衣袖。她一时无法走脱,又不敢喊,又急又气,便一把扯断了那人的帽缨。那人一惊,松了手。宠姬摸黑到庄王那儿哭诉:“有人要调戏我,我已将他的帽缨扯下,请大王命人点燃蜡烛。即可查出此人。”庄王忖到:自己不应该为了一个妇人的贞洁而辱及臣下。于是下令:“今天把酒言欢,谁不扯断自己帽缨,就表示玩得不痛快!”群臣于是纷纷扯下帽缨,丢入火中,尽兴而还。调戏庄王宠姬的大臣因此保全了面子。

后来,在楚国进攻郑国的战争中,有一人勇猛异常,冲锋陷阵,踊跃杀敌。战斗结束后,庄王询问其人,原来他就是那晚被扯断帽缨之人,他对庄王的“不辱之恩”感激涕零,所以誓死报国。

另外,楚庄王还善于发现人才。他十分热衷于打猎,周围大臣都担心有误国事,庄王却说自己这么做是为得到人才。他说:“在打猎时,敢于在榛木丛中与豺狼虎豹格斗的人,一定英勇无畏:能抓住犀牛或能与之搏斗的,一定力大无穷:能将所获猎物分发众人的,此人一定仁义无私。”由于楚庄王知人善用,他身边聚集了孙叔敖等一批贤臣,为楚国称雄奠定了基础。

刘邦妙计抚人心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大封功臣,可因为功臣人数实在太多,且没有一定的评定尺度。才刚刚封了20几位有功的大臣,其余还未受封的便已焦虑起来,互相之间吵个不停。

张良发现这一问题后,便对高祖刘邦说:“陛下连日来为封赏一事操劳,今天不如与臣一起出外走走。”

刘邦也正烦闷,听张良这么一说,欣然同意。君臣二人从洛阳南宫出来,见不远处三五个将领坐在沙地上,神情激动地秘密交谈着。他十分疑惑,走了一路,见到好多人都在议论着什么。高祖很纳闷,便问张良。

张良说:“陛下难道还不知道吗?他们在商议谋反之事啊!”

刘邦大惊失色地说道:“天下初定,这些人皆是有功之臣,为何要谋反呢?”

张良解释道:“陛下由布衣起家,依靠众人才平定天下,而如今您封的这些功臣都是您的心腹,杀掉的却是那些您痛恨的仇人。现在众将士们既担心您追究他们往昔的罪过,又怕您不能封赏他们,所以才在私底下谈论着啊!”

“爱卿,朕该如何是好?你可有何妙计吗?”刘邦忧心不已。

“那么,陛下您最想杀之而后快的人是谁呢?”

“当然是雍齿了,要不是念在他功勋显赫,我早就杀了他了,想当初他好几次都差点致我于死地,我真是恨透了他!”

“那好。请大王先封雍齿,以安抚人心。众人见雍齿这样被您痛恨的人都封了官,大家的心也就放下了。”

于是第二天刘邦按张良的计策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见此情形,果真一颗颗悬着的心都安定了下来。

刘邦乃厚黑中的高手,由此可见一斑。

黑无顾忌:无所顾忌才能有所成功

【原文】宗吾曰:“天命之谓厚黑,率厚黑之谓道,修厚黑之谓教;厚黑也者,不得须臾离也,可离非厚黑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厚。恐惧乎其所不黑,莫险乎尊,莫危乎白,是以君子必厚黑也。喜怒哀求皆不发胃之厚,发而无顾忌,谓之黑。厚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黑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厚黑,天地畏焉,鬼神惧焉。”

【译文】

宗吾说:“上天的意志叫做厚黑,人们遵循厚黑叫做正途,让世人修炼厚黑学叫做教化。厚黑二字,人们一刻也离不开它。可以离开它的就不叫厚黑了。所以君子最担心自己的脸皮不厚,最害怕自己的心肝不黑。(为人处世),脸皮薄,心不黑是最危险的,所以君子为人一定是脸厚心黑的。喜欢、愤怒、伤心、快乐的情绪都不表现出来就叫做厚,一旦发泄出来就无所顾忌叫做黑。脸皮厚是天下的根本,心肝黑是天下的至理。脸厚心黑到极致,就连天地鬼神都会害怕。”

【解析】

“君子”担心自己“脸不厚”,害怕自己“心不黑”,为什么呢?

因为“厚”与“黑”。在某种意义上,乃是社会对人的要求。化用一句“江湖”上的话,就是:“人在江湖漂,怎能不厚黑?”如果你可以做到“厚”与“黑”,就可以“在江湖漂”的时候少“挨刀”或不“挨刀”了。

世事难料,人心不测,人皆厚黑,独你不厚黑,殆矣。所以为“君子”者,心有所悸,懂得时刻以“厚黑”为刀剑、为盾牌,进而可攻,退而能守。社会竞争激烈,不是战场,胜似战场,所以“厚黑不得须臾离也”。

“厚”就是“喜怒哀乐皆不发”,不动声色,重在以静制动,就像一只伏地观察猎物的豹子:“黑”乃是“发而无顾忌”,到了可以攻击的时候,便要立即行动,如猛虎下山,而不要疑滞不断,畏首畏尾。

喜怒不形于色

“喜怒不形于色”的“厚黑”修身策略,不仅仅是为了避祸消灾,受人尊崇,它其实也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志,惟有这样,方能让人抑制冲动,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事物困扰和左右。

三国英雄刘备,即具有这一修养。

刘备在曹操和吕布两大势力争夺间,决定依附曹操。

不料曹操心怀篡位逆图。许田围猎时,他身遮献帝,面迎“万岁”呼声,群臣敢怒不敢言。关羽提刀拍马而出,要斩曹操,刘备却摇手送目,制止住关羽,还用语言恭维曹操,体现出深隐的心机。

董承、王子服等人写密诏结盟讨曹操时,刘备也签名入盟,而后,“为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曹操何等精明,见刘备突然下地种菜,料必有因,于是把刘备请至府中,演出一段“煮酒论英雄”的历史话剧。曹操明知故问,要刘备承认自己胸怀大志,刘备则拉扯旁人应之,最后曹操干脆道:“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恐结盟之事已暴露,惊得手中匙箸掉落在地。随即又借雷声震怀,轻轻掩饰过去,曹操据此以为刘备胆小如鼠,打消了对刘备的怀疑。

曹操的夫人卞后,也做到了“喜怒不形于色”。

曹丕被立为世子之后。王宫左右女官齐向卞后致贺。建议卞后拿出库房所藏,以赏赐众人。卞后淡淡地说:“大王立曹丕为世子,只不过是因为曹丕是长子,我只能庆幸自己免去了教导无方的责备。哪有什么理由高兴赏赐?”女官告诉了曹操,曹操对卞后自我节制的修养十分赞许。

曹丕可就没有像他母后那样的涵养功夫了。他一听说自己被立为世子,高兴得跳起来,抱住仪郎辛毗的脖子,大喊大叫。

为此,辛毗的女儿辛宪英批评道:“世子的责任是:替代君王主持祭庙,管理国家。代替君王,不可不忧虑责任重大;管理国家,不可不恐惧治理困难:他应该忧虑恐惧才对,现在反而大喜若狂,如何能够长久?魏国国运,如何能够兴隆?”后来事情的发展果如辛宪英所预料。

【点评】

“喜怒不形于色”,给人的感觉是稳重老练,做事让人放心。关于喜怒不形于色,有一种贬义的看法,认为只是驯良忍让而不敢形之于色。从刘备、卞后等人的事迹看,喜怒不形于色乃是英雄人物所见者大,所虑者远,善于克制自己的私人感情,这是为人处世应有的一种谋略修养。只有这样,遇到变故时,才能不自乱阵脚,泰然自若,保持清晰的理智和缜密的思考。

厚黑故事

黄巢“一不做,二不休”

“发而无顾忌,谓之黑。”谋事要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一旦做了,就要“无顾忌”,一干到底,不要半途而废,古语云:“一不做,二不休”就是这个道理。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宦官弄权,政治极为黑暗,偏又连年灾荒,颗粒无收,民不聊生。然而官府的横征暴敛依旧,官逼民反,终于爆发了农民起义。

各路起义军中有实力的是王仙芝、黄巢率领的军队,他们采用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攻州县,杀贪官,安民心,取得了不少胜利,队伍不断扩大,深为唐廷所忧虑。

唐王朝一面加紧武装镇压。一面加紧对起义军的诱降活动,试图瓦解义军。

朝廷以封官为饵,授王仙芝为左师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王仙芝十分动心,竟准备接受招安,投降唐军。

黄巢闻讯十分愤慨,坚决反对接受招安,自取灭亡。他历数朝廷罪状,百姓惨况,主张一不做,二不休,战斗到底。他斥责王仙芝:“始者,共立大誓,横行天下。今独取官赴左军,使此五千众安所归乎?”其余部将也认为这是朝廷的诡计,不愿相从。

王仙芝难违众怒,遂不敢受命。但起义军也从此分裂为两部,分别由王、黄二人率领。

黄巢回山东发展队伍,王仙芝则率众徘徊于长江中游一带,他念念不忘招安,甚至派人去向唐军请降。如此一来,导致军心不稳,战斗力锐减,王仙芝最终兵败被杀。

王仙芝死后,余部投奔黄巢。黄巢称王建元,避实击虚,转战诸省,并于公元879年发布文告,痛斥唐王朝腐败黑暗,决心推翻其统治。接着,他便进军关中,直捣长安。

起义军一路重创唐军。“所过不掳掠,惟取壮丁以益兵。有众五六十万”,浩浩荡荡,所向披靡。连下洛阳、潼关,唐德宗逃往四川避难。

公元880年,起义军进入长安,次年黄巢称帝,建立政权。他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及“一不做,二不休”的决心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陈霸先平李贲

陈霸先是南北朝时陈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寒微,但胸有大志,喜读兵书,专注武艺。后得吴兴太守萧映赏识,命他招募兵马,镇守宋隆郡。

陈霸先从一个低级军官一步步发展成为开国皇帝,与他善于抓住时机分不开。他初露锋芒,是在镇压李贲之乱中。

梁武帝大同七年,交州土豪李贲不满仕途,而当时交州太守萧谘为政苛刻,不得人心,李贲遂以此为借口起兵造反。萧谘逃回广州,梁武帝命他及高州刺史孙同、新州刺史卢子雄率兵去讨伐李贲。孙、卢以时令不宜,要求秋后出兵,萧谘则认为二人与叛军勾结,导致二人被赐死。卢子雄之弟及部众闻讯气愤不过,便誓杀萧谘、萧映,一齐进攻广州。萧映急令陈霸先救援,陈霸先率兵迅速平定这次兵变,并收服了周文育、杜僧明等骁将。

由此,陈霸先引起梁武帝的注意,“遣画工图陈霸先貌而观之”,并授予他直阁将军,封爵新安子。

公元545年,陈霸先奉命随交州刺史杨瞟讨伐李贲。一起受命南征的定州刺史萧勃贪生怕死,力劝杨瞟不前。

陈霸先认为这是自己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他严厉斥责了萧勃,希望杨瞟以大局为重,早日平定叛乱。杨瞟接受陈霸先的建议,并命其为先锋。

陈霸先连败李贲,李贲逃至嘉宁,屯兵典彻湖,继续顽抗。杨瞟率各军进抵湖口,许多将领心存畏惧退缩不前,杨瞟也举棋不定。

陈霸先极力主张一鼓作气,乘胜追击,他说:“我军出征日久,将士俱疲,如今孤军深入,再耽搁拖延,于军心不利。李贲屡屡吃败,锐气尽失,了无斗志,不难摧灭。因此,我等应齐心合力,勇往直前,一气将敌军歼灭。若迟迟不动,一定会坐失良机,饮恨而归!”

当天夜里,江水暴涨,猛注湖中。陈霸先当机立断,乘流入湖,突袭敌军。李贲猝不及防,溃不成军。他慌忙乘乱躲入山洞逃命,后为部下所杀。

陈霸先平李贲一战后名声鹊起,被梁武帝任命为振远将军,凭的便是身上厚黑的功夫。

厚黑之大:要用厚黑学来做大事情

【原文】宗吾曰:“厚黑之道,易而难。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曹、刘亦有所不能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曹、刘亦有所不能焉。厚黑之大,曹刘犹有所憾,而况于世人乎!”

【译文】

宗吾说:“厚黑学这门学问,既容易又困难。说它容易,即使是一般的男女,也能让他们明白;但是一到厚黑的极致时,即使曹操、刘备也有不知道的地方。说它容易,普通的男女就可以运用它;可是到厚黑的极致时,即使曹操、刘备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厚黑学的博大,曹刘尚且不能完全掌握它而有所迷惑,更何况是其他普通人呢?”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