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世界美术史
2790800000009

第9章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1)

(第一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文艺复兴时期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西欧与中欧国家在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正是在这个时期,欧洲的各大国家日益强大,宗教思想和行为也都发生了变化。“文艺复兴”的原义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其变化的思想基础就是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位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是在14世纪通过一系列科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重新对古代文化的发掘而得以建立的。当时的人们从古文献中发现了对自然和人体价值的重视,使他们对人和自然做出了新的评价。实际上,文艺复兴作为欧洲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其含义还要宽广得多。在经历了封建教会势力的1000年统治后,人们开始挣脱精神上的束缚与奴役,被禁锢多年的古典文化又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成为驱散中世纪的黑暗,建立新型的资产阶级文化的重要武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不仅动摇了中世纪的社会基础,也确立了个人的价值,肯定了现实生活的积极意义,促进了世俗文化的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与宗教神权文化相对立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他们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即要求把思想、感情、智慧都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因此,人文主义的学者和艺术家提倡人性以反对神性,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人身依附。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资本主义的因素最先在意大利萌芽,市民阶层的形成有力地促进了世俗文化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也首先发生在意大利。

一、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开端(13、14世纪)

12、13世纪,十字军的远征疏通了地中海地区的贸易通道,意大利扼地理之要,操纵着西欧与东方贸易的往来。佛罗伦萨、锡耶纳、威尼斯等城市出现了大量集中与分散的工场、手工业作坊,形成了人数众多的市民阶层,也开始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市民世俗文化。造型艺术在这时候也出现了新的倾向,尽管与哥特式雕塑的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对古代罗马艺术的关注却是产生新的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

在意大利中世纪艺术家中,最早表现出对古典艺术的兴趣的是尼古拉·皮萨诺(NicolaPisano,约1220—1284),他是活动在比萨的著名雕塑家,主要成就反映在为比萨大教堂设计的布道坛的雕刻上。皮萨诺在布道坛的浮雕上表现了《基督降生》、《博士来拜》和《基督受难》等圣经故事,人物造型均庄重典雅,衣纹处理厚重而有质感,层次变化丰富,明显带有希腊、罗马古典艺术的痕迹。就内容而言,这件作品并没有原则上的进步,然而皮萨诺却采用了一种现实主义的一目了然的艺术语言,使宗教的抽象概念成为物质的具体形象,这样的形象意味着对现实的直接感受和高度的造型表现力。正是在这一点上,皮萨诺割断了和中世纪传统艺术的内在联系。

在绘画上的两个代表人物则是奇马布埃(Cimabue,约1240—1300)和杜乔(DucciodiBuoninsgnla,约1250—1318)。奇马布埃的作品以壁画为主,保存下来的不多,他的祭坛画《圣母子》沿袭了拜占庭的传统样式,但又注入了温馨的世俗情感。宝座基部的4位先知形象则用明暗对比的手法加以描绘,这在13世纪的绘画中是首创性的,但是以拜占庭镶嵌画为师承的奇马布埃不可能成为新绘画的典型。13世纪与14世纪的绘画是在一些地方画派的发展中得以发展、确立的,在这些地方画派中,佛罗伦萨画派和锡耶纳画派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杜乔就是锡耶纳画派的创始人,在风格上与佛罗伦萨画派不同。1308年,他受托绘制锡耶纳教堂的主祭坛画,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件多页式双面祭坛画。祭坛正面是大幅巨制《光荣圣母》,四周和背面分层绘有59个圣经故事画面。杜乔采用富丽高雅的色彩和优美的线条,成功地将拜占庭艺术的庄严感与锡耶纳画派的神秘性杂揉一处,突出了画面的效果。杜乔也迷恋拜占庭艺术,但他并不像奇马布埃那样墨守成规。杜乔的作品是将现实的因素与童话式的虚构结合在一起,同时掺人细腻的抒情。完美的色彩、细腻的线条节奏是他绘画语言上的两个特点。同时杜乔还擅长讲述故事,他那单纯而鲜明的表述与当时流行的逻辑混乱的宗教寓言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更具生命力。

乔托(Giotto,约1266—1337)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伟大先驱者之一。他出身于农民家庭,早年曾在奇马布埃的作坊当学徒,13世纪末曾去罗马学习,受到过皮萨诺的影响。乔托的艺术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分水岭,他不仅表现出卓越的绘画技巧,同时也奠定了文艺复兴艺术的现实主义基础。乔托的主要创作形式是壁画,在罗马、佛罗伦萨和帕都亚都遗留下了他的作品。壁画的内容虽然大多是圣经题材,但乔托却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来理解它们,并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来表现宗教故事。但乔托所塑造的还是典型的而不是个性化的人的形象,他使人的形象渗透着崇高的道德内容。所有的这一切都表现在他的创作中,如著名的壁画《逃亡埃及》好像是一幅生活中的场景,是发生在一个普通农户家中的故事,一点也没有宗教神秘感。为了表现真实的生活场面,乔托开始探索写实的技巧,第一次按照自然的法则拉开了人物之间和人物与背景之间的距离。他竭力用线条透视原则结构起一个确切的三度空间。乔托没有掌握科学的透视知识,但却用极简陋的方法取得了对当时美术来说是史无前例的成果。同时,乔托笔下开始出现具有体积感的圆形人体,他所描绘的每一个人体均贯穿着充分真实的重量感。尽管乔托的写实技巧还显得比较幼稚、生硬,但却在欧洲美术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在创作实践中所提出的问题正是以后几代艺术家所面临的问题,如戏剧性情节的构图。人物的表情神态。人与环境背景的关系、画面的空间层次、物体的体积感、质感和明暗关系等,这些都是现实主义艺术在技法和理论上的重要课题,乔托所创立的现实主义原则超越了一般技法的范畴,而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观念对文艺复兴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意大利文艺复兴旱期的美术(15世纪)

乔托确立了绘画的现实主义原则,但他并没有解决他所提出的问题,15世纪的佛罗伦萨画派继承了乔托的传统,将现实主义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15世纪初叶,佛罗伦萨由大银行家及各行会的代表人物组成的政府委员会控制。30年代,由于政变银行家柯西莫·美第奇取得了控制权。从1434年直至15世纪末叶,佛罗伦萨便一直处在美第奇家族的控制之下。美第奇家族的代表人物享有继承权,他们用黄金来巩固自身的政治威望,同时庇护文学艺术的开明措施对于取得政治威望也起了不小作用。佛罗伦萨在这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工商业城市,人文主义的学术和艺术也得到高度发展。以反映世俗生活为己任的艺术家为了正确表现人体,对解剖学产生了兴趣,同时正确的空间表现则需要有严格的透视画法,于是在佛罗伦萨首先出现了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杰出的佛罗伦萨艺术家们开始抛弃中世纪艺术传统,进行大胆的艺术改革,使新的现实主义艺术得以进一步成长。这时的佛罗伦萨已经成为一个积极人世的宇宙观的策源地,在这里产生了新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1452年拜占庭帝国被土耳其人所灭,大批希腊学者从君士坦丁堡逃到佛罗伦萨,带来了大量希腊文的手抄本,同时在意大利本土也发掘出各种古代的废墟遗迹,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给予文艺复兴以强烈的影响。15世纪的佛罗伦萨人文主义者们普遍崇拜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他们努力学习古典文化,知识渊博,熟悉美术,擅长评论。他们的不懈努力进一步促成了一种人世的宇宙观,并藉此打击教会的威望与神话。

约在1420年左右,佛罗伦萨3位艺术大师的出现标志着早期文艺复兴的来临,这3位大师是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雕塑家多纳太罗和画家马萨乔。布鲁内莱斯基(FihppoBrunelleschi,1377—1446)最初从事雕塑工作,后与多纳太罗同赴罗马研究古代艺术,最后在建筑艺术上取得杰出成就,并在透视学和数学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设计过一批代表文艺复兴成就的建筑,佛罗伦萨大教堂是其最早的作品。大教堂采用了拜占庭教堂的集中型制,穹顶呈八角形,跨度为42.2米,属当时欧洲最大的穹顶。为减弱穹顶对支撑的鼓座的侧推力,布鲁内莱斯基在结构上大胆采用了双层骨架券,八边形的棱角各有主券结构,与顶上的采光亭连接成整体。这座大教堂总高107米,远远望去,格外醒目。这个穹顶在西欧的建筑中是史无前例的,中世纪最宏伟的穹顶也只不过是覆盖着内部空间的穹窿,而不会在建筑结构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这座壮丽的新教堂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潮的胜利,因此它也被誉为佛罗伦萨共和政体的纪念碑。从帕特·奎里法官的设计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布鲁内莱斯基的革新,他比同时代的大多数人都更坚决地摆脱了中世纪的羁绊。在建筑物立面的结构上,布鲁内莱斯基采用了壁柱柱式,为了把大厦分成两层又采用了全檐部的柱式,这样古典的柱式体系就决定了建筑物的比例、分划与造型。这是文艺复兴时代城市府邸中柱式的最早运用。

15世纪的意大利雕刻从一开始就具有一种新的倾向,这就是力求通过宗教题材反映出世俗精神。与多纳太罗同时的还有一位著名的雕塑家叫基布尔提(LemoGhibeti,约1381—1455),在佛罗伦萨举行的为洗礼堂铜门浮雕设计的一次竞赛中,他因压倒了对手布鲁内莱斯基而名声大振。基布尔提出身于首饰工匠家庭,熟练掌握了青铜制作技巧。从1403年起,他花了对年的时间完成了佛罗伦萨洗礼堂第二道门的制作。整个门分成28个框,每一框内为一个独立的故事,大多来自圣经的内容,每一个故事的表现都充满着统一、流畅的节奏感。他没有把圣经上的以撒刻画成一个惊恐的孩子,而是刻画成一个漂亮的古希腊的年轻运动员。基布尔提的人物造型典雅,衣褶构成了一系列柔和的弧线,并加入了一些风景因素。第二道门合乎规律地继承和发展了皮萨诺在第一道门中体现的构思与形式。从1425年开始,基布尔提又花费了27年的功夫完成了洗礼堂第三道门的浮雕制作。这一次在铜门的构图上他删去了边框,用对等的10个方形画面分别雕刻出10个旧约故事。在10块浮雕旁还加塑了先知小像和其他人物头像(包括作者自雕像),其精美的工艺和浓郁的现实气息使米开朗基罗钦佩万分,将之称为“天堂之门”。在这一件作品上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特色,也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艺术原则的重大质变:基布尔提的人物造型比例与解剖结构跟真人相符,风景背景与建筑背景贯穿着各种情节,异常丰富。多纳太罗(Donatello1386—1466)是15世纪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塑家,他的雕塑创作彻底摆脱了哥特式风格的痕迹,复兴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样式。他的代表作有《加塔梅拉塔骑马像》,加塔梅拉塔生前是威尼斯雇佣军司令官,1445年多纳太罗受威尼斯共和国之邀在帕都亚为他作纪念像,作品完成于1450年,安放于帕都亚圣安东尼教堂正门前。加塔梅拉塔戎装佩剑,双手提缰,神情果敢,充满英雄气概,实际上这是当时首次出现的完全世俗性质的形象。除此之外,多纳大罗还竭力探索了骑马纪念碑与建筑群的配合和雕像与台座的比例关系等,无疑他取得了成功。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雕像都是和谐的,在教堂前广场上他又面对伸展的街道,与教堂保持着合适的距离,从而成为教堂广场上的艺术中心。多纳太罗早期曾在基布尔提的工场作助手,受到基布尔提的一些影响,如1425年为锡耶纳洗礼堂圣水器作的装饰浮雕《希律王的宴会》,故事取自圣经中的新约全书,浮雕画面充满紧张的戏剧性,在前景人物与背景关系上层次分明,在有限的构图内造成丰富的空间感。

继承和发展了乔托的艺术传统的是马萨乔(Masaccio,1401—1428),他以科学的探究精神,将解剖学、透视学的知识运用于绘画。在美术史中经常提到的他的两幅名作是《出乐园》和《纳税钱》,都是在1428年为佛罗伦萨卡尔米内教堂布兰卡奇礼拜室而画的壁画。《出乐园》表现了运动中的人体,作者用光线从一个角度照射着亚当与夏娃,从而突现了造型的体积感和空间的丰富性。马萨乔画出了准确的解剖结构,人物色调分明,又通过悲哀的动态和痛苦的表情烘托了画面的悲剧性气氛。《纳税钱》的背景是经过了概括处理的风景,明暗交替的柔和生动的线条和单纯朴素的色彩对比都进一步加强了形的表现力。与乔托相比,马萨乔在塑造集中的人物形象这一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人物开始脱离宗教说教的因素,进一步体现出一种人世的态度。具体落实到绘画语言上,他努力使人物处于结构真实的三度空间中,风景在画面中的出现也使画面范围得以扩大,具有了辽阔的空间感。马萨乔开始合乎规律地运用透视及其数学原则,但又不失美学感受。应该说他是那个时代现实主义艺术的奠基者,在他身上凝结着确立个人尊严的人文思想。他扩大了艺术的主题范围,使艺术充满了朝气。也正是基于此,我们说马萨乔的艺术原则不仅成为15世纪意大利艺术家遵循的典范,也对欧洲美术史上的现实主义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