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网和播送者所谓的风险,包括政府的规范,不断更新进步的技术和瞬息万变的广告经费。政府单位可以拒绝公司广播执照更新的申请,但是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在1985年,有线电视节目对它们还不具很大的威胁性,虽然有一些人收看有线电视台,但绝大多数的人仍然喜欢看无线电视网的节目。另外在20世纪80年代,用在非必要性支出的消费品上的广告费用大幅上升,膨胀速度超过美国国内的生产总额,为了要让大多数的观众看到他们的广告,广告商仍然必须依靠无线电视网。依巴菲特的看法,无线电视网、广播公司和报纸基本的经济展望,均优于1985年,所以这些企业长期的前景是无可限量的。
再如巴菲特投资的吉列公司是一个享受国际声誉的消费品制造和经销商,业务包括生产和销售刮胡刀、刀片、文具、口腔保健器具、小型家务用具、洗用品、整容器械等。它在28个国家和地区设有生产厂,产品畅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的业务在吉列公司总销售额和利润额中的比例占60%以上。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吉列统治着全球刀片市场,在许多语言里,吉列甚至成为“刮胡刀”的代名词。吉列公司在欧洲有70%的市场占有率,在拉丁美洲,其市场占有率更高达80%,而在东欧、印度、中国等市场,吉列刀片的销售也进入成长阶段。吉列在美国每销售一片刀片,就意味着同时在海外市场销出35片。刮胡刀业务尽管只占了吉列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却创造了吉列三分之二的利润。
对于投资者而言,挑选的投资对象如果是只能昙花一现的短命公司,则意味着冒极大的风险甚至面临灭顶之灾,所以选择投资对象是投资者必须慎之又慎的大事。未来的国际社会里,有贡献有需求方能生存。实质上,只有两种公司才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且最值得投资。一是品牌公司,消费者因认同其品牌,而在一般情况下都会购买这类公司的产品,这类公司具有良好的“商誉”,具有消费垄断优势。其发展潜力远远大于普通公司。二是有效率的公司。在同行业里,营运成本低,管理效能高的公司,其利润有保障。这类公司是值得投资者关注的。
所以,一个好的企业一方面要有长期发展的基础和潜力,人们常常称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好公司为“打不倒的投资标的”,要想在投资市场上获胜,就得紧紧盯住这些“打不倒”的优质公司,才能获得丰厚的利润。
实际上,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实际上就是投资企业的未来,既然投资需要着眼于未来,则选择投资对象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到企业是否有长期的发展前景。投资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选准投资对象,骑上为自己创造利润的“战驹”。巴菲特提醒您
选择投资对象的最终落脚点,还是要注重利润和发展前景,那些能够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利润,具有长期发展潜质和远大前程的公司是首选。
贯穿始终的经营历史
剧烈的变革和丰厚的回报通常是不相容的。
——巴菲特
只有多年来一直生产同种产品或提供同项服务的公司才能获得最好的回报。
巴菲特并不只是避免分析上的复杂,对企业经营业务也有明确的要求。他不仅躲避那些复杂的公司,他也不购买那些正处于困难时期或面临难题的公司,或那些因为从前的计划无法得到顺利实施而进行根本性转变的公司。他通常拒绝投资下面几类公司的股票:正在解决某些难题;由于以前的计划不成功而准备改变经营方向。
巴菲特自己管理公司和对公司投资的经验都告诉他,公司的转向很少能成功。
巴菲特认为,“但是我们已经学会了避开这些难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能获得成功,是因为我们集中力量在我们所能越过的1尺高的栅栏上,而不是因为我们学会了如何跨过7尺高的障碍。”
把气力花在以合理的价位购买绩优的企业,远比以较低的价格购买经营困难的公司更为划算。巴菲特说:“查理(孟杰)和我还没有学习到如何处理难以应付的企业问题。我们学会的只是去避开它们。我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并不是因为我们有能力清除所有的障碍,而是在于我们专注地寻找可以跨越的障碍。”
巴菲特第一次和华盛顿邮报公司有财务上的关联,是在他13岁的时候,当时他的父亲在国会服务,他做送报生就专门送《华盛顿邮报》和《时代前锋报》。巴菲特总是喜欢提醒别人:我在格雷厄姆买下《时代前锋报》前,就已经将这两个报纸给并购了。
很明显地,巴菲特非常了解报纸丰富的历史,他认为《新闻周刊》是一个可以预测其未来的企业。他也很快就知道了公司电视台的表现。华盛顿邮报公司多年来,一直报道他们广播部门主要的绩效。巴菲特根据他本身的经验和公司成功的历史判断,他相信这家公司拥有一贯优良的营运历史,未来的表现将可预期。
巴菲特一直认为:“长期熟悉公司及其产品对评估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很有助益。”巴菲特和美国运通公司打交道的时间仅次于可口可乐公司、GEICO公司和华盛顿邮报公司。60年代中期,美国运通公司发生色拉油库存融资诈骗丑闻(当时,美国运通公司签发了能证明一大批色拉油存在的仓库收据,但这批色拉油并不存在,实际上是海水、肥皂水甚至烂泥。美国运通公司因此面临数百万美元的索赔,股价也相应跌了一半)后不久,巴菲特当时的合伙公司花了1400万美元购买了美国运通公司5%的股份,相当于合伙公司自身资产的40%。在随后的30年中,柏克夏公司又投资14亿美元,累计购买了美国运通公司10%的股份。
尽管美国运通公司业务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本质上与巴菲特购买它时相同。主要分为三部分:1.旅游及相关服务,包括发行运通信用卡和运通旅行支票,这项业务的收入占运通公司总收入的70%;2.金融咨询服务,涉及财务计划、保险和投资产品,在3600名财务咨询专家,管理的资产达1060亿美元,是全美最大的货币管理机构,业务收入占美国运通公司总收入的22%;3.运通银行,在全世界37个国家和地区设有87家办事处。但运通银行的业务收入只占美国运输公司总收入的5%。
根据巴菲特的经验,那些多年来生产同样的产品、提供同样的服务的企业,往往有最好的投资回报。而那些正在转变主营业务的企业,则更有可能出现重大的经营失误。
据巴菲特观察,“公司巨变和超额回报通常不会同时发生。”但是,很不幸,大多数投资者的行动却表明,他们的信仰似乎与此相反。
近年来,投资者们深受迅速变化的行业(如科技行业)的吸引,争相购买那些还处于重组过程中的公司的股票。对这些股票明天将会带来巨大利益这种想法深深迷恋,以至于看不清公司的现状,结果往往惨遭损失。
事实上,投资者与其以全家的价格投资面临困难的公司,不如以合理的价格购买运营良好的公司,这样的花费能带来更大的利润。
有些投资者争相购买那些正在进行公司重组的公司的股票,他们对这类公司未来的收益寄予厚望,却忽视了这类公司的现状问题。投资者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具有稳定经营历史的企业和以便宜的价格购买有问题的企业相比,前者更具增加投资收益的可能。巴菲特提醒您
我们并不知道如何解决有困难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只是要尽量避免投资这些有问题的企业。把气力花在以合理的价位购买稳定经营的企业,远比以较低的价格购买经营困难的企业更划算。投资课堂
对企业来说,经营历史意味着什么
首先,经营历史的品牌和公信力效应。足够长的经营历史表明公司的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适者生存能力久经考验,更容易博取用户和社会的信心和信任,形成强大的品牌和公信力,从而拉动市场客户和经营资源向公司靠拢。
其次,经营历史的效率效应。持久的经营历史能使企业形成一些特殊的竞争优势或效率来源。
再次,经营历史的组织效应。个人的知识、能力和工作生命是有局限和极限的,可持续成功的企业总是体现为对这种局限和极限的持续突破。那些绩优公司,都是超越个人英雄主义和突破个人局限及极限方面的典范,它们以一种有着独立生命的组织化运营体系和文化精神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只有那些有着持久的经营历史的企业,才有着生命力强大的组织运营体系和系统效率。
没有足够经营历史的当今中国企业,大多逃不过企业首脑的“换代之劫”。而那些业绩一直优秀的公司,却在历史上一次次的换代震荡中“学习”到了处理这一问题的能力,从而首脑换代问题再也不会成为它们的生死之劫了。
最后,经营历史的文化效应。
企业年轮和经营历史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大到了我们几乎可以说:是历史造就未来!如果说优秀公司的形成有什么路径依赖是绕不开的,那么公司的经营历史就是这么一条你绕不开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