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而不要投机
投资而不是投机,才是成熟市场的成功之道。——巴菲特
投资才是致富的真谛,而并非是投机。
巴菲特在投资过程中一直坚持着一个原则:要投资而不要投机。这也是他的投资哲学。
有些投资者将“成为巴菲特”作为投资生涯的追求目标;有些被套牢者,将长期持股作为投资获利的主要途径。崇拜巴菲特并没有错,但我们必须明白,我们应该向巴菲特学习什么?
巴菲特不是靠在股市上低买高卖、炒作股票成为巨富的,恰恰相反,他一贯坚决反对投机炒作。有些投资者,幻想通过炒作每年从股市上赚个30%甚至更多,若干年后,也就成为“巴菲特第二”了,这是一个严重的误解。巴菲特控股的上市公司的平均收益率,确实在几十年的漫长时间里,保持了23.6%的增长速度,但这种增长不是靠市场炒作获得的,而是靠公司扎扎实实的业绩得来的。
还有,巴菲特致富的核心武器是投资,而不单单是长期持股。巴菲特笃信投资,一贯反对投机。他鼓励长期投资,确实长期拥有几只股票,但前提是这些企业真正值得长期投资。他完全不会接受投资风险,只有在确认没有任何风险的前提下才会出手。他认为如果一项投资有风险的话,你要求再高的报酬率也是没用的,因为那个风险并不会因此而降低。他只寻找风险几乎接近零的行业和公司。他在给股东的年度报告中明确地说:“我不会拿你们所拥有和所需要的资金,冒险去追求你们所没有和不需要的金钱。”
凯恩斯、格雷厄姆等都曾对投资和投机的差异表示过自己的看法。
凯恩斯认为:“投资是赌资产未来报酬率所进行的活动,而投机则是赌市场心理的活动。”格雷厄姆认为:“投资是一种经过深入研究的保本获利行为,而任何没有达到上述要求的理财行为都应被视为投机。”
总体来说,他们都同意投机家只在意股票价格未来的走势,而投资家则集中精力关心潜在资产。他们知道未来的股价与资产的业绩密切相关。如果他们是对的,那么似乎当今金融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活动就是投机而不是投资。
关于投机还是投资,这是一个古老而又顽固的辩题,双方拥护者都热情而执著。在格雷厄姆去世前,他单独接受了格林威治合伙公司的合伙人之一查尔斯·艾利斯(Charles Ellis)的长时间采访。在那次采访中,艾利斯忆及他与格雷厄姆就投资与投机辩题进行的讨论。根据艾利斯的说法,投机观念本身并不使格雷厄姆感到困惑。格雷厄姆解释说在股市上投机者总是占一部分。令格雷厄姆感到极度不安的是,他认为投资者已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投机的习惯。
其实,如果从采取价值投资策略的角度来研究投资,投资人必然会对标的公司的营运状况和股票价格表现有更深的认识。而如果投资人采取广泛分散的投资策略,将会发现股票周转率高,交易成本也随之增加。反过来,低周转率投资可以提升可能的获利空间。当投资者发现每天都忙于追涨杀跌,到头来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的时候,他们就会开始累积真正的投资知识和策略,也会和投机市场渐行渐远。我们可以很确定地告诉投资者,知识的累积绝对可以增加我们的投资报酬,同时降低整体风险。我们还相信知识将最终分隔投资和投机的界限。投资者会发现:随着投资人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他的思考和行为就越不可能被纯粹的投机意念所主导。
最终,投资和投机这两个不易分辨但又迥然不同的经济概念,在巴菲特的哲学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和区分。 投资看重的是长期内稳定回报,而投机仅仅是短期内对风险因素的技术性套利。投资追求的是“双赢”发展路径,而投机在利用风险的同时,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不确定性。巴菲特曾将其在股票市场的“生财之道”总结为:“当我投资购买股票的时候,我把自己当作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家、证券分析家或者宏观经济学家。”巴菲特从不名一文到富可敌国,自始至终总是在资本市场上寻找着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而他对利用技术分析、内幕消息进行投机总是不屑一顾,这种可以称之为过于自我的投资理念却让他长期获利。
投资才是致富的真谛,而并非是投机。巴菲特在股市的成功,依靠的是他对基本面的透彻分析,而非对消息的巧妙利用。投资者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不会只表面化地记住了“长期持股”,在被套牢后,索性学起了巴菲特,做长期投资者了。这是严重的误解。没有了投资这个前提,或者说前提错了,盲目的长期持股损失可能更为惨痛。
巴菲特说过,“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时候,你才知道谁一直在游泳。”大浪淘沙之后,才是市场认定王者的真正时刻。巴菲特的简单哲学告诉我们:投资不是投机,这才是成熟市场的成功之道。巴菲特提醒您
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当投机成为习惯的时候,也就是投资风险最大的时候。投资课堂
投资VS投机
很多投资者始终不明白这样一个问题:做股票到底是投资还是投机?这是一个很实在的问题,不过并不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要把问题理清楚。
投资就是长期持有股票,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收益。结合现在的市场,投资的概念还可以再缩短一些,只要是持有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差不多就可以算是投资了。投机就是通过二级市场的差价获取收益,持有期限比较短,甚至可以短至一个交易日。
不同的投资者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有些投资者启动资金很少,但又希望通过做股票而成为富人,那就只有投机才有可能达到目标。
假设投资5万,用投资的方法,而且抓到了一家罕见的10年涨10倍的股票,那么10年后的资金是50万,离富人的目标还相当遥远。同样是投入5万,投资者用投机的方法每年翻一倍,这样五年后就是160万。接着再进行投资,假设年收益率很低只有30%,这样再过5年资金将近600万。两种方法的差异在10倍以上。当然,其中的关键是如何在前几年中使资金快速增值,这是投资者必须攻克的一个难题,所以还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是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看盘,其次是必须自己琢磨出一套研判主力动向的方法,最后还要结合一些短期的基本面因素进行决策。其中研判主力的动向难度比较高,但只要工夫到了总是会有收获的。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要相信自己能够获得最终的成功。
大势对于投机并不重要,投机只看重个股,否则的话手里拿着5万元永远也圆不了富人的梦。也一定会有人讥笑投机很累。但我们都知道,所有的成功者都是累出来的。累也许不一定能获得成功,但不累是肯定不能获得成功的。
如果投资者只是为了资金的保值增值,或者手头资金非常多,那么可以远离投机。
投资不是赌博
依我们所见,投资学习者仅需深研两门课程:如何评估一家企业及如何看待市场价格。
——巴菲特
任何想跟随巴菲特迈出成功投资第一步的人,首先必须把投资作为一项事业来做。
巴菲特说:“投资人最重要的就是以合理价格,投资一个业务单纯、前景明确、未来10到20年能够稳定获利、高速增长的公司。经过时间验证,你会发现只有少数公司才合乎这种标准。一旦发掘出这类优秀公司,就该大举投资。”巴菲特解释说:“如果没有找到我愿意将十分之一资产投入并持有的股票目标时,就什么都不买。因为如果我不想投资很多,就表示这个投资目标不怎么样。”“每当查理和我为伯克希尔购买普通股时,我们对待交易的态度就好像在购买一家私营企业。我们研究企业的经济预期,研究执掌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我们可能支付的价格。”
在投资中,人们经常将投资和赌博等同起来,理由也很充分:本质上说,精算就是“玩几率”。另一个理由是,有很多投资者是带着赌博心态进入市场的——“希望获得巨大的利益”。结果,用巴菲特的话说:“当人们参与那些看起来吃亏不大的资金交易时,财富转移就发生了,拉斯韦加斯就是靠这种财富转移发家的。”
一般说来,投资家有自己的系统,而这个系统的一部分就足以让他立于不败之地,那就是选择那些从统计学上看可以在长期内赢利的游戏。
巴菲特投资的时候,他把投资当做一项事业来做。他看股票的时候,飞快地扫一眼价格,并开始分析这项投资的收益。巴菲特逐一分析这些股票是否符合商业准则、管理准则和财务准则,这些准则代表了他的投资分析核心。接下来,他会计算出这些商业的价值。这时他才去看股票的价格。
其他投资者大多都只看股票价格。他们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和预测股价变化,对股票代表的企业却不甚了了。即使当投资者们估算股票价值的时候,他们使用的也是单因素模型,比如价格—收益比、成本价格、分红收益等。但这些简单的方法并不能说明公司的价值。
当有些人忙于学习资产定价模型、贝它(β)以及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时候,巴菲特正在研究他的公司的收入报告、平衡表、资本再投资需要以及现金创造能力。
这种直接经验带来的洞察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正如巴菲特自己所说:“你怎么能向一条鱼解释在陆上行走的感觉呢?在陆上真正走一天胜过口头上谈论陆上行走1000年,而管理一家公司一天的价值与此完全相同。”
把股票投资当做一项事业来做给巴菲特带来了明显的益处。但是,这并不等于要获得成功,你就必须先管理一家公司。无论是否曾经管理过公司,对所有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分析股票的时候,就好像他们确实管理着这家公司。
总的说来,把股票投资当做事业的投资家,有很多方面不等于依靠把投资当做赌博的人:
1.投资家不同于投机家,他们谨慎地买进,并对此始终保有信心。职业性或有经验的半职业性投资者与市场内察风观色的投机家是完全不同的。真正的投资家,客观地找寻正在成长的股票,然后买下并且保持信心,通常在若干年内,他定能获得想像不到的利润。他也留心市场动态,尽量作准备和预防,以便渡过任何股票市场的风暴。
2.投资家不赌博。股票证券是表示你对某项行业的拥有权,而非赌博的筹码。
3.不抱“速成致富”的奢望。在股市上赚钱是可能的,但别指望可以靠一夜的疯狂买进而暴富,大的利润归属于才智和耐心。
4.从科学的、理智的基础出发。
职业性的投资者是从科学的、或至少是睿智的基础出发,去购买股票的,他客观地分析事实和数字,并且以高度的审慎来买进,目的是为了长期的投资。这事实上是造成他所购买的股票在其后数年内会有大幅度上涨的因素。
5.买那些优秀的普通股票。
6.总是趁低价或卖风正旺的时候买进。大多数的投资老手差不多都晕了一样做幼稚股民情绪激动所造成卖风旺盛的时机,才是投资股票的大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