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左右成败的十种关键思维
2814100000014

第14章 结果思维--最大化你的行动价值(1)

在处处讲求实际,求成果的当代,人们已经越来越依赖于通过结果来评定一个人的行为价值。因为只有结果才是可触的,无论你的过程如何的努力,如果没有结果,那么很难证明这段过程的存在。结果思维是一种重视结果的思维方式,它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且有很强的质量控制意识、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所以养成结果思维,并将其运用在生活和工作中已成了当代人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方式。

成功者都是重结果的人

重视结果,不是简单的否定过程的不重要,而是进一步强调其重要性。纵观那些名留青史的伟人,或者如今让我们仰视的成功人士,从他们的名言启示中,无不流露出一种观点:在人的自我实现过程中,预料结果并且能收获预期结果是关键的。

人的自我实现是指个人发挥潜能,贡献社会、实现人之为人的尊严。它既是过程但更是结果。至于孰轻孰重,就是要看谁是自我实现的动力源泉,谁是自我实现的价值指引。一位哲人曾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我们可以想象,同样是建筑的过程,同样是耗费了力量,但是结果是不同的。站在人类的角度上,建筑师修建的才是人类可以居住的房子,才是人类可以享受的结果,而蜜蜂的劳动过程再如何闪耀着光辉,对于人类而言也是一个零。

成功人士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他们在进行一件事情的时候,已经预先估计了事件的结果,然后他们制定策划书,使其按照他们的计划,按部就班地朝着结果迈进。其实在人的社会行动中,劳动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存在于人的观念之中,并且主宰着人的行为。而人之异于动物正是在于人对结果的孜孜以求。结果使人生超越本能,赋予了人生以理性主义的精神、积极入世的情怀和百折不挠的意志。

《左氏春秋》中有这么一句话:立功、立德、立言,此皆为人生之不朽也。功、德、言等等这一切最终体现于人生的是一种结果。看看这些伟大人们,如果司马迁没有著成《史记》,他如何成为古今史家第一人?如果爱因斯坦没有总结出相对论,他又怎么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呢?人的自我实现当中,过程指向结果、服从结果,结果引导过程、统帅过程。结果是人生之舟的引擎,是人生航线的灯塔。

2006年《蒙代尔》中国500富豪榜中榜刚在香港揭晓,排在第一的仍是香港首富李嘉诚,对于这个传奇性的人物,我们不得不佩服。但他的成功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从他的第一桶金的经历中,我们或许能获得一些启发。

由于李嘉诚的父亲去世早,他在14岁的时候便被迫辍学,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他最初是在舅父的钟表公司里当学徒,后来又做推销员,经过几年的生活磨砺,他逐渐成熟起来。在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他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他深刻的看到,他要是继续干下去,那么他的结果顶天也就是一名高级打工仔,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企业的成败都与李嘉诚的关系不大,这使得十分渴望向社会证明自身价值的李嘉诚下定决心要自立门户。因此,尽管老板再三挽留,他都决意要离开,他要用自己平日点滴的积蓄从零开始,创立自己的事业。

1950年夏天,李嘉诚筹借了五万港元在筲箕湾租了一间厂房,创办了长江塑胶厂,专门生产塑胶玩具和简单日用品。在创业最初的一段时期,李嘉诚凭着自己的商业头脑,以待人以诚,执事以信的商业准则发了几笔小财。但是当时年轻气盛的他,没有做到高瞻远瞩,没有对将来或许会遇到的种种结果做好准备,所以不久就迎来了一段惨淡经营期。几次成功以后,他就急切地去扩大他那资金不足、设备简陋的塑胶企业,于是资金开始周转不灵,工厂亏损愈来愈重。过快的扩张,承接订单过多,加之简陋的设备和人手不足,极大的影响了塑胶产品的质量,迫在眉睫的交货期使重视质量的李嘉诚也无暇顾及愈来愈严重的次品现象。但是次品现象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仓库开始堆满了因质量问题和交货的延误而退回来的产品,塑胶原料商开始上门催缴原料费,客户也纷纷上门寻找一切借口要求索赔。这是李嘉诚创业史上悲壮的一页,它沉痛地记录了李嘉诚摸爬滚打于暴雨泥泞之中的艰难历程,但是他并没有倒下去,他冷静地分析了这次失败的原因,总结出他这次盲目的不顾结果的扩大生产时带来惨重失败的主要原因。只有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远瞻事情的结果的企业家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成功者。李嘉诚很快的抓住了这种思维模式,他观察到他所生产的塑胶玩具在国际市场上已经趋于饱和状态了,似乎已经没有足够的生存能力,如果不顾结果继续生产,最终将会产品囤积,没有活跃的销售市场。那么他必须重新选择一种能救活企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而实现他塑胶厂的转轨。

成功者都是重结果的人

从1957年开始,李嘉诚开始了他高瞻远瞩的转轨行动:生产既便宜又逼真的塑胶花。这在当时的香港还是一个冷门。不过他已经看到了塑料花市场繁荣的前景,经过李嘉诚的努力以及各方面的促销和广告活动,塑胶花开始引人注目起来,为市民所普遍接受。从此李嘉诚的事业步入了稳定发展的道路,而他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一种重视结果的思维:在决定一项计划前,首先想到它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而这个结果会不会被社会接受;要是盲目的只求过程,头脑一热就去蛮干,那么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远。

当然成功者的例子并非都是这些高高在上的企业家,我们生活中也不乏一些成功者,他们或许是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或许是摆脱了毒品的折磨,让我们看看这些离我们更近一点的普通人是如何做的。

刘大志是沈阳市第一例自愿戒毒成功者。1992年,为了彻底戒毒,刘大志第一个自愿走进了刚刚成立的戒毒所,但是,反复发作迫使他十进十出,最终,在妻子、家人、派出所和社区的共同帮助下,他终于成功了,成为沈阳第一位自愿戒毒的成功者。

面对那段灰色的日子,刘大志回忆道:戒毒的过程真的比局外人想的还要痛苦,作为一个决心戒毒的人,他必须首先培养出乐观的思维,他要不停的用戒毒后的幸福场景给自己动力。面对戒毒过程中的异常痛苦,必须学会用美好的结果来覆盖住对过程的恐惧。

他曾经十进十出戒毒所,每一次重新进入戒毒所的时候,他的脑子里都是前几次戒毒的过程,以至于使他对自己差点失去了信心。最后一次进戒毒所的时候,正赶上戒毒宣传,他看到一幅幅宣传毒品危害的漫画,也看到了很多描述戒毒后生命重新开始的图画,他觉得他不应该总想着戒毒期间的痛苦,他应该对自己有信心,用戒毒后的美好鞭策自己忍受住这个残酷的戒毒过程,于是他成功了。他的戒毒成功除了他的坚强的意志在支持着他,还有他重结果的思维方式在起着巨大的鼓舞作用。

其实成功犹如优秀一样,可以称其为是一种习惯。成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遥不可及,简单的事情重复的做,当它成为了一种潜意识的习惯时,成功就不远了。而成功者的第一个重要的思维习惯便是:成功者清楚地了解他做每一件事情的目的。成功者大都在下决定时,迅速果断,可是在这些决定之前,他通常已经进行过了深思熟虑,通过事情的目的,考虑到了事情的结果,而目的的清楚使他能平稳的走向结果并且享受着过程。

没有结果,就不能生存

现代社会,无论是企业或是个人,在其成长奋斗的历程中都是靠结果生存的,我们依靠对所得结果的评定,确定这是个成功的企业或者卓越的人才。所以没有结果,就不能生存,这成了一条毫无疑问的硬道理。

生存靠的是结果,不是理由。以那些知名企业为例,使它们一直立于不败之地的,并不是它们的名牌效应,导致了成功的结果。人们不会仅仅因为它们是名牌产品而去购买,更多的是因为它们的产品满足了他们的使用欲望。所以是结果创造出了理由,理由进一步促进了结果,这样的良性循环才使企业越来越强壮。

海尔集团公司的前身青岛冰箱厂是于1984年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成立的。在此之前,冰箱厂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当时人们的质量意识相当淡漠,没有意识到不良的结果会进一步砸掉自己的品牌。1985年4月,冰箱厂当众砸毁了有严重质量问题的76台冰箱,极大地提高了工人们的质量意识,这样做的结果是1988年它荣获了国家质量奖,而在1990年,获得电冰箱行业唯一的国家质量管理奖。到1991年,连续五年被全国消费者评为"最受欢迎的轻工产品电冰箱类"第一名,这时的冰箱厂,无论是品牌的知名度还是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1991年12月份,以青岛电冰箱厂为核心企业,以空调器厂、冷柜厂为紧密层企业,经过改制,组建了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集团公司迅速成长为96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30位的大型企业集团,92年到96年五年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从8亿元飙升至61.6亿元,97年1-8月份销售收入达66亿元。目前海尔集团产品包括电冰箱、冷柜、空调器等13个门类5000余个规模品种,并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海尔商标在96年的无形资产价值达到77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2007年9月1日,"2007中国企业500强"和"2007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排行榜发布,海尔集团又以1075亿元的总销售额位居"2007中国企业500强"第28位,位居"2007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6位,是两个"500强"中排名最高的家电企业。

海尔集团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这个成功是因为它博得了广大用户的满意,它拥有着企业所追求的结果,所以它配得上"知名企业"这四个字。

所以企业的生存是要看结果的,除了海尔,像神州数码、华为、联想等大型企业也共同证明了这一点。产品生产出来了,推上市场了,对于这次产品如何如何的好,你有一万种描述它性能优良的句子也没有意义,关键是消费者使用结果如何,任何一个企业都得靠这个结果生存。

华为在中国被誉为"狼性文化"的代表,既然是狼,就是使用狼性手段来追求结果。"选我不选你"就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为了能和客户搞好关系,得到好的业绩,让上级看到自己的工作结果,华为的员工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无所不用其极。一名华为人这样形容华为的销售策略:"华为用一种自然的方式令员工们相信,为了市场销售的增长,大家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可耻的"。这也就从侧面反映了一个事实:所有的企业最看重的还是一个结果,有了这个结果,人可以在企业中生存,企业可以在市场上生存。

养成一种但求结果、获得生存的思维习惯。这就如同在原始森林中求生的一群猎人,这些猎人中或许有着光鲜的勇士称号,有着优雅的涉猎姿势,有着先进的涉猎设备,不过要想在这里生存下来,他们需要的绝对不是这些虚伪的东西,他们需要猎取到动物的肉填饱肚子,这时候对于他们而言,真正的有意义的执行是获得食物的行动。相同的,在市场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谁创造了客户想要的结果,谁才掌握了市场,因为企业需要用结果进行商业交换,靠结果生存发展。

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是相同的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必须用一个结果来评定它的意义,毫无结果相当于这件事情没有发生。看我们的日常生活,爱情需要以婚姻为结果,学业需要以文凭为结果,没有婚姻的爱情估计大多数人会视以荒谬或游戏,没有文凭的学业又有几个人会继续去奋斗。结果思维其实已经深入至我们的骨髓,它无刻不在,无处不发挥着它的指挥作用。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和尚,他身边有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老和尚感到自己的阳寿已到,却又不知道将这住持大任交给哪位弟子的手中。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于是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于是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抱怨着无功而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苹果摘来了。老和尚笑了,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也比完全没有结果要好上一万倍。

如果我们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也许是自欺欺人,也许是努力而毫无结果时的自我安慰,我们努力的过程会因为结果的辉煌而辉煌。没有结果便没有生存,这也许是残酷的,不过这确实是几千年来,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历程中,无可辩驳的硬道理。我们有了这样的思维模式,会使我们与成功更近一些。

不是想要,而是一定要

成功的人在回忆他的奋斗历程中,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触:对于某一种结果,必须抱着一定要得到的心态去争取,这样的结果心态,会使自己把压力变成无尽的动力,在这种必胜的气魄和信心下,一步步的接近成功。

三星集团总裁李健熙,曾经向他的员工说过这样的一句话:"除了妻儿,一切都要变。"当年他下定决心带领三星集团发奋改革,而这句话完全体现出了他当年立志改革创新的决心,体现了他一定要求得到新发展的结果心态。

李健熙在1987年从父亲手中接过三星集团,1993年开始进行三星集团的改革,并且提出了这个一定要改革的口号。当时,李健熙决心给"沉睡中的三星"注入新的血液,他要给三星一个崭新的开始,而这不仅仅停留在企业的一项未来规划中,而是一定要实施它。

于是,变革说开始就开始了。三星集团首先从工作时间开始着手,把以前的"朝九晚五"制度变成现在的"朝七晚四",几十万员工的上班时间都相应的做出调整。可以想象得出这种大规模的变革会遇到很多方面的困难,但是李健熙相信,如果仅仅停留在想要改革的层次上,那么振兴三星将永远只是一个空口号,必须以一定要改革的态度去迎接挑战,这样三星集团的再生便不再是个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