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
2843500000019

第19章 拜占庭:四面楚歌(1)

“中兴之主”查士丁尼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攻灭,而东罗马帝国依然存在。东罗马帝国建都拜占庭(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后人又称之为拜占庭帝国,其实他们自己是不这么称呼的。拜占庭的版图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两河流域和埃及等地,疆域虽说比罗马帝国的极盛时小了许多,但依然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也更加紧凑、便于治理了。

在古代欧洲人的观念中,只有一个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分裂后,大一统的帝国虽已不再是现实,但仍是统治者的最高理想。拜占庭帝国自然以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者自居,以复辟旧罗马帝国为己任。在西罗马灭亡后逃到君士坦丁堡的一些罗马元老,也企图借拜占庭的力量恢复故土。基督教会则希望消除不同教派,统一基督教世界,所以同样积极支持收复西部的活动。查士丁尼的活动就集中体现了上述这些要求。

查士丁尼,像许多平民出身的罗马皇帝一样,一生充满了传奇。他大大扩展了罗马国土,但他恢复昔日罗马帝国的全盛之愿仍不能说成功,真正让他名垂千古的,是那部《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出生于南斯拉夫一个农民家庭,后来随着他的叔父查士丁走上罗马的仕途,在战场上经受血与火的考验。后来,查士丁靠卓越的战功被拥立为东罗马皇帝,由于没有后嗣,就将查士丁尼培养为继承人。527年查士丁尼正式登上了最高宝座。

当时的罗马帝国,已不是屋大维、图拉真、君士坦丁等人统治下的那个将地中海当成内湖的牛气冲天的大帝国。395年东西罗马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被蛮族所灭,而查士丁尼治下的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也面临多方面的危机。查士丁尼终其一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渴望恢复昔日罗马帝国的全盛局面,并将正统的基督教教义传播到这个帝国的每一寸土地。在他执政早期,他为此勤政到不知疲倦,被形容为一个喜欢与黑夜为伴的恶魔。

查士丁尼虽成长于军旅中,但其性格中优柔寡断的一面仍时而显露出来,他一生中最危难的关头是532年的“尼卡起义”。赛车会一向是拜占庭的一大盛事,查士丁尼也出席了大会,但这一天群众对赛车的狂热突然演变成对专制、贪污和苛税的强烈不满,并围攻皇宫。在皇后狄奥多拉的鼓动下,躲在皇宫中的查士丁尼重新鼓起了勇气,依靠贝利撒留的雇佣军血腥镇压了起义,屠杀了3万多人。

从533年开始,查士丁尼终于开始实践他恢复旧日罗马帝国的梦想了,并在这条路上走了22年之久。贝利撒留率1.6万军队从海路进攻北非的汪达尔王国,势如破竹,当年就攻下了其首都迦太基城,534年完全灭了这个昙花一现的国家。535年,贝利撒留的兵锋指向了昔日罗马的心脏——意大利,由南到北进攻占据意大利的东哥特王国,并在536年底攻克罗马,540年攻克东哥特首都拉文那。但哥特人剽悍顽强的特性并未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湮没,他们在新国王托提拉的领导下发起了反攻,并一度围困罗马城达一年多。经过长期艰苦的拉锯战,拜占庭帝国终于在552年塔地那大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并由大将纳尔西斯在554年最后灭掉了东哥特王国。同年,查士丁尼还利用西哥特王国的内讧,出兵占领了今西班牙的沿海地区。在这些征服战争中,查士丁尼充分暴露了他作为一个“善变的朋友,不变的敌人”的狡诈一面,拜占庭帝国外交上灵活多变的特征,也许正是源于查士丁尼。

但查士丁尼终究没有完成罗马帝国的旧业,不仅是因为高卢、不列颠、西班牙的大部等地并未进入他的版图中,还因为他竭力要在旧地恢复罗马的旧制,如大奴隶主所有制等,而遭到强烈反抗,引起局势混乱,最后不得不以妥协而告终。

贝利撒留为查士丁尼打下了大好河山,最后却因功高震主而遭到查士丁尼的猜忌迫害,最后被弄瞎眼睛并沦落为乞丐,历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悲剧以此为最烈矣。一个穷兵黩武的君王除了要有若干良将之外,还需要若干善于敛财的干臣,以应付庞大的支出,而约翰·卡帕多西亚显然充当了这一“光荣”的角色,他以善于搜刮民财而著名。

还有一个人物也为查士丁尼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那就是他的皇后——狄奥多拉。狄奥多拉曾做过妓女和演员,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邂逅了查士丁尼,成为他的“另一半”。她以自己丰富的阅历而具有的机智和果决弥补了查士丁尼的优柔寡断,并参与到查士丁尼的法律编制工作中。查士丁尼的功业中有多少来自于她,已无法估量。

查士丁尼在人类文明史上作出的最大贡献,则莫过于《罗马民法大全》了。查士丁尼为何会对编撰法典有如此高的热情,这已无从考证,不过他对于青史留名,对于恢复旧日罗马雄风的热心肯定是原因之一。查士丁尼即位第二年,就成立了《罗马法编撰委员会》,由著名法学家特里波尼亚领导,通过对400多年来罗马历代元老院的决议和皇帝的诏令进行编辑,终成《查士丁尼法典》。后来,把历代解释法律的著作整理成《学说汇编》,又编成《法理概要》作为学生学习法律的教材。565年,又将查士丁尼时代的法令编辑成《查士丁尼法典》的《新律》,以上四部被后人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自始至终关注和过问编撰委员会的工作,有时亲自参与讨论并裁决分歧。他被后人称为“法律之父”是当之无愧的。这些法典总的来说,创新不多,主要作用是汇集和编辑。

查士丁尼时代另一项伟大的创造是屹立于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晚年的查士丁尼,作为神学家的一面更多地显露出来,逐渐厌倦政事,沉迷于在宫廷中过着僧侣般的生活,同主教们谈论基督教义的细微差别,津津有味,直至深夜而不歇。565年,查士丁尼去世,据说君士坦丁堡的百姓一片欢腾。当然,历史公正的裁判还是给了查士丁尼很高的评价。

查士丁尼对内实行暴政,对外实行军事扩张,他的政治理想似乎在腥风血雨中变成了现实。但旷日持久的残酷战争不仅使意大利更加残破不堪,处于奄奄一息的境地,也使拜占庭国库空虚、民穷财尽。因此查士丁尼已很难维持这个庞大的帝国。他在西部占领区倒行逆施,要求归还原罗马奴隶主的土地,强迫奴隶和隶农归顺原主,企图靠法令复辟已经灭亡了的奴隶制。但法令并不能使奴隶制复活,相反,由于查士丁尼长期穷兵黩武,致使军队势力大减,濒于瓦解,占领的西部陆续丢失。

关于查士丁尼和狄奥多拉皇后,著名史学家普罗科比有详细的记载。普罗科比写了《战记》和《建筑》两部书为查士丁尼歌功颂德,却又留下了一部《秘史》揭露查士丁尼宫廷的黑暗。查士丁尼因此成为形象最为丰满的帝王之一。

拜占庭所处的巴尔干是一个东西文化碰撞的地带,四面都有强敌。在帝国的西边,它与日耳曼人不断打仗,意大利多次得而复失;在东边,从7世纪时,斯拉夫人占据了巴尔干,帝国仅能控制地中海沿海地区及一些岛屿。阿拉伯国家兴起后,又从拜占庭手中夺去了两河流域、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北非,帝国走向崩溃。7世纪中叶以后,拜占庭已不再是一个“帝国”,而变成了一个仅占据小亚细亚和巴尔干部分地区的君主国。更不幸的是,十字军东征时,它又被同样信奉基督教的“兄弟”洗劫了一番。但帝国勉力维持,仍存在了很长时间。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1461年,东罗马帝国全部领土被土耳其人征服,拜占庭最终灭亡。

狄奥多拉皇后

狄奥多拉(500—548年)是驯熊师的女儿,在当上皇后之前,她当过演员,做过妓女,至少有一个私生子。在她20岁时遇到了当时还是王储的查士丁尼,两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关于她的绯闻,普罗柯比在《秘史》中用整整一章进行讲述。其实,抛开普罗柯比的成见,我们得承认她是一个非常卓越的女性。

狄奥多拉长期幕后听政,对查士丁尼影响非常大。532年尼卡暴动时,优柔寡断的查士丁尼准备逃跑,狄奥多拉比丈夫更为英勇,她说,与其逃亡苟活,不如英勇战死。她准备好了寿衣,坚守君士坦丁堡,最终与丈夫一起平息了暴乱。

拜占庭的遗产

一说起拜占庭帝国,很多人觉得它很衰弱,处于异族人的四面夹击之下,磕磕绊绊地过日子,颇有点像中国的南宋。其实它的文化还是可圈可点的。

拜占庭的文化和语言大多数是希腊的,军事上已经与古罗马大相径庭了,在罗马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之后,西罗马继承了古罗马的步兵方阵的战斗方式,而东罗马则开始尝试着以重骑兵代替步兵作为战斗主力。

对中世纪的西欧人来说,拜占庭人只算他们的邻居。虽说都信仰基督教,但如果说他们是“兄弟姐妹”的关系,西欧人会觉得不可思议甚至不能容忍。在面对东方共同的敌人穆斯林时,他们有时是盟友,但十字军东征时也顺手牵羊地洗劫了拜占庭一番。

回顾历史,拜占庭显然在各个领域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一,它起到了保护盾的作用,使盾牌后面的西方能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文明。这一点的全部意义,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后变得非常清楚;土耳其人仅在半个世纪内便抵达欧洲的中心,包围了维也纳。

同样重要的是,拜占庭还促进了贸易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几个世纪以来,拜占庭一直是整个地中海盆地的经济动力,而它的货币则是国际标准交换媒介,它的商人及其商品,对于使西欧摆脱其封建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对于使意大利城邦走上控制地中海商业的道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在文化领域中,拜占庭挽救了古罗马的文化艺术珍品,并将它们同她自身的遗产一起传给了子孙后代。拜占庭传下了由查士丁尼编纂的罗马法,传下了只是近来才得到正确理解和评价的一门宗教艺术。以及由认真的学者们加以汇集、注释和保存的古典和希腊文化时期的文学、学术名著。

尤其要说的是,拜占庭对东斯拉夫人来说,如同罗马对日耳曼人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伟大的引导者、宗教和文明的源泉。拜占庭帝国的国徽——双头鹰,后来就传到了俄罗斯,这标志着俄罗斯继承了拜占庭的宗教(东正教)和政治传统。后面我们还会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