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统御智慧:中国式管理实践篇
2847200000007

第7章 协作用脑更用心(2)

作为一些企业的顾问,常常有员工跟我说:“你可不可以直接跟我们老板讲一下这些事情?”我问道:“你为什么自己不去讲?”对方说:“我干吗要讲,我又不欠他的。”员工觉得老板对他不怎么样的时候,是不想跟老板多讲话的。

所以,作为老板,一定要懂得多向部属请教看法。中国人用人强调主敬不主恩。敬,是看得起他。恩,是不要讨人情。这是用人的重要原则。

(第二节)分工合作各尽其所能

那么,领导跟部属之间是怎样进行分工合作的呢?我们来看看。

《人物志》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关于人才培育的书,它主张的一个观点我们可以参考,就是选拔人才时首先要明确需要的是“将将之才”,还是“将兵之才”。也就是说,我们先要明白自己要找的是战略人才,还是战术人才。

《人物志》中讲得很贴切:“夫一官之任,以一味协五味;一国之政,以无味和五味。”这是什么意思?水没有味道,但它可以调味酸、甜、苦、辣、咸,所以我们不要觉得水很淡就没有用。真正平淡的人才,往往能够用所有的人才。真正的臣子,他只是一味,他能跟五味互相协调,却没有办法融合五味。能用人跟自任是不一样的,“臣以自任为能,君以能用人为能”。

另外,“臣以能言为能,君以能听为能”。就是说,对臣而言,能言比较重要;对君而言,能听比较重要。作为企业老板,如果我们喜欢讲答案,我们就听不到部属的任何答案,中国人强调兼听则明是有道理的。说跟听是互补的,一个人说得太多,就没法用心听了。话太多,部属未必愿意听,可能看到他就反感了。而且话多,出毛病的机会就多,少说话,才会用心去听部属的话。部属看我们话少,也觉得我们说的话宝贵,才会用心来听。

“臣以能行为能,君以能赏罚为能”,是说君跟臣的权责也有差异,臣的重点在能行,君的重点在能赏罚。所以,领导者一定要懂得赏罚分明,部属一定要有执行力。

综上可知,领导者和部属之间有效地分工合作,才能使领导者的“无为”全面掌控部属的“有为”。

领导者必须要有“将将”的战略观。“将将”与“将兵”有何不同?我们先来看看《资治通鉴》中的故事。

有次闲暇时刘邦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刘邦问:“你觉得我大概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刘邦又问:“我统率十万兵马,那你能够带多少兵马呢?”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刘邦很生气地笑道:“你多多益善,你了不起,你可以带很多人,为什么还被我抓起来了?”这时候韩信知道自己讲错话了,马上说:“陛下不能将兵,但是善于将将。”

“陛下不能将兵,但是善于将将”,韩信的这句话很关键,指出了刘邦跟他们这些将领之间的差别。韩信、张良、萧何都比刘邦能干,为什么愿意跟随他?因为刘邦最大的特质是善于将将,所以比他能干的人都愿意为他所用。善于将将,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特质。

那么,领导者怎么才能很好地“将将”呢?见图1—7。

刘邦为什么能够把天下打下来?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他懂得自己不如别人,他说:“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又高又帅,背景又是贵族,而且年纪轻轻,二三十岁,他得天下理所当然。而刘邦流氓一个,五十几岁还想当皇帝,这根本不可能,结果刘邦却当上了皇帝。项羽有范增,但是有用吗?没有用。范增多次提醒项羽,刘邦这个人不杀掉不行,但项羽妇人之仁,有什么办法?所以项羽最后落得自杀下场。

还有,赵云、张飞、关羽、诸葛亮,这些当世英雄为什么会心服口服听刘备调遣?这说明刘备不是一般人物,懂得“无为而治”的领导秘诀。

我们作为企业领导者也要懂得,无为才能无不为,部属比我们强是好事,知人善任,合理定位自己,充分利用部属的优势,这就对了。

前文说过感应,其实有感应还不够,我们还希望能够善感善应。我曾经问一位非常受器重的干部有什么感想。他说,老板很会利用他的长处。这是一种想法,我们不能说他的想法不对,但他也可以这么想,老板对他很礼遇,给他这么好的机会,他应该心存感激。

但部属不可功高震主。部属如果功高震主的话,下场会很惨。历史不断地告诉我们,能力强不是重点,重点是你心目中没有国君,你心目中没有国君,你的下场就会很惨。

韩信自立为齐王,惹得刘邦大怒。岳飞呢?最终被陷害致死。宋高宗偏安江南,岳飞其实很有能力,但是他常跟宋高宗说要把宋徽宗、宋钦宗接回来,宋高宗当然很生气,把他爸爸、哥哥接回来,他皇帝的位置就受到威胁了。年羹尧也是一样,年羹尧为雍正登基立下大功,但后来变得骄奢淫逸,不遵礼制,嚣张跋扈,得罪了太多人,最重要的是,他志得意满,进而做出了许多超越本分的事情,“无人臣礼”,让雍正觉得他对自己的权力产生了威胁,最终招致雍正的警觉和忌恨,以致家破人亡。

领导要懂得无为才能无不为,才能“将将”。部属勿功高震主,才能与领导和谐相处。

(第三节)阴阳调和要讲究时中领导与部属之间有效的配套是双重配套,即阴阳配套。

阴阳配套真的这么实用吗?真的可以广泛运用吗?领导跟部属之间的双重配套做得好,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什么这样说?老板对部属,父母对子女,其实都是一样的配套——一个是主导的,一个是从属的。在这个配套中,我们要特别注意阴阳表里的变化。

所以我们要懂得时中。时中是什么?就是要懂得“执两用中”之道,懂得阴阳调和之道。执两用中,这四个字中是有阴阳变化的,是有高度智慧的。恩威并用,到底给恩还是给威?宽猛相济,要宽还是要猛?能屈能伸,到底是伸还是屈?这其中的道理我们如果不懂的话,会觉得那么模糊让人怎么用?

其实,大道至简。尤其在积极引入西方管理理论以后,我们自信心丧失,总是怀疑是不是中国人不行。事实上,中华文化有着很深的智慧。比如恩威并用,包含时间概念,也包含空间概念。时间上,我们要先威后恩。威,就是一定要给他下马威。先威后恩就是先紧后松,先对他严格,确定他配合得很好的时候再放松。空间上,公开场合,就是有第三者在场的时候,或是有陌生人在场的时候一定要展现威,私底下互动时要施与恩。这种时间上和空间上不一样的配套就是双重配套,运用了阴阳变化。

领导与部属之间为什么要这样双重配套,这样做有什么实际好处?

第一,公开场合部属服从领导,心目中有领导,利于展现领导的权威,体现领导的魄力。我们一直在强调,一个人没有三分魄力、三分霸气,最好不要当老板。比如连生气都不会的话,纵使他是老虎,人家也会把他当病猫。他越不会生气,人家越觉得他好欺负。

第二,私底下领导听从部属建言,让部属表现成就,部属才能勇于负责,以累积管理经验。

除双重配套外,还有三种比较常见的组合。

第一种,双方中和状态,公开场合领导展现权威,部属服从领导;私下部属勇于负责,领导听从建言。

第二种,领导懦弱状态,公开场合领导没有主见,部属只手遮天;私下领导听从建言,部属勇于负责。

第三种,领导霸气状态,公开场合领导展现权威,部属服从领导;私下领导不听建言,部属不敢负责,只好服从。

我们最忌讳的是第二种与第三种组合。领导太懦弱,公开场合认为部属做得对,私下也认为部属做得对,其实并不是因为部属做得对,而是因为领导从来没有主见,从来不会发脾气,他没有办法发脾气也就几乎没有办法拍板定案。当然,我们不是说领导一定要发脾气,而是说领导要树立自己的威,让部属可以信任他。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树立自己威严的本事,但是又不能太霸气,有霸道思想是会吃亏的。

有这样一个爸爸,平时和蔼可亲,看到儿子将穿过的袜子丢在客厅里,他对儿子说:“你去把袜子捡起来,不要丢在客厅,很不卫生。”儿子不理睬他,他会怎么样?通常爸爸都会算了,自己去捡起来。这样做的爸爸就太没有威严了。

还有这样一个爸爸,有客人在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他说:“儿子,袜子不要乱丢,丢在客厅很不卫生,你去捡起来。”这时儿子不但没捡起来,还说:“爸爸你还不是一样,我丢在客厅已经很卫生了,上次你丢在餐桌上,你自己说有没有?”爸爸气得差点心脏病发,但还是笑嘻嘻的。因为他知道自己一生气就会把客人赶走。但等客人一走,门一关,爸爸的威严就全部出来了,拿出棍子来:“再不打你,换我叫你爸爸!”这个爸爸私下就太过霸道了。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做什么事都懂得时中,懂得阴阳协调,在矛盾双方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这样一切才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