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明的早期, 享受教育, 掌握文化知识, 只是少数贵族的特权。随着文明的进步和教育的下移, 士的人数越来越多, 他们参与政治活动, 为天子以至卿大夫、家臣的各种权势集团服务。而统治阶级中的一些权势人物出于需要, 将这些士收罗在自己的门下, 从权势者来说是养士, 而从士一方面来说, 则成为食客、门客。
战国时代, 以养士而闻名的有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 号称战国四公子。孟尝君即田文, 公子之一, 在四公子中间, 他的食客大概是最多的。
摇孟尝君的食客, 三教九流, 什么样的人都有, 特别是那些诸侯国的游士和本地犯罪逃亡的人, 都喜欢投到他的门下, 而孟尝君也一律照收。司马迁对此专门做过调查。他说, 我曾经过薛, 那里有许多暴桀子弟, 风俗与邹、鲁之地不一样。询问其中原因, 才知道当初孟尝君招致天下负气仗义的游侠, 迁到薛这个地方来的有六万余家。孟尝君之所以招纳天下游士, 并且礼贤待之, 自然有其政治目的。有一次,田文与他的父亲田婴闲谈, 曾经责备他父亲“富累万金, 门下不见一贤者”。田婴听了, 对他刮目相看, 就把招待宾客的事交给他办理, 此后宾客越来越多, 孟尝君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孟尝君的确比他父亲有政治头脑。田婴只知道养尊处优, 而田文知道, 权势财富都不足恃, 有时只能招来灾祸, 重要的是人才, 有人才才有势力, 才有政治地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正因为如此, 孟尝君才多多益善地招纳宾客游士, 不惜屈尊礼贤下士。这种做法是顺应当时社会发展潮流的。孟尝君的食客人数众多, 使孟尝君的势力和影响越来越大, 后来, 孟尝君不但得以操纵齐国的政权, 对其他的诸侯国家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士的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他们对战国时代政治的影响, 我们可以从“毛遂自荐”的故事中清楚地看出。
平原君赵胜是赵国的公子, 门下的食客多至千人。周赧王五十七年(前258年),秦国进围邯郸, 赵国处境危急, 只好向邻国求救。赵王派平原君去楚国, 请求合纵救赵。赵胜与门下食客商量, 决定带门下有勇力、文武兼备的二十名食客一起去。
平原君对食客说, 咱们先礼后兵, 如果以礼相请能解决问题, 最好; 否则, 就是歃血于华屋之下也要将纵约敲定。因为任务十分艰巨, 对随从要求很高, 挑来挑去,只有十九人够条件, 另外一名怎么也挑不出来。
平原君有个门客叫毛遂, 跑到平原君跟前, 对他说, 听说君将合纵于楚, 想带二十名门客一起去, 到现在还少一人, 希望你带我一起去。平原君对毛遂毫无印象,于是就问毛遂, 先生在我门下有几个年头了? 毛遂回答, 有三年了。平原君就说,一个有才能的人处在社会上, 就好比一只锥子放在口袋里, 锥尖会立刻钻出来。先生在我门下已经三年了, 也没听说有人念叨过你的长处, 我对你也毫无了解, 我不能答应先生的要求。毛遂却说, 我不是今天才请求先生将我放在口袋里吗? 如果早将我放在口袋里, 我早就脱颖而出了。听毛遂这么一说, 平原君只好同意带毛遂一起到楚国去, 其余十九人都相视而笑, 但也没法阻拦他。去楚国的途中, 毛遂高谈阔论, 还没有到目的地, 同行的门客就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平原君一行到了楚国, 与楚王讨论合纵之事, “日出而言, 日中不决”。讨论了一上午, 楚王怕引火烧身, 就是不敢签约。门客不耐烦, 就让毛遂上前应付。毛遂也不谦让, 按剑历阶而上, 对平原君说, 合纵的利与害是明摆着的, 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 现在讨论来讨论去越讨论越糊涂,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他又按剑正视楚王,进一步说: 现在楚国地方五千里, 持戟百万, 这本来是可以称霸的资本, 以楚国之强, 天下谁都无法阻挡。可是白起这样一个小家伙, 带了几万兵卒进攻楚国, 居然一战而举鄢郢, 再战而烧夷陵, 三战而辱楚王之先人。对楚国说来, 这是百世之怨,连赵国都为此而感到羞愧, 而大王您居然不知好歹。您要弄清楚, 合纵是为了楚国的利益, 不单是为了赵国的利益。毛遂这番义正词严的话, 果然把楚王打动了。楚王赶紧说: “诚若先生之言, 谨奉社稷以从。” 决定与赵国合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叹地说, 我相过的士有上千人之多, 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可是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 赛过百万之师, 我以后再也不敢相士了。
稷下学齐宣王在首都临淄的稷门外建造了一座宽大的公馆, 叫稷下学宫, 招徕了上千个文学游说之士, 给予优厚的生活待遇, 让他们在这里“不治而议论”, 专门从事学术交流活动。稷下成了当时学术活动的中心。那时来稷下的学者非常之多, 各家学派如儒、墨、道、法、名、阴阳等, 几乎都在那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他们互相辩难, “从道不从王”, 唯真理是求, 对战国时期的学术繁荣和中华文化的发展都做出了相当的贡献。许多诸子的著作如《管子》《老子》《慎子》《晏子》和《尹文子》等, 就是在这里写成或整理成的。
商鞅变法与秦霸天下
战国初期, 各国都极力整顿内部, 以便向外发展。这种事业最早成功的大概是魏国, 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西门豹等人, 富国强兵, 开疆拓土, 暂时横行中原。
秦国在孝公即位以后, 决心图强改革, 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 得到秦孝公的信任, 任他为左庶长, 开始变法。新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制定严刑峻法, 如什伍连坐制度。就是五家为伍, 十家为什, 互相告发,同罪连坐, 不告发的腰斩。一家藏“奸”, 什伍同罪连坐。客舍收留无官府凭证的旅客住宿, 主人与“奸人” 同罪。
二是奖励军功。爵位越高, 相应的政治、经济特权越大。宗室、贵戚凡是没有军功的, 不得列入宗室的属籍, 不能享受贵族特权。
三是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特别奖励垦荒。
四是强调“以法治国”, 要求国家官吏学法、明法, 百姓学习法律者“以吏为师”。
五是强化中央对地方的全面控制, 剥夺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推行县制,把秦国划为41个县, 在未设县的地方, 把许多乡、邑, 聚合并成县, 共新建31县。
设县令、县丞, 由国君任免。
六是“开阡陌封疆”。国家承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私有权, 在法律上公开允许土地买卖。
摇七是统一度量衡。
经过商鞅变法, 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 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秦并六国的基础由此成立。
秦变法富强后, 魏受影响最大。魏是当时最强的国, 现在由于秦约列国夹击,以致魏降为二等国, 此外秦又极力向蜀进展, 最后将这块人口稀少的沃土完全吞并。
当时张仪力主伐韩, 而司马错主张伐蜀。司马错认为伐韩必将引起列国纷争,使秦陷于不利境地; 而蜀国地处偏僻, 实力弱小, 以秦攻之, 如豺狼逐羊群, 且不会引发山东各国的矛盾。于是灭蜀。这是战国时代中国政府夷狄事业中最重要的事件,因为蜀是秦并六国的经济基础。
摇魏国衰弱之后, 天下的强国为秦、齐、楚。在三国中秦的势力日愈增厚。秦惠文王在位期间, 任用贤能, 推行法制, 并不断向外拓展领土。公元前330年, 秦惠文王命大良造公孙衍在雕阴(今陕西甘泉县南) 打败魏军, 不久, 魏尽献河西地于秦。
秦以黄河、函谷关为界抵御关东诸侯, 进可攻, 退可守, 在战略上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公元前318年, 韩、赵、燕、楚、魏五国合纵攻秦, 被秦军打败。其后, 张仪又游说拆散齐、楚联盟, 秦乘机打败楚军, 占领汉中。
齐国想要乘燕有内乱把燕国完全吞并, 但结果失败。具体缘由是: 公元前312年, 燕王哙将王位禅让给相国子之, 没想到子之当国三年, 政治败坏, 民怨很大。
齐国和中山国趁火打劫, 攻入燕国, 百姓由于痛恨子之, 竟然对侵略者表示欢迎,燕王哙和子之都死于非命。后来齐军在燕国大肆屠杀抢掠, 十分残暴, 燕国人民于是又纷纷起来反对齐军, 齐军不得不退出燕国。齐的国际威势或者暂时提高, 但实力的伤耗恐怕很大。同时秦楚战争, 楚国大败, 将国防要地的汉中割与秦国。秦当初由魏所得的河西之地是秦向东发展的大道, 现在汉中又成为秦向南进攻的路线。
所以到公元前311年左右在三强之中秦的势力最为雄厚。
用文化眼光看商鞅
商鞅之政的特点就是“刻薄寡恩”。商鞅丢掉了礼义的传统, 废止了仁德的政策, 放弃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建树, 而专力于军事政治的进取, 导致秦国社会风习颓坏, 世情浇薄。家族间的亲情纽带也已经被实际的利益追求一刀斩断了。当时秦国民间风习, 据说将锄头一类的普通农具借给父亲, 也会以为施以恩惠而得意扬扬, 在母亲取用簸箕扫帚一类用物时, 竟然可以恶言咒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