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端上餐桌的中药
2860900000003

第3章 绪言(2)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对血管活性物质及影响活性物质的酶也有一定的作用,使其具有降低血管的脆性与渗透性,改善血液循环状态,净化血液,降血脂、血糖和胆固醇,蘖蘖抗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如葛根总黄酮有明显的扩张冠状血管作用,能使正常和痉挛状态的冠脉扩张;能使血压降低,心率减慢,总外周阻力减少,从而使心肌耗氧量降低。橘皮中橙皮苷等黄酮类成分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微血管出血;对炎症反应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植物甾醇植物甾醇是植物中的常见成分,主要存在于谷类、豆类、植物油中,多数食物中药中含量丰富。由于植物甾醇酯化速度不及胆固醇快,故肠道吸收率较低,并有一定的选择性。植物甾醇有降胆固醇作用,β-谷甾醇和谷甾烷醇对轻度高胆固醇血症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降血脂药物。植物甾醇降胆固醇的机理可能是由于植物甾醇与胆盐微团亲和性比胆固醇高,从而限制了胆固醇在胆盐微团中的溶解性,抑制了胆固醇的肠道吸收。植物甾醇还有抗肿瘤作用。动物和人的实验均表明植物甾醇可抑制化学物质诱导的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植物甾醇饮食人群结肠癌发病的危险性较低。

此外,醌类主要具有泻下、抗菌、抗癌的作用;香豆素类主要有抗菌、抗凝血、抗癌作用;木脂素多具有抗癌、抗病毒、抑制体内酶活力、保肝、降低应激反应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三萜皂苷类具有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有显着疗效;挥发油具有止咳平喘、祛痰发汗、驱风解表、消炎镇痛、抗菌杀虫等多方面的功效。这些化学成分是食物中药发挥保健作用的物质基础。

研究食物中药的有效成分,阐明其药理活性,不仅有利于药物的开发,而且有利于人们了解日常所用食物的功能特性,有利于调节膳食结构和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四)食物中药应用方法

食物中药一般不具备剂型、剂量、用量和用法方面的限制,因此其应用主要指配伍应用、应用方法和应用禁忌内容。

1.食物中药的配伍应用在生活和临床实践中,为了增强食物中药的效用和可食性,人们常常把不同的食物搭配起来应用,这种搭配关系,称为食物中药的配伍。

食物中药有协同和拮抗配伍两种关系,基本依照中药配伍中的“七情”理论。如协同配伍包括“相须”和“相使”,拮抗配伍包括“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

(1)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食物中药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的疗效。如百合秋梨膏,百合与秋梨共奏养肺阴、清肺热的功效。

(2)相使即两类性能功效不同的食物中药,以一种食物中药为主,一种食物中药为辅,主辅相配后,可提高主要食物中药的功效。此法与相须同是配伍中最常用的方法。如姜糖饮,红糖温中和胃,增强了生姜温中散寒的功效。

(3)相畏一种食物中药的不良作用能被另一种食物中药减轻或消除。如某些鱼类的不良反应,会引起腹泻、皮疹等,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

(4)相杀两种食物中药配合后,一种食物能缓解或消除另一种食物的不良作用。相杀与相畏系属同一种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指食物中药间相互对待而言。

(5)相恶两种食物合用,一种食物中药能破坏另一种食物中药原有的功效。如萝卜能减弱补气类食物(如鹌鹑、燕窝、山药)等的功效。

(6)相反即两种食物中药同用,能产生原来不具有的毒性或副作用,从而形成了食物的配伍禁忌。如葱忌蜂蜜、柿子忌茶、白薯忌鸡蛋等,但目前对之研究较少,尚缺乏科学实验的结论。

在多数情况下,食物中药通过配伍后,不仅增加了食物的种类,而且可以增强原有的功能,还可产生新的功能,比用单一的食物中药有较大的食疗价值和较宽的防治范围。食物中药的配伍应用,并不只限于两种食物,但种类也不宜太多。即使食物与药物同用,也以种类少为好。

另外,日常生活中有些现象还需辩证地分析,如在炒苦瓜时佐以少量辛热的辣椒,就不能认为这样是减弱了苦瓜寒凉清热的功能,是相恶的配伍,实际上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可防止苦瓜寒过偏之性,还能起到开胃、增进食欲的效果,并不违背食物中药的配伍精神,应分别对待。

2.食物中药常见食物类型及制作方法(1)汤剂以食物或食物中药加水一同煎煮,滤取煎液而成。加水要适量,除气味薄、不堪煎煮的食物外,一般要煎煮2~3次,分别过滤,将滤液混匀,分2~3次饮用。如荷叶海蜇汤、莲藕桃仁汤等。

(2)汤羹以肉、蛋、奶、鱼、银耳等食物为主或适当配入其他中药,经煎煮或煨炖等方法烹制而成。在制作时可根据食物的滋味、性能加入适量的糖或盐、酱油、姜、椒等佐料。如益智肉羹、灵葛首乌瘦肉羹等。

(3)粥食一般以粳米、糯米、粟米等粮食为主或酌加其他食物或中药,加水煮成半流质状(稀粥)。若加入的食物或中药不宜同煮(如有渣),可先煎取汁或绞取汁液,再与粮同煮。粥可加入糖或盐、油脂、味精等调味。粥食的适应范围较广,内外妇儿各科均宜。例如暑天人们常食绿豆粥或荷叶粥防暑,病后及妇女产后可食粥进行调理。

(4)米饭以粳米、糯米为主,加入其他食物或中药,大枣、龙眼肉、山药、党参等,经蒸煮而成。一般主要具补气益脾或养血的作用,如《醒园录》中的参枣米饭、麦冬牡蛎烩饭等。

(5)饮料一般用酸甜或清香、微苦之类的食物、茶料或添加其他物质,加用清水、沸水浸泡、蒸馏等法制成。供饮用或代茶饮。新鲜、多汁、可口的植物果实、茎叶或块根,亦可切碎或捣烂,用洁Y蘖蘖净纱布包裹,用力绞取汁液,趁新鲜饮用。有时可加适量蜜、糖或酒。除冷饮外,也可温服。另有速溶饮料,一般是以食物(或加入其他物质)经煎煮、去渣、浓缩,加入干燥糖粉制成干燥颗粒状散剂,临用时用沸水冲化饮用。饮料主要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利尿等功效。

如刺儿菜汁等。

(6)酒剂一般是将食物或中药用白酒或黄酒冷浸或加热浸渍,制成澄明液体。也有用糯米等与其他食物或中药同煮,加酒曲经发酵制成,称为米酒。食疗性饮用酒,以含乙醇量在5~10度为好。酒本身是药食两用之品,可散寒、活血、温胃、助药力。因加用食物或药物的不同,其作用更是多方面的。如加枸杞可补肝肾;加木瓜或蛇可强筋骨、祛风除湿等。

(7)散剂是将食物晒干或烘干、炒脆后,研磨成细粉末。

一般选用谷物、干果之类的食物,也可加入适宜的中药。用沸水冲调成糊状,加糖或盐等调味食用。不适口者,以温开水或米饮(米汤)送服。散剂食用方便,大多富含营养,能健脾开胃。如牡蛎散等。

(8)蜜丸系指将食物中药细粉用蜂蜜作黏合剂制成的丸剂。根据大小和制法不同,分为大蜜丸、小蜜丸和用泛丸法制备的水蜜丸等三种。一般适用于慢性疾病或调理气血的滋补药剂。如姜杏蜜丸等。

(9)蜜膏一般选取滋养性食物加水煎煮,取汁液浓缩至一定稠度,然后加入炼制过的蜂蜜或白糖、冰糖,再浓缩至呈半固体状。临用时用沸水化服。密膏主要具有滋养润燥作用,如桑葚蜂蜜膏可滋补肝肾,用于气血两虚,神经衰弱等。

(10)蜜饯一般选用水果或瓜菜等,加水或药液适量煎煮,待水或药液将煮干时,加入多量蜂蜜或砂糖,以小火煮透,收汁即成。蜜饯味道甜美,可直接食用,也可切片做浸泡剂饮用。因配伍的不同,作用各异,但一般具有滋养、和胃、润燥、生津功效。

(11)糖果是以白糖、红糖、饴糖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加水熬炼至较稠厚时,再掺入其他食物的汁液、浸膏或粗粉,搅拌均匀,再继续熬至挑起呈丝状而不黏手为止,待冷将糖分割成块状。也可用制熟的食物与熬炼好的糖混合加工而成。糖果可嚼食或含化。其作用也较广泛,如止咳梨膏糖可清热润肺止咳;薄荷糖可清热润肺利咽;桑葚糖、芝麻糖可补益肝肾。

此外,也有制作成其他类型,如三七肉饼,因为食物类型很多不一一叙述。

3.食物中药的应用禁忌食物中药的应用禁忌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禁忌涉及食物与体质、地域、季节、年龄、病情,以及饮食调配、用法、用量等方面。而狭义的饮食禁忌仅包括食物与病情方面的禁忌。本书中主要涉及的是狭义的食物中药应用禁忌。

(1)体质所决定的饮食禁忌因为各种食物都有特有的性质,因而临床上常见的寒热虚实四证也有相应的饮食宜忌,亦多与食物性质有关。如寒证患者宜食温性、热饮性食物中药,忌用寒凉、生冷食物中药;热证患者宜食寒凉平性食物中药,忌食温燥伤阴食物中药等。中医文献中记载的因体质差异所忌食的食物主要有如下几类:

生冷:冷饮、冷食、大量的生蔬菜和水果等,为脾胃虚寒腹泻患者所忌。

辛辣:葱、姜、蒜、辣椒、韭菜、酒等,为内热病患者所忌。

油腻:荤油、肥肉、油煎炸食品、乳制品(如奶、酥、酪)等,为脾虚痰湿者所忌。

黏滑:糯米、大麦、小麦等所制的米面食品等,为脾虚纳呆,或外感初起患者所忌。

胆膻:海鱼、无鳞鱼(如平鱼、带鱼等)、虾、蟹、干贝、淡菜、鲍鱼干、羊肉、狗肉等,为风热证、痰热证、斑疹疮疡患者所忌。

发物:指能引起旧病复发、新病加重的食物。除上述胆膻、辛辣之品外,还有诸如荞麦、豆芽、苜蓿、鹅肉、鸡头、鸭头、猪头、驴头肉等,为哮喘、动风、皮肤病患者所忌。

此外,要注意食物中药或中药的忌口,在古代文献上记载的有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鱼忌苋菜,鸡肉忌黄鳝,蜜忌葱,天门冬忌鲤鱼,白术忌大蒜、桃、李,人参忌萝卜等。

(2)孕期和产后饮食禁忌孕期和产后,妇女处于特殊阶段,用食物中药进行调养,有着重要意义。妊娠期妇女应进食甘平、甘凉补益之品,避免食用辛辣、腥膻,以免耗伤阴血而影响胎元。妊娠恶阻的孕妇应避免进食油腻之物,可食用健脾、和胃、理气一类的食物。妊娠后期,胎儿逐渐长大,影响母体气机升降,容易产生气滞现象,因此应少食胀气和涩肠类食物,如荞麦、高粱、番薯、芋头等。

中医学认为,“产后发虚”,产妇多表现为阴血亏虚或淤血内停等症。并且产妇还要哺乳婴儿。因此,产后的饮食应以平补阴阳气血,尤以滋阴养血为主,可进食甘平、甘凉类粮食、畜禽肉和蛋乳类食品或食物中药,慎食或忌食辛燥伤阴、发物、寒性生冷等食物。

需要指出的是,食物中药的应用禁忌也不能绝对化,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以维护人体健康和防治疾病为指导原则。

(五)食物中药保存方法食物中药的变质主要由内在因素和外界因素造成。内在因素主要指食物中药的化学成分和含水量。食物中药营养丰富,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油脂、糖类、淀粉等,易生虫、发霉和走油;植物或动物性药材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本身性质的关系,都含有一定水分,当水分含量较高时,也容易引起变质。外界因素主要指温度、湿度、日光、空气等,同样的药材在不同的贮藏条件下发生质变的程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为了避免药材的霉变、虫蛀,食物中药适合在阴凉、干燥、避光处存放。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保存方法。

1.干燥处理食物中药中水分含量降至一定限度,微生物就难以繁殖,酶的活性也受到抑制,从而可以防止食物中药的腐败变质。食物中药含水量为7%~13%时,一般微生物不能发育繁殖。因此,对食物中药进行适当干燥处理可以有效地帮助保存食物中药。家庭常用的干燥处理方式有晒干、阴干两种。梅雨季节来到之前,大枣、莲子、黑芝麻等一类干果,日光下晒一晒,然后放入干燥容器内,密封,能延长保存时间。有些食物中药有浓郁香气,高温晒干易散失气味,可选择阴干的方式,如小茴香、佛手、益智仁、橘皮等,置通风处,利用空气的流动带走多余的水分,也可以帮助食物中药干燥。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常用的干燥剂如生石灰、木炭、氯化钙等来帮助吸潮。

2.低温保存家庭使用最为普遍的是冰箱保存。低温可以降低或停止食物中药中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减慢一切化学反应速度,但不能杀灭微生物。在10℃以下保存时可使微生物对食物中药的作用大为降低,0℃以下微生物对食物中药的分解作用基本停止。但在低温下,有些脂肪类成分仍不能避免酸败变质,因此,普通家用冰箱保存食物中药并不是保险箱。长期冷藏的食物中药应定期检查质量,注意有无脂肪酸败迹象。

3.密封保存易霉易生虫的中药还可用密封保存。如枸杞子、龙眼肉等,可用瓷坛或玻璃容器盛装,用蜡封口,或选用带盖的密封罐贮藏。

4.对抗贮藏中药还有一种特殊的贮藏方式,即对抗贮藏,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材同贮,相互克制起到防止虫蛀、霉变的贮藏方法。如有腥味的蛇类中药可与花椒同贮,将乌梢蛇、蝮蛇等放入密闭容器中,同时在四角和上下撒适量花椒,然后将容器盖严,可使蛇类药材不易生虫,保证质量。

酸枣仁、芡实、薏苡仁等药材内可放入大蒜防虫,一般每千克药材加入10瓣大蒜拌匀,放入密闭容器内,封严存放。

此外,对动物类药(乌梢蛇、蝮蛇),含油脂类中药(郁李仁、杏仁、酸枣仁等),含糖类中药(枸杞子、龙眼肉、大枣、黄精等),喷洒50度左右白酒密封保存,均可达到防蛀、防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