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端上餐桌的中药
2860900000007

第7章 根和根茎类中药(4)

7.姜糖苏叶饮(《饮食辩录》)取紫苏叶3~6克,生姜3克,红糖15克。将生姜洗净切丝,紫苏叶洗去尘垢,苏叶与姜丝一起装入茶杯内,以沸水200~300毫升冲泡,加盖闷5~10分钟,再加入红糖搅匀即可。代茶趁热饮用。本品具发汗解表、温中和胃之功效。适于风寒感冒之恶寒、发热、头痛、咳嗽、无汗者服用。还适用于脾胃受寒,消化不良之恶心、呕吐、腹胀、胃痛等症。另外,孕妇感寒者也可以饮用。

8.姜茶速溶饮(《药膳食谱集锦》)取红茶200克,新鲜生姜汁200毫升,白砂糖500克。先将红茶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取汁,再加水煎煮取汁。共取3次汁,合并,小火浓缩,加入生姜汁继续浓缩,待稠离火,稍温拌入白砂糖,把药液吸净,混匀晒干,压碎,密贮备用。每次10克,开水冲服,每日3次。本品具温中、散寒、止痢、止泻之功效。

适于痢疾、肠炎兼有腹痛者服用。

9.生姜乌梅饮(《颜氏验方》)取生姜2片,乌梅2个,白砂糖、食盐各适量。先将生姜、乌梅加水适量,煮一二沸,加入白糖、盐溶化,去渣。待冷,代茶频饮。本品具生津以养胃,收敛止咳之功效。适于呕吐不止,口渴欲饮,舌红少苔等属胃阴不足者服用。

10.姜汁甘蔗露(《颜氏验方》)取新鲜甘蔗、生姜各适量。分别将甘蔗、生姜洗净,切碎捣烂,用纱布绞汁,取甘蔗汁100毫升,生姜汁10毫升,混合和匀,隔水炖热。待冷,缓缓饮服。本品具养胃生津、和中止呕之功效。适宜于治疗热病呕吐,妊娠呕吐等症。

11.姜楂红糖煎(《食治纂秘》)取生姜10克,焦山楂30克,红糖15克。先将生姜切丝,山楂捣碎,共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加入红糖溶化。稍温饮服。本品具散寒湿、化淤滞之功效,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肉食积滞所致的腹痛。

12.姜糖豆腐汤(《颜氏验方》)取生姜10克,红糖60克,豆腐250克。将生姜、红糖、豆腐加水适量,共煎煮20分钟,去生姜。临睡前温服。本品适宜于治疗风寒感冒、寒性咳嗽等。

13.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取羊肉500克,当归15克,生姜15克,调料适量。将羊肉去筋去骨,切成小块,入沸水焯去血水后撇去浮沫漂净,当归洗净后装入纱布袋中扎口待用,生姜切片,将羊肉、药袋、生姜均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同煮,用小火煎1小时,弃药袋,再用旺火烧沸,加酱油、黄酒、盐适量,移至小火煮至肉烂,然后再移至旺火加糖略收汁即成。食肉喝汤,早晚温热食用。本品具养血散寒,温经止痛之功效。适用于妇女经期出血过多,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血虚之闭经或痛经,病后或产后体虚消瘦等症,也可用于冷库工作人员防寒、防湿以及体质虚寒的人平时保健服用。

14.生姜粥(《饮食辩录》)取粳米50克,生姜5片,连须葱2根,大枣5枚,米醋适量。将粳米、大枣洗干净,生姜洗净、捣烂。将粳米、大枣、姜末一同放入砂锅煮粥,粥将熟时放入葱、醋即可。作早餐或点心,温热服食。本品具解表散寒,温中止呕之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恶寒,无汗,呕逆或呕吐清水,腹痛泄泻等。同时,可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之咳嗽、痰多色白、畏寒等症。

15.生姜粥(《兵部手集方》)取鲜生姜9克,粳米60克。

先将鲜生姜捣汁,或切成薄片,与粳米一起加水煮粥。趁热顿服,服后加被取汗。本品具温补脾胃之功效。适用于老年或胃气虚弱者新感风寒者服用,标本兼顾,最为适当。

16.干姜粥(《寿世新编》)取干姜1~3克,高良姜3克,粳米60克。先将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药汁中加入粳米,同煮为粥。每日早晚各1剂。本品具温中和胃、祛痰止痛之功效。适用于脘腹冷痛,呕吐呃逆,泛吐清水,脾胃虚寒之肠鸣腹泻者服用。

17.狗肉生姜粥(《食医心鉴》)取狗肉350克,粳米30克,生姜10克。将狗肉洗净,去掉血水,切成小块。狗肉、生姜、粳米一起入锅,加水同煮为粥。早晚餐,温热服用。

本品具补中益气,温肾助阳之功效。适于胸腹胀满,腰膝软弱,畏寒肢冷,浮肿,小便不利者服用。另外,还可用于老年人体质虚寒、小便频数等症,此药膳还可以用于冬季御寒。

18.姜豉饴糖(《肘后方》)取干姜30克,淡豆豉15克,饴糖250克。先将干姜、淡豆豉加水适量,煎取浓汁,再加水煎取浓汁共2次,合并药汁,小火浓缩至较稠时,加饴糖调匀,继续煎熬至用铲挑起呈丝状时,离火,趁热搅拌至乳白色时,随即倒入表面涂过食用油的大搪瓷盘中,稍冷后分割成块。任意食之。本品具宣肺止咳、祛寒化痰之功效。适于老年人或体弱者受寒咳嗽服用。

19.姜末蛋(《简便单方》)取生姜15克,鸡蛋1个,红糖适量。先将生姜洗净切碎,加入红糖搅拌,再打入鸡蛋和匀,隔水蒸熟后吃。每日1~2次。本品具发散肺经寒邪之功效。适于玩痰留伏于肺,遇寒而发哮者服用。

20.生姜胡桃肉(《夷坚志》)取核桃3个,生姜3片。

先将核桃敲开取仁,与生姜一起和匀捣烂。每日早晚各嚼食1次,以空腹为宜。本品具温补肺肾、平喘止咳之功。入冬频服,可预防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咳喘等病。

21.姜糖膏(《本草纲目》)取生姜汁250毫升,砂糖250克。将生姜汁、砂糖和匀,小火煎数沸,离火。每次半汤匙,开水冲服,每日3~5次。本品具祛风邪寒热之功效。

适于感寒而致急性气喘者服用。

22.姜橘椒鱼羹(《食医心鉴》)取生姜30克,橘皮10克,胡椒3克,鲫鱼1尾(250克),食盐适量。将鲜鲫鱼去鳞,剖腹去内脏,洗净。再将生姜洗净,切片,与橘皮、胡椒共装入纱布袋内,包扎好后填入鱼腹中,加水适量,用小火煨熟即成。饮汤食肉,一次服完。本品具温胃散寒之功效。

适于胃寒疼痛,虚弱无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蛔虫性腹痛者服用。

桔梗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东北、华北产量大,华东地区质量较好。春秋两季采挖。

又名白桔梗、秋桔梗、梗草、道拉基、房图、荠世纪、苦梗、苦桔梗、大药、苦菜根等。本品呈圆柱形或纺锤形,下部渐细,有的有分枝,长7~20厘米,直径0.7~2厘米。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不去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具有不规则扭曲的纵沟,并有横向皮孔痕及支根痕,上部有横纹。上端有较短的根茎(“芦头”),上面生有数个半月形的茎痕,呈盘节状。无臭,味微甘而后苦。

《神农本草经》记载:“桔梗性平,味苦,辛,具有化痰止咳、利咽开音、宣畅肺气、排脓消痈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

“朱肱《活人书》治胸中痞满不痛,用桔梗、枳壳,取其通肺利膈下气也。”

张仲景《伤寒论》:“治寒实结胸,用桔梗、贝母、巴豆,取其温中、消谷、破积也;又治肺痈唾脓,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清肺,甘温泻火,又能排脓血、补内漏也。其治少阴证二三日咽痛,亦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散寒,甘平除热,合而用之,能调寒热也。

后人易名甘桔汤,通治咽喉口舌诸病。宋仁宗加荆芥、防风、连翘,遂名如圣汤,极言其验也。”朝鲜语把桔梗叫做道拉基,民间传说,道拉基是一位姑娘的名字,当地主抢她抵债时,她的恋人愤怒地砍死地主,结果被关入监牢,姑娘悲痛而死,临终前要求葬在青年砍柴必经的山路上。第二年春天,她的坟上开出了一种紫色的小花,用它的根做菜,不但味美,还能治病。为了纪念那位姑娘,人们就叫它道拉基。现代中医认为,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之功效。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用量3~9克。

桔梗虽有较高的药用、保健价值,但也应该科学食用。

需注意的是,过量服用桔梗可能引起恶心呕吐,阴虚久咳、咳血及气逆者禁服,脾胃虚弱者慎服。

【现代研究】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桔梗富含五环三萜的多糖苷、葡萄糖、甾醇类、萜类、脂肪油、脂肪酸等成分。并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B及铜、铁、锌、锰等22种微量元素。

现代研究结果表明,桔梗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桔梗多糖有免疫增强作用,增强体质。桔梗皂苷对各种炎症均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还可以抑制胰脂肪酶活性,从而抑制对食物脂肪的吸收,具有抗肥胖作用。桔梗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剂,有降血压的作用。桔梗还具有降低烟草毒性,控制人体血液酒精含量提高等作用,因此可制成烟草添加剂,以及酒精吸收抑制剂。另外,桔梗还具有止咳、化痰、抗溃疡、扩张血管、降血压、解热镇痛、镇静、降血糖、促进胆酸分泌、抗过敏、保肝、降血脂、抗癌、抗氧化、美容等方面的药理作用。

桔梗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现今在止咳散的基础上研制了“桔梗咳百饮”,治疗外感咳嗽,疗效显着。用桔梗制成的“化痰丸”在临床上对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扁桃腺炎和吸烟过多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疗效确切。此外,还研制了“桔葛苍耳煎”,可以有效地治疗鼻渊。

【食物疗法】

桔梗食用,在朝鲜、韩国、日本以及我国东北地区,人们食用桔梗的习惯十分普遍。桔梗菜为韩国的传统名菜,不仅味美可口,而且有医疗保健之功效。韩国人素有食用鲜桔梗的习俗,在韩国超级市场等处常有小包装的保鲜、冷藏或腌制桔梗出售,是韩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种菜肴。近年来,国内不少企业也加入到桔梗开发行列,在桔梗菜的基础上开发干桔梗丝、桔梗果脯、桔梗饮料等系列产品。桔梗的食用方法有很多种,传统的食用方法是将桔梗加工成为咸菜、凉拌菜等。下面介绍几款桔梗食谱:

1.桔梗茶(《民间验方》)取桔梗10克,蜂蜜适量。将桔梗择净,放入茶杯中,纳入蜂蜜,冲入沸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饮服,每日1剂。此茶具化痰利咽之功效。适于慢性咽炎,咽痒不适,干咳者服用。

2.桔梗汤(《太平惠民方》)取桔梗10克,甘草6克。将两者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服,每日1剂。此汤具清热化痰之功效。适于肺痈者服用。

3.桔梗冬瓜汤(《中国益寿食谱》)取冬瓜150克,杏仁10克,桔梗9克,甘草6克,食油、食盐、大蒜、葱、酱油、味精各适量。将冬瓜洗净、切块,放入锅中,加入食油、食盐煸炒后,加适量清水,下杏仁、桔梗、甘草一并煎煮,至熟后,以食盐、大蒜等调料调味即成。每日1剂,佐餐服食。

此汤适于急性支气管炎患者服用。

4.桔梗百部萝卜汤(《民间验方》)取白萝卜1个,生姜3块,百部10克,桔梗6克。将白萝卜、生姜、百部、桔梗切片置锅内。加水1碗,煮沸20分钟,去渣,加入蜂蜜,趁热代茶频饮。适用于春天气候干燥引起的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等“上火”症状。

5.桔梗粥(《食品与健康》)取桔梗10克,大米100克。

将桔梗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即成,每日1剂。此粥具化痰止咳之功效。适于肺热咳嗽,痰黄黏稠,干咳难咯者服用。

高良姜

本品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台湾等地,夏末秋初采挖。又名高凉姜、良姜、蛮姜、小良姜、海良姜、风姜等。本品呈圆柱形,多弯曲,有分枝,长5~9厘米,直径1~1.5厘米。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有细密的纵皱纹及灰棕色的波状环节,节间长0.2~1厘米,一面有圆形的根痕。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灰棕色或红棕色,纤维性,中柱约占1/3。气香,味辛辣。

《本草汇言》记载:“祛寒湿、温脾胃之药也。若老人脾肾虚寒,泄泻自利,妇人心胃暴痛,因气怒、寒痰者,此药辛热纯阳,除一切沉寒痼冷,功与桂、附同等。”《本草正义》

记载:“良姜大辛大温,洁古谓辛热纯阳,故专主中宫真寒重症。”《名医别录》记载:“独以治胃冷气逆,霍乱腹痛者,正以霍乱皆中气大寒,忽然暴仆,俄顷之间,胸腹绞痛,上吐下泻,即四肢冰冷,面唇舌色淡白如纸,脉伏不见,冷汗如油……”《千金方》记载:“治卒心腹绞痛如刺,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忍,高良姜五两,厚朴二两,当归、桂心各三两,上四味,以水一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三服,日二。若一服痛止,便停,不须服,若强人为二服,劣人分三服。”现代中医认为,高良姜具有温胃散寒,消食止痛之功。

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内服煎汤,用量3~6克。

阴虚有热者,若伤暑泄泻、实热腹痛者禁服。

【现代研究】

高良姜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二芳基庚烷类、甾醇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如茎含有高良姜素、高良姜酚、山柰素、斛皮素、桉叶素、桂皮酸甲脂等。另含多糖、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

现代药理作用表明,高良姜的辛辣成分有温脾胃、祛风寒、行气止痛的作用。高良姜可通过促进体内胰腺分泌胰岛素而实现降血糖作用。黄酮醇类化合物,如山柰素-4-甲醚、高良姜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对自由基生成的抑制率达99%。黄酮醇和二芳基庚醇类化合物还具有抗癌作用。多糖类成分具有免疫促进作用。高良姜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抑制促癌物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诱发水肿的作用。高良姜素和山奈素两者混合晶体和单晶均有镇痛和止呕的药理作用。另外,高良姜还具有促进渗透性、促进消化、抗溃疡、抗腹泻、利胆、镇痛、抗炎、抗缺氧、抗凝、抗血栓形成等多种药理作用,最近有研究发现,它还有一定的抗免疫缺陷病毒(HIV)功能。

现今临床所用开发的中成药有“良附丸”、“良附微乳口服液”、“高良姜配方颗粒”等。

【食物疗法】

高良姜的食用方法多样,可以做药粥、汤、饭、酒等。

还可以用于香料(制作印度香)。下面介绍几款高良姜食谱:

1.高良姜酒(《民间验方》)取高良姜70克,藿香50克,黄酒500毫升。先将高良姜用火炙出焦香,打碎,藿香切碎,置砂锅中,加入黄酒,煮至3~4沸,过滤去渣即成。本品具暖胃散寒,芳香化浊,理气止痛之功效。适于胃寒呕吐,脘腹冷痛,霍乱吐痢者服用。

2.良姜炖鸡块(《饮膳正要》)取雄鸡1只,良姜、苹果各6克,橘皮、胡椒各3克,葱、酱油、食盐、醋各适量。

先将雄鸡杀后去毛及内脏,洗净切块,取良姜、苹果、橘皮、胡椒用纱布包好,与鸡块一起放入锅内,加葱、酱油、食盐、醋和水适量,小火炖烂。佐餐服用。本品具散寒,止痛,养胃之功效。

3.高良姜粥(《养老奉亲》)高良姜2两(切片,以水2升,煎取1升半汁),青粱米4合(研淘)。以姜汁煮粥,空腹食之,日服1次。适于老人冷气,心痛郁结,两胁胀满者服用。

4.高良姜陈皮粥(《民间验方》)取高良姜25克(切片),陈皮5克,粳米、水适量。一起放入锅中煮粥。每日2次,每次2碗。适于腹痛者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