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吼不叫的家教智慧
2873500000003

第3章 孩子的暴脾气都是父母吼出来的(2)

相同的,孩子出错、成绩退步时,父母也不应大动肝火。父母的怒火会令孩子心生恐惧,而且父母的强烈反应也会在无形中向孩子传递一个讯息,表现不好就要受到惩罚。人生起起伏伏,有高有低,孩子的表现、成绩也是如此,所以父母不应该苛求太多。孩子只要努力过就行了,成绩或者是表现有所提高,那是对孩子那一段时间的肯定,没有的话,那就说明还有提高的空间。

学会制怒不是说说就能够达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不是想要就能够要的,这些要靠长期的积累,父母不要让自己的眼光老盯着错误和缺点不放,而是要想那些错误和缺点都无关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学会改正。

本节家教智慧

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因此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表现。父母心态平和,对待孩子不凶不吼,平心静气地和孩子交流他们的问题,共同想出解决的办法,这样孩子就会乖乖地听父母话。父母不吼不叫,孩子自然会明白吵闹吼叫是不会影响父母的决定的。在父母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下,孩子也不会用吼叫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不吼不叫,心态平和,父母与孩子双方都会变得理智。

3.理解孩子的坏脾气

新加坡儿童行为研究学会发表文章称:儿童在一岁之后就会懂得发脾气。一旦外界事情发展不如自己的意,孩子就会通过大声哭闹,摔东西,打滚等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这种“大动肝火”的发脾气行为不只是针对外人,有时候还会针对自己。比如说要拿东西时,因为手不够长,孩子就会发脾气。此时孩子发脾气是自己意欲成长的表现,当极力想要做某件事情,但事实却使得孩子满足不了自己的这种愿望时,孩子的心灵就会变得慌乱起来,这种慌乱会通过情绪上的起伏来表现出来。他们希望父母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满足不了,孩子就会通过发脾的方式气来宣泄心中的不满。孩子在想要得到什么却得不到时,就会大喊大闹,大发脾气,甚至是当街打滚,而这时父母为了不丢面子往往都会选择满足孩子的愿望。父母的这种屈从无疑是在给孩子释放一个讯息:只要哭闹,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越来越得寸进尺,脾气也会变得越来越坏,家长也难以管教。

史密斯太太四岁的女儿露西非常喜欢哭闹,大人一有不合她意的行为就会引来她的大喊大闹。以前史密斯夫妇因为只有这一个女儿而对她百般迁就,不予制止她随意发脾气的习惯,结果露西就变得越来越爱哭闹,发脾气也越来越随意。看着露西有往不服从大人管教的方向发展,史密斯夫妇就决定好好地教育她。史密斯夫妇教育露西有什么要求,一定要讲出充足的理由来,只要讲出的理由合理就给以满足。相反的,如果不讲理地随意发脾气,那么就算理由充分也不会给以答应。

这天,露西又发脾气了。原来,史密斯太大太让她先练弹钢琴,而且一定要练满一个小时之后才能玩玩具。可是露西还没练到十分钟就没有耐心了,吵着闹着要去玩。史密斯太太就和她讲要养成先学习再玩闹的好习惯,但是露西并不听妈妈的教导,还发起脾气来,朝着史密斯太太又吼又叫。

这时,史密斯太太见女儿听不进大人讲的道理,就马上对她说:“你今天不能玩玩具了!”。露西一听,反而闹得更凶,还朝着史密斯太太扔东西。史密斯太太看着女儿的反应,立马将惩罚加重:“你明天也不能玩玩具了!”到了第二天,露西找遍所有房间都没有看到玩具的影子,露西本来又想发脾气的,但是想到妈妈可能会让自己再也玩不到玩具就克制住了自己的脾气。从这以后,露西再也没有采取这种无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要求了。

很明显,孩子不是天生就是坏脾气的,坏脾气都是父母惯出来的。英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托马斯·怀特指出,孩子的行为不论好坏,只要得到了父母的赞赏或认同,就会使这一行为在孩子的头脑中得到强化,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自然会做出相同的反应。当孩子第一次通过发脾气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下一次遇到想要什么东西父母不给的情况,孩子就会采用发脾气的手段来威胁父母,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孩子自然会养成一个坏脾气。所以,对于这点,父母应该给予理解,也应该从中得到教训,加以改正。

小孩子发脾气有很多类型,家长只有区分好其中的差别,才能更好的解决孩子乱发脾气的困扰。孩子的坏脾气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方面

孩子在非常疲惫或者不明白别人的行为时,就很容易发脾气,很多情况下孩子会通过哭闹和扔东西的方式来发泄脾气。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行为,不能不管不问地就去责骂。此时正确的反应或者是应对方式就是及时安排孩子小睡或者给予解释。如果这两种方式都不管用,家长就要想办法先让孩子安静下来,然后上前问清楚为什么会发脾气,进而安慰、鼓励孩子,给他提供帮助。如果以上皆不奏效,那么家长就应该学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去做些其他事情,如此就可以从这种状态中解脱出来。

(2)寻求父母的关注

有时候,家长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孩子的感受,不能抽空陪同孩子玩闹,孩子就会误认为父母不喜欢自己了,进而会用发脾气的方式来掩盖自己的恐慌。孩子发了脾气的,家长就会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上前与孩子交谈,这个时候孩子目的就达到了,那下一次孩子想要和家长玩,或者家长出门不准备带他时,他就会采用哭闹的方式来引起父母的注意,进而实现自己的目的。在这些情况下,家长需要对孩子笑,平息孩子激动的心情,对孩子说自己在乎他,并且把他孩子放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让孩子发完脾气,等孩子平静下来,再上前与他交谈。

(3)生理方面

当孩子还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只能通过自己的表情、哭喊来传达自己的感受。孩子饿了的时候,如果父母没有及时给他食物,他就会通过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孩子身体不舒服时,也会通过发脾气的方式来引起家长的注意,进而帮助孩子解除这种不适感。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一定要冷静下来,尽量抱住孩子,让孩子感到安全,抱住孩子还可以防止他伤害自己或他人。等孩子平静之后,父母就要认真听取孩子的烦恼,并且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孩子一旦发脾气,家长要做到以下事情:首先,弄清楚孩子发脾气的原因;然后尽量从孩子的角度看待引起孩子发脾气的事情;再次,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能够急躁,要把控住自己,在必要的时候给孩子让步,但是让步要有理、有利、有节,让步也不能够过大,过于频繁,否则,就很有可能会让孩子养成用发脾气的方法来与家长讨价还价的习惯。

如果孩子4至5岁的时候还随意发脾气,此时自己一定不要跟着生气。父母可以选择告诉孩子自己是如何疲劳和心烦,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父母带来多大的困扰。不能对孩子进行身体或口头上的侵犯,一定要耐心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因为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

本节家教智慧

成年人都不能避免发脾气的情况出现,就更不能强求不懂事的孩子懂得克制自己。孩子发脾气,家长的应对会引发孩子的一系列反应。孩子发脾气是其意欲增长的体现,作为父母要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在孩子想自己尝试做的时候就让大胆放手让孩子做。而且,如果孩子因为达不到自己的意愿而又吼又叫时,父母应该若无其事地应付过去。先理解孩子的坏脾气,然后再予以解决。

4.允许孩子发点小脾气,小脾气让身心更健康

孩子在众人面前大发脾气,会让父母觉得很没有面子,出于对面子的考虑,父母都会尽力地压制孩子不好的行为。通常情况下,孩子在众人面前的异常反应会引起父母的强烈反感,而父母在发泄怒火时,却很少会顾及到孩子那个时候的心情和情感需要,久而久之,就会影响父母与子女的感情和睦。

其实,父母当众教训孩子的行为是不对的,作为一个明白事理的成人,父母脑海中有一套自己的行为标准,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最好不做。在感情上,父母心中也把控得清楚,什么样的情感适宜什么样的场合,什么样的情感发泄出来会带来不好的后果。然而,父母却不能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孩子还没有形成掌控自己的概念。比如说,孩子在两至三岁的时候,喜欢发脾气是很正常的,父母不应该责骂孩子。这是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不懂事,自制能力差,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来发泄自己的情感,所以发脾气就成了他们的第一选择。父母不让他们发脾气的原因他们也理解不了。但是如果到了四至五岁,孩子还随意的发脾气,那父母就要反省下是不是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可以明白比较浅显的道理,而且也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

妞妞是一个十分固执的孩子,什么事情一旦自认定,就一定会做到,旁人不能够影响分毫。和妈妈一起去逛街,看到了喜欢的玩具就一定得得到,不管妈妈答不答应给她买。如果妈妈不给她买的话,她就会大发脾气,不管在什么场所都如此。对于妞妞固执的性格,妈妈十分烦恼,总是要提防她随时随地的发脾气。

为此,妈妈特地去咨询了儿童教育专家董琪教授。妈妈对专家说:“我家妞妞平常都很乖的,就是一不顺她心,就会发脾气,总么劝都不行,真是让人烦恼!”

董教授对她说:“孩子发脾气是正常的情感宣泄,作为家长要允许孩子发点小脾气,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孩子发脾气的原因,还要想办法安抚孩子,不能和孩子硬着来,也不能一味的顺从孩子。”

听完董教授的劝告之后,妈妈回去留心观察了下妞妞发脾气时的场景。原来,妞妞总是在父母不耐心或者有愤怒的表情之后就开始发脾气,而且很难被劝服。妈妈听从董教授的建议,并且看了一些董教授推荐的育儿书之后,理解到孩子也有归属感的需要,妈妈不禁幡然醒悟。妞妞看到父母发脾气,可能是害怕爸爸妈妈不要自己,并且产生恐惧感,然后借发脾气来宣泄自己的害怕。

妈妈找到原因之后就有了一个大致的对策。有一次,妞妞又发脾气了,这次妈妈没有表现出丁点的厌烦,也没有不问缘由地就大家呵斥,反而是抱紧妞妞,对她说:“妞妞,妈妈的好孩子,妈妈知道你难过,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难过吗?”问完之后,妞妞止住了怒火,犹豫地说道:“妈妈,你刚刚好生气,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妈妈听后,会然一笑,接着抱了抱妞妞,说道“傻孩子,妈妈怎么会不喜欢你呢?妈妈爱你都来不及呢!妈妈刚刚心情不好,才会对你态度不对,但是妈妈是很喜欢妞妞的,妞妞要相信妈妈。”从此以后,每当妞妞要发脾气的时候,妈妈就对她说妈妈很爱妞妞,这样说了之后,妞妞就变得平静了许多,也不会再随意发脾气了。

孩子发脾气,不仅损伤了自己的情绪和身体状态,还会让父母变得焦虑不堪,父母由于不能使孩子平息下来,就会采用吼叫等不理智的方法命令孩子平静下来。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对父母与子女都不利。父母一定要找出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并且要极力的劝服孩子,只有“对症下药”,孩子才不会随意发脾气。在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时,父母要注意以下方面:

(1)允许孩子发发小脾气

当孩子处于盛怒的状态中时,父母不要阻止其宣泄情感。强行要求孩子不发脾气,打断他的宣泄会让孩子将怒火积郁在心中,长期如此对孩子的健康不益,等孩子发完脾气之后,平心静气地和孩子交谈。在孩子发泄怒火的时候,父母最好不要表现出不耐烦或者厌烦的表情,这样只会令孩子怒火更盛。此时,父母应该用理解的态度对待处于怒火中的孩子,看着他,静静等他发泄完。这样做无疑是在给孩子发出一个讯息:父母很关注,父母也很在意你的感觉情绪。

美国心理研究学会发布报告称:当人感到愤怒想发脾气时,应该及时宣泄出来,这样有利于自己的身体,也会使自己更容易长寿。如果有怒气而不发泄就会导致身体受到伤害。有气不发一方面损害心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并引起内分泌的变化。所以,合理的发泄怒火能够降低情绪对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由此可见,允许孩子发点小脾气,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益于宣泄心中的负面情绪。

(2)让孩子有适合的发泄机会

父母发现孩子有发脾气的倾向时,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把心中的不快吐露出来,弄清楚什么事情困扰孩子之后,父母要尽量帮助孩子摆脱这种烦恼。如果交谈之后还是不能够阻止孩子发脾气,那么就让孩子将脾气发出来。家长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不予理睬,让孩子自己冷静下来。或者家长可以选择让孩子适当的发泄方式。比如让孩子通过做运动来发泄怒火,这样不仅可以将怒火宣泄出来,还有利于身心健康。还可以让孩子唱歌,选择去KTV这类的地方唱歌,这样在唱的过程中,孩子会忘记烦恼,脾气自然也就随之发泄完了。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不要立刻阻止,等孩子发完脾气再进行疏导。

孩子处于疲劳或者是饥饿状态时,特别容易发脾气,父母在这个时候应该让孩子发泄出来,然后再加以解决。但是孩子因为心理需要而发脾气时,家长们却没有学会正确处理。父母能否正确处理,对于孩子将来会不会乱发脾气有很大的影响。此时,父母应该培养他们正确发泄怒火的方式,诸如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习乐器,绘画,下棋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还可以减低由于满足不了心理需要而产生的脾气。

(3)孩子发脾气时,父母态度要一致

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的态度也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们习惯有人扮红脸,有人扮白脸,有人不予理睬,有人上前哄劝,也有人赶紧离开孩子,对待孩子的怒火,家长态度不统一会给孩子带来不小的困扰。家长不能分成几派,更加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大加争吵,在应对孩子发脾气这件事情上,家长态度一定要一致,彼此要沟通好,一旦孩子大哭大闹起来,家长也可以用态度一致的表现让孩子知道自己这样做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