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吼不叫的家教智慧
2873500000009

第9章 你和孩子没办法沟通都是你吼出来的(3)

袁枚最近很是焦心,女儿已经两天没有和她讲话了,不管怎么哄都没用。原来是前段时间她看女儿学习态度不对,在上课的时候老爱和同学讲话,导致人家家长都投诉到她这儿来了。其实女儿是个聪明的孩子,但就是不喜欢规矩,上课老爱做小动作,让老师很是头疼。她知道女儿一直很想去动物园看小猴子,就许诺她只要她这个月好好学习,上课不要打扰别人,不要搞小动作,月考成绩进了班上前十名,就带她去动物园玩。这个礼拜月考成绩出来了,女儿不负众望,进了全班前十名,班主任也说她多动症的毛病有所改善。袁枚很开心,但是因为最近业务量增多,她忙得焦头烂额,就把答应女儿的事给忘了。

星期天一大早,女儿就起床来到她的房门前,“妈妈,妈妈,快起床,我已经准备好了。”袁枚很是纳闷,这么大清早的,女儿很是反常。袁枚打开房门:“宝贝,怎么了?”“你答应只要我上课认真听讲,考上班上前十名就带我去动物园玩的,快点起来,我们出发了。”女儿眉飞色舞地说,袁枚这才想起这件事,但昨晚加班太晚,她实在是太累了,况且天气还不好,她就更不愿出去了。“宝贝,今天天气预报说会下暴雨,动物园会关门的,我们下次去吧。”女儿一听就不乐意了,对着袁枚大吼大叫,“你说话不算话,我不跟你玩了。”接着跑回房间把自己闷在里面。袁枚一开始也没太在意,吃早餐的时候叫她,她不应,中餐、晚餐也是只吃一点点就回房间去了,一整天不跟她说话。本来以为第二天情况会好转,毕竟是个孩子,很容易就忘记的,但第二天起床之后,女儿还是不跟她交流,任凭她说什么,她都像听不见一样,袁枚生气又吼了她几句,这更加剧了母女之间的关系恶化,女儿竟跑到同学家住去了,袁枚这下慌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袁枚的一位同学是心理医生,她告诉袁枚,“孩子比你想象的要重视诺言,她会记得大人说过的每一句话,并当作行为准则来执行。和孩子的相处要重视约定的力量,不要让孩子对你失望。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下诺言就一定要遵守,这样才会让亲子关系持续健康发展。家长只有以身作则孩子才会信任你,让家长与子女的关系更加和谐。”听完这番话后,袁枚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她赶紧向孩子赔礼道歉,隔天就带她去动物园游玩,女儿此行非常开心,母女关系也改善了很多,甚至比以前还要亲密。

有的时候,孩子并不是较真,而是父母给了他太大的期望,但最终却让他失望。所以,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千万不要随便许诺,因为孩子会记在心里,一旦许下承诺,就一定要努力遵守。很多时刻,并不是孩子故意撒泼、耍赖,而是做父母的没有重视和孩子之间的约定,导致沟通失败。

承诺是金,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在和孩子沟通过程中,家长更要重视和孩子说过的每一句话,并积极履行它。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并发展和谐的关系,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思想品格。父母在和孩子相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父母应做到言行一致

要想改善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父母就更应该做到言行一致。在和孩子沟通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轻易许诺,一旦许诺就要信守承诺。孩子的记忆力比大人想象的要好,大人说过的每一句诺言,他们都会牢记于心。如果父母时常不言行一致,不重视和孩子之间的约定,就会让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影响亲子关系。孩子都是善于模仿的,他们很容易受到某种行为的暗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来说影响甚大。如果父母经常不履行约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受到暗示,跟着模仿起来,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2)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遵守和他人的约定,不喜欢孩子撒谎,但是很多孩子却当面一个样,背后一个样。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父母总是又气又急,情急之下就会对孩子大吼大叫,但是这种方式,往往不会起到好的效果,可能还会引起孩子对父母的反感,更不愿意听从父母的话。父母应当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告诉孩子诚信的重要性。父母也可以借助实例、讲故事的形式树立孩子的诚信意识,让孩子明白诚信对一个人的一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教会他重视和他人的约定。

(3)不要轻许诺,要重承诺

在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父母经常为了激励孩子好好学习,就轻易许下诺言,说要是你怎样,我就会怎样奖励你。但很多时候孩子为了得到奖励,努力达到了父母的期望,但父母却忘了答应孩子的事,长此以往就会引发亲子关系的恶化。做父母的一定要明白,孩子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糊弄的,既然许下了承诺,就应当遵守约定,只有自己重视约定,孩子才会跟着遵守。

本节家教智慧

美国著名教育学专家戴维·伯恩说过:“父母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都有着重要影响,孩子好模仿,这就要求父母在和孩子沟通过程中,要重视和孩子的约定,不要轻易许诺;一旦承诺,自己就要以身作则,尽量去实践诺言,这样孩子才会相信你,亲子关系才会以良好的势头发展下去。

6.给孩子一次争辩的机会

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大多采取“大人说话小孩听”的方式,父母总觉得孩子没有长大,没有形成独立的意识,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因此总喜欢替孩子做主,帮孩子拿主意,而不是征求孩子的意见。这样的话,易造成孩子对父母的厌恶,面和心不合,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儿童心理学家皮儿杰认为,能够与父母争辩的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更加自信、有创造力和合群。

在生活中,孩子犯了错,父母首先采取的方式就是严厉责问,对孩子大吼大叫,这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以及对父母的反感。很多事情,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一样,没有了解事情的始末,是不能妄下定论的。而现如今,许多父母在孩子出问题时,都喜欢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孩子,不给孩子争辩的机会,这更容易导致孩子不愿跟父母沟通,进而出现沟通危机。

大吼大叫的沟通方式,会加剧亲子关系的恶化,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对孩子大吼大叫。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作为,正因为如此,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孩子令其失望,亲子关系就会陷入困境。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孩子反驳,甚至顶撞自己,面对孩子的争辩,许多父母都感觉无可奈何,觉得自己的苦心白费了,孩子压根就不懂,伤心难过之余对孩子严加管教,这更是在无形中拉远了他们跟孩子的距离,孩子有事也不跟他们分享。明辨是非的父母懂得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给孩子争辩的机会,让孩子有说出苦衷的机会,这样才有助于自己帮助孩子找出问题的根源,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个性。

兔妈妈生了一对很可爱的双胞胎女儿,兔爸爸很是开心,逢人就炫耀。兔宝宝越长越大,每天只知道玩耍,弄得满身都是泥巴,兔爸爸很是生气,觉得自己的两个女儿很不争气,也不觉得她们可爱、漂亮了。别人家的小孩都会弹钢琴、唱歌、跳舞,自己家的两个女儿只顾每天贪玩,学习成绩也不好。

有一天,兔爸爸路过一条清澈的小河,看到邻居家的熊宝宝坐在河边画画,走上前去看了看,发现熊宝宝的画画得特别棒,画上的蝴蝶就像活的一样,心里羡慕得不得了,“要是我们家的两个女儿也能画得这么漂亮该多好啊。”他想,回到家里,兔爸爸就跟兔妈妈商量说送兔宝宝去学画画,“总不能什么都落后别人吧。”兔爸爸说道。就这样,兔宝宝就被送到幼儿园学画画了。兔爸爸是个专制的人,不允许别人反驳他,兔宝宝在无声的抗议中开始了痛苦的学画生涯。谁知道,兔宝宝在绘画的方面根本就没有天赋,学了一年都没有什么好作品,依然是森林里的最后一名。兔爸爸觉得非常丢脸,每次看到兔宝宝的绘画成绩,就劈头盖脸地一通指责,而不允许孩子们辩解。后来,兔爸爸觉得兔宝宝不是画画的料,就希望她们能学点别的,他看到孔雀宝宝跳舞十分厉害,就想让自己的女儿也去学习,兔宝宝刚从画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哪里肯再学,就想跟兔爸爸争辩,可谁知刚开口,就被骂了,于是又不得不开始了舞蹈生涯。可是,学跳舞也学了一年,兔宝宝还是不长进,跳不出和孔雀宝宝那样优美的舞蹈,兔爸爸很是生气,不由分说把她们关在家里不让出去了。就这样久而久之,兔宝宝越来越怕兔爸爸,什么事情都不跟他交流。兔子爸爸百思不得其解,自己要女儿们学画画、学跳舞是要她们好,希望她们能有一技之长,将来到社会上,也不至于饿死,怎么她们就不能理解自己呢?

兔爸爸无奈之下去找了心理医生猪先生,猪先生告诉他,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有他们自己喜欢的事物,家长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只是起着引导作用,并不是帮他们做决定,掌控他们的人生。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也要适当地听取孩子的意见,给孩子争辩的机会,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也能有效缓和亲子关系。兔爸爸觉得很有道理,回到家后,把两个女儿叫到跟前,“你们有什么意见可以跟爸爸说,爸爸以后不会动不动就对你们大吼大叫了。”兔宝宝很是惊讶,还是不敢开口,兔爸爸便耐着性子又说了一遍“爸爸保证以后绝对不会再逼你们做你们不喜欢的事情了。”兔宝宝看爸爸态度这么诚恳,就你一言我一语把心中的不快全部倒了出来,“我不喜欢画画,太枯燥无味,不是我们不努力学习,是真的没有这个天分。”“我也不喜欢跳舞,每天踮起脚尖,脚都疼死了。”“我们喜欢跑步,奔跑才是我们的强项。”兔爸爸经过和女儿们的详谈之后,决定给女儿们机会,让她们学习跑步,没想到跑步真的是女儿们的强项,在每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中,兔宝宝冠军,到最后他们甚至还获得了长跑冠军的称号,兔爸爸走到哪都觉得面子十足。从此以后,兔爸爸再也不事事给女儿做决定,帮女儿安排她们的人生,而是跟女儿沟通协商,听取她们的意见,让她们有争辩的机会,这样一来,他们的父女关系改善了很多,兔爸爸十分开心。

心理学家认为,争辩能够帮助孩子变得自信和独立。在争辩的过程中,孩子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重视,更好地表现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这时父母要做的不是无情地打断,而是耐心地聆听孩子的辩解,给他们机会去证明自己。但如果孩子进入争辩的误区,也要适时引导他们走出误区。允许孩子争辩,不压制孩子反驳,这才是为人父母应当做的。给孩子一次争辩的机会,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心声,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才能让孩子和自己的关系更进一步。父母应该这么做:

第一,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争辩是孩子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父母都不允许孩子跟自己顶嘴,觉得孩子还没长大,还不懂人情世故,父母的话就是圣旨,孩子必须言听计从。在这种教育体制下长大的孩子,易引发对父母的不满情绪,即便是犯了错误也不敢跟家人诉说,因为怕受责备。因此,父母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给孩子争辩的机会,让孩子把内心的真情实感说出来。

第二,给孩子表达内心情感的机会

聪明的父母会在和孩子沟通时,悉心听取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把内心表达出来,等孩子说完之后,再给他们分析情况,权衡利弊,提出解决的方案,让他们自己做主。孩子在争辩的时候,往往是最认真的时候,这对启发他们的思维有重大帮助,父母应当充分给予孩子表达内心情感的机会,增强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交能力。

第三,不要打断孩子说话

父母在和孩子沟通过程中,容易打断孩子的话,最终导致沟通失败,亲子关系破裂。孩子在和父母争辩时,很多父母都会觉得自己的面子受到伤害,总是在孩子刚开口时就打断他们说话,不给孩子争辩的权力,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再愿意开口,因为没人会听他讲。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不要打断孩子讲话,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然后再进行有效沟通。

本节家教智慧

德国汉堡心理学家说过:“两代人的争辩,对于下一代人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由此可见,允许孩子争辩是件有益的事,可以让孩子变得自信独立,也可以让孩子更清楚地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可以缓解家庭气氛,缓和亲子关系,可以让孩子赢得漂亮的人生。因此,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要给孩子一次争辩的机会,让孩子勇敢表达自己。

7.不要盲目地溺爱孩子

溺爱孩子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父母因为家中只有一个孩子,就对孩子特别宠溺,孩子说什么都依,过分地宠爱。这就导致很多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恶习。父母在和孩子进行沟通时,也经常会因为宠溺而对孩子言听计从,哪怕是不合理的要求,也会想法设法满足他们,这就容易导致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因为过分溺爱,一旦拒绝孩子的要求,就会造成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失败。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觉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是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大多数父母都在抱怨:为什么大人说话小孩总不愿听呢?我们明明是为他们好,为什么他们就是不理解呢?父母总是在责怪孩子,好像孩子不听话是孩子自身原因造成的,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一样。其实,父母才是真正的元凶,因为从小太过宠溺,长大之后孩子就会更加叛逆,特别是在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达到顶峰,父母常常为此头疼不已。沟通不成,不能全怪孩子,父母也得好好反省,是不是自身原因造成的。

一般来说,成长在过分溺爱的家庭里的孩子,都比较任性,做事情也比较没有主见,有时父母对他们无奈地大吼大叫,他们甚至会反抗父母,更有甚者会离家出走,所以父母都对此颇感忧心。溺爱会让孩子变得无情,削弱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教育专家呼吁广大父母:爱孩子要理智,不要溺爱,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巨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