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奇效偏方治顽疾
2877800000008

第8章 脾胃系病证(2)

半夏、生姜有显着的镇呕作用,半夏还能止咳;陈皮对胃及肠运动均有直接抑制作用,能促进祛痰;茯苓有镇静作用。诸药共用达到镇呕、镇静、祛痰等目的,可以治疗癔球症等病证。

胃寒呕吐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炒半夏60克,藿香叶30克,丁香树皮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12克,水200毫升,生姜7片,煎至100毫升,饭后服,每日2次。

功效:燥湿化痰,温胃止呕。

主治:胃寒呕逆。进食后不久突然发生呕吐,呕吐并不费力,大便溏薄,饮食不佳,神疲乏力,畏寒肢冷。

说明: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藿香叶芳香化湿、和胃止呕;丁香树皮温中止呕;生姜辛散温通、温中止呕。该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呕吐,本病可伴有癔病色彩,多数在受不良的精神刺激后产生。此外,本方还可用于急性胃炎、幽门梗阻、十二指肠壅积症、消化性溃疡等见呕吐者。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半夏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能对抗心律失常,对多原因所致的胃溃疡有显着的防治作用;藿香叶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对胃肠有解痉作用,且有防腐和抗菌作用;生姜有镇呕、抗菌、抗溃疡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保护胃黏膜。诸药共用达到镇呕、解痉,促进消化力等目的,可以治疗功能性呕吐等病证。

旋覆代赭散《集验良方》

组成:旋覆花9克,代赭石3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白开水调服。每日1-2次。

功效:降逆止噫。

主治: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亦治呕吐。

说明:方中旋覆花降逆通滞、止呕止噫;代赭石重镇降逆。该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神经性嗳气,本病多伴有癔病色彩。此外,本方还可用于急性胃炎、幽门梗阻、十二指肠壅积症、消化性溃疡等见呕吐者。根据现代药理研究:代赭石可使肠蠕动亢进,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可以治疗神经性嗳气等病证。

三白汤《东医宝鉴》

组成:白术4.5克,白茯苓4.5克,白芍4.5克,炙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健脾益气,柔肝止泻。

主治:腹痛,肠鸣,水样腹泻,泻后痛减,脘痞胸闷,或伴胁肋胀满,或平素性情急躁,嗳气少食,舌边红,脉弦。

说明:方中白术益气健脾、燥湿止泻;白茯苓淡渗利湿、健脾止泻;白芍柔肝理脾;炙甘草补脾益气,合白芍缓急止痛。该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肠易激综合征(以腹泻为主)等病,本病病理生理目前尚不很清楚,表现为胃肠动力紊乱和内脏感觉异常,可能与精神心理、肠道感染、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此外,本方还可用于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病见腹痛腹泻者。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白术能调节肠管运动,增加胆汁分泌;白芍对平滑肌有抑制或解痉作用,具明显镇痛作用,且有抗菌作用;茯苓、甘草能抑制肠管平滑肌运动,甘草还能促进胰液分泌;白术、甘草、白芍均具抗溃疡作用。诸药共用达到调节肠管运动、促进消化及镇痛等目的,可以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等病证。

硝菔通结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净朴硝120克,鲜莱菔1000克。

用法:将莱菔切片,同朴硝和水煮之。初次煮,用莱菔片500克,水2500毫升,煮至莱菔烂熟捞出。就其余汤,再入莱菔500克,如此煮5次,约得浓汁一大碗,顿服之。

若不能顿服者,先饮一半,停1小时,再温饮一半,大便即通。

若脉虚甚,不任通下者,加人参10克,另炖同服。

功效:泄热润燥,下气通结。

主治:大便燥结久不通,身体兼羸弱。腹部胀满,按之痛甚,面赤,口渴欲饮冷,口臭,唇疮,小便短赤,苔微黄腻,脉滑略数。

说明:方中朴硝(芒硝)性寒泄热、味咸润燥、软坚通结;莱菔甘温下气消积除胀、缓朴硝之药力。该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肠易激综合征(以便秘为主),以及功能性便秘等病。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芒硝所含主要成分硫酸钠,其硫酸根离子不易被肠壁吸收,存留肠内形成高渗状态,阻止肠内水分的吸收,使肠内容积增大,引起机械刺激,促进肠蠕动而致泻,可以治疗大便燥结久不通兼身体羸弱等病证。

大便不通方《医方择要》

组成:松仁30克,八达杏仁30克,榧子30克,核桃仁30克,柏子仁30克。

用法:上药研末,与白糖调和,做饼食。每日10-15克。

功效:润肠通便。

主治:大便多日不解,临厕努挣,难于排出,或大便干结如羊屎,口咽干燥,神疲气祛,脉细弱。

说明:方中松仁气香甘润、润肠通便;杏仁降肺气、润大肠;核桃仁(胡桃仁)补肾温肺、润肠通便;榧子甘润肺燥、润肠通便;柏子仁滋补阴液、润肠通便。该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功能性便秘等病,本病表现为排便频率减少、排便困难或排不尽感、粪便干结坚硬3种排便障碍,可由多种因素引发。此外,本方还可用于肠易激综合征等见燥结便秘者。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杏仁有润滑性通便作用,且有镇痛作用;柏子仁有显着的恢复体力作用。诸药共用达到通便等目的,可以治疗功能性便秘等病证。

地榆芍药汤《医醇賸义》

组成:苍术240克,地榆90克,卷柏90克,芍药90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30克,水煎分2次温服。

功效:燥湿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泻痢脓血,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脘痞呕恶,舌红苔黄腻,脉数或弦数。

说明:方中苍术苦温燥湿、辛香健脾;地榆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涩肠止痢;卷柏祛瘀止血;芍药养血敛阴、柔肝止痛。该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溃疡性结肠炎等病,本病病因目前尚不很明确,主要限于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浅表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此外,本方还可用于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等。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苍术抗肠痉挛,有促进胃肠运动作用;地榆可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能减轻组织水肿,且药物在创面上可形成一层保护膜,而有收敛作用,且对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芍药能提高免疫功能,抑制炎症水肿,有明显的镇痛、解痉作用。诸药共用达到解痉镇痛、减轻炎症水肿等目的,可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等病证。

三物散《圣济总录》

组成:胡黄连、乌梅肉(焙)、灶下土各15克。

用法:上三味,捣箩为散,每次服1克,腊茶清调下,空腹服。每日2-3次。

功效:温中涩肠,兼以清热。

主治:下痢时发时止,日久不愈,大便下血或夹有黏液,腹痛里急,食少,神疲倦怠,舌淡苔薄腻,脉虚数。

说明:方中灶下土(灶心土、伏龙肝)温中止血、涩肠止痢;乌梅味酸而涩、止痢止血;胡黄连清热燥湿、兼制灶下土之性温。该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慢性细菌性痢疾等病,本病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结肠黏膜溃疡性、化脓性炎症所致。此外,本方还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等。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灶下土有缩短凝血时间,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及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等作用;乌梅对多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且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胡黄连对平滑肌痉挛有拮抗作用。诸药共用达到止血、抑菌、解痉等目的,可以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等病证。

生大黄粉《北京医学》

组成:生大黄30克。

用法:上药研成粉末。每次1.5克,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如服药后腹泻次数较多者,可改为每日2次;明显腹痛腹泻时,则停服。同时中等量以上出血,予以补液、禁食1-2日;大量出血时予以补血。

功效: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主治:吐血紫暗或呈咖啡色,甚则鲜红,常混有食物残渣,大便色黑如漆,口干口臭,喜冷饮,或胃脘胀闷灼痛,舌红苔黄,脉滑数。

说明:方中生大黄清热泻火通腑、凉血解毒止血。该方

常用于现代医学的上消化道出血等病,本病的发生多继发于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等。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大黄有明显的促进血液凝固、止血作用,且有抗感染、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作用,可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等病证。

如神汤《卫生家宝》

组成:炮京三棱60克,炮蓬莪术60克,炙甘草60克,陈皮120克,益智仁6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每服3克,入盐点服,每日2-3次,不拘时候。

功效:破瘀行气,健脾和胃。

主治:积聚症块,诸药不能愈者。胃脘疼痛,反复发作,恶心欲吐,饮食减少,或大便溏薄,或时有呕血、便血,色暗淡,神疲乏力,体重减轻,舌淡紫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说明:方中京三棱、蓬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益智仁温脾开胃;陈皮行气健脾、和胃止呕;甘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该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胃癌等病,本病发生可能与饮食习惯、水源、致癌物质、遗传等因素有关。此外,本方

还可用于原发性肝癌、大肠癌等。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莪术对多种癌细胞既有直接破坏作用,又能通过免疫系统使特异性免疫增强而获得免疫保护效应,且有抗溃疡、保肝作用;三棱、莪术均有抗凝作用;益智仁能抑制腹水型肉瘤细胞的增长;陈皮能抑制胃、肠运动;甘草有抗溃疡、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及保肝作用。诸药共用达到抗癌、镇痛目的,可以治疗胃癌等病证。

七圣汤《证治汇补》

组成:半夏、黄连、白蔻、人参、茯苓、竹茹各9克。

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化痰清热,益气通膈。

主治:噎膈。胃脘或胸骨后不适或疼痛,不思饮食,食入不畅,时时呕恶,神疲乏力,五心烦热,咽干,形体消瘦,舌红苔黄腻,脉滑细数。

说明:方中半夏、生姜辛温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黄连苦寒清热燥湿、解毒;白蔻芳香化湿、行气止呕;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人参益气补脾;茯苓渗湿健脾。该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食管癌等病,本病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此外,本方还可用于贲门癌、胃癌等。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半夏有广泛抗肿瘤作用,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黄连能使癌细胞的黄酶含量降低,有抗癌作用;白豆蔻能增进胃肠蠕动、祛除胃肠积气,有良好的芳香健胃、止呕作用;人参、茯苓有抗肿瘤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疲劳;生姜能镇痛、镇吐。诸药共用达到抗癌、止呕及健胃、增强免疫等目的,可以治疗食管癌等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