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奇效偏方治顽疾
2877800000009

第9章 肺系病证(1)

生姜薄荷茶《本草新编》

组成:生姜(捣碎)9克,薄荷6克。

用法:滚水冲泡后饮服。中病即止。

功效:疏风解表。

主治:初伤风感冒,发热恶风,头痛,身痛,鼻流清水,或伴咳嗽、咳痰,脉浮。

说明:方中生姜疏风散寒、发汗解表;薄荷疏风散滞、清利头目。该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病,本病主要由病毒侵犯鼻腔、咽或喉部而引起的急性炎症(少数由细菌感染所致),多在机体防御能力降低时发生。此外,本方还可用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等。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生姜有抑菌、解热、镇痛作用,且能抗过敏、止咳;薄荷有较强的抗病毒、抑菌作用,能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且有祛痰、止咳作用。两药共用达到抗病毒、抑菌、发汗、解热、镇痛等目的,可以治疗初伤风感冒等病证。

荡寒汤《石室秘录》

组成:桂枝3克,甘草3克,陈皮3克,干葛3克。

用法:水煎服。1剂即愈。

功效:疏风散寒,健脾和胃。

主治:伤寒初起,恶寒发热,鼻塞,目痛,头痛,项强,或伴咳嗽、咳痰,脉浮紧。

说明:方中桂枝疏风散寒、解肌发表、温经止痛;干葛(葛根)解肌退热;陈皮理气化滞、健脾和胃;甘草益气补脾、调和诸药。该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流行性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等病。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甘草、桂枝均有抗病毒、抑菌及镇痛作用,甘草还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黏膜及镇咳、祛痰作用,干葛还有降温、解热作用;葛根有明显解热作用,能使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阻力下降;陈皮有抑菌及扩张气管、刺激性祛痰作用。诸药共用达到抗病毒、抑菌、镇痛、解热及保护上呼吸道黏膜等目的,可以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病证。

除湿汤《医宗金鉴》

组成:羌活15克,藁本1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防风10克,苍术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解表祛暑,祛风化湿。

主治:外感暑湿证,身热,微恶风,头痛,四肢困重,或鼻流浊涕,咳嗽痰黏,汗出不畅或胸闷恶心,舌苔薄腻,脉浮濡。

说明:方中羌活、藁本、防风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柴胡、升麻解表退热、升阳化湿;苍术祛风散寒、芳香化湿。

该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等病。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柴胡能抗感冒病毒及增强免疫功能,且能镇咳;羌活、防风有解热、镇痛、抑菌及抗组胺、抗过敏作用,防风还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藁本、柴胡、升麻有解热、降温、镇痛作用。诸药共用达到抗病毒、抑菌、解热、镇痛及增强免疫功能等目的,可以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病证。

石膏银花汤《浙江中医杂志》1988,7:98组成:生石膏(打碎先煎)30克,银花10克,薄荷、蝉衣各10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病重者日服2剂,分4次服。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主治:感冒高热,微恶寒或不恶寒,无汗或汗出不畅,肌肤燥热,头痛身疼,咽痛,可伴咳嗽,苔薄黄,脉浮数。

说明:方中生石膏辛寒解肌透热;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薄荷、蝉衣疏风解表、清利咽喉;生甘草解毒、利咽。

该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流行性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等病。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石膏有解热降温及抗病毒作用,能增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促进吞噬细胞的成熟;银花有广谱抗菌、抗流感病毒及解热作用,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薄荷、蝉衣有解热作用,薄荷还有抑制多种病毒、细菌生长及止咳作用;甘草能抗病毒、抑菌、镇痛,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黏膜。诸药共用达到抗病毒、抑菌、解热、镇痛及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等目的,可以治疗感冒高热等病证。

疏风止嗽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荆芥穗4.5克,苏薄荷3克,光杏仁6克,广橘红2.4克,百部4.5克,清炙草1.8克,紫菀6克,白前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疏风解表,止咳化痰。

主治:重伤风。头痛身热,恶风怕冷,鼻塞声重,咽痒,咳嗽,痰多,色白清稀,舌苔薄白或白滑,脉浮滑。

说明:方中荆芥、薄荷疏风解表;紫菀、百部润肺化痰止咳;白前、杏仁降气化痰止咳;橘红行气化痰,炙甘草、薄荷利咽喉。该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等病,本病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迁延而来或病毒、细菌直接感染而致,也可因物理、化学因素及过敏引起。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荆芥、薄荷、百部、甘草有抗病毒、抑菌作用,荆芥、薄荷还有解热降温作用,荆芥还能对抗气管平滑肌收缩、抑制过敏反应;荆芥、薄荷、白前、紫菀、甘草有祛痰、镇咳作用;百部、杏仁能抑制咳嗽反射、松弛支气管痉挛。诸药共用达到抗病毒、抑菌、解热、镇咳、祛痰及抗过敏等目的,可以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等病证。

二母石膏汤《症因脉治》

组成:知母9克,川贝母9克,石膏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润燥,降火化痰。

主治:外感燥痰之症。发热唇焦,烦渴引饮,喘咳短息,时作时止,吐咳难出,脉洪数。

说明:方中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知母泻火除烦、生津润燥;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该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以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病。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川贝母有镇咳、解痉、祛痰及抑菌作用;石膏、知母有明显的解热降温作用,石膏还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知母还有较广泛的抑菌作用、可减轻实验性结核小鼠的肺病病变。诸药共用达到抑菌、解热及镇咳、祛痰等目的,可以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等病证。

平肺汤《魏氏家藏方》

组成:桔梗(炒)9克,桑白皮(炒)15克,陈皮(炒)9克,半夏(汤泡七次)15克,天南星(炮)12克,干姜12克,人参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食后服。每日1剂。

功效:温肺益气,祛痰止咳。

主治:咳嗽反复发作,咯痰量多,色白多泡沫,畏寒肢冷,气喘,胸闷,心悸,神疲乏力,或伴呕恶,舌淡苔白滑而润,脉沉滑。

说明:方中半夏、天南星味辛性温、燥湿化痰;桔梗宣肺祛痰;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陈皮行气化痰;干姜温肺化饮;人参补肺益气。该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病,本病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在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发生。此外,本方还可用于肺癌等。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半夏、桔梗有明显镇咳作用;天南星、桔梗、陈皮能促进祛痰;人参、桔梗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抗炎、抗过敏;半夏、天南星、桑白皮、人参均能抗肿瘤。诸药共用达到镇咳、祛痰、抗炎及增强免疫等目的,可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等病证。

桑白皮汤《古今医统》

组成: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贝母、山栀子、黄芩、黄连各2.4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20毫升,分次口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泻肺,化痰平喘。

主治:肺经热甚,喘嗽痰多。胸满气粗,烦躁,痰黄或白,稠黏难咯,尿黄赤,口渴欲饮,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说明:方中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半夏、生姜燥湿化痰;苏子、杏仁降气化痰、止咳平喘;贝母清热化痰;山栀子、黄芩、黄连清热泻火、燥湿。该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慢性支气管炎,以及阻塞性肺气肿等病。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桑白皮有止咳、抑菌作用;半夏、浙贝母有明显镇咳、祛痰作用,浙贝母能调节支气管平滑肌;杏仁能抑制呼吸中枢而镇咳平喘,有抗炎、抑菌作用;栀子、黄芩、黄连有较广泛的抑菌作用,黄连对炎症还有抑制作用,黄芩还能缓解气管过敏性收缩、过敏性气喘,且能增强免疫功能。诸药共用达到抑菌、祛痰、镇咳平喘及抗炎、抗过敏等目的,可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等病证。

苏子六安散《医门八法》

组成:陈皮、法半夏、茯苓、苏子、杏仁泥、白芥子各6克,甘草3克。

用法:加生姜3片为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温肺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喘促因寒者。胸部膨满,气短气急,不能平卧,卧则喘甚,咯痰清稀色白,口干不欲饮,舌苔白滑,脉滑。

说明:方中法半夏、白芥子、生姜温肺化痰;苏子、杏仁降气化痰、止咳平喘;陈皮行气化痰;茯苓渗湿健脾;甘草益气祛痰、止咳平喘。该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阻塞性肺气肿等病,本病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由支气管慢性炎症引起痰液潴留及管壁痉挛使气道阻塞,继而导致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膨胀,并伴有肺泡壁破坏。此外,本方

还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等。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半夏、白芥子、陈皮、甘草能促进祛痰;半夏、甘草有明显镇咳作用;杏仁、甘草有平喘、抗菌、抗炎作用,甘草还能抗病毒、抗过敏及保护气管黏膜。诸药共用达到祛痰、镇咳、平喘、抗炎等目的,可以治疗阻塞性肺气肿等病证。

唐郑相国方《医方论》

组成:破故纸500克(酒蒸为末)、胡桃肉1000克(去皮烂研)。

用法:蜜调如饴,每晨酒服30克。不能饮者热水调。

功效:温补肾阳,纳气平喘。

主治:喘咳,胸闷气憋,呼多吸少,动则益甚,四肢不温,冷汗自出,畏寒神疲,腰痛脚弱,小便清长,舌淡而嫩胖,脉沉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