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你不可不知的心理咨询100问
2935500000008

第8章 发展心理咨询(3)

社会技能在生活中可以时时学习。譬如父母扮演孩子,让孩子扮演老师或者他要沟通交流的人,示范给孩子看他该如何做;或是父母扮演老师,向孩子提一些问题。这样以后当老师再和孩子交流时,他就不会害羞了。当孩子做对了,就要及时给予恰当表扬,有时只是因为他表达清楚了一句话,或者说对了一个词。尤其要为孩子创造融入团队游戏的机会,让他与小伙伴们充分沟通和交流,哪怕是发生争执,也是一种锻炼。

温馨提示

在家庭中应创造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交往氛围,以父母为中心和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都是不可取的,父母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要让孩子敢说、爱说,有机会说话。家庭中的大小事,孩子能理解的,应该让孩子知道。适当地让孩子参与成人的某些议论,有利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敢于与成人交往。家庭中有关孩子的一些问题,更应该听听孩子的意见,看看孩子的想法,不要一味地只是家长说了才算。家长应适当地带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让孩子到外面去串门,也应该允许自己的孩子邀请小伙伴到家里来做客。

如何使孩子学会幽默?

儿童最初的快乐感出现在3~4个月。父母给婴儿换尿布时,抚摸他的腹部,他会发出“咯咯”的笑声,这是婴儿对父母亲昵的反应。6~7个月的婴儿有了更多的笑声,甚至在喂食中伴随尖叫,这往往是进食愉快的表示。

1岁时,孩子开始与他人交往,并学会玩“藏猫猫”之类的游戏。这类游戏能使幼儿学会开玩笑,找乐子,并从中获得乐趣。

2岁的幼儿已能理解较深层次的幽默情景,例如妈妈把头巾蒙在幼儿头上让他照镜子,或看到电视上的可笑画面,他都会咯咯大笑,甚至还会扭动身体,跳上跳下,兴奋不已。

3~4岁的幼儿喜欢“人来疯”,能使用言语技巧说一些逗乐的话。尽管最初的笑话不太适当,有时无法理解或只是重复押韵的词语。

可见,孩子天生就具有某种幽默感,而如果父母将微笑和幽默始终贯穿于孩子的生活中,更会使其终生受益。

关键词:积极乐观、语言表达

专家答疑

一个幽默的人会非常受大家的欢迎。有的孩子比较活泼,有的孩子比较内向,他们所表现出的幽默感的形式也会有不同,有的比较外露,有的比较含蓄。其实,孩子的幽默感来自父母,尤其是在学前阶段。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最真实的镜子,潜移默化中,父母的许多特点在孩子身上都得到再现。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1)积极乐观的心态。幽默的心理基础是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要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怕失败,能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不是一味地悲观失望。

(2)自信。真正幽默的人,不怕受人嘲笑,而且非常善于自嘲,这种自嘲实际上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之上的。

(3)敏捷的思维能力。幽默常常需要机智,而且幽默的人观察事物有自己的角度,不因循守旧,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观点新颖,因而常常语出惊人。

(4)要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真正的幽默,需要用心体味。孩子要能欣赏别人的幽默。

(5)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词汇有助于表达幽默的想法。如果词汇贫乏,语言的表现能力太差,那也无法达到幽默的效果。父母平时可以多给孩子讲讲幽默故事、机智故事、脑筋急转弯等,训练孩子思维的敏捷性,丰富儿童的词汇。

小贴士

你的孩子快乐吗?有关专家认为,快乐,是一种态度,习惯对烦恼微笑的态度;是一种能力,接受自己,也接受别人的能力;快乐是需要精心培育的品质。孩子的快乐不是来自有漂亮包装的礼物。事实上,过度溺爱孩子,给他买很多玩具,不让他有任何不好的情绪,到了青春期他反而会有更多叛逆、更不开心。评价快乐的最好标准是来自于内心。因为,在未来成长的路上,孩子还要面对竞争,面对压力,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会使他们不开心。所以,快乐的多少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孩子内心战胜困难力量的大小,他与人的关系如何以及他对待世界的态度。内在的力量和智慧,会使孩子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保持快乐。

温馨提示

幽默既不像滑稽那样使人傻笑,也不是像冷嘲那样使人于笑后而觉着辛辣。它是极适中的,使人在理智上,以及在情感上感到会心的甜蜜微笑的一种东西。父母们不要操之过急,要耐心丰富儿童的内心世界。千万不要为了幽默而幽默,变成冷嘲热讽,或者变得油嘴滑舌。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性心理?

基本知识ABC

性教育仍然是一个陌生而敏感的话题,但研究表明,对于孩子的性教育应该实行早期引导。在幼儿期满足孩子对异性身体的好奇心,有利于他们今后性心理的发展。人的性心理的发展和性别角色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一般任其自然发展,往往是正常的;如果教育方法不当,则会形成畸形的结果,对年纪小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而孩子在和周围的人接触过程中,会逐渐理解一个男孩应当如何,一个女孩应当如何;加之同性和异性孩子之间相互接触有一系列规范要求,因为社会对男女不同性别角色期望和角色行为的性别要求是不同的。这种男女性别适当心理的形成更需要进行相应的性教育。

关键词:性意识、面对

专家答疑

专家认为,无论是外国孩子还是中国孩子,一般来说,从2岁开始便有了性方面的意识,这是可以从孩子所言所行中发觉的。比如,孩子会问道:“我是从哪里来的?”“我是怎么生出来的?”“男孩和女孩有啥不一样?”“我为什么是女孩?”“电视上的叔叔阿姨为什么在亲嘴?”等等问题。

3岁半的孩子会问:“我是从哪儿来的?”父母羞于谈性,搪塞过去:“你是妈妈从河边捡回来的。”“你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事实上,3岁半的孩子,并没有完全的性意识,只是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这时,家长就可以尝试对孩子进行一些性教育,未必要讲得特别清楚。但切忌给孩子灌输类似“捡来”或者“石头缝里蹦出来”这类不科学的知识。聪明妈妈会用轻松简单的话告诉孩子:“爸爸给妈妈一颗种子,种子在妈妈肚子里长大,生出来就是你了。”

另外,也可以看到有的孩子会主动探究自己的身体,比如,用手去触摸自己的性器官,窥探父母的身体;还会模仿大人的行为去抚摸和拥抱同伴等。可以说,这些都是孩子性意识的一些表现。作为父母应该知道,孩子的这些表现都是天性使然,好奇所引。父母既然无法回避,就应该通过回答和解释来满足孩子的“探秘”心理。

小贴士

性意识的出现预示着孩子迈出了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的第一步。这是非常关键的,也是可喜的事情。作为家长,面对孩子性意识的表现,应该避免训斥(怎能问这样的问题)和不理睬(去问你爸/去问你妈);也不可以随意胡编滥造来蒙骗孩子。因为这样的后果会导致孩子产生错误的性意识,或对“性”更感神秘,可能会尝试从其他途径来获得答案;另外,也易使得孩子减少了对家长的信任和尊重。其实,孩子就想知道一个答案,一旦获得了,也就不再去问了。家长应当采取的策略是:平静(不主动去问,不主动去讲)和理性(有问必答,简单易懂)。

温馨提示

性早熟已成为仅次于儿童肥胖的第二大儿科内分泌疾病,如不及时治疗,会对儿童身心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其一,在性激素的作用下,身高快速增长,同时促进了骨骺过早融合,使患儿身高增长较正常发育儿童提前终止,至成年时反而矮于正常人。其二,由于过早发育,孩子总感觉自己与众不同,容易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认知能力、发育水平可能落后于同年级的学生;此外,性早熟患者发生行为问题和素质下降的风险增大;早恋、早婚、早孕的风险增大。如看到乳房部位有凸起或硬块,或者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孩子感觉到有乳房触痛,男孩睾丸明显增大等,家长就应该注意了,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咨询、就诊。

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

基本知识ABC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为。”众所周知,影响儿童成长及成熟的两大心理因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一个智能操作系统,它是儿童在生活中解决各种问题时进行感知、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活动能力的总和。而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动力系统,它在儿童活动中起着定向、引导、维持、强化等作用。它包括需要、欲望、动机、兴趣、情绪和情感、意志、自信心、性格、气质、习惯等。由此看来,“情商”涵盖了非智力因素中的大部分要素。自信心、好奇心、独立性、专注力、规则感、情绪控制的能力、适应性、同理心、合作与沟通是0~3岁婴幼儿情商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情绪教育、EQ

专家答疑

依畅销书《EQ》的作者高曼博士的说法,父母对孩子的情绪教育有五步骤:

(1)察觉孩子的情绪。孩子如同成人一样,他们的情绪背后有其原因,不管他们是否清楚原因何在。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不明来由的生气或沮丧时,不妨停下脚步来了解他们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并且运用一些方法来引导孩子安全地表达各种情绪。

(2)体察情绪是与孩子亲近和教导孩子的机会。一些父母试图忽视孩子的负面情绪,30希望他们的负面情绪消失,但常发现效果不好。事实上,情绪的抒解需父母协助孩子澄清情绪、了解情绪,才不致使负面情绪扩大或恶化。

(3)同理的倾听和确认孩子的情绪。孩子的情绪需要父母注意他们的身体语言,如脸部表情和姿势。别忘了,孩子也会观察父母的身体语言。因此,父母可以一种轻松但专注的态度和语气,不带质问的反应,如说:“你今天看起来有点累?”然后,等待孩子的反应。

(4)帮助孩子以言语表明情绪。当父母看到孩子流泪,可用同理心来反应:“你觉得很伤心,是不是?”这不仅让孩子了解,而且学到描述情绪的字眼。研究显示,一个人如能以适当的言语形容情绪,可以帮助自己在神经系统上得到宽心或镇静的效果。当然,不是父母告诉孩子该如何表达情绪,它只是单纯地协助孩子发展表达情绪的语汇。

(5)与孩子商讨解决之道。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不是问题,偏差的行为才是问题,这是帮助孩子成长和进步的关键。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的解决。

小贴士

从某种意义上讲,情商甚至比智商更重要,随着未来社会的多元化和融合度日益提高,较高的情商将有助于一个人获得成功。现在大多数家长过多地重视孩子的智商发展,而忽略了孩子的情商发展,其实早期的情商教育尤为重要,也就是心理上的一种塑造,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性格孤僻、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对挫折;急躁、固执、自负,情绪不稳定,那么他智商再高,也很难取得成就,而情商应该从小培养。反之情商高的孩子会有很好的自我认知,积极探索,从探索中建立自信心,对自我情绪的控制,抗挫折能力,喜欢与人交往,愿意分享、合作,为日后成功做准备。

温馨提示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以往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卑的心理?

基本知识ABC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而一个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无疑,自卑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将产生负面影响,更对一个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正常成长起消极作用。美国儿童心理治疗专家霍夫曼指出:当家长的应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应尽早帮助他克服和纠正,以避免随年龄的增长最终形成自卑性格。

关键词:苛求、粗暴

专家答疑

幼儿自卑心理的产生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1)父母过于苛求。父母总是指责幼儿这也不是,那也不行,在孩子短暂的生活中,难以体会成功的喜悦,会觉得一事无成,怀疑自己的能力,形成一种自卑心理。

(2)父母之间的攀比。父母盲目地拿别人孩子的长处和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责骂训斥,讽刺挖苦,会使自家的孩子越来越自卑。

(3)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态度专横,经常打骂孩子。其实“棍棒教育”不仅不能使孩子受到正面教育,而且会使他们直觉上以为自己力量弱小,久而久之形成自卑心理。

(4)有的父母对幼儿的吃喝拉撒等细枝末节,都有规定,甚至包办代替,不给他们留任何发挥才干的机会,使孩子极少体验到自己的决定、行为所带来的成功感。

(5)父母及其家庭成员遇事无主见,缺乏自信,平常总说“不行”,孩子耳濡目染,便学习模仿,最终形成“大人不行,我当然更不行了”等一类的自卑心理。

小贴士

自卑儿童往往会表现出如下早期征兆:

(1)常年情绪低落。如果孩子常常无缘无故地郁郁寡欢,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

(2)过度怕羞。儿童,特别是女童略有怕羞纯属正常,但如怕羞过度(包括从来不敢面对小朋友唱歌,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从来不敢接触生人等),则可能内心深处隐含有强烈的自卑情绪。

(3)拒绝交朋结友。一般来说,正常儿童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绝大多数对交朋结友或兴趣索然,或视为“洪水猛兽”。

(4)难以集中注意力。自卑感强的儿童在学习或做游戏时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这是因为“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5)经常疑神疑鬼。自暴自弃。对挫折或疾病难以承受。

(6)过分追求表扬。自卑儿童尽管自感“低人一等”,但往往又会反常地比正常孩子更追求家长和教师的表扬,而且可能采用不诚实、不适当的方式,如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等。

(7)贬低、嫉妒他人。自卑儿童的另一变态反应是:常常贬低、嫉妒他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他们为减轻自身因自卑而产生心理压力设计的宣泄情绪的渠道。

(8)回避竞争、竞赛。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温馨提示

对于儿童阶段产生的自卑心理,幼儿教育专家认为,只要注意纠正,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而不注意调控,少数幼儿会变得更加孤僻、懦弱、缺乏自信心。因此,家长如发现幼儿有自卑表现时,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既要认识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做到对幼儿不一味地责备、训斥,同时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条件,鼓励他们独立“闯世界”。只要孩子有了成功和进步,就及时对其表扬,帮助他们建立自我价值,培养自信心。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基本知识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