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清华听的12堂修心课
29593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所百年名校的风雨沧桑,荣辱沉浮,离不开那些曾在这里谈经论道的先贤大师。他们或寒窗苦读,学成于清华;或培桃育李,授业于清华。

百余年来,清华大学培养了无数国之栋梁,遍及多个领域。这其中,有很多修心养性的淡泊之人。他们不慕名利,不求闻达,这其中诸如顾毓琇、钱钟书、季羡林等,他们或者是佛学大家,或者是文坛巨擘,他们置身浮华之世,却能坦然待之,其修养值得我们学习。

说到修心,我们首先要明白为什么修心?因为心是一切罪福的种子,任何一个人的苦乐、升沉,都是由心决定的。人生在世,难免会流于俗而心生痛苦,困于惑而心生茫然,如果不修心,就有可能一直痛苦、茫然下去。

在这里,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有位花匠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葡萄树。这年,葡萄树上结满了葡萄。花匠非常高兴,便摘了一些准备送给别人品尝,让大家一起来分享自己的喜悦心情。

花匠把葡萄送给一位商人,商人尝了一个说:“真好吃,多少钱一斤?”花匠说不要钱,但商人坚持把钱付给了花匠。

接着,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了一个官员,官员接过葡萄后沉吟良久,问了花匠一句话:“你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吗?”花匠再三表示,自己没有什么事情,只是想让他尝尝而已。

后来,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美丽的少妇,她有点意外,而她的丈夫在一旁一脸警惕,看样子他很不喜欢花匠这么做。

花匠很困惑,觉得自己仅仅是想让别人分享一下自己喜悦的心情,没想到大家都怀疑自己抱着不同的目的。这时,旁边走来一位过路的老人,花匠把葡萄送给他一些。老人尝完后,对花匠说:“谢谢!你种的葡萄很甜。”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花匠很高兴,他终于找到了一位真正能和他一起分享快乐心情的人。

佛说,你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你自身就是什么样子。如果你觉得世界乱了,是因为你自己的内心已经乱了。一味地感叹人情淡薄的人,只是因为自己变得“薄情寡义”了。很多时候,我们本来抱着一颗单纯的心与人交往,就如故事中的花匠一样,而别人却总是用各种猜测和怀疑的眼光看待我们,正如故事中的商人、官员等人一样。这,其实就是我们需要修心的目的。懂得修心,我们就会少一些势利,少一些猜疑,少一些狭隘,多一些善意,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慈爱。

懂得生活是一种品位,享受生活是一种境界。正是如此,我们不必自怨自艾,更不必为葬花而落泪,为扫叶而伤情,感时光之消逝,叹年华之老去。在这轮转不止,消长更替的世间,心若无尘则天地宽。心,就是人生的种子。

一位小沙弥刚吃完一颗山杏,正在他准备把杏核随手丢掉时,被老方丈叫住了。老方丈对他说:“对果树来说,果核就是它的心脏,不要随手把核丢了,将它种在泥土里,第二年就会唤醒一个涅盘的再生梦。”

小沙弥把那个杏核埋在了寺院的角落。一两个月之后,杏核真的发芽了,还长出一片片心形的小叶子。小沙弥欣喜万分,他跑去告诉老方丈。老方丈听完,微笑着对小沙弥说:“树木的种子可以轮回使树木再生,人生的种子也可以涅盘人的梦想和愿望,你知道什么是人生的种子吗?”

小沙弥深思片刻,似有所悟地说:“我认为是人心。”

老方丈满意地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说:“对人来说,心就是生命的种子,将它播种在佛教里,就能生成一棵菩提树;将它播种在艺术里,就能生成一丛风景林。可是,很多人却在享受生命的同时,随手将自己的心丢掉了……”

可见,心不修,则万事不成。心,是成就一切的根!

世界上,改变命运的最大力量来自于内心的力量。每个人心中都蕴藏着三种力量,一是心魂的力量,二是心态的力量,三是心智的力量。这三种力量是一个人内在的支撑力。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团体,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这种强者之魂,就不可能有所成就。北大的“兼容并包”,清华的“厚德载物”,这都是魂。

然而,不幸的是,当今社会中很多人已经在忙碌的生活和纷乱的心绪中迷失了自我。这正是我们需要修心的原因。基于此,我们才编写了这本《在清华听的12堂修心课》,希望通过对本书的阅读,让大家在纷乱之中寻得片刻清静,在迷茫之中看到依稀方向,在忙碌之中偷得半日闲暇。

在清华大学,有很多发人深省的修心讲座,无数知名学者和专家教授都在这里讲解过修心的要诀,让我们跟随他们的步伐,聆听他们的声音,进行一场简单而又不平凡的修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