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说了几个他自卑的原因:手脚慢、表扬少、青春痘。但是后来楼主长大了,发现自己认为的弱势和自卑的源泉,在别人眼里原来并没有什么,甚至有时还是别人羡慕的对象。就拿青春痘说吧,楼主提及自己的青春痘,别人竟然很惊讶。可见,楼主当年的青春痘并不多,可是对于一颗敏感脆弱的青春期男孩的心,那是多大的一个缺陷啊。究其根源,就是过分地自我关注惹的祸。
过分关注自我,往往导致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用心理学的理论来解释——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理想的自我和实际的自我。而实际的自我又分为主观的自我和客观的自我。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就是主观的自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则是客观的自我。如果主观的自我远低于客观的自我,那么这个人就是缺乏自信,他们往往自我认识不足,过于低估自己。当某种能力缺陷受到周围人的轻视、嘲笑或侮辱,这种自卑感会大大加强,甚至以畸形的形式表现出来。楼主的自卑感,多半就是由于主观的自我低于客观的自我而产生的。
说到自卑,让我想起我儿子在青春期早期的一件趣事。
我儿子体毛比较重,他发现别的男孩身上,尤其是他们的胳膊上,很少有人有他那么多的汗毛。为此,他十分苦恼,和我吵闹了很久。开始我没有在意,对于男孩子来说,体毛浓密是很多人期望的、男性特征明显的标志,当然不算缺陷。我振振有词地向他说了这个道理,还让他看电影图片,认为这个事实毋庸置疑,他简直没有理由不接受。而他的沉默也让我以为他认同了这个事实。没想到第二天,我被他的尖叫声吓了一跳,赶过去看到的却是让我又好气又好笑的场景:他偷偷用剪刀在剪自己胳膊上的汗毛,却不小心竟然剪到了自己的肉,疼得他禁不住尖叫了起来。他根本没有认同我的解释,固执地以为体毛浓密是很丢人的事情。
可见,与惶恐和自卑较量的青春期男孩并不是个例。而自卑感一旦产生,就会渐渐地蔓延、扩散,从而产生错误的心理定式,引发出人际关系障碍和许多行为上的困扰,妨碍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这些活动的正常进行。
虚荣,自尊心发展的曲折进程
我们还是来看看石柱。石柱随着父母经历了从乡村到城市的变迁。父母对学业优良的石柱寄托了很大的期望,但是却以为只要满足了孩子在生活上的要求就够了。夫妻俩辛苦劳作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打麻将。当网络开始流行,石柱的父亲立马沉迷其中。石柱小的时候,在农村小学读书。等他到县城上了高中,与周围的同学一比,原来亲切的父母成了他的耻辱。他觉得母亲整天咋咋呼呼,又胖又没文化,父亲总那么自以为是,明明说不好普通话,却整天洋腔怪调。为此,石柱感觉很自卑。他开始感觉父母的话弱智、刺耳,他在心底里看不起父母,竭力想摆脱父母。他处处和父母作对,每当父母管束他的时候,他的反感会更强烈。石柱很痛苦,一方面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父母不如城里同学的父母那么有文化,有体面的工作,他完全想象不到父母在城里打工立足是多么不容易。同时,石柱的父母也很痛苦,他们一路走来,尝尽辛酸,指望用汗水换来孩子相对富足的将来,他们完全意识不到孩子会认为他们不如别人的父母而在心底里嫌弃他们。
石柱的虚荣心在作怪。依他的认知能力,他还无法理解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贫富差别,更无法用平衡的心态来面对这些差别。因为父母的出身和职业,他感觉不如别的同学,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石柱从舅舅家回来之后,果断告别了电脑游戏,告别了早恋的羁绊,经过一年的努力,被一所师范大学录取。三年后,已是大三学生的石柱终于肯直面自己的虚荣心,认识了自己青春期的幼稚和顽劣,理解了父母,懂得了对父母感恩。石柱,磕磕绊绊总算度过了青涩恼人的青春期。
如果说石柱的故事还算圆满,那么小建的故事就有点让人欷歔不已了。
小建在上初中之前,一直是个很优秀的孩子,很聪明,很有天赋,家庭条件、所在学校都很好,而且他还拥有英俊的外表。
初二的时候,小建班级新转来一个男孩,叫小轩。小轩聪明伶俐,学习成绩好,很有运动才能,很快就超过了小建,在班里很引人注目。
这让小建很不满。而就在这时,他的父母又离婚了,家庭的变故对他而言更是雪上加霜,他被判给了对他不管不问的父亲。
此后,小建表现得十分虚荣,他吹嘘他的家庭条件,家里有保姆,有车子,还经常虚构他比小轩优秀,不仅考试成绩超过了小轩,而且在单双杠、铅球等运动项目上,小轩只能望其项背。小建在吹牛的时候,急切地希望别人相信他虚构的故事。不仅如此,他还意图拼命表现自己的强硬,编造说在一次打架中,他一个人打败了3个初三的同学。而每个人心里都清楚,以小建的身高与体魄,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怜的小建,他受到了太多的伤痛,这对一个男孩来说,几乎是不堪忍受的:他失去了朋友,有一个与他不和谐的、不负责任的父亲,很少有机会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别人。他的吹牛已经不仅仅是虚荣了,他既不能理解自己内心的混乱,也不能从朋友或家庭那里找到安慰,他的痛苦转成了愤怒,外在的困境和内心的失落纠结着,他无所适从。
事实上,大多数男孩所表现出的攻击性是被动行为,而不是主动行为。男孩觉察到某种威胁时就会用攻击来回应,这是为了让这种威胁远离自己或者是对痛苦的一种反应。我们传统观念中的男子汉,是必须维护自己强壮和受人尊重的形象的,为了扞卫自己的荣誉,男孩必须保卫自己,避免被人藐视。曾经经受戏弄、轻蔑以及侮辱的男孩,就会变得习惯性地防卫不期而至的攻击。
像小建这样,他的吹牛、他的虚荣的背后,掩盖的是他被伤害了的自尊心。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的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应该说,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人人都有自尊心,不但孩子有,我们做父母的,又何尝没有虚荣心?所以,孩子有虚荣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坦然面对,正确分析,就能够帮助孩子克服虚荣心理。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虚荣心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一是榜样示范。父母应加强自身修养,言谈举止,不落俗套,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样子。父母尤其不要让自己的虚荣心表现得比孩子还强。我认识一对父母,孩子中考时考取了重点中学,这对父母感觉到很荣光,四处炫耀,给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印象,以致孩子也自我感觉膨胀,认为自己是这个家的功臣,光宗耀祖了,从而迷失了方向。
二是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让孩子更加注重品德和内在修养。拥有好的修养,就不会出现盲目的攀比心理,虚荣心自然就减弱了。
三是表扬要恰当。表扬男孩的同时让他明白,做对了事,做成功了一件事,很好,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同时,也让孩子明白,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成功后的快乐,而重在过程,不要太计较结果。
四是对孩子严要求。如果孩子做事总比别人做得快、做得好,就要交给他有一定难度的任务,使他感到自己能力不足,需要别人指导和帮助。进行受挫折训练,教孩子学会调节情绪,经受失败的考验是很必要的。
此外,不管家庭条件如何,父母都不能放纵孩子的消费欲,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引导,逐步纠正孩子追求穿戴、爱慕虚荣的坏习惯。孩子身上很多不良的攀比、崇尚名牌等心理,往往都是父母娇惯出来的。
嫉妒,青春期的心理暗伤
在西方家喻户晓的《圣经》里有个故事,妒火中烧的该隐(CAIN)杀了他的兄弟亚伯(ABEL)。
兄弟俩都想讨好上帝,亚伯献给上帝的是从自己的羊群里精选的羔羊,该隐献给上帝的是田地里生产的果实。上帝收到亚伯的礼物显得很高兴,而对该隐的礼物不屑一顾。该隐感觉到了羞辱。
上帝敏锐地感觉到了该隐的不正常,他询问该隐:“你为什么沉下脸生气?”上帝希望该隐忘掉这件事情并振作起来,但是该隐却被这责备深深伤害了,他无法控制自己的嫉妒和愤怒,把他的兄弟亚伯拉到田野里杀掉了。该隐为此被上帝流放。该隐的故事,揭示了男孩对于耻辱和羞愧的反应,往往不是反思和交流,而是愤怒和暴力。事实上,随着该隐的成长,他的行为会让他懊悔终身的。
对于该隐的过错,该隐的父母(亚当和夏娃)是推卸不了责任的。在该隐受伤的时候,他们没有同该隐交流,没有平心静气地告诉孩子,怎么去面对羞辱和失望,怎么去化解自己的愤怒和嫉妒。如果该隐能够主宰自己的情绪,把握住那冲动的一瞬间,那么悲剧很有可能避免。该隐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男孩都渴望取悦别人,而对情绪反应的不当往往导致悲惨的结局。
虽然该隐是圣经里的人物,故事有虚构的成分。但是,在当今社会的男孩身上,嫉妒、愤怒、无法控制自己,这些表现是广泛存在的。
有一次,在接儿子放学的路上,我问起他们班上一个同学的情况,这个同学的成绩比儿子好。儿子突然爆发出的不满和愤怒吓了我一跳:“你为什么要提到他?他怎么样与我有什么关系?!”
起先我还以为儿子与那同学关系不协调呢,待冷静下来他才告诉我,他不愿意听到学习成绩比他好的同学的名字,他讨厌他们,不能和他们做朋友。
原来儿子嫉妒了,嫉妒让儿子十分不开心。儿子还说,他希望能考第一,超过他们,这样他才不会郁闷。
儿子让我又心疼又担心。他就读的是属于杭州市前三甲的省重点高中,学校里的孩子个个优秀,个个出色,竞争非常激烈,孩子压力很大。儿子要强、争上游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第一名只有一个,如果儿子得不到第一名就不高兴,那么,他陷入苦闷的概率就太大了。
男孩子需要朋友,我回想了一下,和儿子关系密切的,都是成绩不如儿子的孩子。我以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成绩只是学习能力强的体现,不是评价一个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比如和儿子一起去世博会的那个同学,性格开朗,对人礼貌,虽然成绩一般,但是儿子愿意和他在一起我持鼓励态度。可儿子不能和成绩好的同学做朋友,显然已经构成了心理障碍,造成这障碍的重要因素,就是嫉妒。
孩子的学习成绩,成为我们这个社会评价一个孩子最重要的指标,高考、中考,都是以分数取人。这真是一个可悲的变态的现象。
家长、老师、学生都被学习成绩指挥得团团转。别说儿子,就连我们,没有人能做到对学习成绩无所谓。正因为儿子嫉妒那些比他优秀的同学,不能排解他这种情绪,他才会愤怒,才会痛苦。
我们每个男孩子的家长,都不愿意该隐的故事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发生,那么,请多多关注孩子内心的渴望,教会他们用转移注意力和道德约束的方法来控制自己。帮帮青春期的男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