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潜伏】
形象可以反应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衬托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天津站每个有头有脸的人都知道这一点。军统特务头子戴笠要来天津视察,传言还要“单独会见”,天津站众人不由坐立不安——马奎穿着笔挺的西装,在办公室不断地练习着如何跟戴局长打招呼。他脚跟相碰,前胸迅捷地挺起,昂首挺胸地对着空气问好:“戴局长好,我是天津站行动队队长马奎。”这样的动作重复了一遍又一遍,马奎姿势之规范,完全赶上了国庆阅兵的规格。
而情报处处长陆桥山则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上演“时装秀”。一个下属伸长的胳膊上挂了好几条花花绿绿的领带,陆桥山揽镜自照,领带试了一条又一条。从他搭配服装的执着和专注来看,要是生在现代,那就是时尚界领军人物。
二人这么重视仪表,就是想给戴笠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可惜却临时接到通知,单独会见被取消了。这样的热情遭人泼了冷水,难怪马奎望着自己一身新行头大骂:“马奎啊马奎,你就是头猪。”而陆桥山则把怒气发在拍马屁的下属身上,把领带一扔,说:“好看个屁。”当然,这样有失风范的行为也只在私底下,二人见到了戴笠还是一副精神抖擞的模样。
不只是马奎和陆桥山重视仪表,翠平在余则成和站长太太的调教下,也渐渐开始懂得乔装打扮了。她穿上华美的旗袍站在余则成面前时,完全像换了一个人,连总是看她不顺眼的余则成都忍不住称赞:“好看,像林黛玉。”可惜翠平换了装扮,却没换脑子,立马回了一句:“林黛玉是谁,你在外面的野女人吧。”余则成哭笑不得,却还是鼓励翠平穿着打扮、说话行事都朝官太太们靠拢,因为只有先从外表上融入那个群体,翠平才能真正打入内部。
所有的这一切都说明形象的重要性。形象是成功的催化剂,是融入一个团体的通行证。身处职场就要多学点礼仪,注意一下外表,打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旗袍裹身,土翠平融入“官太太群”
为潜伏需要,组织上为余则成派来了假夫人,一个土里土气的农村妇女——翠平。身为游击队队长的翠平,从小生活在农村,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棉麻粗布,突然间来到城里,摇身一变成了官太太,山珍海味,绫罗绸缎,每天旗袍裹身,这让她感到格格不入,所以有了她初穿旗袍时发出的“耍老娘,找死啊”的粗言,以及让人捧腹的“还没缝完呢”笑语。
身为官太太,就要做官太太该做的事。翠平渐渐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于是开始收敛言行,注重穿衣打扮,学识字,玩牌,逐渐的融入到官太太的生活中,虽然有的时候难免会露出马脚,但她也学会了巧妙地掩饰过去。
其实,不光是身处官场的翠平,行走在职场的我们也需要注意言行举止,懂一点礼数,修几分仪表,保持一个好的形象。因为这可以影响你的魅力,影响你的事业。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在日记中曾记录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他去理发时,理发师十分尖锐地批评他的仪容:“你是公司的代表,却这样不注重仪容,别人会怎么想?连你都这么邋遢,你公司的产品还会好吗?”理发师还建议,为了公司的形象,松下应每次都专门到东京来理发。松下听了理发师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以后就非常重视自己的仪容,并要求所有松下的员工都这样做。
日常生活里,外貌的重要性比我们想像中还来得重要,职场上也是如此。虽然衣着仅及于表面,但却影响深远,因为人们习惯以外观度人,纵使能力是最重要的,但言谈、举止及装扮也不可轻视。尤其是在竞争激烈、企业不景气的年代里,面对众多的求职者或员工,领导者根本还没来得及看出你的能力就得进行人事决策。这时候你所展现出来的整体感就成了决定性的因素,关乎你是否能被录取、被留任,甚至被提升。
或许有人会说:“有一些人从不注重自己的形象,最后不也是有机会提升的吗?”那么让我们试想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做事的小职员终于受到了上司的肯定,被提拔成了一个部门的主管。我们可以问一下自己,如果升职之后的他依然保持着小职员形象,那么他的部下会尊敬、服从他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他在这种情况下能做出令人钦佩的业绩来吗?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美国总统卡特了。
卡特当时的性格和形象作为农场主再合适不过了,但作为一个对世界影响极大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总统后,再保持这种形象就不太合适了。
遗憾的是卡特当了总统之后,对自己的形象没有做任何的调整。结果舆论方面开始发难了:他是否拥有作为美国总统所要具备的形象气质呢?在其后的执政生涯中他屡屡被对手或是并非恶意的人们诟病,还经常有人因为他的形象表现而给他起外号,一些媒体甚至由此别有用心地怀疑他的政治能力和智慧。如果卡特努力改变自己的形象来适应新的变化,或许他能塑造一个更好的总统形象留在人们的记忆当中。
形象是成功的催化剂,身处职场就要了解这一点。另外,不同的角色决定了自己所要塑造的形象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塑造形象,穿衣打扮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职业需要。
“老师就好这一口”:送礼送到点子上
穆连成家财万贯,但因为曾经当过汉奸,所以他害怕有朝一日锒铛入狱,小命不保,为此他四处打点,巴结吴站长,在得知吴站长喜欢古董——“都这把年纪了,就这么一点喜好了”的时候,穆连成挑选了一箱古董,准备夜里送到吴站长家。
送礼是求人办事必不可少的,于穆连成而言如此,于身处职场的我们也是这样。想得到领导的重视,得到晋升的机会,有时候不得不送送礼。
“礼”虽然是好东西,但并非在任何情况下给人送礼对方都能接受。那么我们该怎么送礼呢?这里不妨先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某科长老刘去拜访老局长,想申请一笔资金。刚进老局长家的门,透过门窗玻璃发现局长正铁青着脸,旁边站着个小保姆,浑身直哆嗦正在啼哭。刘科长一看地下茶壶茶碗的碎片满地都是,他突然想起了朋友告诉他的话,这位局长有个嗜好——喜欢品茶,更喜欢收藏名产地的茶壶茶碗。看到这种情况,他灵机一动,赶紧退出。
刘科长急忙来到某专卖店高价买了一套景德镇出产的上等茶具,又买了龙井、碧螺春等上等茶叶,再次来到局长家,对局长说:“哎呀!这可是局长的宝贝啊!”局长听完他的话后,更是心疼,脸上不断抽搐。
刘科长掏出刚买的礼物,打圆场地说道:“我也是喜欢品茶之人,更是喜欢收藏这些茶具。您看,这是我刚买的上等茶叶和茶具,本打算自己留下的,没想到您的爱好和我一样。宝剑赠英雄,这一套景德镇的上等货就送给您吧!”说着,双手奉上茶具,局长一看,眉开眼笑连声感谢。
“不过局长,我有个要求,这茶叶得让我品尝一下吧,我忍不住了。”
“好,好,没想到你也如此嗜好品茶啊!”笑呵呵的局长吩咐保姆去泡茶。
接着,刘科长与赵局长谈起了茶经:“你看,我买的正宗西湖产的龙井:色绿、香郁、味甘、形美、人称四绝,是吧,局长?”
局长一副泰然神色,稳坐在沙发上,将茶碗冲刷一下,摆好,咳嗽一下说:“确实是这样,而且不仅茶叶要好,喝茶也有讲究,喝茶讲究就大了,喝茶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品茶不但要茶好,茶具好,水也很重要……”
刘科长认真地听完局长的介绍后,又装作请教的样子问了局长几个问题,引得局长高谈阔论一番。
一壶茶品了两个小时。日渐中午,局长吩咐下厨,留刘科长吃饭,刘科长忙推却,告辞之际,提出申请资金一事。局长不加犹豫地说,“星期一到我办公室来吧”。
刘科长终于达到了目的。
刘科长之所以那么容易地就达到了目的,是因为他在适当的场合和时机送了别人适当的礼品。由此可见,送礼必须要动点脑筋,选择好时机,送到点子上。
很多人喜欢晚上把礼品送到对方家里去,其实这未必是最佳选择。因为晚上对方也可能不在家中,虽然他的家人收下了礼物,但有些事情你还是无法交待;或者他本人在家,却有其他串门人在场,这时带着礼物进去未免有些尴尬。所以,最好的送礼时间应该选在早上对方未上班之前,或者在星期天早上对方刚刚起床以后不久。这个时候带着礼物进屋,既无外人打扰,又能找到关键的人,便于直接沟通交流。另外,有的礼物可以直接在办公室送,比如一些办公用品;而有的礼物只适合于在家送,比如烟酒等。总之,不同的礼物还要选择不同的时间和场合,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送礼总要在说法上有个由头,才好送出去。比如对方患病、生日或子女升学等特别时日,则是送礼的最好时机,因这时“出师有名”,名正言顺,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接礼的人除了感谢之外,也不会有太大的顾忌。否则,礼物送得名不正、言不顺,那就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后果。所以,你在送礼时,一定要先找个理由,下面的几种方法可供你参考:
方法一:把理由推到不在身边的爱人身上。
你可以说:“是啊,我也说,找您办事用不着拿东西。而我爱人却说啥也不干,非让我拿着不可。既然拿来了,就先搁这儿吧,要不然,我爱人准得埋怨我不会办事,回到家也交不了差。”
方法二:把理由推到对方的孩子身上。
你可以说:“东西是给孩子买的,和你没关系。别说是来找你办事,就是没这事,随便来串门儿还不一样应该给孩子买点东西吗?”
方法三:把理由推到对方老人身上。
你可以说:“你不用客气,这东西是给老爷子买的——老爷子身体最近还行吧……你方便时把东西给老爷子拎过去得了,我就不再过去专门看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