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3043900000003

第3章 奔向全面小康(3)

【点评】为支持大学生创业,我省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方面。近年来,不少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群体投身创业大潮。他们流淌着年轻的血液,散发着蓬勃的朝气,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在创业大潮中拼搏、奋斗。何毅的创业故事告诉我们,大学生创业的路有千百条,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八、“江西第一村”的致富经

在江西省南昌市都市候鸟区天香园的东南侧,有一座花园式住宅小区,小区内树木一排排,鲜花朵朵开,灰白色调的墙体,映在绿水之中,显得宁静、沉稳、含蓄、别致。这就是“江西第一村”—进顺村的农民公寓“进顺小康家园”。全村419户1441位村民都住进了这座花园式的小区,过上了让城里人都羡慕的富裕生活。

30年前,进顺村还是个以种菜为主业的城郊村、贫困村。1978年,村集体收入6.55万元,人均年收入只有74元。1984年,进顺村成立了村委会,年仅26岁的罗玉英被村民推选为第一任村委会主任。罗玉英刚上任,就碰到了发展的难题。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进顺村生存空间年年缩小,耕地越来越少,村民的生活渐渐没了着落。到上世纪90年代末,进顺村已经基本没有可支配的土地。

土地是农村发展、农民生存的根本,没有土地怎么办?生存和发展的难题,让罗玉英和进顺人陷入深深的思索。

“只有跳出进顺发展进顺,我们才有出路。”为摆脱发展困境,1986年,进顺村将靠近黄金地段的60多户村宅拆除,投建了鄱阳湖大酒店,从一产向三产迈进。随后又组建了当时江西唯一的农民旅游企业集团。之后的10多年,进顺村从单一的农业、种植业向工业、服务业、金融业转变,形成了以三产为主体、园区建设为两翼、金融商贸业并举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新格局。

1999年,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罗玉英又开始倡导社区型股份合作制改造。当时,这在江西省是新生事物。为了做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罗玉英和村党委借鉴外地改革的先进经验,结合实际,顶着压力推进股份制改造,终于使进顺人完成了“农民变股东”的历史性转变。

20多年间,在罗玉英的带领下,经过“盘活资产打基础、以地换地拓空间、招商引资谋发展”三个阶段的发展,进顺村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从乡村到城市的历史性转变。进顺村成为拥有一个集团、三个工业园、三家宾馆、五大市场,年实现总产值30多亿元,人均年收入上万元的“江西首富村”。进顺村还先后荣获了“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名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敬老模范村”等荣誉称号。

如今“老有所养、劳有所得、学有所教、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的小康生活,在进顺村已经从梦想变为现实。

【点评】进顺村是我省乃至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典范。进顺村的村办企业是以股份集资的形式创办的,村民也是股民,走的是共同致富的发展模式,为农村发展提供了一个范本。他们所创立的“进顺模式”和积累下来的经验,对于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九、跨越百年的辉煌

在我省的国有企业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当数安源煤矿。江西省煤炭集团公司下属的安源煤矿,创办于1898年,历经三个世纪的风雨沧桑,走过了113年的辉煌历程。

安源煤矿在清朝末年实业救国热潮中诞生,有着当时最为先进的采矿技术和设备,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安源煤矿在近代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创造了许多个“全国第一”,如全国第一个采用西法采煤的煤矿、全国第一个使用电车运输的煤矿、全国第一个煤矿技术学校诞生地、全国第一个获得世界级奖项的煤焦产品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李立三等老一辈革命家把安源煤矿作为工人运动的基地。1922年2月成立的安源路矿支部,是中共第一个产业工人党支部。1924年1月成立的安源劳动童子军,是中国少先队的前身。

有一次,李立三在工人补习学校里讲课,带着工友们学习“天、地、工、人”等字。他说:“有的工友说,工字不出头,工人没身翻。我认为不对。你看,工字上面一横是天,下面一横是地,中间一竖就是咱工人,工人顶天立地,屹立天地之间,正是这世界的主人,怎能说不能出头呢?”

接着,李立三在工字下面加个“人”字,说:“你看,工人两字连在一起就是天。我看将来的天下,就是咱工人的,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敢于斗争,世界必定是我们的。”一席话说得工人们热血沸腾,激情满怀。

在革命战争年代,安源先后有5000多名矿工参加了红军,走上了革命道路。从安源煤矿总平巷里走出的共和国开国将军就有杨得志、吴烈、萧劲光、吴运铎、熊飞等17位。一个工矿企业的工人运动,有这么多重要人物参与,又培养出这么多人才,在全国是不多见的。

新中国成立后,安源工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将一个报废的矿山建设成一个欣欣向荣的现代化煤矿企业,曾经创造了连续14年年产超百万吨的骄人业绩,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萍乡煤炭资源的逐步枯竭,安源煤矿面临转型升级的课题,国务院也将萍乡定为国家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面对新的形势,省煤炭集团在突出煤炭主业的同时,积极延伸非煤产业链,投资建设萍乡玻璃工业园,做大做强玻璃产业,推进产业升级,实现企业跨越发展。玻璃工业园总投资15亿元以上,集浮法玻璃、光伏玻璃、汽车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业链为一体。如今,随着浮玻二线光伏一期在萍乡南郊的荒野上拔地而起,一个现代化的企业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人们眼前。

与此同时,省煤炭集团坚持“眼睛向外”,不仅跨出省门,走向贵州、云南,还跨出国门,走到了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

【点评】历经百年沧桑,跨越百年辉煌。在漫漫岁月中,省煤炭集团下属的安源煤矿曾拥有创建时期快速发展的灿烂,工运时期的辉煌,连续14年年产百万吨煤的骄人业绩,也经历了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转型阵痛。如今,省煤炭集团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发展煤炭主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海外市场,走出了一条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省煤炭集团是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一个成功范例。

十、巧借“高速”奔小康

早上8点,家住寻乌县城的老张坐上了开往省城南昌的班车。因为一路都是高速公路,车开得比以前快多了。下午两点多,他就到了南昌。他准备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到洪城大市场进货,然后,当天就返回寻乌,还能赶上家里的晚饭呢。

寻乌县是我省距离省会南昌最远的县城之一。高速公路修通之前,对于寻乌人来说,去一趟南昌是很不容易的事。先走省道,再走国道,最后才能走一小段高速公路。从早上出发,晚上才能到达南昌,一个来回要花两天时间。如今,瑞金至寻乌的高速公路修通了,寻乌到南昌可以全程走高速公路了。老张感慨地说,现在是“千里南昌一日还”,高速公路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2011年12月28日,瑞金至寻乌、南昌至奉新(靖安)高速公路的竣工通车,标志着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600公里,达到3642公里。我省许多地方借助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大道。

“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樟树市是闻名海内外的“药都”。走进山清水秀、生机勃勃的樟树市吴城乡,一股浓郁的药味扑鼻而来:大大小小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点缀在山水之间,整齐连片的各色药材争相吐翠,汇成了一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

在这个偏远山区乡,聚集了福建、广东、浙江等地的客商投资药材种植,并带动全乡农民释放出巨大的药材生产能量。全乡种植中药材面积已超过1.5万亩。吴城乡之所以有着这么强劲的聚集力,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穿境而过的高速公路。

吴城乡原本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当地农民习惯于分散种植、自产自销中药材,经济效益不明显,丰富的山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赣粤、沪瑞两条高速公路的相继修通,给这个偏僻山乡带来了大量人流、物流、技术流、信息流。

吴城乡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药材基地每年聘用当地劳力达4000余人,人均劳务收入可达1500元,并带动了近300户农民从事中药材种植。当地农民兴奋地说:“高速公路真是我们老百姓的富裕路。”

吴城乡的变化是我省依托交通优势加快发展的典型,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玉山县是我省重要的轴承工业基地。梨温高速公路的开通给玉山轴承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如今,玉山县巧借高速公路,大力把轴承产业做大做强,做成县里的支柱产业,促进轴承工业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

吉水县的汽车运输在全省都颇有名气,全县有500多辆大型货车奔跑在全国各地。赣粤高速公路的开通,给运输大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现在从吉水去广东,走赣粤高速公路比走国道缩短了6个小时的路程。

高速公路修通前,黎川县“困”在崇山峻岭里;路修通后,舞动的温沙高速公路让黎川冲出了重围,从边区小县变为江西的桥头堡、福建的后花园。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凭借这一区位优势,黎川县吸引了众多福建客商前来投资兴业。随着华泰、达芙妮等福建皮鞋生产厂商的落户,黎川成为我省重要的鞋业制造基地。

【点评】“要致富,先修路。”江西高速公路建设第一个1000公里,用了15年;第二个1000公里,用了4年;第三个1000公里,只用了2年。一条条高速公路,犹如一根根强劲的大动脉,翻山越岭,穿江入海,带富了一方乡邻,激活了一方经济。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不仅是通往沿海发达地区的快速通道,更是支撑江西经济发展的希望之路、富裕之路、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