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住一个问题寻根问底,笨蛋都会有所作为。就像你不断挖掘一个地方,时间长了,挖得又深又广,即使没有挖到水,但下雨自然会水到渠成,最后就会变成水库,有了水库,你想垂钓、开游艇……你就能自由选择了。
☆ 每一个人心中每天都应该开一朵莲花,你内心里头每开一朵莲花,如果没有阳光,那你脸上心中每天是不可能有灿烂的。
☆ 人生如果有了格局,即使当前在街头讨饭吃,也充满着激情与真诚,每天有计划,保持一颗积极上进之心,暗暗下工夫,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教育应当培植出活力,使学生向上长。”
教育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内心向上的活力。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天生向上的本能和把事情做好的愿望。我们来看看卡耐基是怎样对待他的学生的。
在卡耐基的教学过程中,有位来自匹兹堡的学生,名叫比西奇。比西奇在上课过程中似乎显得特别笨,在每个方面似乎都差人一等。因此,他感到很沮丧。
他带着失望的心情来到卡耐基的办公室,对卡耐基说:“先生,我想退学。”
“为什么?”卡耐基奇怪地问。
“我……我感觉我比别人笨多了,根本学不会你的教程。”
“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比西奇!”卡耐基说,“这半个月来,你比以前进步了许多,在我心目中,你是个勤奋而又成功的学生。”
“真的是这样吗?”比西奇略带惊喜地问。
“真的是这样的!照这样发展,到毕业时,你一定会取得优异成绩的。”
卡耐基继续说:“在我小的时候,人们都认为我是个笨孩子,那时的我是多么的忧郁!后来,我摆脱了忧郁,同样也摆脱了笨,你比我当年强多了!”
经过这番对话之后,比西奇内心深处燃起了希望。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卡耐基的赞美终于学完了全部课程,毕业时成绩虽不是很优异,但也足以让人刮目相看了。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没有得到别人的肯定而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待缺乏自信的孩子,教育者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内心世界,抓住问题产生的关键原因,对其呵护、赏识,唤起他的自信心和想把事情做好的积极向上的意识。
对于犯了错误的孩子,更要宽容对待,刺激孩子产生向上的动力:
老师两鬓花白,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银丝眼镜。
一半是新奇,一半是被他那威严的面孔所慑服,当他登上讲台的时候,教室里鸦雀无声。每次小测验结束后他都有公布优秀者名单的习惯,这次也不例外。教室里静得几乎落下一片树叶的声音都能听到。老师清了清嗓子,开始宣布成绩:“这次测验,成绩最好的是李明同学,90分……”
老师的话音还没落,教室里立即爆发出大笑声。老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马上明白了其中的奥妙。但他不动声色,继续公布,第二名,第三名……
不出他所料,下课以后,他从班主任那里获悉,李明是一个高级“抄手”,每次成绩异常突出,但课堂提问则一问三不知。
第二次讲评的时候,老师提高了嗓门公布成绩:“最高分是李明同学,成绩95分。”老师的话音刚落,又引起同学们一阵大笑。李明羞愧地低下了头。老师等大家安静下来又继续说:“希望李明同学不要骄傲。取得一点好成绩不难,难在一直巩固下去。”
期中考试结束了,老师用了整整一堂课的时间作试卷分析。分析之前他和往常一样公布成绩优秀者:“这次考试成绩最好的是李明同学,98分……”接着公布第二名,第三名……连续几次,李明的成绩总是最好的。据别的老师反映,李明的各科成绩都在直线上升。后来老师再公布李明成绩的时候,教室里鸦雀无声了。
后来,李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全国重点大学。
有时,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教育者的宽容,会让孩子感到羞愧自责,为了不辜负教育者的一片苦心,自身便会产生一种学习的动力,进而奋发向上。聪明的教育者总是力图激发孩子的无限潜能,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并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玛格丽特具有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做到最好。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五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在一年内把全部拉丁文课程学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名列前茅。
其实,玛格丽特不光是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把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因为如此,40多年以后,英国政坛上出现了一位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4年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永远都要坐前排”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会激发出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人却总是不多。许多人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坐在前排仅仅当成了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那些最终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理想变成了行动。
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撒切尔夫人的父亲对她的教育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每一个孩子内心都是积极向上的。父母有必要引导孩子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要有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有了这样的精神和勇气,何愁理想不能变成行动?
向上,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状态。在倡导个性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发现孩子内心向上的火种,扬长避短,进行引导。我的建议是:
◎ 永远保持对孩子的期望和信心
爱孩子就要从相信孩子开始。当一个孩子感到父母对他有十足的信任时,就会发自内心的爱戴、亲近自己的父母,心里的疑惑也更乐于向父母倾吐。父母的信心可以成倍地提高教育的效果。对孩子有信心,不能只挂在嘴上,而要更多地表现在行动中,当孩子遭受挫折的时候,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情,少一些唠叨就是向孩子暗示“我相信你能做好”,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安心很多。
◎ 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注重为孩子准备一块属于他自己的“领地”,让孩子至少有一个角落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这一点是培养孩子独立的良好方法,也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在他自己的“领地”,只放孩子喜欢的物品,给予他“自我”的感觉,让他自由自在地施展自己的想法。
◎ 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孩子的失利
孩子失利之后,为人父母者应有的最好心态是平和,要理解孩子的委屈、苦闷和绝望情绪。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理解。细心观察孩子,及时加以引导,防止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在必要的时候,应该去找心理医生咨询,让孩子平稳度过这段“灰色时期”。
◎ 有针对性地给男孩讲一些不怕困难的勇敢者的故事
如果孩子怕用电,你不妨给他讲讲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与雷电的故事;如果孩子害怕走路,你不妨给他讲讲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征服南极的故事;如果孩子害怕黑夜,你不妨给他讲讲鲁迅先生黑夜上坡的故事;如果孩子害怕失败,你可以给他讲讲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怎么经历了几千次失败而发明了电灯,讲讲德国细菌学家埃尔利希怎么经过几百次的失败而发明了一种新药的故事。
◎ 引导孩子尊重自己的老师
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习惯,那就是他喜欢某个老师,就会努力去学习某门课程。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方式,在孩子的心中植入“尊师重教”的观念,如可以说:“孩子,老师这么辛苦地教育你,现在这大过节的,你说我们送点什么给老师好呢?要不你来给老师写一封感谢信吧。”当孩子这种感恩的心被唤醒之后,他会从内心感谢老师的教导,当然也会比从前更加上进。
◎ 自己先做个爱学习的家长
孩子是家长的影子,这句话在开家长会的时候能够看出一二,有的家长会主动坐到前排,边听边记,保持安静,尊重老师的讲话,回到家之后还会反思一下老师讲话的内容,相信这些家长的孩子肯定是学习中的用心者。而有些孩子不爱听课,总是喜欢往后面躲,生怕被老师点名,不爱记笔记,上课没有纪律,回家也不复习……想想,这不是和家长的习惯对应着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