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含义不只是金钱那么简单,金钱本身没有错误,错的往往是人们对于金钱的态度,掌控财富,让自己的人生不再贫乏。在财富面前进行智慧的博弈,用你的头脑和你的心来换取富贵的人生,活得富足,活得快乐,活得充实!
不要让你的人生贫乏
假如我们能改变自己关于经济状况的想法的话,那么其他方面的变化也会随之出现。所以,我们应该去选择有意义的、健康的财富思维。
通过正确使用选择这种伟大的力量,你肯定能让自己的财富状况发生变化。许多人都没有正确地使用这种力量,从而导致他们成为自己最不愿面对的那种东西的奴隶。
曾经有个青年人,他生活艰难得如同在苦海中挣扎。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工作,最后,他找到一份让人一点都不值得骄傲的工作。这个青年人已经结婚并有了一个孩子,但他只能昧着良心说:“我不想挣大钱。”每一天,他都尽量节省几个钱存起来,以便他的孩子长大后可以去读书。他放弃去繁华市中心而选择看街道放映的露天电影,因为这样他能节省2角5分钱;他从不去好一点的饭店吃饭,因为那里的花费比较贵;他买东西时,只选择省钱的那种;他也不能带家人外出度假,因为他没有钱。但他还是昧着良心说:“我不想挣大钱。”
由此观之,对数以万计的人深陷在贫困之中,你还会感到奇怪吗?他们选择让自己继续在贫困中生活,但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没有意识到选择的巨大力量。从来没有人会因为生活节俭而被别人指责。很多人只能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否则他们的生活就没法过下去。这些人完全可以选择这种巨大的力量,他们本可以用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来充实自己的大脑。
但是,我们每天都会听到有人在抱怨:“我很想买那件东西,但我没有钱。”“我没有钱”这可能是事实,但不能这么说,假如你继续说“我没有钱”,那么,“没有钱”将会伴你一辈子。选择一种上进的思想,例如,“我得买下它,我要拥有它”。当要买下它、拥有它的思想出现在你的脑海时,你就逐步地建立了期待的想法,于是你的生活就出现了希望。千万不要毁灭自己的希望。假如你毁灭了它,你就会将自己带进一种无聊、困惑、失望的生活中去。
杰姆是一位十分能干的年轻人,任何事他都做得很成功,但他却不能挣到一点儿钱。人们都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杰姆很有上进心,长相也不错,很讨人喜欢,无奈他一年又一年的奋斗都是徒劳的。在金钱方面,他没有收获。后来,杰姆请求一位智者为他指出问题的所在。他对智者说:“我能做好任何事情,除了挣钱之外。”智者为他指点了迷津,当他明白出现在自己身上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只不过是自己对关于赚钱的思维选择不对的时候,一切都改变了。他再也不说:“我能做好任何事情,除了挣钱。”他开始说:“我能做好任何事情,包括挣钱。”以后的几年里,年轻人的财务状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他开始赚到钱,他逐渐在财务上让人刮目相看。现在,人们都认为他已经是个富翁了。
这个年轻人本来很有可能终生面临一个困惑,即能做好任何事情却赚不到钱。但他一旦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选择了错误的想法后,他立即积极地改变了这种想法,于是,他的财务状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开始朝好的方向发展。选择的力量能够给人带来更好、更有效的赚钱方式。
人生关键点拨
不要让你的人生贫乏,首先你必须选择积极的思维方式,如果你一直将自己置于贫穷的境地,不思进取,那么你永远无法让自己的人生富足。
解读财富
有钱人认为财富与金钱之间有一定的区别,一个人最重要的首先是在他的人格上能够建立起巨大的财富,有了这个资本,才能够建立金钱的财富。人们应该体会到财富的心理根源,而不是只看到纸币。其实,金钱并不能使人真正的富有,一个人要想拥有真正的财富,必须要有内在的支撑金钱的东西。
其实,知识是唯一的永远也夺不走的财富。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是不重要的,世俗的权威不重要,金钱不重要,只有知识才是最重要的。权威失去了人们的拥戴和支持就不能形成,金钱也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而知识是你生存和发展的可靠的保证。因此,唯一可以带走的是知识,是毫不夸张的。
在犹太人中,母亲常常会问她们的孩子:“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火烧了,你的财产也被抢光了,你会带着什么逃跑呢?”
如果孩子们回答是“钱”或者是“钻石”的话,他们的母亲就会进一步地问:“有没有一种东西比钻石更重要,它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你们知道是什么东西吗?”
孩子回答不上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们带走的东西,不应该是钱,不应该是钻石,而应该是知识。因为知识是任何人也抢不走的,只要你还活着,知识就永远跟着你,无论你逃到什么地方都不会失去它。”
不可否认,现在的人们靠其高素质的文化,在择业和创收方面胜人一筹,在经商中巧用谋略更是体现了知识与财富的关系。以美国为例,据统计,一个高中毕业生一辈子靠打工收入,比一个同样工种的初中毕业生多挣10万美元;一个大学毕业生又要比一个高中毕业一辈子多挣20万美元。而在美国总人口中,高中毕业只占35%,大学毕业占17%。这个文化水平的群体差异,使在美国的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就比美国全国平均收入高不少。
真正拥有财富的人把知识视为财富,认为“知识可以不被抢夺且可以随身带走,知识就是力量”,所以他们十分重视教育。
有统计结果表明:最近十多年来的工业新技术,有30%已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了。电子产品的寿命周期也越来越短。当今世界的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趋向全球化,知识型经济成为争夺相对经济优势的主要手段。在这样多变的世界里,任何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缺乏远见和不求上进的人,命运中将注定失败。许多人深明大义,不但自己学习努力、自觉接受新的知识,对后代的培养更为倾心,为培养他们成为文化素质较高的人才不遗余力。正确的财富观念,应该是只把金钱看作财富的一方面,而不是财富的全部。
人生关键点拨
真正读懂财富的含义,才能创造财富,经营财富,做真正的有钱人。
贫穷到底意味着什么
穷人的穷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钱,而是他们根本就缺乏一个赚钱的头脑。有钱人的富有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现在手里拥有大量的财富,而是他们从根本上就有一个赚取财富的头脑。
一个人所具有的思维和感觉决定了他将来能否拥有财富。富有的思维创造财富,而贫穷的思维造成真正的贫穷。
人太穷了,就会整天为生存而奔忙和劳碌。他的头脑里没有了产生财富的渴望,也就失去了成为有钱人的条件。一旦一个人对财富产生了强烈的渴望,并具备了有钱人的思维方式,就能迅速地改变他的财务状况。
美国巨富比尔萨尔诺夫小时候生活在纽约的贫民窟里。他有6个兄弟姐妹,全家只依靠父亲做一个小职员所得的微薄收入过活,生活极为拮据,他们只有把钱省了又省,才可以勉强地度日。到了他15岁那年,他的父亲把他叫到身边,对他说:“我攒了一辈子也没有给你们攒下什么,我希望你能去经商,这样我们才有希望改变我们贫穷的命运。”
比尔听了父亲的忠告,于是去从事经商。3年之后,他就改变了全家的贫穷状况。5年之后,他们全家搬离了贫民区。7年之后,他们竟然在寸土寸金的纽约买下了一套房子。
比尔的家庭世代都在经商。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经商才能赚取很多的利润,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
在金钱法则中:钱是靠赚出来的,而不是靠克扣自己攒下来的。有钱人不赞成过分地节俭。在他们看来,钱是靠赚的,而不是靠攒的,过分地节俭、克扣自己是成不了有钱人的,那只会使自己在精神上越来越穷!
商人有白手起家的传统,现在世界上许多财富大亨,其发迹时间也不过两三代人。但商人没有靠攒小钱积累的传统,而且,他们没有禁欲主义的束缚,中国厨子、美国工资、英国房子、日本妻子是他们理想生活的四大目标。再加上商人的投资大多集中于金融业等回收较快的项目上,他们崇尚的是“钱生钱”,而不是“人省钱”,他们热衷的是冒险而不是勤俭持家。
当一个人接受了人生给他的剧本角色——穷人或有钱人之后,他们总是要找出一些逻辑关系来使自己表现得更加自然:因为我生在这个贫困的家庭里,所以我是穷人,这是应该的。或者说我生在这个富裕之家,因此我的命运是注定的。殊不知,正是这一错误的逻辑推论,使他一辈子无法超越自己,战胜自己。人生的每一个角色从来不是固定的,穷人可以变富,有钱人也可以变穷,是玫瑰总会开放,是金子总会闪光,只要你肯努力,你一定能改变你的人生。
这个世界有两个转动不息的轮子。今天的有钱人明天就可能不是有钱人了,今天的穷人明天就未必是穷人了。
由此可见,贫穷与富有并非上天注定,不可改变,二者之间可以自由转化,转化的时机全在当事人的选择。
要想富有,就必须学习有钱人。只有先去学习,你才会得到他们富有的经验。
有一个百万富翁和一个穷人在一起。那个穷人见有钱人生活那么舒适和惬意,于是穷人对有钱人说:“我愿意在您的家里给您干活3年,我不要一分钱,只要你让我吃饱饭,并且有地方让我睡觉。”有钱人觉得这真是少有的好事,立即答应了这个穷人的请求。3年后,服务期满,穷人离开了有钱人的家。
又过去了10年,昔日的那个穷人已经变得非常富有了,而以前的那个有钱人相比之下,就显得很寒酸。于是有钱人向昔日的穷人请求:愿意出10万块钱买他富有的经验。昔日的那个穷人听了哈哈大笑:“过去我是用从你那学到的经验赚取了金钱,而今你又用金钱买我的经验呀。”
原来那个穷人用了3年时间学到了有钱人的经验,于是他获取了很多财富,变得比那个有钱人还富有。那个有钱人也明白了这个穷人比他富有的原因是因为穷人的经验已经比他多了。为了自己拥有更多的财富,他只好掏钱购买原来那个穷人的经验。
于是,这个穷人教导人们:“要想变得富有,你必须向有钱人学习,在有钱人堆里即使站上一会儿,也会闻到有钱人的气息。”
世界上大多数人是穷的,但穷可以改变,要想改变穷的状况,需要了解有钱人与穷人之间的区别。穷人和有钱人不是简单的钱和资产的悬殊,而是观念、思维方式和性格上的不同。穷人思想封闭、害怕风险、比较感性。有钱人思想开放、勇敢而理性。人人都想赚钱,但赚钱方式不同。穷人的钱放在银行里,而有钱人的钱放在投资和保险公司的账户上。穷人的钱在为政府和有钱人工作,有钱人则利用自己的钱和穷人放在银行里的钱为自己工作。穷人不能责怪有钱人,因为穷人自愿把钱放在银行里,而银行需要把钱借给会赚钱的有钱人以赢利。当你把钱存在银行,活期利率每年125%左右,而每年的通货膨胀35%左右,实际回报是-225%,并且银行的利息收入是100%需要交税的。扣税后再加上通货膨胀,实际回报是负数或接近零。银行和政府永远是穷人的赢家。所以,有钱人买银行股票比穷人把钱存在银行要强得多。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钱人永远属于有钱人的群体,穷人则常常脱离不了穷人的圈子。
某些人有时却能够越过有钱人和穷人之间的巨大障碍,他们从外表上看去更像穷人,但却一副有钱人做派,即使排在有钱人之尾也在所不辞。
有时候,位列有钱人之尾比起做穷人之首可能更不像有钱人。但他们仍宁愿挤入有钱人之列,因为这样他们就能以有钱人的方式思考问题,而排在穷人之首则永远无法摆脱穷人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