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总成本包括物料采购成本、订单管理成本、库存持有成本、与供应链相关的财务和计划成本,以及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MIS)成本。根据对技术工业十多年来所做的大量研究,PRTM认为同类最佳的公司在运作领域中能够保持4%~6%的优势,这一数字对销售额为10亿元的制造企业而言相当于节约了4~6千万。
订单管理成本和物料采购成本大约占整个供应链管理成本的三分之二,订单管理成本与面向顾客的供应链端相关,而物料采购成本则与面向供应商的一端相关。由于这些成本表现在属于不同组织的供应链系统之间的接口点,所以,他们构成整个供应链管理费用的一大部分也是合理的。
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优化途径
关于具体的成本优化途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虑。
1从流通全过程的角度来降低供应链成本
对一个企业来讲,控制成本不但是本企业的事,即追求本企业效率最大化,而应该考虑从产品到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过程的成本效率。例如,原来有些厂商是直接面对批发商经营的,因此,很多物流中心是与批发商物流中心相吻合,从事大批量的商品输送。然而随着零售业中便民店、折扣店的迅猛发展,客观上要求厂商必须适应这种新型的业态形势,展开直接面向零售店铺的物流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投资就有可能沉淀;同时又要求建立新型的符合现代化流通发展要求的物流中心和自动化设施,这些投资尽管从本企业来看,增加了成本,但从整个供应链过程来看,却大大的提高了供应链绩效。
2通过供应链管理及提高对客户的物流服务水平来减少成本
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光有本企业的效率是不够的,它需要协调与其他企业以及顾客、运输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最佳化。正因为如此,追求效率化不仅仅是本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事,而且关系到其他企业的职能部门。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是确保企业取得利润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提高顾客服务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超过必要量的服务不仅不能带来成本下降,反而有碍于成本效率的提高。
3借助于现代信息系统来降低物流成本
企业内部的成本效率难以使企业在不断激化的竞争中取得成本上的优势,借助于现代信息系统,一方面各种业务或物流作业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另一方面能由此建立起战略系统。
4通过效率化的配送降低成本
响应用户的订货要求建立起周期短、正确的进货体制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伴随配送产生的成本费用要尽可能的低,特别是最近多频率、小单位配送的发展,更要求企业采用效率化的配送方法。
5降低退货成本
退货成本也是企业成本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往往占相当大的比例。退货成本之所以成为某些企业主要的物流成本,是因为随着退货会产生一系列物流费、退货商品损伤或滞销而产生的费用以及处理退货所需的人员费等各种事务性费用。
6利用标准化的运输和物流外包来降低成本
降低物流成本从运输手段上讲,可以通过标准化运输来实现,亦即从原材料到消费者之间的搬运,利用各种运输工具的有机衔接,并且使运输工具标准化及运输管理来减少商品周转、倒载过程中的费用和损失,并大大地缩短商品的在途时间。
总之,降低与一个公司货物和服务的采购相关的可见成本和不可见成本有多种方式。一般来说,对公司底线贡献最大的成本节省不是一看就能知道的。这些成本基本上发生在直接和间接原材料采购领域中,并且需要对供应链的贸易伙伴公司的生产程序进行详细研究。
供应链信息管理
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供应链管理的支持技术就是为了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行成本和费用而产生的。这些技术包括条形码技术、EDI、射频技术等。
1条形码技术
普通消费者最熟悉的应用条形码技术领域是零售商场。当一个商场的规模还较小时,商品品种数量不多,采用手工编码,大概有3~4位数也就够了,在销售登录时,商场收款员输入3~4位数也很迅速,但是随着商场的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大型或超大型商场中其商品品种已逾万种,再考虑到管理上的其他需要,如区分该品种的颜色、部门、经销/代销、批
发/零售等,商品码的位数将达到10~15位。条形码技术被引入到商品编码、销售登录后,不论是在速度、费用还是出错率方面,都取得了不可比拟的优势。
2POS系统
POS,来自于英文PointofSale三个单词的词头,即销售时点。POS通常被视为是拥有自动信息识别和处理能力的销售时点管理系统。通过销售商品时对商品条形码的扫描,把销售的商品的相关信息立即输入后台的MIS(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而把相应的信息传输给相应的合作伙伴。这套系统使得制造商能尽快地了解其产品的销售信息、最终顾客的需求趋势,从而更准确地做好预测、降低库存水平、缩短订货提前期,最终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3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
EDI就是标准商业文件在企业的计算机系统间的直接传输。
实施EDI最主要的益处是减少了公司文档方面的工作,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和准确性,使领导层把更多精力集中在战略决策方面。同时,实施EDI能降低运营成本。此外,由于实施EDI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和准确性,扩大了信息含量,缩短了订货采购提前期,使得库存水平降低,大大地降低了库存费用。
4射频技术
射频技术RF(RadioFrequency)的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射频系统的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可具有读写能力,可携带大量数据,难以伪造,且有智能。RF适用于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由于RF标签具有可读写能力,故它对于需要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尤为适用。
5GIS技术
GIS(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它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其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无论它来自数据库、电子表格文件或直接在程序中输入)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其显示范围可以从洲际到非常详细的街区地图,显示对象包括人口、销售情况、运输线路以及其他内容。
GIS应用于物流分析,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国外公司已经开发出利用GIS为物流分析提供专门分析的工具软件。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成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
供应链产品与信息流
整个供应链中所有公司主要产品的高水平的信息流和商品流的描绘需要确定下列几点:外延型企业的每一方,他们的物理位置,发生在他们之间和中间的环节。一般来说,参与方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卖方和客户。这些实体通常有多个地点,不同的商品和信息在这之间流动。网络图应该包括每一个地点、他们的材料流环节和他们相关的技术工具(例如信息系统、存储设备和运输资产)。
流动图更有利于识别供应链绩效症状、问题和原因。它创造一个外延型企业运作的可视化的代表模式或图表结构,帮助指出导致信息流和材料流无效的瓶颈。例如,集中化的产品库存就是一个常见的瓶颈。集中化的库存可以通过降低分销中心的不稳定性来帮助提高车辆装满率的同时,它可能引起材料处理和运输的高成本。供应链流动图将突出这一权衡的需要。
流动图也帮助确定通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协调来提高效率的机会。获得供应链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一个方法是合并外延型企业合作伙伴之间的材料流。例如,通过合并相近的多个供应商和分销中心的装载合作伙伴的信息流可以创造协调的供应链经济。尤其是这些规模经济来源于发生在单一时间和地点的多个供应链事件和交易事务(例如:客户订购、运费支付和装运计划)。单一的实体可以比具有不同的技能和不相兼容的信息系统的多个实体更有效地动态处理客户订单与计划、跟踪和订单货物的装运。
充分采用适用的信息系统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系统提供可靠的支持。信息是供应链各成员企业间和企业内各部门、各成员间密切合作、协同工作的“粘合剂”。企业信息层次结构图供应链管理的信息传递,一方面进行纵向的上、下信息传递,把不同层次的经济活动协调起来;一方面进行横向的信息传递,把各成员单位、各工作团队、各岗位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其信息流动和获取方式是不同于单位企业情况下的。
供应链管理的网络信息系统,从内外两个信息源中收集和传播信息,捕捉最能创造价值的经营方式、技术和方法,这就需要新的信息组织模式和规划策略。
信息技术(IT)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可从两方面理解:
IT的功能对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如EDI、多媒体、internet、专家系统等。
IT技术本身所发挥的作用。如光纤:CD-ROM、图像处理系统等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供应链运行中的不增值行为。
供应链采购管理
供应链系统为实现无缝连接并提高其成员企业间的同步化运作效率,就必须加强采购管理。具体要求是五个恰当:恰当的数量、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恰当的价格、恰当的来源。
如何进行供应链管理条件下的采购管理
1从为库存的采购转变到为订单而采购
供应链系统为准时响应顾客的需求,其一切活动都是由客户订单所驱动的,采购工作也不例外。
订单驱动的采购方式有如下特点:
(1)由于供应商同制造商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签订供应合同的手续大大简化,不再需要双方询盘、报盘、反复协商,交易成本也大为下降。
(2)在供应链同步化计划协调下,采购计划与制造计划、供应计划等都是并行进行的,采购工作的重点在于协商各种计划的执行。
(3)采购物资直接进入制造部门,减少采购部门工作量和无效劳动。
(4)供应商能与制造等各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了应变能力,减少信息失真,与供应链各成员单位都保持同步运作。
2从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
如何实现有效的外部资源管理?方法步骤如下:
和供应商确立互惠互利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以保证供需双方合作诚意和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同供应商进行信息共享,并在供应商需要的时候,提供技术支持、教育培训支持,使供应商能不断提高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能够按要求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
参与供应商的产品设计和产品质量控制过程,变事后把关为事前共同商定质量标准,事中参与,事中控制,实时监管。
协调供应商的计划,确保供应链正常稳定的供应关系,维护供应链整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