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焚书坑儒
3066400000006

第6章 秦朝是否亡于暴政(2)

秦始皇临终前,曾用玺书召扶苏回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帝位。如果李斯不听赵高的,不篡改遗诏,秦朝怎会灭亡呢?

因此,学者认为对于秦朝来说,“成也李斯,败也李斯”。

(三)秦朝亡于军事措置失当

有的学者认为秦朝并非亡于焚书坑儒之类的暴政,而是亡于军事措置失当。

秦始皇攻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秦始皇自称始皇帝,本来是要将帝位传于万世的,却二世而亡了。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短暂的秦朝犹如昙花一现,流星一闪,仅维系了十多年。历史上一直将秦朝灭亡的原因归于暴政,这是失之偏颇的。

秦国具有当时最先进的政治、军事和司法制度,那为什么一个正处在巅峰的庞大帝国,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土崩瓦解了呢?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没有让百姓休养生息,没有注重发展经济,而是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上了。

当时,越人分布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越南一带,部落极多,各自为政,从未统一,因而史称“百越”。

战国初期,吴起在楚国担任令尹时曾平过百越。后来,楚国被秦军灭掉,而百越则独立于秦帝国之外了。

秦军攻灭六国后,并未息兵,而是继续执行扩张领土的政策。

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秦始皇命大将屠睢和赵佗率50万大军,兵分五路,经广西北部的越城岭、湖南南部的九嶷山以及江西南康和余干等地,向两广地区的越族进军。其中,赵佗率领的这支秦军经九嶷要塞,顺北江而下,直达珠江三角洲地区,并占领了番禺。而进攻广西地区越族人的两支大军,由于以屠睢为首的一些秦将采取歧视越人的政策,急于推行暴政,引起了越人的全面反抗。越人熟悉地形,善于爬山涉水,夜间偷袭秦军,扰得秦军苦不堪言。不久,主帅屠睢被杀。

由于粮食匮乏、主帅被杀、数十万秦军伤亡,使战争陷入了胶着状态。直至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经过秦军的连年苦战,百越之战才以秦军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匈奴是亚洲北部一个极其彪悍的游牧民族,擅长骑马射箭,经常南下中原杀掠。为了防止他们入侵,战国时代的赵国、燕国和秦国都曾在北方边境修筑长城。

战国后期,赵国名将李牧曾率军大破匈奴,歼灭十余万匈奴骑兵,吓得匈奴头曼单于仓皇逃窜,十多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

在秦始皇吞灭六国的十年间,头曼单于又趁中原大乱之机迅速发展自己的势力,不断南下劫掠。此时,秦始皇正忙于征战,无暇顾及他们。

攻灭六国后,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始皇命蒙恬率三十万秦军北击匈奴。匈奴头曼单于带着残兵败将北窜,再也不敢南下了。

打败匈奴后,秦始皇命令蒙恬指挥数十万士兵、囚徒和百姓,在原来战国长城的基础上筑起了万里长城。

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匈奴军队入侵,修筑烽火台,并将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工程都由人力完成。长城筑于崇山峻岭、峭壁深壑之间,极为艰难。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东北至鸭绿江。

在天下稳定后,先抓紧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是一个新兴国家的根本所在。让农民休养生息,鼓励生产,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是确保帝国持续繁荣的唯一良策。但是,秦始皇忽视了这一点,继续发动战争,将有限的财力用于庞大的军事开支上,却又不知开源,忽视经济发展,以致国库入不敷出,造成财政上的巨大亏空。

修筑长城是为了防止匈奴的入侵,按当时的实际情况,匈奴不至于轻易出兵向强大的秦国动武。秦始皇应抓紧时间发展生产,恢复战争破坏的经济,才能让天下安定,国运绵长。

由于军事上的大量开支,秦始皇死后留下了一个国库空空的烂摊子。在这种情况下,纵使后人有千般本事,万丈雄心,也无力回天了。

(四)秦朝亡于郡县制

有的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并非亡于焚书坑儒之类的暴政,而是亡于郡县制。

为了有效地管理国家,也为了替子孙万代奠定基业,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首先吸取战国时期设置官职的经验,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

秦始皇在朝廷中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是百官之首,掌管国家政事。太尉掌军事,但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专掌图书秘籍,监察百官。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其中有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掌京畿警卫的中尉,掌刑罚的廷尉,掌谷货的治粟内史,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的少府,掌修建宫室的将作少府,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交事务的典客,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皇室属籍的宗正,掌舆马的太仆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在朝廷上议论政务,最后由皇帝裁决。

此外,秦代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官职,如博士“掌通古今”,即通晓古今史以备皇帝咨询,同时负责图书收藏;如典属国与典客一样主管少数民族事务,不同的是典客掌管与秦友好的少数民族的交往,而典属国则负责已投降秦朝的少数民族;如詹事管理皇后和太子的事务。

安顿好了朝廷,秦始皇又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

郡设守、尉、监(监御史)。郡守为郡的长官;郡尉辅佐郡守,并典兵事;郡监负责监察。秦始皇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后又增至四十一郡:

秦地:巴郡、蜀郡、陇西郡、北地郡;

赵地:太原郡、云中郡、邯郸郡、巨鹿郡、雁门郡、代郡、常山郡;

魏地:上郡、河东郡、东郡、砀郡、河内郡;

韩地:三川郡、上党郡、颍川郡;

楚越之地:汉中郡、南郡、黔中郡、南阳郡、陈郡、薛郡、泗水郡、九江郡、会稽郡、长沙郡、衡山郡;

齐地:东海郡、齐郡、琅玡郡、胶东郡、济北郡;

燕地:广阳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

南越故地: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匈奴故地:九原郡。

县,万户以上者设令,万户以下者设长。县令、县长之下有丞、尉及其他属员。县令、县长主要管政务,县尉掌握军事,县丞掌管司法。

县以下设乡,负责摊派徭役,征收田赋,查证本乡被告案情,参与对国家仓库粮食的保管工作。乡设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诉讼和赋税,游徼掌治安。

乡下设里,里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里由里典担任长官,后代称里正、里魁。里中设置严密的什伍户籍组织,以便支派差役,收纳赋税,并规定互相监督,一人犯罪,邻里连坐。此外还有管理治安、严禁盗贼的专门机构,叫做亭,亭设亭长。亭还负责接待往来的官吏,为政府输送、采购、传递文书等事。两亭之间,相距大约十里。

两千多年来,人们一提到“秦”,总要在前面加一个“暴”字,“暴秦”几乎成了秦朝的代名词。

其实,封建统治是专制统治,专制统治的最高目的是为了巩固帝王的特权,因此,对于一切妨碍帝业的言论和行为,即使是父子兄弟,也要残酷镇压。封建帝王的残暴是专制体制的必然产物,说暴政是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不妥的,哪个王朝不残暴?

秦朝立国之初,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而实施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这一政策毁灭了新兴贵族封王的美梦,引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

秦始皇统一中国,摧毁了六国旧贵族的家园,激起了他们的刻骨仇恨。当他们复仇的怒火熊熊燃烧时,就像火山爆发一样,很快便摧毁了刚刚建立起来的还很脆弱的郡县制。

如果秦朝实行分封制,则情况就不同了。

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形成于战国时期,并非李斯和秦始皇独创的。

春秋初期,秦、晋、楚等国开始在新兼并的地方设县。县与卿大夫的封邑不同,是直属国君的,有利于国君对边远地区的统治。

春秋中期开始,设县的国家越来越多,有的在内地也设了县,县开始成为地方行政机构。

春秋末期,有的国家开始在新得到的边远地区设郡。这时的郡虽然面积比县大,但由于偏僻荒凉,地广人稀,地位比县略低。

进入战国后,郡所辖的地区逐渐繁荣,人口增多,于是郡的地位高于县了。

战国时期,各国先后在边地和内地设置郡县,产生了由郡统辖县的两级地方行政组织。至此,郡县制形成了。

郡的长官和县的长官均由国君任免,郡县制使各诸侯国形成了中央、郡、县、乡一套比较系统的行政机构,对地主阶级实行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

战国时期,郡县制虽然形成并得到了发展,但由于各国分立,执行情况不尽相同。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才健全了郡县制,进而在全国推广。

然而,在秦末天下大乱时,却没有一个郡县出兵平乱。分封制与郡县制各有利弊,因此刘邦建国之后,将这两种制度并用,既实行分封制,封王立国;又设置郡县,任免官吏。

无论是郡县制还是分封制,都是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行政手段。

分封制与郡县制是有区别的:

1.分封制度萌芽于夏朝,盛行于西周,它是国君将土地赐给宗室臣属作为俸禄的制度。受封的对象有三种类型:一是周王的同姓亲属即王族,二是功臣,三是古代圣君如尧舜的后裔。不论受封的是何人,一旦被封后都可世代相传,即实行世袭制。郡县制则与此相反,郡县的行政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

2.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但受封的诸侯必须对周天子尽义务,必须定期朝觐周王,向周王贡献各种土产,接受周王之命出兵保卫王室,征讨反叛者。

3.开始时,分封制对于中央是有利的。受封的诸侯出于感激之情,都效忠中央。但是,由于各诸侯国在封地上拥有绝对的统治权,百年之后,渐渐变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最后导致完全分裂的政治局面。春秋争霸局面的形成,便是分封制的必然产物。

郡县制消除了由分封割据带来的隐患,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因此,这种行政制度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组成部分。

秦朝统一天下后,六国的残余势力犹在,并且相当强大。他们利用秦始皇未在他们过去的土地上分封秦王子弟的机会造反,由于秦始皇未派子弟领兵监视他们,他们举兵后如入无人之地,轻易地灭了秦朝。如此看来,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有百利及一害,这一害便是将江山拱手让人了。

学者认为,如果秦始皇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也推行分封制,则秦末天下大乱时,分封在各地的秦室子弟不但有率军勤王的义务,为了守住自己的封土,也绝不会袖手旁观的。这样,秦王朝绝对不会二世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