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3068500000005

第5章 艰难时世(3)

二哥重六开始考虑起外出谋生,“心惊若狂”的重八只好为二哥送行,兄弟总要留一个在家里吧。

当时的场景是那样的刻骨铭心:兄云去此,各度凶荒,兄为我哭,我为兄伤,皇天白日,泣断心肠,兄弟异路,哀恸遥苍。

本来还可以相依为命的两兄弟,如今却要分别!这一去,可能就是永诀。

终于,二哥渐行渐远的身影,永远消失在了沉沉的夜幕中……重八此刻的心已经痛苦到了极点,眼看家就没有了,甚至连自己身边最后一个亲人也没有了。

孤独、绝望之余,重八也开始为自己将来的生计犯起了愁。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他这年才不过虚岁十七,从小受父母娇惯,骨子里其实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呢。

好在这时邻居汪大娘及时提醒他:你小时体弱多病,你爹为了让你活命,曾许过愿让你舍身入佛。今你平安长大,也是你该还报佛祖的时候了。眼下也算是个机缘,不如去皇觉寺里当个小和尚吧,总比饿死强。

此时的重八早已乱了方寸,只要能活命,做什么都可以。

在汪大娘和她儿子汪文的陪同下,重八走进了那座位于孤庄村西南不远处的小小的皇觉寺。

寺里的高彬法师同意收下朱重八做弟子,据说他给重八所取的法号叫“如净”。

然而,后来遭遇的一切,也许是初入佛寺的重八也始料未及的。

上天似乎要彻底抛弃这个相貌丑陋、出生贫贱的苦少年。

不过,朱重八也将用他的传奇经历回应上天:只要我不抛弃自己,上天你就奈何我不得!

走四方,路迢迢,心茫茫

所谓“英雄不问出身”,一向都是历史的文字游戏。

处在孤陋贫寒之乡的皇觉寺,当然跟英雄无关。几个师兄穿得很寒碜,重八也好不到哪里去。葫芦头一剃,披上一件师傅换下的破衲衣,就是佛门弟子了。

不过,照寺院规矩,没有受过戒的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和尚,只能叫“小沙弥”。

但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煮饭、洗衣、念经,见人便叫“师父”、“师兄”、“施主”,这些日常功课却是一样都不能少。

早晚听着各种寂寥的声音:钟声、鼓声、木鱼声,想想如今的自己,想想半年前的家,再想想那不知逃到何处的二哥、三哥,重八的心底怎不生出无限的凄凉和感慨……对于重八来说,当和尚只算个饭碗。

本想着先委屈几年,可是没想到老天偏偏把这一小小的愿望也给剥夺了。

由于这一年的灾情越发厉害,结果连皇觉寺也断了生路:地里庄稼统统绝收,租子又从何而出?

这可要了命了。

重八进寺里还没两个月,严峻的考验又跟来了。

前面已经说过了,大元的僧人很开放,可以跟平常人一样有家有室,甚至可以有妻有妾。最后,管事的师娘发话了:与其呆在咱寺里等死,不如大伙四下先散了吧,等这危机过了,再回来不迟。

重八恋恋不舍,他是最后一个走的。

早知道会有今日,当初干脆随了二哥去就好了,兄弟在一起起码可以有个照应。但现在人海茫茫,去哪里找二哥呢?或者去投奔三哥一家也行啊!

好在重八人还机灵,游方的事一听就明白,所以他拿上木鱼、瓦钵,就一路化缘而去。当然,为了免得被人怀疑是冒牌和尚,相关身份证明还是要随身带着的。

一路上他听说西北方向灾情相对较轻,所以一路向西北而去。

正好他后来回忆:“众各为计,云水飘飏,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侣影相将”。如云似水、漂泊不定的日子,自己又一无所长,无得作为,只有自己孤零零的影子常伴在身旁。

这次第,怎一个衰字了得!

“朝突炊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趍跄,仰穷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早晨,冲着有炊烟的地方匆匆赶路,想着人家马上就要开饭了。晚上,踉踉跄跄投宿古寺。有时候错过宿头,就得忙赶夜路;有时仰首望去,山崖崔嵬与月亮相接,耳边又时听猿猴悲啼,那声音凄凉之极。

人家有的是背景,而自己只有背影。

“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佒佯”。每逢这等孤绝难耐的时候,就不由得思绪悠长,想念起父母,可已天人永隔,看看自己丧志落魄的样子,好不哀伤。

“西风鹤唳,俄淅沥以飞霜,身如飘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

这难熬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天涯何处有朱重八的容身之地?

不过天意怜人,这一路上朱重八至少没有被饿死,也没有半路上冻死、病死,反倒身子骨磨练得更壮实了。

据说后来他还作了一首名叫《野卧》的诗来追忆那段难忘的日子:

天为罗帐地为毡,

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脚,

恐踏山河社稷穿。

这末一句最夸张,不说自己冷得不行,反吹牛说自己大脚无敌。虽是调侃,但颇有几分帝王气概。

朱重八这一路的圈子兜得不算大,也不算小,从至正四年走到至正八年,整整三年多,足迹遍及皖西、豫东八九个郡县,大概路上耽搁的日子也不少。

真的很好奇他这几年究竟是怎么过的,有没有发生过什么奇遇之类的(史书上是记载了不少,但基本不可信),交接过怎样的朋友,为什么就没放弃做和尚?要是换了他老爹,兴许就没那么恋巢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满路上一定都是逃难的百姓,重八兴许也能遇上过几个做伴的,交过几个朋友什么的。他一路游来荡去,只拣繁富的地方去,穿城越村,对着大户人家敲木鱼就是。

三年行走于险恶的江湖,重八收获不浅。他不再是那个钟离东乡可笑的乡巴佬了——他见了世面,也熟知了风俗人情,更记住了两淮一带的山川地理。更重要的是,对于大元的社会现实、纷繁的世相都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他和各色人等打交道,既认识了善良、慷慨,也见惯了冷酷、邪恶;既领略了勇敢、仗义,也看清了钻营、堕落。

而且此行还培养了他另一种素质——“能说”、“会看”。善于察言观色,能洞察别人的心理,知道怎么顺势而为。不然,这花子就做得很失败。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江湖上飘荡久了,阅人知事的本领自然就历练出来了。

朱皇帝晚年,就常遥想着流浪于两淮的岁月,颇有感触地总结自己:阅人既多,历事亦熟……人情善恶、真伪,无不涉历……人之情伪,亦颇知之。

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番劳苦,似乎是在为朱重八的未来积淀些东西。

回到皇觉寺后,他的心态自然也就不同了。

庙堂风雨,他或许不清楚,但民间疾苦,以及那正在孕育的风暴,他是感同身受——大元的命运走向,也许已经在他的朦胧的意识中呈现出来。

他也许会扪心自问:朱重八啊朱重八,你小子又该往何处去呢?

难道你就没想过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吗?

整天窝在这弹丸之地,你甘心吗?

你难道还想跟自己的老爹一样安分地过一辈子?如今也不可能了……生死抉择

生逢末世,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最大的不幸。

但对于此刻的朱重八来说,却是机会来了,余下的就看他如何抉择。

就在他游方的这几年中,后来西系红巾军的开山祖师彭莹玉,也正在淮西一带进行起义前的秘密活动,传布“弥勒下生、明王出世”的教义。

彭莹玉也是游方和尚,朱重八即使没有见过彭和尚本人,至少也应该和彭和尚的党徒们接触过,他未必不受鼓惑和影响。

几年之后,淮西一带就成为了东系红巾军的一大根据地,因为这里的群众基础不错。

重八就是在这大元帝国的火药库中周游了几年,他即使没有加入过明教这类秘密组织,起码也部分地接受了些新的宗教、新的看法,尤其是嗅饱了火药气味,他已不可能再安于现状。

回到皇觉寺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大跌众人的眼镜:立志勤学!

在这样一个纷纭的乱世,不忙于出去营生,却静下心来求学。如果不是有了重大的人生发现,朱重八断不会去浪费这个精力的。

几年的游历,让他深深明白要成就一件事情,没有文化是万万不行的。

另外,他也开始注意结交朋友,专门物色那些有志气、有胆量、敢作敢为的好汉;他还不时进入濠州城探访消息,想要获知些外面的形势。

很快,他的这帮朋友们就要发挥作用了。

回到皇觉寺不久,就有聪明点的师兄看出如净这小子已经今非昔比,他已经越发不安分了。再加上这小子几年间变得又威武了那么多,师兄们也都不敢再随便支使他了。

对于志向已定的朱重八而言,他每天要做的功夫,就是学习、观察和等待!

先是刘福通等率众起义的消息传遍了淮西各郡,四下开始人心骚动。

到了至正十二年二月,郭子兴、孙德崖等起兵占据濠州城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很快,那些无组织无纪律的义军士兵就开始四下抢掠,他们最后还在皇觉寺放了一把火。

师父一家及师兄们都因此逃散了,重八也在外面躲了些日子。

一天晚上的时候,他又回到了皇觉寺。自己的栖身之地被毁,也许真的是该决定何去何从的时候了。

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但他还需要最后一点力量。

于是,他向神灵祷告道:“而今兵难四起,咱准备外出避难,求神灵指点迷津,咱将往何方可保平安……”

一连问卜三次,可卦相都显示不吉!

重八自忖:莫非咱哪儿都不能去?

可朱重八心思缜密,他嘴里念道:“而今豪杰纷起,唯有强力者才能安身立命,但谁有能力勘定四方?……兵者,实为凶事,若是投军,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求神灵还是指教个避难的去处吧!”

打定主意,他决定最后问卜一次。

没想到这一次奇迹竟然出现了:问卜所使用的“珓”居然直立起来。

看来,是神灵发怒,嫌我朱重八太过犹豫,太娘们儿了。

投军一路,实属无奈,但也无可选择。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史书上这则神奇的记载很可能是附会的,目的还是想说明他朱皇帝有“天命”在身。

几天之后,没想到竟有故人从郭子兴的队伍上给重八来了封信,内容显然是怂恿他投军。重八看完之后,立马把信烧掉了。

又过了几天,又有一位在队伍上的老朋友竟亲自跑来对重八说:前些天,我们以书信召你,你既不愿意去,可义军那边已经有人晓得了此事,若是有人宣扬出去,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听天由命!”重八叹息道。

三天后,那个写信的亲自来了,他与重八交谈了半日,但没有勉强的意思。

重八的内心还在激烈的斗争中,毕竟造反不是闹着玩儿的事。正如毛主席所说:“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尤其,造反是要死人的,这个人很可能就是自己。

又过了几天,彻里不花率领的元军来了。

他们不敢去进攻红巾军,但抓附近老百姓杀了头去请功的胆子还是有的。

独善其身的日子这回是真的终结了,搞不好,他朱重八随时就会成为元军的刀下鬼。除了上“梁山”,还有什么路可走?

可竟有那么一刻,他在犹豫:要不要加入元军?元军的胜算会不会更大呢?别看义军现在嚣张,保不准明天就被灭了……可是,你朱重八忘记了从前自己所经受的那些磨难、痛苦和不幸了吗?那都是谁带给你的?

更何况,从天下大势而言,元廷如此腐败,被推翻是早晚的事。

官逼民反,不得不反!

既然认定了目标,那就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前进吧。

濠州城的兄弟们,我朱重八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