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样认为:任何借口都是推卸责任。在责任和借口之间,选择责任还是选择借口,体现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消极的事物总是拖积极事物的后腿。我们把重物举起来,而地球引力却要将它往下拉。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挫折,我们是知难而进还是为自己寻找逃避的借口?
美国成功学家格兰特纳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星的机会!”一个人对待生活、工作的态度是决定他能否做好事情的关键。首先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态,这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在工作中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遇到的问题开脱,一旦养成习惯,这是非常危险的。
人的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是某种行为、思想、态度在脑海深处逐步成型的一个漫长过程。因其形成不易,所以一旦某种习惯形成了,就具有很强的惯性,很难根除。它总是在潜意识里告诉你,这个事这样做,那个事那样做。在习惯的作用下,哪怕是做出了不好的事,你也会觉得理所当然。特别是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习惯的惯性作用就表现得更为明显。
比如说寻找借口。如果在工作中以某种借口为自己的过错和应负的责任开脱,第一次可能你会沉浸在借口为自己带来的暂时的舒适和安全之中而不自知。这种借口所带来的“好处”会让你第二次、第三次为自己寻找借口,因为在你的思想里,已经接受了这种寻找借口的行为。不幸的是,你很可能就会形成一种寻找借口的习惯。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消极的心理习惯,它会让你的工作变得拖沓而没有效率,会让你变得消极而最终一事无成。
借口的根源——缺乏责任感
责任感是员工所必备的,它往往体现在许多单个的小事上。不找任何借口,对自己负责的员工,就连最小的工作都能做得最好。
有一个刚进入公司的年轻人,自认为水平很高,对待工作漫不经心。有一天,他的上司交给他一项任务——给一家著名的企业做一个广告宣传方案。
这个年轻人自以为才高八斗,只花了一天的时间就把这个方案做完了,交给上司。他的上司一看就给否定了,让他重新起草一份。结果,他又用了两天时间,重新起草了一份,交给上司过目之后,虽然觉得不是特别理想,但还能用,就把它呈送给了老板。
第二天,老板把那个年轻人叫进了自己的办公室,问他:“这是你能做出的最好方案吗?”年轻人一愣,没敢作答。老板把方案推到他面前,年轻人一句话也没说,拿起方案,返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稍微调整了一下情绪,重新把方案修改了一遍,又呈送给了老板。老板依旧还是那句话:“这是你能做出的最好方案吗?”年轻人心里还是没底,没敢做出明确的答复。于是,老板让他再仔细斟酌、认真修改方案。
这一次,他回到办公室里,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了一周,把方案从头到尾又修改了一遍后交了去。老板看着他的眼睛,仍旧是那句话:“这是你能做出的最好方案吗?”年轻人信心十足地答道:“是的,这是我认为最满意的方案。”老板说:“好!这个方案批准通过。”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年轻人工作越来越出色,受到了上司和老板的器重。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不找借口,认真负责地工作,才能够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在工作中,不要敷衍,一定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
缺乏责任心,让你在认领工作任务时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千方百计地推掉任务,含糊期辞地、勉强地接受任务,更不会主动争取任务。
缺乏责任心,让你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今天干不完,还有明天呢!”,“歇口气,呆会儿再干!”,“那么严格干什么?!差不多就行了!”……
缺乏责任心,让你在承担后果时为自己的失职找借口——由于对情况估计不足,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太快,由于竞争太激烈,由于上级重视不够,由于某某的过失……所以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所以没能完成任务。
纵观员工工作的全过程,我们不难发现,缺乏责任心是找借口的根源,它直接导致的后果便是大家都不敢正视问题,被动地面对问题,极力地掩盖问题,消极地处理问题,不断地为自己开脱。
不要推卸自己的责任
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在任务出错时,在上级面前说:“都是他。”并把手指向某人或者某部门,说是他人把事情弄砸的。这种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嫁祸他人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行径。
在现代职场上,每一个部门和每个岗位上都有着明确的职责。但是,也总会有一些突发事件或者意外的任务,无法明确地划分到哪个部门或个人,而这些事情往往还都是比较紧急或重要的。如果你是一名合格的员工,在处理这些事务时,一不小心把事情办砸了,就要勇敢地承担起责任来,千万不要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而寻找借口,嫁祸他人。这样的话,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为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
逊尼是英国一家大型建筑公司的工程部经理。一次,他的上司安排他去处理公司在外地的一桩收尾工程中与当地居民发生的纠纷。本来,这些事务不属于他的职责范围,但是,公司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总裁看他能言善辩,又极懂周旋,便让他暂把手中的业务交给属下打理,到外地与公司分部的几位负责人共同协调,把这件事情处理妥当。
到了外地之后,逊尼因不了解当地民俗民情,在处理事务中,又自恃是总裁派下来的人,不懂得的与几位分部的负责人积极配合,共同处理协调事务,一意孤行,结果把事情没办好不说,还与当地的民众发生了尖锐的冲冲突。当总裁责怪他时,他便把责任统统推到分部的几位负责人头上。当总裁对事情进行了一番详细的调查后,了解了事情的全部过程,知道事情出在他的头上,便把他责罚一顿,并对他的人品和能力产生了怀疑。
事隔不久,逊尼又因为公司工程上的一些业务,与分部那几位负责人进行工作方面的交接,人家都暗恨他当初嫁祸于人的做法,借机报复他。导致了他业务上的失败而不得不辞职,离开了这家极有发展前途的公司。
一名员工或者主管,在接到上司交付的任务时,就要学会与团队合作。在工作的过程中,积极配合、互相协调一致地把工作努力干好,而不是自作聪明,一意孤行,把事情办砸了而为公司带来不良后果。同时,作为一名员工,也应该互相照顾,勇于负责,而不该在事情办砸之后,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而寻找借口,嫁祸于人。
有人曾说,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永远学会为两件事负责一件是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另一件则是以前所从事的工作。如果你真正在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就一定会成功。因为你在以自己负责的精神替未来做准备。你为现在的工作负责,就能够让自己把手中的工作做得更出色,并在不断学习中超越目前的职位,不断向前攀登。你为以前所从事的工作负责,是为了把工作干得更出色,以你的人品、道德和人格魅力来赢得别人的信任,帮助自己更快捷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英国成功学家格兰特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该改变自己的行径,勇敢地挑战自己的责任,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失误,从失败中寻找规律。这样,才会让自己的工作和人生发生质的飞跃。”
永远不要抱怨
没有人喜欢抱怨者,正如没有人喜欢自大狂。经常抱怨的人,不但会招致他人的反感和厌恶,而且极易使自己沦为负面情绪的奴隶,进而遮住人生灿烂的阳光,阻断事业辉煌的道路。
儿科病房里,躺着两个可爱的小女孩,她们都因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而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使得小女孩幼嫩的胸脯上留下了一道永远不会消除的伤疤。
一个小女孩很伤感,常常泪水涟涟地说:“这可恶的伤疤使我不再完美,我诅咒!”而另一个小女孩却笑盈盈地对人说:“感谢这伤口,它使我拥有了美好的生命,我感激!”
对所发生事件的评价是如此的不同,它必然会对处理问题的态度发生影响,也会对今后的生活之路产生影响。
生活总有缺陷
也许贫困的生活像枷锁一样困扰着你,没有亲朋好友,无依无靠地生活在异乡他国。你急切地希望减轻自己身上沉重的负担。然而,仿佛陷入黑暗的深渊之中,负担是如此沉重。于是,你不停地抱怨,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抱怨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老板,抱怨上苍为何如此不公,让你遭受贫困,却赐予他人富足和安逸。
停止你的抱怨吧,让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你所埋怨的并不是导致你贫困的原因,根本原因就在你自身。你抱怨的行为本身,正说明你倒霉的处境是咎由自取。
喜欢抱怨的人在世上没有立足之地的,烦恼忧愁更是心灵的杀手。缺少良好的心态,如同收紧了身上的锁链,将自己紧紧束缚在黑暗之中。
没有人会因为坏脾气和消极负面的心态而获得奖励和提升。仔细观察任何一个管理健全的机构,你会发现,最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积极进取、乐于助人,能适时给他人鼓励和赞美的人。身居高位之人,往往会鼓励他人像自己一样快乐和热情。但是,依然有些人无法体会这种用意,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
一句古老的格言是这样的:“如果说不出别人的好话,不如什么都别说。”这句格言在现代社会更显珍贵——几乎所有机构,无论大小,吹毛求疵、流言蜚语和抱怨永不止息。
“好话不出门,坏话传千里”,在我们面前说人是非的人,也一定会在他人面前非议我们。一来一往容易滋生是非,影响公司的凝聚力。与其抱怨对公司和老板的不满,不如努力地欣赏彼此之间的可取之处,这样一来,你会发现自己的处境大有改善。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别抱怨老板不给你机会。那些喜欢大声抱怨自己缺乏机会的人,往往是在为自己失败找借口。成功者不善于也不需要编制借口,因为他们能为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负责,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人往往是在克服困难过程中产生勇气、培养坚毅和高尚的品格的。常常抱怨的人,终其一生都不会有真正的成就。
或许你正住在一间简陋的破屋里,心中梦想着宽大而明亮的殿堂,那么,你首先应该做的是努力将这间小屋变成一个干净整洁的天堂,将你的精神充满这间小屋。
不妨想一想,你喜欢哪一种工作伙伴呢?是那些总在抱怨的人?还是那些乐于助人的人、有活力、值得信赖的人呢?
抱怨是无济于事的,只是通过努力才能改善处境。
没有人奴役你
不少的员工总是在想着自己“应该要什么”,抱怨自己“没有得到什么”,却没有问自己:“为了希望从事的职业自己还缺乏什么,可能要付出什么,做得够不够。”
有一位高层管理人员曾经愤然离开了好几个老板,抱怨老板的种种不是。三年后,当他在自己最喜欢的事业上被老板辞退的时候,他终于明白是自己一直欠缺必备的能力,而不是原先的老板没有赏识他。
很多员工都在抱怨自己的老板,抱怨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种除强扶弱、劫富济贫的心态。对那些超越我们、管理我们的人天生有一种抵触情绪。很多人会不自觉地认为,富人之所以富有,是对穷人的剥削。直到今天,这种财富的原罪观始终没有从人们的头脑中消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关于为富不仁的报道,内容不过是对老板如何奸诈的揭露,以及对“社会底层人士”的同情。也许我们的确应该同情那些无家可归的弱者,但是,我们却不应该将责任全部归咎于老板。从表面看,他们拥有巨大可支配的财富,但是他们能享受和消费的并不比我们多,相反,他们却付出了比普通人多得多的心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更值得我们同情的人——同情他们即使下班铃声响过很久,他们都无法放下手上的工作;同情他们因为改变员工而付出的努力;同情他们忍受社会及员工不公正的评价和议论。那些指责老板的人并没有意识到,如果没有老板的辛勤努力,许多人的命运会更为悲惨。
员工的抱怨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企业忠诚度的缺乏。因为抱怨,很多员工抵不住更多机会的诱惑,或者不能承受企业暂时的困境,所以消极对抗或者另谋门路。比如一个技术人员,刚到一个小工厂,在发展的初期,不可避免地遇到战略不清晰、管理混乱、老板曾经变化思路等特点,这时候他抱怨:你请我来干事业的,不是来和你们变来变去的。他认为这样的企业和老板不值得效力,准备跳槽。其实抱怨的员工可能不明白,这是很多小工厂必须跨过的一道难关,而一个员工在这种时候不仅要做事,还要学会应对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还要共同创造做事的环境,并且与老板共度难关。
有一点我们必须要知道:抱怨于事无补,并且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那些喜欢终日抱怨的人,即使独立创业,也没有办法改变这种恶习,也没有办法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