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海沧民俗文化
3082000000003

第3章 谒祖进香习俗(1)

青礁慈济宫是闽南保生大帝两大信仰中心之一,地处福建省九龙江人海口左岸,现隶属于厦门市海沧区。当地有“出海靠妈祖,居家靠大道公”的说法。保生大帝从最初的神医到医神,与闽南当时的自然及社会环境相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保生大帝逐渐向地方保护神转化,深深嵌人到当地民众及小区共同体的生活当中。

春节过后,给初来乍到的人以深刻印象的是青礁慈济宫声势浩大的进香活动,进香活动大都集中在每年农历正月至三月,几乎每天都有几支乃至几十支进香队伍从闽南各个村落汇集到这里。香旗,神旗,连绵不绝的乐阵,装饰华丽神,着进香也称为“谒祖进香”或“割火”、“割香”,多以小区庙宇为单位。进香既是展示小区神明与更高一级庙宇之间的神缘关系,同时也是从祖庙重新割取灵力。在仪式上的表现就是从青礁慈济宫的主香炉中获取香灰,放人到所带来的小区中。进、,一环,着的动轨迹,可以绘出一个庞大的香的双向流动路线网络:从家户到小区庙宇到青礁慈济宫,然后再返回到小区庙宇进而分散到家户当中。

家户是保生大帝信仰的基本单位。香炉是一个单立的家庭的标志,在闽南的家户中,神龛往往在正屋正对门的重要位置,所拜神明如观音菩萨、保生大帝、妈祖、福德正神等,各家都有不同。分家的时候,新家庭也要从祖屋的香炉里捻取香灰放在新家的香炉中。家户为单位的祭拜活动往往是妇女的责任,每天早晚要给神明上香,供品也要经常更换。不仅要在家里祭拜,每月初一十五还要置办供品到小区庙宇祭拜。在小区庙宇的进香活动等重要仪式活动中,家户更要,上香。

闽南各地村社年度周期中最重要的仪式活动之一就是保生大帝进香。根据对闽南小区进香活动的观察,可以将进香主体分为以下几类:

一、单一区香。区为中,本区。不本其他片区或者其他村社之间不乏关联。

单一香,一为大不在中也有一些复杂情况,有的村社虽然是单独进香,但是有兄弟社前来“热闹”;有的村社是从与其他村社的联合当中独立出来在进香的过程中,有的村社会在其他村社停留,供该村村民参香。

三、村社联合进香。这类进香队伍也占据相当一部分,参与联合的村社或是属于同一宗族,或是供奉同一间庙宇,或是一方人口财力等比较弱依附于另外一方。在进香队伍的构成上也不同,有的是各村社庙宇单独组织,最后再回合一,有的是一。香也生分分单一村社进香,或是因为一方的财力大涨,不愿再依附于别人,或是在进香的过程中为经、神生。

四、村社轮值进香。这类进香队伍中比较典型的是肀和县阪仔镇心田宫。它是十三个村社的祖宫,这十三个村社分属四个行政村,但是属于同一宗族,十三个村社每年轮流当值,组织进香队伍。龙海市角美镇万寿宫也是如此,西边村和壶屿村同奉一尊神明,两社轮流进香,各自组织进香队伍,每年年尾将神像抬至值的。

从不同的进香主体及组织形式可以窥见,当地小区社会围绕保生大帝而进行的进香活动实际上与宗族一起成为村落及地方社会团结的一个重要方式。对于闽南地区的村落,学界最深刻的印象应属其宗族组织,这要归因于弗里德曼的研究。弗里德曼试图用中国的数据来修正普里查德等人的非洲宗族范式,同时用宗族概念来建立一个了解中国社会结构的准范式。但是他强调宗族的时候忽视了民俗信仰的因素在村落及地方社会中的作用,而排除民俗信仰因素,单单靠宗族是无法真正了解地方社会的社会结构。

不难看出当地社会团结的两个链条:一条以血缘为纽带,以祠堂为中心,另一条则以信仰为纽带,以庙宇为中心。

血缘纽带以祠堂(祖盾/家庙)为中心,开基祖的祠堂当地称之为“大祖”或者“大宗”,之下各房又有祠堂,村民称之为小宗。小宗之下还有公厅,是家户之上的分支单位。按照当地的传统,一座房子中间一间是公用的,这里是会客、吃饭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这里放置神明,是拜神的地方,祖辈的灵位也放置于此,供子孙祭拜。子孙结婚之时需要到公厅祭拜,后世有人去世,葬一般也都在公厅举行。虽然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各家各户都已经建造了单门独户的楼房,但是,在村民的中据要,而之内所有人视对方为亲人。随着后世的繁衍,公厅也有可能成为祠堂的雏形,事实上,在与村民交流的过程中,一些村民将祠堂称之为“大公厅”。

除了祠堂之外,作为村落及地方社会团结的另一条重要纽带是庙宇,庙宇通常与地缘单位紧密结合。地缘单位中的“村”在当地用于指代行政村。自然村称为社。每个社或者大自然村中每个角落都有自己的庙宇和保护神。这些庙宇由先祖带过来的,或是定居本地之后从某一信仰中心请神分灵而来。不同村落主祀神明不一,有保生大帝、玄天上帝、广泽尊王、清水祖师、代天巡狩等,也有很多村落将佛教的三宝菩萨作为主祀神明,道教的神明配已,佛道合一是闽南庙宇中常见的现象。庙宇中,主祀神明可以有多位,在一些小区庙宇当中,主祀神明甚至可达七八位之多。作为配祀神最常见的是注生娘娘和阎罗天子,注生娘娘在左,阎罗天子在右,加上主祀神明已经涵盖了村民所有的关注点:注生娘,之后的,神护与之的有事务。庙宇中必备有占卜用的茭,也称贝,是人神交流的重要渠道。村落当中很多事情需要通过卜茭向神灵请示,各家户有什么事情也可以通过卜茭来向神明询问。茭是由两块木头合在一起构成,每块木头都是一肀一凸,肀的为阳,凸的为阴。在占卜之前要先上香,与神明“打个招呼”,然后将茭合在一起,双手捧茭说明事由,再将其掷在地上,看茭的两片落地之后的哪一面朝上,一肀一凸一阴一阳则成,人们称之为赏茭,否则就要重新上香,重新掷茭杯。与庙宇配套的还有烧添金纸的金炉和娱神唱戏的戏台。在日常生活当中,庙宇所在也是人们聊天、纳凉、玩耍的好去处。庙宇可以说是村落中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

宗族体现的是血缘关系,庙宇体现的是地缘关系,村有村庙,社有社庙,角落有角落庙。但是因为闽南宗族和村落之间的重叠,因此,在本地人的表述中,村落庙宇往往和宗族联系在一起的。很多村落的保护神被认为是先祖带来的,青礁村民经常提到青礁万应庙所供玄坛元帅(寒单爷)是颜氏先祖最初从河北带到河南,又从河南带到福建的。即使是定居之后请来的神明,由于地缘和血缘的重合,也紧密地和宗族联系在一起。在角美镇西边村调查期间,村民们将庙宇的历史追溯到祖先抵御海水海风侵袭的历史,而且在谈到西边和壶屿村轮值进香的时候,人们很多时候不提两个村名,而直接以姓黄的和姓吴的代替。甚至在一些村庙当中,先祖的牌位被纳人其中接受供奉。即使是青礁慈济宫这样的区域性信仰中心,也因为它与青礁颜氏之间的紧密关系,所以颜氏的先祖被纳人后殿接受供奉白礁村王氏家族中所流传的传说则强调王氏家族在修建白礁慈济宫过程中的功劳,以此来显示自己与慈济宫的紧密关系。据说白礁当时有郭氏、吴氏、王氏三族,敕建白礁慈济宫时选定的庙址是郭氏的祖墓,郭氏不愿意献地,但因为是朝廷下令修建,所以就强征了郭氏的祖墓,郭氏后来就衰落,迁往他处。吴氏家族是保生大帝的本族,但是在建庙上大梁的时候,吴氏没有人敢扛大梁,王氏就扛起大梁来,所以吴氏后来在当地也无法继续下去,迁居他处。王氏则成为本村最大的宗族。这一传说实际上也通过庙宇的修建展示一个宗族的成长过程。

庙宇的分灵在一定程度上与宗族的繁衍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宗族裂变的过程中,原开基祖所在村子的神明往往也随之分灵到新的村子,如青礁颜氏几个分支都以玄坛元帅作为村落保护申,在每年保生大帝进香期间,各分支携带着玄坛元帅到青礁进香之后,再随着青礁的进香队伍到慈济宫进香。一些分支在行政划分上曾属于泉州府同安县,按照传统属于白礁慈济宫的信仰圈范围,但是由于宗族关系,这些村子还是到青礁慈济宫进香。

宗族和民间信仰两条链条的结合,使村落的社会团结链条更加严密。不同的是作为血缘群体的宗族是内向型的,将界限限定在群体之内。而民俗信仰则为外向型的,将社会联系延伸到地缘群体之外。从很多当地庙宇的捐款碑记中可以看出,修建庙宇的捐款人为出嫁的女儿,而且庙宇建成仪式中,开庙门也是由出嫁的女儿和女婿来进行的。对此,当地村民的说法是,庙是由女儿来建的,而祠堂则是男丁来建。这是在当地社会长期留存的一种传统。而在进香活动中,嫁的女儿。庙会是之间的重要时机。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单个小区的社会联系延伸到周边地域。

由于保生大帝信仰在当地小区中的地位,每年的保生大帝进香活动成为当地小区最盛大的庆典,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的组织制度和仪式规范。

进香当地统的,是中的代表,通常也是各项祭祀活动的组织者。头家分为大头家和小头家,大头家按照地缘划分原则,每个角落或者村社选出一位或几位,小头家按照各个生产小组选出几位。头家实行年值制度,每年更换一次,选头家采用传统的在神明面前“卜茭”(或称“掷茭”)的神选方式选出,头家负责筹款和进香活动的组织。有的村社头家负责全年村落内所有公共祭祀活动,有的则只负责每年一次的保生大进香。

整个进香活动由头家筹款组织,小区老人会或者庙宇理事会等指导,具体的仪式则有乩童或者道士主持。在进香的前一两天,每个家庭都要到小区庙宇进行祭拜添油,本村出嫁的女儿也需要回村祭拜。出发之前要在小区庙宇进行一系列的驱邪仪式,之后进香队伍在乩童的带领下踏过燃烧的炭火,意在清洁驱邪。进香队伍不仅包括道士(乩童)、头家、神辇以及随香的人群还有大规模的香阵队伍,多达几十甚至上百阵,香阵是由私人答谢,香阵既是表明对于神明的虔诚奉献,也是小区实力的展现。几乎所有小区的村民在访谈的过程中都会骄傲地指出本村的进香香小区的。

进香队伍经过绕境之后,串村过户到青礁慈济宫进香。香阵队伍在慈济宫门前广场表演之后,在乩童或者道士的带领下,头家以及理事会成员代表整个村落向神明祭拜、奉献,然后由道士或者乩童主持仪式,从慈济宫主香炉中获取香灰放人带来的小区庙宇香炉以及头家所携带的主会香炉中,最后卜茭请保生大帝随着队伍再返回小区。仪式的不规范或者供品的问题都可能导致卜茭的失败,这时候需要检查供品或者请香旗护持来达到卜茭的成功。曾有村子几年间连续卜茭失败,神明“不愿意”随同返回小区,导致小区在几年间不敢再去进香,最后通过与神明的“协商”,以随同返回小区为条件才恢复进香。进香队伍返回之后,除了香阵队伍的表演之外’小区还会以歌仔戏来娱神’近几年’因应年轻人的需求,各种歌舞表演团体也频频出现在进香活动中。神明的香灰和灵力则通过吃香桌等方式进一步分发到各个角落,最终至各个家户当中。至此整个进香活动才算最终完成,整个小区进入下一个进香周期。

香的流动是进香活动的核心。在当地人的观念当中,香是对神明的贡献,是同神明之间沟通的渠道,焚烧的香灰则代表了神明的灵力,可以在群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进行分配。通过香,人们对神明进行贡献,同时通过香灰的分配,神明的灵力使小区和家户得以更新。在这一个庞大的分香、进香网络当中,以青礁慈济宫保生大帝为中心,通过香的流动,整个网络所涵盖区域的民众和小区连接在一起,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一个共同体。

附一后井金沙宫进香大典

一、历史渊源

在后井村,每年都有一个比过年更大的节日,那就是在正月下旬举行的进香大典。这一天,石甲头、欧垅、地岸头、涵头、内坑、后井、衙里七个自然村四千多位男女老少聚集一起,大家齐心协力、配合默契,将一场到保生大帝祖庙慈济东宫进香的民俗活动升华为展示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展示各社民众团结友爱的民间盛典,吸引了周边地区大批民众踊跃参加或前来观赏。

后井村进香活动的历史渊源很久远,在村里老人家的童年记忆中,金沙的进香活动就是地大、参加多、的事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渔村民众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村民文化水平不断提升,庙会组织工作逐步完善,谒祖进香活动越办越好,逐渐成为后井村全体村民每年一度的最盛大的民俗盛典。

二、后井村进香活动的独特形式

后井村进香活动的核心庙宇是金沙宫。金沙宫是建在衙里社的庙宇,是衙里民众日常祭祀的殿堂。但金沙宫同时又是全后井村信奉保生大帝的祖庙,各社信众们在节庆日子都会来此祭拜。每年到慈济东宫渴祖进香,衙里金沙宫、后井正顺庙、内坑天灵宫、慈善庙,石甲头永寿宫、石英堂等六座庙宇及广大信众后井村民在周氏宗祠前等候进香巡境队伍的到来后井四社官庙的正副主会和金沙官理事长在进香队伍出发前合影都是进香的重要成员,参加人数众多,进香活动的规模宏大。这种由数座庙宇共同组成进香队伍、共同祭拜保生大帝的习俗在闽南地区极为罕见。

后井村进香的日子不是像海沧地区其他村庄那样,每年都在固定的一天(如渐美村是正月初六,卢坑村和锦里村是正月初十),而是由庙会众理事们于每年春节前在金沙宫保生大帝神像前卜茭后定下的一个吉日。这日子必须是正月下旬的一个休息日(星期六或星期天),原因是正月下旬大海潮水较小,后井村原先大多数是渔民,这时比较空闲;而周末在家的人更多,举办进香活动较为。

1998年金沙宫重新修建完工后,后井村民从七个自然村中推选出德高望重的热心人士组成了金沙宫理事会,其职能之一就是每年进香活动的筹备、组织和香资管理。而在1998年以前,由于经费使用没有统一的规划,每年进香除了金沙宫的添油香资以外,还要全村信众们每人捐资二十元作为活动经费。成立理事会以后,管理逐渐规范,重要开支理事会具体讨论决定,所有的进款和开支都有详细的账目并张贴公布,这样,信众们自愿捐献的添油香资除了支付每年进香庆典的全部开支还略有盈余。

三、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