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一口气读懂经济学
308700000051

第51章 金融—读懂生活中的“钱”规则(1)

货币——不仅仅是钱那么简单

【经济学故事】

在太平洋某些岛屿上,当地居民以一种贝壳——“加马里”货币来交税,600个加马里可换一整匹棉花。再如美拉尼西亚群岛的居民以狗牙作货币,一颗狗牙大约可买100个椰子,而娶一位新娘,必须给她几百颗狗牙作礼金。

在太平洋加罗林群岛中的雅浦岛,居民使用石头货币。这里每一枚货币叫做“一分”,但这样的“一分”,并不方便随时携带在身上。因为它是一个“庞然大物”——中心有一个圆窟的圆形石头。照当地人的规定,“分”的体积和直径越大,价值就越高,有的“分”直径大到5米。这种货币是用石灰岩的矿物——文石刻成的,但雅浦岛上没有文石,当地人要远航到几百里外的帕拉乌岛把文石打下,装在木筏上运回。单是惊险百出的海上航程,就要历时几个星期。

为什么贝壳、狗牙和石头也能成为货币?货币为什么能买到任何东西?要解开有关货币的疑问,就必须了解货币是怎么来的。

【经济学课堂】

货币的前身就是普通的商品,它是在交换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是商品,但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货币出现后,整个商品世界就分裂成为两极,一极是特殊商品货币,另一极是所有的普通商品。普通商品以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的形式出现,而货币则是以价值的体化物或尺度出现的。普通商品只有通过与货币作比较,才能体现出其价值,普通商品之间才可以相互比较。

货币的发展一共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物物交换。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但是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同时为交换双方都接受的物品,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牲畜、盐、稀有的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

2.金属货币。经过长年的自然淘汰,在绝大多数社会里,作为货币使用的物品逐渐被金属所取代。使用金属货币的好处是它是人工制造,无法从自然界大量获取,同时还易于储存。数量稀少的金、银和冶炼困难的铜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金属。某些国家和地区使用过铁质货币,而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是商朝的铜贝。

3.金银。西方国家的主币为金币和银币,辅币以铜、铜合金制造。随着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量逐渐增大,到15世纪时,经济发达的佛兰德斯和意大利北部各邦国出现了通货紧缩。从16世纪开始,大量来自美洲的黄金和白银通过西班牙流入欧洲,挽救了欧洲的货币制度,并为其后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4.纸币。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属货币同样显示出使用上的不便。于是作为金属货币象征符号的纸币便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宋朝时期在中国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

目前世界上共有200多种货币,作为各国货币主币的纸币,精美、多侧面地反映了该国历史文化,沟通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经济交往。目前世界上比较重要的纸币包括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等。

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如今越来越多地被使用,而新的货币形式还将不断出现。

【经济学茶座】

在现代社会中,货币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渗透了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一个人如果没有货币,在社会上就寸步难行;如果有了货币,就可以得到物质享受。正因为货币的这个作用,使货币拥有了一种令人疯狂的魔力。

有人向电信部门投诉,抱怨某个公用投币电话总是“吃钱”,投了钱币进去,即使电话未接通,它也不退钱出来。可是电信部门接到投诉后却迟迟不派人去修理。后来,这个人想出一个办法,再打电话给电信部门,说那个投币电话出了点毛病,只要一投币,投币机里就哗啦啦地掉钱出来。结果,电信部门的人很快就赶来修理了。

这个笑话从侧面反映出货币的重要性。金钱可以衡量大部分具体事物的价值,为人类经济社会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人类从以物换物的商品交易体系发展到现代社会中的股票、地产、金融等多种公开交易平台,货币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货币如此重要,那么货币的持有者应该以何种态度和方式来对待货币呢?

《佛经》里把人分成三种:第一种是盲人。这种人不知如何使自己拥有的财富增长,不知如何获得新的财富,也无法区分道德上的好坏。第二种是独眼人。这种人仅有一只金钱眼,而无道德之慧眼。他们只知道如何使自己拥有的财富增长和创造新财富,却不知道如何培养好的道德品质。第三种是双眼者。这类人既有金钱眼,又有道德之慧眼。他们既能使已有的财富增长,获得新财富,又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做一个有德而富、富而有德的人,应是我们每个人的不懈追求。

我们对钱要有一种正确的认识,既不能像晋朝的王夷甫那样,把它蔑称为“阿堵物”,连碰也不愿碰它,也不能为它而疯狂,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它。我们应以平和的心态去赚钱,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银行——身边的“钱柜”

【经济学故事】

中世纪时,欧洲只有两种人有钱,一种是贵族,另一种是主教。所以,银行是不必要的,因为根本没有商业活动。到了17世纪,一些平民通过经商致富,成了有钱的商人。他们为了安全,把钱存放在国王的铸币厂里。那个时候还没有纸币,所谓存钱就是指存放黄金。因为那时实行自由铸币制度,任何人都可以把金块拿到铸币厂里铸造成金币,所以铸币厂允许顾客存放黄金。

但铸币厂是属于国王的,如果国王想动用铸币厂里的黄金,那谁都无法阻止。1638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同苏格兰贵族爆发了战争,为了筹措军费,他征用了铸币厂里平民的黄金,美其名曰贷款给国王。虽然,黄金后来还给了原来的主人,但是商人们感到,铸币厂不安全,于是,他们把钱存到了金匠那里。金匠为存钱的人开立了凭证,存钱的人以后拿着这张凭证,就可以取出黄金。

这时正是17世纪60年代末,现代银行就是在那个时候诞生的。可以说,世界上最早的银行是私人银行,最早的银行券是由金匠们自己发行的,他们和政府没有直接的关系。

【经济学课堂】

银行一词,源于意大利语Banca,其原意是长凳、椅子,是最早的货币兑换商的营业用具。英语将该词演化为Bank,意为存钱的柜子。在我国,之所以有“银行”之称,则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相关。在我国历史上,白银一直是主要的货币材料之一,“银”代表的往往就是货币,而“行”是对大商业机构的称谓,由此,把办理与银钱有关业务的大金融机构称为银行。

银行是通过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银行是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主要业务范围有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办理票据贴现等。

银行起源于古代的货币经营业。货币经营业主要从事与货币有关的业务,包括金属货币的鉴定和兑换、保管和汇兑业务等。货币经营者手中大量货币聚集就为发展贷款业务的开展创造了条件。随着贷款业务的发展,保管业务逐步转变成存款业务。当货币活动与信用活动结合时,货币经营业便开始向现代银行转变。1694年,英国英格兰银行的建立,标志着西方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

我国在明朝中叶就形成了具有银行性质的钱庄,到清代又出现了票号。第一次使用银行名称的国内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于1897年5月27日,最早的国家银行是1905年创办的户部银行,后称大清银行,1911年辛亥革命后,大清银行改称为“中国银行”,为现代中国银行的前身。

在我国,银行可以按如下方法分类:

第一类是中国人民银行,它是中央银行,在所有银行中起管理作用。

第二类是政策性银行,如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一般办理政策性业务,不以赢利为目的。

第三类是商业银行,又可分为全国性国有商业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招商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如广东发展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如武汉市商业银行、南京银行等。不过,随着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这几种银行的区别正在缩小。

最后一类是外资银行。外资银行有很多,比较著名的有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等。外资银行一般都设在一线城市,业务与国内银行有很大不同,现在正逐步放开它的业务范围。

【经济学茶座】

1930年,美国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银行大危机。在此前的10年里,美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然而在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狂热的人们把股市吹成了巨大的泡沫。1929年10月,人们的信心再也无法支撑股票市场的泡沫,股市开始大幅下跌,直至彻底崩溃,人们积累起来的财富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几乎完全蒸发。

当银行一家接一家破产时,美国人才意识到,真正的灾难才刚刚开始。由于当时美国很多商业银行把大量资金投入证券市场,股市暴跌给他们带来了巨额亏损,市场上关于某银行即将破产的流言四处传播,恐慌的储户希望赶在银行破产之前把钱取出来,很多商业银行立刻陷入挤兑危机。这种恐慌已经失去控制,人们已经不管自己存款的银行是不是健康,一心只想着把钱取到手才安心。挤兑令更多银行被迫关门停业,很多财务健康的银行也惨遭横祸。1930年美国有1350家银行倒闭,1931年有2300家银行倒闭,1932年有1450多家银行倒闭,1933年情况恶化到了极点,公众对银行彻底失去信心,银行倒闭风潮加速进行,这一年共有4000余家银行倒闭,许多州宣布银行停业。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并立即宣布全国银行停业。

然而,事情远没有结束。在挤兑压力下,银行紧缩信贷,更加剧了企业的衰退和破产,越来越多的工人加入失业大军。人们的收入水平急剧下降,产品需求委靡不振,销毁牛奶面包的举动与人们的饥肠辘辘并存于市场中,整个社会似乎陷入了毫无希望的恶性循环之中。大危机期间,美国先后有9800家银行破产,而企业破产竟超过14万家。

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中可以看出,银行业是整个经济的核心体系,银行危机具有传染性强、破坏性大等特点。一旦发生银行倒闭事件,如果处理不好,将引起连锁反应,甚至引发整个银行业的危机,继而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危机。

之所以发生银行危机,往往是商业银行的支付困难,即资产流动性缺乏,而不是资不抵债。只要银行能够保持资产充分的流动性,就可能在资不抵债、技术上处于破产而实际上并未破产的状态下维持其存续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