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这样说就对了
309100000052

第52章 多余的废话不说(2)

长话短说

清代画家郑板桥有诗云:“削繁去冗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当今语言大师们则认为:言不在多,达意则灵。可见,用最少的字句,包含尽量多的内容,是讲话水平的最基本要求。滔滔不绝,出口成章,是一种“水平”,而善于概括,词约旨丰,一语中的,同样是一种“水平”,而且更为难得。公元前311年,马其顿国王率领军队远征印度,时值盛夏,将士们口干舌燥。国王无奈,派人四处找水,结果只找来一杯水。国王高举水杯,对将士们喊道:“现在已经找到一杯水,有水就有水源,为了找到水源,前进吧!”说完,便将那杯珍贵的水倒在地上。将士们受到鼓舞,群情激奋,顽强地向前线冲去,夺取了战斗的胜利。试想,倘若国王自己把水喝了,再发一通冗长的训示,恐怕是不会奏“群情激奋”之效的。

所谓长话短说,即是以简驭繁。老舍说:“简练就是话说得少,而意思包含的多。”话少而意思也少就算不得简洁。

现在也有许多领导人善于长话短说。例如:

1981年世界杯排球赛最后一场中日之战,中国女排轻松地赢得了第一、二局,实际上已经取得世界冠军。第一次荣获排球世界冠军的中国女排被高度兴奋激动得不能自已,因失控而打得毫无章法,导致第三、四局稀里糊涂地输给了日本。袁伟民一再暂停,面授机宜,却不见成效。怎样才能使女排姑娘镇定下来,获得全胜的真正冠军,不失中华民族之志呢?在第五局开始前的短暂时间里,主教练袁伟民说了几句话:“要知道,我们是中国人,你们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祖国人民在电视机前看着你们,要你们拼,要你们搏,要你们全胜。这场球不拿下来,你们要后悔一辈子!”姑娘们在这沉重的话语下,胜了第五局,赢得了全场比赛。袁伟民简短的几句话、几十个字似喷泉,流淌出含义广阔、内容丰富的带血之言:中国人的风貌,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尊严,祖国人民的期待,以及这场球的关键意义,姑娘们自身利害得失等,都在这几句话中或明或暗的展示了。袁伟民的这段话言简意赅,既节省时间又有成效。

短,不光是个形式问题。与写文章不同,说话只能增不能删。话既出口,驷马难追。多开一次口就多一句话,所以话又只有多不会少。因此,要想说短话,就要在嘴巴上把紧关。而且在肚子里把要说的话打个稿。话说短了,枝叶就少。形式上的简短,有利于内容的精练,有利于中心突出。

条理明晰

说话是交流思想,不但自己要比较迅速地理解别人的中心,以便做出恰如其分的回答,遇到对方表达的能力不强,没有抓住中心,我们还要向对方作明确的提示或引导。如:

老师:在日食的时候,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有很多人跑出来看。

老师:我指的是太阳本身。

老师一提示,就把话题转过来了,使对方抓住了中心。

说话有时内容很多,作为说话者来说,叙述有条理,不但有利于突出表达观点,而且人家也容易记住。

说话的条理是否安排得好,首先取决于说话者对所说的内容是否有深刻、正确的认识,特别是要抓住其本质即内部联系。根据中心去安排结构,考虑内容为多少部分,哪里先说,哪里后说,哪些详细叙述,哪些简略交代。哪怕是生活中最极简单的话,不注意也不容易说清楚。比如,你初到一个城市,想向路边的人打听最大的百货公司。有的人不善于从听者角度去考虑,缺乏条理,往往会这样说:“往西,再往东,然后向南,拐一个弯一直走。”试想,能明白吗?但一个说有条理的人却会用另一种说法,他先就视觉之内那些有特征(如戏院、丁字路口)的地方为起点,然后告诉你转向。如果复杂一些,还会把路途中有鲜明特征的建筑物告诉你,甚至包括转弯后路的大概距离;或者干脆告诉你,转了弯之后大约走多少米再问别人。

文章的条理还可以通过文体的分段来体现,人家容易理解。说话则不然,它的层次、段与段的分隔都是连在一起讲的,即使用了停顿还是不容易区分。另外,文章留得住,读不清楚可以重读,逐句揣摩。话一说完就完了,条理一乱,过后就烟消云散。因此,说话者若不尽量把自己的观点,当时有条理地表述清楚,听众就感觉一塌糊涂。

既然说话无法像文章一样用格式分段,说话者就要注意在口头上向听者作清楚提示。

主次分明

有时,我们要表述的意见有几个方面,应当一开始就告诉听者,准备讲几个大问题。然后每一小点开始的时候,把次序告诉听众: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这就清楚了。

在说话中,如果遇到对方叙述条理不清,是很伤脑筋的,特别是在一些危急的场合,有些反映情况的说话者由于不够冷静,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影响了对事实的正确反映。在一本介绍破案的书中有这么一段描述:

1927年4月26日早晨,莫斯科刑事调查处班员别兹鲁科夫桌上的电话铃响了。他拿起听筒,听到一个很激动的男人的声音。

“别着急,公民!”别兹鲁科夫说,“按顺序讲:你是谁?从哪儿打电话?发生了什么事?”

听筒里沉默了一会儿,接着传来叹息声,像是在喘气,然后那个声音略微平静地说:

“我是沃尔洪卡美术馆的科研副秘书,姓斯特拉霍夫。我们这儿出了件大事:刚才发现,西欧画家一些仅存的名画被盗,其价值相当于一百万金币……”

经过刑侦员的提示,报案者迅速地理清了“言路”,按要求把问题逐个讲清了。

如果我们遇到一个语无伦次的说话者,不要急躁,更不能责怪对方。最好的办法是给他以提示,耐心地告诉对方,应按什么次序讲。

条理的要求之一是合理地安排材料次序。哪个先说,哪个后说,都要按中心而定。有时候,同一个材料,摆的位置的先后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清代江苏有个姓李的人,14岁当了讼师,专替人打官司。有一次,他接到一个案子,一位快出嫁的姑娘被住在邻家的一个无赖越墙逼奸,勒下金镯逃去。不久无赖被捕,姑娘写状纸时,不想写逼奸的情节,但又要将无赖置之死地,该怎样写?想来想去只写了“揭被勒镯”四个字。

讼师看完状纸说:“‘勒镯’哪能定成死罪呢?把字倒一下,变成‘勒镯揭被’吧。”状纸一递,果然无赖被处极刑。有人不解其中奥妙,便问讼师。他回答:“‘揭被勒镯’是说揭开事主的被去抢走镯子,目的在于勒镯,揭被作为手段不过为取财而已,这不能构成死罪。把话一倒就成了抢走镯还去揭被,那么罪行就大了。因为‘勒镯揭被’重点在‘揭被’,即人家就会想到奸污其身了。”

以上两个故事是说安排材料时把强调的重点放在后面,但重点放在前面也一样可以。

战国时代,齐王派使者访赵威后,问候的信件还没有取出来,赵威后为表示对齐国的关心,问使者道:“贵国的收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使者面有不悦之色反问说:“齐王让我来问候您,是一番深情厚谊,而您却不先问候齐王,反而先问什么百姓、收成,真是先贱后贵。”威后说:“你错了,收成不好百姓怎么会好?百姓不好,君王又好在哪里,难道要我‘舍本逐末’吗?”

在这故事中,两人都将最重要的摆在前头,只不过在摆什么上有分歧而已。赵威后以“收成”为先与使者以“齐王”为先,表现两人对立的思想立场。

说话中为了加强表达效果,注意条理,应该充分利用由事物之间不同顺序体现出的不同特点。具体一点说,既要打破常规,又在情理之中。“屡战屡败”是事实,“屡败屡战”也是事实,都表明了战与败之间的顺序;“揭被勒镯”和“勒镯揭被”也是如此。但是它们的感情色彩和重点意思却不同。对此,我们应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