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这样说就对了
309100000053

第53章 让对方无可辩驳的话术(1)

金蝉脱壳甩包袱

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对于这个没有多大意义的问题,现在似乎已无人争论了。然而,有些人却又不知不觉地陷入了类似的徒劳无益的论辩之中。

我们的论辩论不出预料中的结果,原因往往在于论辩者没有弄清取胜的焦点——附加条件。

比如,某经济学院曾就“我国目前是否可能进行股份制”展开辩论。反方认为,股份制的推行,要以股票市场等为先决条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股票市场,所以股份制推行不了。正方反驳说,只有推行了股份制,才可谈得上股票市场的建立。接着双方就应该先有股份制还是先有股票市场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最后,争得面红耳赤,口干舌燥,却是谁也赢不了谁。

还有一场辩论赛的辩题是“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正方说发展旅游业由于需要排除不利于旅游的因素,创造政治稳定、环境清洁、社会秩序良好等有利于旅游的条件,因而,使发展旅游的获益匪浅,这就是说能够改造环境(不论是社会的还是自然的)。反方说并不反对旅游,关键看你具备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你有没有自然条件,有没有政治稳定,有没有人民安居乐业?”这等于在说,只有改造了自然的、社会的环境,才能发展旅游业。

现在我们又回到鸡先行还是蛋先行的问题上。

一对农民夫妇都知道蛋能孵鸡,鸡能生蛋,于是准备办个养鸡场发财。他们对养鸡业能发家致富这一点认识是一致的,对世界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毫不在意,在意的是先买鸡生蛋,还是先买蛋孵鸡。

这直接关系到今后的经济效益,当然是一个有实际意义的、必须认真分析辩说的问题。

丈夫说应该先买鸡生蛋,因为时下正是母鸡产蛋的旺季。妻子说应该先买蛋孵鸡,因为家里孵房已经齐全,而且时下饲料紧缺,难以满足大鸡的需要。丈夫终于明白,在这个是鸡先行还是蛋先行的问题上,以养大鸡或孵小鸡的优越条件作为理由进行争辩。

这就抓住了争辩应该抓住的焦点:鸡固然是生蛋的必要条件,蛋也是孵鸡的必要条件,但必要条件不等于充分条件,有了蛋并不一定能有鸡(蛋在孵房里才能变成鸡),有了鸡并不一定能生蛋(需要充足的饲料喂养才有可能生蛋)。这些孵房、饲料等附加条件具备与否,才是需要首先弄明白的地方。妻子于是说服了丈夫。

林肯在学校读书时,有一次考试,老师问他:“林肯,这里有一道难题和两道容易的题目,由你任选其一。”林肯说:“我就考一道难题吧。”老师说:“好吧,那么你回答鸡蛋是怎么来的?”林肯答道:“鸡生的呗。”老师又问:“鸡又是哪里来的呢?”林肯知道鸡蛋是鸡生的,鸡又是鸡蛋孵化的,问题的答案是循环往复,没有穷尽的,如果继续辩论下去,将会处于被动的地位,于是赶紧借助对方的回答一个问题的条件,声明道:“老师,这是您提的第二个问题了。”林肯通过紧紧抓住对方提供的条件,终于巧妙地摆脱了困境。

当我们发现自己在论战中处境不利时,也不妨虚晃一枪,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借以迷惑敌人,得以隐蔽地转移或撤退。

我们在辩论中,面对类似“蛋鸡先后”的论争,要切切注意论争的取胜焦点,避免形成僵局。关注条件——这就是以上对我们的日常论辩的启发。

釜底抽薪刨树根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能够置对方于两难境地,无论对方做出哪一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就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在许多情况下,仅凭口头议论难以清楚的问题,借助一些具体的动作行为,就可以做到釜底抽薪,水落石出。这是因为动作行为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它的真假当场就可以验证,具有不容置疑的雄辩力量。

要想取得预期的论辩效果,就必须注意动作行为与自己的推断有逻辑联系。

有个强盗,抢了一个年轻人东西。一个过路人听见年轻人大喊抓强盗,于是拼命追赶,把强盗抓住了。可是强盗反咬一口,扭住这个过路人说对方是强盗。当时天快黑了,也不知道强盗到底是哪个,于是他们来到县衙,请官府断定。

县令见了,却笑着说:“两人一起赛跑,先跑出凤阳门的就不是盗贼。”

两个人于是开跑。一会儿,他们回到县令身边,县令严肃地对那个后出凤阳门的人说:“盗贼如果跑得快,就不会被人家抓住。现在被人家抓住了,可见盗贼是跑得慢的那个。现在你跑不过人家,被人家抓住了,可见你是真正的盗贼,你为什么还要诬陷人家呢?”

跑得慢的人无奈,只好如实招供,把抢来的东西还给了那个年轻人。

如果以定式思维被动答问,就难以跳出“非此即彼”的框框设定。跳出“非此即彼”的框框,就能够釜底抽薪,以倒树寻根之势推翻对方作为预设选项的正确性。

在一场关于“思想道德应该适应(超越)市场经济”的论辩中,反方和正方都摆出了必胜的架势。

第一回合拉开架势,反方说:“**精神到底是无私奉献精神还是等价交换精神?”正方说:“对方错误理解了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就是说,所有的交换都要等价,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交换,**还没有想到交换,当然**精神谈不上等价了。”

第二回合拉开架势,反方说:“那么我们的思想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是求利的精神呢?”正方说:“为人民服务难道不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吗?”

正方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在论辩中,论敌提出与我方相反的论点,要使其论点成立,就必然提出相应的论据加以论证。这就如同一锅水,要使水能沸腾,就必须有柴火在锅底燃烧。要制止水沸腾,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扬汤止沸,一种是釜底抽薪。扬汤止沸,虽然可以使水暂时不沸腾,但不一会儿又会沸腾;而将锅底的柴火抽去,水就自然沸腾不起来了。因此,我们只要将论敌的论据驳倒,论敌的论点自然也就站不住脚了。

事实面前不得不低头

“事实胜于雄辩。”在聊天讨论中,为了增强说服力,有时可以引证一些典型事例,使其为辩论的主题服务,深化观点,增强辩论力量。

卡耐基说,要想说服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举出例证。它远比抽象的论证要有更大的说服力。

让我们看一个用事实说话的例子。

1899年,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访问伦敦时,应邀参加了一个版权法案审议会。会上,出现了两派相互对立的意见,其中一派是以马克·吐温为代表的,认为公正的版权期限应该是永久性的;能言善辩的思林勋爵代表第二派意见,他们认为,书本是由一些观念组成的,而观念这种东西谈不上是什么财产,所以,书本不能作为财产所有权而永远存在。马克·吐温与之争辩了好长时间,但是双方都互不服气。

马克·吐温见思林勋爵顽固不化,决定改变策略,一举击垮对手。他举了《圣经》的例子,说:“不管思林勋爵怎样想,永久性版权已经存在于英国了。如《圣经》,它是牛津大学出版社的财产。”这一无法反驳的事实使思林勋爵哑口无言。

马克·吐温接着说:“在地球上,任何有价值的财产都是人们运用知识、运用观念创造出来的。如果没有知识与灵感,就不会有铁路、电报,不会有印刷机、留声机,不会有电话,在整个世界上称之为财产的东西几乎全部都不会有。”思林勋爵更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