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文学大家
3097600000005

第5章 陶渊明

陶渊明,约生于372年前后,卒于427年,是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晋书》、《宋书》都说他是陶侃曾孙,后人亦有怀疑这种说法的。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写及时行乐、乐天安命的人生观念,有较多哲理成分。散文《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很有名。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的曾祖父是东晋名将陶侃,虽然做过大官,但不是士族大地主,到了陶渊明一代,家境已经很贫寒了。陶渊明从小喜欢读书,不想求官,他看不惯当时政治腐败。他常常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还是照样读书做诗,自得其乐。陶渊明的家门前有五株柳树,于是他便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五柳先生。

后来,家里越来越穷了,陶渊明靠自己耕田种地,也养活不了一家老少。亲戚朋友都劝他出去谋个一官半职,他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当地官府听说陶渊明是名将后代,文才又好,便推荐他做了个参军。但是过不了多久,他就看出当时的官员将相互相排挤,心里感到很厌烦,于是要求出去做个地方官。上司就把他派到彭泽当县令。当时做个县令,官俸是不高的。而陶渊明一不会搜刮民财,二不懂贪污公粮公款,因此日子过得并不富裕,当然比他在柴桑家里过的穷日子,是要好一些的。况且,他觉得留在一个小县城里,没有多少官场应酬,也算是比较自在。

有一天,郡里派了一名督邮到彭泽视察。县里的小吏听到这个消息,连忙向陶渊明报告。陶渊明正在他的内室里做诗,一听到来了督邮,十分扫兴,只好勉强放下诗卷,准备跟小吏一起去见督邮。

小吏一看他身上穿的还是便服,吃惊地说:“督邮来了,您该换上官服,束上带子去拜见才好,怎么能穿着便服去呢?”

陶渊明向来看不惯那些倚官仗势、作威作福的督邮,一听小吏说还要穿起官服行拜见礼,更受不了这种屈辱。

他叹了口气说:“我可不愿为了这五斗米官俸,去向那号小人打躬作揖!”说着,他也不去见督邮,索性辞职不干回老家了。回到老家,陶渊明认为自己的志趣、理想与当时的时局相差太远,于是下决心从此以后过隐居的日子,有空的时间就写写诗歌文章,来抒发自己的心情。

回家不久,他写了一篇《归去来辞》。在《归去来辞》中,陶渊明细致地描绘了回乡途中的思想情感。小船轻快地飞驶,微风缓缓吹动衣带,他心情顿时开朗起来。他心想:今后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了!这篇赋表现了他与官场决裂的态度。

陶渊明选择过田园生活之后,生活上十分清苦,朋友们看到他的难处,常常给他送来一些粮食、衣物等。朋友们知道陶渊明喜欢喝酒,而他又买不起酒,就经常自备酒食来找他一起喝酒。每次酒醉后陶渊明都会诗性大发,写一些诗抒发感情。

《归园田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他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景象:深巷中传来狗的吠叫,鸡在桑树上咕咕叫着;房前房后绿树成荫,桃李满枝;农舍的屋顶上炊烟袅袅,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可是他当时家里很穷,常常破衣烂衫,食不果腹。

贫困的生活反而更加激发了陶渊明的想象力。在《桃花源记》中,他虚拟了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那里的人们过着一种“不知汉,无论魏晋”的生活,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陶渊明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和对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陶渊明内心深处仍然有着不灭的激情,在《咏荆轲》中,他借用古代神话表达了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这首诗一气呵成,感情真挚。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在诗歌创作上都受到他很大影响。他的名字和李白、杜甫一样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