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当我们敢于反思过去,并以坚定的态度去修正瑕疵的时候,还有什么能挡住前进的脚步?励精图治总是建立在对之前过错的认真总结上。
思己过而有悔,悔而改之,可称其为君子。国家也是一样,不断进行自我反省,才有恢复生机的可能性。所有的挽救都是为了明天,即使还有不测之灾,灾难终将过去。我们在往地震博物馆中放置我们的勇敢、善良、力量的同时,也将制度、人心、过去、现在、未来、经验、教训等关键词串联而成的泣血篇章一并装进去,祭奠逝者,思考我们这个“其命维新”的古国,怎样才能在一次次灾难中成长。
受难的主体是人,需要反省的也是人,避开灾难不说,探讨思考的主体依然是人,活着便是反思的前提。
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有一个经典镜头:当轮船一点点沉没,大海将生命和轮船一点点吞噬时,杰克用尽力气抱着露丝。他动情地大声喊叫:“露丝,你要答应我,好好活着。活着的,就好好活着吧。”无情的海水吞没了杰克,而露丝则被杰克奋力一推,从死神手里抢回了一条命。为了杰克,为了当年的承诺,露丝勇敢地活了下来,嫁人生子。“活着的,就好好活着吧。”这句话越来越多地被人提及。悲痛之后,重新上路,把悲痛化为前进的力量。
在珍贵的生命面前,谁也没有沉浸于悲伤之中的权利,没有停滞不前的理由。面对死亡,仍然要有好好活下去的勇气,让生命无惧于死亡。灾难之下不能磨灭的情感,无论是对死人的怀念,还是对生者的珍惜,都是对幸运者的鼓励。中世纪神学家吕斯布鲁克说过:“许多故事是让人死,上帝是让人活。战胜魔鬼,心灵需要巨大的滋养。”
灾害作为一种深重的苦难,不仅在于它那一瞬间的摧毁之力,更在于它以灾难记忆的方式留存心间,使苦难长期地延续。灾后需要重建的,不只是物质的家园,还有受难者的心灵家园。而重建物质与精神的家园,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对人生有新的价值评估,怀着对生命的尊崇,带上世人的关爱,在下一个起点出发。
从抗震精神到奥运精神
2008年5月28日,萨马兰奇老人通过电子邮件,向中国人民说了这么一段话:“中国人民在地震发生后,所彰显的与灾难顽强斗争的伟大精神,本质上和奥林匹克精神是相通的……抗震过程中需要智慧、速度和力量,这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格言是一致的。他们的顽强意志和挑战极限的精神,是对奥林匹克内涵的最好诠释。”
一个和中国有着不解情缘的老人把奥运精神和抗震精神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从空军强行空降汶川的身影,到解放军徒步入震中的坚定,到中华健儿为了争夺冠军日夜挥洒的血汗,再到几代人为了举办奥运执著的付出,都贯穿了中华民族为了生命、为了梦想的不懈追求。一百年来,中国式的智慧、速度和力量续写着中国人的更高、更快、更强。
我们的努力换来了民族梦想的实现,2008年8月8日的《人民日报》社论开篇连用了三个“今夜”来表达民族的激动:
“今夜,当五星红旗、五环旗在国家体育场冉冉升起,奥林匹克运动的宏伟篇章将翻开崭新一页。今夜,当奥林匹克会歌在万众瞩目中悠扬奏响,奥林匹克理想在古老的中华大地激情飞扬。今夜,当第29届奥运会的圣火燃亮北京的星空,人类文明的长河再次汇入来自东方的泉流。”
是的,“今夜”承载了太多,一个古老民族百年的梦想仿佛都积攒到了“今夜”。
一百多年前,当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邀请公文送达京城,正值中国内忧外患、大厦将倾的关头,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政府并不理解“田径”的含义,拒绝参加,令中国和第一届奥运盛事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擦身而过了,留下一段历史的空白和遗憾。
1908年5月23日,伦敦奥运会期间,《天津青年报》打出了三个沉重的问号:中国人何时能够参加奥运会?中国人何时能够在奥运会上获得奖牌?中国人何时能够主办奥运会?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人心中的历史叩问,在
岁月的角落中无从安放。而今天,《人民日报》用三个“今夜”郑重地给了三个充满期盼的问题最完整有力的回答。
完成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中国人用了一百年的时间。76年前,刘长春只身远涉重洋,拥有四万万人口的祖国,却只有他形单影只地立于此间,此情此景成了中华民族难以抹去的伤痛。29年前,中国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决心无可阻挡;15年前,蒙特卡洛申奥失利后“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的含泪誓言依然坚决;7年前,莫斯科的那个激动人心的夜晚让无数中国人一生无法忘怀。
中国的体育梦想印刻了百年来民族成长的曲线。晚清时代,弱国无外交,更不可能在体坛上获得应有的地位。中国人对参与的期盼和民族强大的梦想一起压在这个民族伤痕累累的肩膀上,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体育在这里已不仅仅是体育,它无法摆脱承载的色彩,它包含了太多。一个没有强大经济实力支撑的国家,难以有足够的力量来举办奥运;一个精神委靡、缺乏上进的群体,难以在竞技中占据上风。体育竞赛其实是多方面的竞争,体育水平直接折射了国家的精神面貌和实力。
从一个人的奥运到集中全民的力量举办奥运,我们付出的血汗组成泛黄的坐标,丈量着中国从落后走向强大的复兴之路。这是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的一个亮点,从战乱中的血雨腥风,到“鸟巢”上空熊熊燃烧的圣火,不变的,是拼搏精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紫禁城中轴线的29个焰火脚印,跨越百年时空,沉重而又轻灵,它把一个古老民族对奥运的不懈求索雕刻在人们心中。
世界的眼睛注视着那个在雾色中垂下夜幕的主场馆“鸟巢”。在这个华夏儿女挥洒自豪的夜晚,中国写意长卷缓缓展开,日月变幻,沧海桑田。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一个精妙的文化符号能够引起世界在同一时间的关注。那一夜的舞台属于中国式的自信,在韵味深刻的视觉盛宴中,全世界尽情享受着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这场文化盛典中,通过精心演绎的仪式,从百年屈辱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没有哪一个夜晚能让十三亿中华儿女如此寄情,没有哪一个夜晚能让世界如此关注中国。
三万多个昼夜,等来奥运,等来一颗强大自信的民族心灵。7年前那一夜的欢歌笑语今日再次在耳际响起,很多陌生人走上街头相拥而泣,眼泪静静地流淌,洗刷了百年来被称为“东亚病夫”的耻辱。
奥运把梦想送达北京,世界聚焦中国。能够看到奥运圣火的熊熊燃烧,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值得欣慰的幸事。能够举办奥运会,不但见证了一个国家有着很强的经济实力,也为国家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契机。一百年来的漫漫追梦,三十年前开始燃烧的期待,七年前的庄严承诺,如今浸润了每个人的心田。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我们向世界铺展了雄浑的画卷,在将来的几百年乃至上千年,我们的子孙后代都将铭记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