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 Chan Chan Archaeological Zone
所属地:秘鲁
年代:公元11世纪
发掘时间:20世纪初
在考古学家眼里,这个在契穆语中为“太阳”之意的考古区,已经在历史长河中变换了面貌,很难想象它已逝去的容颜,唯有建筑的营建逻辑和等级色彩还是牢牢地刻印在断壁残垣上。
伯塔德省特鲁希略城西北4公里的沙漠地区坐落着世界最大的土砖古城遗址——昌昌古城。15世纪初期,自诩为太阳子孙的印加部落以秘鲁的库斯科为中心,相继征服邻近的部族,建立了强大的印加帝国,包括四分五裂的昌昌王国也被纳入印加帝国版图。从此,这一地区也被置于印加帝国的统治之下。
早在印加帝国建立之前,这里城市规模巨大,贸易往来频繁,作为契穆王国的首都,它是南美洲最大的城市。然而,比起印加帝国的如日中天,昌昌一天天走向没落,几十年后,昌昌渐渐失去了在帝国中的分量,被彻底废弃。
目前,古城只挖掘出很少一部分。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土砖城占地约36平方公里,中心地带65平方公里,包括10个长方形的城堡。每个城堡平均长约400米,宽约200米,四周有高9-12米的围墙,最高的可达15米,墙基厚3米。根据已有发掘情况看,这座古城布局被严格地分为几个等级,反映出一种严谨的社会观念,当时社会似乎已经有了相对严密的等级制度。
据传,有个名叫内依姆拉普的人,从海上来到此地,建立起一座城市,此后他又往西去了。又传说这城与一条龙有关,这条龙创造了太阳与月亮。各种传说与神话明显流露出契穆帝国具有发展社会团体的强烈意识。在昌昌城里许多不同地区都出现排列成矩形的各种建筑物,这无疑是逻辑与秩序的象征。
在昌昌城中,土坯最是司空见惯,城墙和房屋的建筑材料都是土坯。土坯有大有小,依不同建筑物而定,彼此之间吻合度高。土坯常以品字形逐层砌造,用来抵抗地震的破坏。1970年的秘鲁大地震证明了这一切,后人修复的城墙倒了,残存的古城墙却安然无恙。原来,当年契穆人在建造这座土城所用的土坯是混合黏土、贝壳、沙砾磨成的细粉掺水成型,以火焙烧制而成,坚牢度不亚于现代混凝土。再加上当地干燥气候的眷顾,几乎终年无雨,才使得这些土坯建筑经受住了几百年的风雨洗礼。
昌昌城的中心是查珠第城堡,状似庙宇,其内有一个保存完好的议事厅。24个坐席围着矩形庭院的土墙,厅内部传声效果极佳,坐在不同座位上的人哪怕低语细言,都能被听得很清楚,这种传声效果几百年来没有变过。包括议事厅在内的建筑周围都修筑了防御性的土围墙。在昌昌城内十来个分散的建筑群中有些建筑外面的围墙高达91米。除此之外,周围还有巴拉科斯水库、一些居住区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平台等。
在其他一些意趣盎然的建筑物中,赫瓦卡·艾斯米拉达和赫瓦卡·阿克欧爱丽斯格外突出。赫瓦卡·艾斯米拉达又称绿宝石庙,发现于1923年,此后两年曾遭暴雨的袭击。该庙宇呈金字塔形状,有两个寺院平台,周围有珍贵的海底生物与鱼类浮雕。赫瓦卡·阿克欧爱丽斯也叫彩虹庙,这座塔形寺庙周围高墙林立,墙上雕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
1987年,人们在莫奇河谷靠近海的地方,发现了一系列壮观的金字塔。这一发现使人们重新了解了昌昌地区的文化特色。
太阳金字塔的年代应该更早于契穆帝国,据说是公元6世纪的产物。也有人认为它建于此后200—300年间。太阳金字塔是庞大的砖坯建筑,占地140平方米,在23米高处为一平台,平台高18米。旁边有一座较小的月亮金字塔,也建于同时代。月亮金字塔内的壁画技艺超群,盔甲、武器等一些无生命的东西在工匠们的手中得到复活,至今仍然存有无穷的张力,穿透尘封,重现金戈铁马、滚滚狼烟。
建筑学家认为两个金字塔是一个整体,很可能与葬祭有关。此外,人们还发现一个大墓地,那里曾有一些举行宗教仪式的建筑物。这些东西在莫奇卡陶器上也能见到,这一点更证实了这些建筑是公元6世纪的产物。
虽然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保障,但大自然的变幻莫测,盗宝者的破坏,加上暴雨和洪水,这些因素使这座举世闻名的古城处境艰难,遗迹陷入严重的威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