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历史常识
31284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不读历史的人是庸人;读尽历史而堕其之中的人是妄人;惟有读历史而知其兴亡得失。进而联系到现在,联系到自己,正确地解读自己的当下人生。科学地厘定自己未来的可能之路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英国诗人雪莱曾这样写道:“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因为历史往往会以惊人的相似度再次出现,如何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如何利用古人的智慧应对今天的现实生活,才是历史最重要的功用。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鉴”,“读史明智”,这些都是在强调历史学的现实指导作用,以及对个人、民族和整个人类的启示与帮助。司马迁说过:“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我国许多伟大的政治家、科学家都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当一个民族成为能够从历史中不断汲取力量、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反省的民族时,那这个民族必定会无比强大。

一,学史可以明事理。缺少历史文化底蕴的人有诸多弱点,如判断能力低,思维能力差。而了解许多古今中外大事的人,不仅仅体现在个人宽广知识面上,更重要是增长了见识,丰富了头脑,从历史的长河中明析了许多哲理。在针对历史人物、事件作品评时不至于使我们用孤立、片面的眼光看问题。例如,唐玄宗从统治前期取得“开元盛世”的大治,但在后期又爆发了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如将原因归于红颜祸水的杨贵妃,倒不如说唐玄宗色迷心窍,荒于政事,再加上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当道,多重的因素才致使大唐王朝从“安史之乱”后开始走了下坡路。因此,只有掌握一分为二的这把万能钥匙,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提高判别是非的能力,从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等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加强历史的横向、纵向联系与比较,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历史材料和人物言论的深层含义,才能拓宽思维的广度、深度,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学史可以明做人。学史明理不算,还要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算学有所成。历史是一面镜子,关键的是你要从这面镜子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或者是找到自己学习的榜样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你看到的是一种不畏死亡的英雄气魄;从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中,你看到的是革旧图新、为挽救民族危亡而献身的执著精神;从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中,你也看到了功败垂成后的不甘与无奈,而与之相对的是,从秦涧泉(清乾隆年间学者)的“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中,你也看到了卖国败类遗臭万年的可耻下场……

学史不仅让我们看清了忠臣与奸佞,正义与邪恶,更重要的是在我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道路上找到了衡量标尺。今天我们之所以要研究和学习历史,就是要继承古今中外的传统美德,弘扬正直坚韧、奋发向上的精神,摒弃贪欲本能,强化道德理念。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会更好地奉献社会,以更高尚的境界去做事,去做人。

三,学史可以明爱国。学习历史,还可增强国人的爱国主义热情。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成果点燃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陶瓷、丝绸、四大发明、万里长城、秦陵兵马俑等,都是世人赞不绝口的中华文明象征;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弥留之际留下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些历史名人的爱国名言,更是让我们倍受鼓舞,热血沸腾,激发了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了解历史,学习历史,必会让我们终身受益。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注重历史知识的实用性、全面性、趣味性等特点,不至于使其像教科书般读起来枯燥无味,晦涩难懂,而是通过历朝历代的著名人物、事件等知识要点来展现我国古代绚烂多彩的历史篇章,从而能让读者更轻松、更积极地畅游到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去发掘宝贵的人生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