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影响中小学生成长的66个人物
313400000039

第39章 避雷针发明者—富兰克林

如果灾难没有出现,那我们的恐惧是徒劳的;如果灾难已经发生,那恐惧只会增加我们的痛苦。

一个人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对于自己的能力永远不敢充分信任,甚至自己认为必将失败无疑。富兰克林1706年出生于北美的波士顿,他自幼聪慧好学,8岁时进一所公立小学读书,门门功课都名列前茅,被评为“全级之冠”。大家都说他将来一定会有出息,可是他家非常穷,两年后他就退学了。从11岁开始,他就在父亲开的小店里打杂。两年后,他又被送到詹姆斯开的印刷所去当学徒。

学徒的生活是艰苦的,但他借此机会读了许多书。每天晚上,他都躲在小阁楼里,点着牛油蜡烛看书,有时为了读一本好书彻夜不眠,第二天他的两只眼睛像熊猫眼一样。

几年之后,富兰克林长成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他已经厌倦了学徒的生活,决定到外面闯荡一番。17岁那年,他离开印刷所,搭上一艘去纽约的商船,开始了他只身漂泊的生涯。

在途中的一个晚上,他们遇到了一场大暴雨。闪电像一条条张牙舞爪的青蛇舐着海面,电光之后,一声声霹雳,船舱仿佛也要被震裂了。船上的旅客吓得抱成一团,非常害怕。有个水手还紧紧抱着富兰克林说:“上帝又发怒啦!上帝又发怒啦!”富兰克林也被这大自然的威力慑住了。从那一阵阵惊天动地的巨响中,他感受到了一种神秘的力量。这力量的根源在哪里呢?真是上帝吗?他不信,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他陷入了沉思当中。从这之后,他有了一个念头:一定要揭开雷电之谜。

他只身漂泊在纽约、费城、伦敦等地,生活非常艰苦,经历了人间的种种波折,尝尽了人间的艰辛。但他一直没有放弃过探索雷电秘密的努力。由于当时还没有人对电学做过深入的探索,所认富兰克林的进展很慢。

大约过了二十年,德国的克莱斯特和荷兰的马森布罗克几乎同时发现了“莱顿瓶”和震撼人心的电震现象,使人们对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次年,富兰克林在波士顿观看了一位名叫斯宾士的英国学者的讲学和表演,这位学者表演所用的仪器主要就是莱顿瓶和几根摩擦起电的玻璃棒和胶木棒。他用摩擦过的玻璃棒或者胶木棒可以把纸屑吸起来。

富兰克林观看了表演后大受启发。回到费城,他立刻做起试验来。起初,他模仿斯宾士的表演,做了一些简单的试验,但没什么发现。有一次,他把几只莱顿瓶联在一起,以加大电的容量。不料,他的夫人丽德不小心碰了一下连着莱顿瓶的金属棒,只听“轰”的一声,一团电光过后,丽德应声而倒,脸色苍白,足足躺了一个星期。这个意外事件吓了富兰克林一跳,同时也使他开了窍:那震耳的轰鸣、惊心动魄的电闪,多么像空中的闪电啊!许多年前那海上商船的一幕又浮现在他的脑海里,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反反复复的试验之后,他认为,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但是,这只是假设,怎么样才能证明它呢?一个更大胆的念头在他头脑里出现了:他要捕捉闪电。

于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用一块丝绸帕做成一只大风筝。他们还在风筝的骨架上装上金属丝,用来吸收雷电。

在一个黑云滚滚、雷声隆隆的夜晚,他们父子俩带着大风筝和一些莱顿瓶来到郊外。不一会儿,雷声越来越紧,狂风呼啸而过,富兰克林把风筝抛向空中,大声喊道:“跑!”威廉就在旷野里拼命地奔跑。风筝扶摇直上,升到高高的夜空中。富兰克林把铁丝的线团连在莱顿瓶上,从莱顿瓶上又拉出一根铁丝连在一根铜钥匙上。他的手紧紧地握着钥匙,眼睛死死地盯住风筝。

突然,一阵闪电掠过,连着风筝的纤维直立起来,同时富兰克林觉得手中也有被什么东西击中的感觉。他赶紧把钥匙一扔,钥匙刚好碰到莱顿瓶并且射出一串火花。富兰克林惊叫起来:“威廉,我受到电击了!我们终于证明了:闪电也是电!”富兰克林的设想被证明了,他的梦想也实现了。后来,富兰克林根据这一实验发明了避雷针。

精彩点评:

富兰克林虽然受的正规教育比较少,但他非常勤奋,或者向亲朋借书,或自己攒钱买书,靠刻苦自觉地学习,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从而为自己以后取得巨大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富兰克林的主要贡献,在科学方面,他是电学原理的创始人之一,发明了能节约燃料四分之三的新式火炉,发明了医学上使用的伸缩性的导尿管等;在政治上,参加了《独立宣言》起草工作;在外交上,迫使英国在1783年签订了美英和约,正式承认美国独立。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是他自己所说过的一句话:“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