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的目的充分而鲜明地描写事实里面所隐含的社会生活的重大意义。
1868年3月28日,高尔基出生在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城。高尔基的童年很不幸。他不到5岁时父亲病亡。高尔基先是被寄养在外祖父家。外祖父和两个舅舅凶残暴虐,他们经常打骂高尔基,根本不把高尔基当人看,像对待猪狗一样歧视高尔基。后来,外祖父干脆将高尔基又送回到母亲那里。那时,高尔基的母亲改嫁后随丈夫到了莫斯科。高尔基到莫斯科跟着母亲一块生活,日子也不幸福。继父挥金如土,是个有名的赌徒。他娶了高尔基的母亲后,时间不长便把全部家产赌光。无奈,他们一家又搬回到尼日尼。平日待儿子很冷淡的母亲,把高尔基送进一所最下等的库那支小学念书。天冷了,高尔基的外套和鞋早已穿破,母亲无钱买新的,只好让孩子穿她的旧鞋和外祖母的上衣改制的外套去上学,由此招致同学们的嘲笑和侮辱,甚至遭到个别教师的斥责和讥讽。
高尔基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读书,时时感到压抑。他从内心里厌恶这个“猪的学校”。在家里,他也同样遭到摧残。母亲在窘迫的生活中患了肺痨。他在隔壁的房间里,时常听到母亲痛苦的呻吟和剧烈的咳嗽声。眼看着自己出类拔萃、富有独立性的母亲变成了颓废憔悴、忍气吞声的怨妇,他那小小的心灵,不禁为母亲担忧和悲伤。严酷的生活锻炼了他,他不再沉默了,不再逆来顺受了,对不公平的事,他敢于反抗。一天,他忽然听见母亲的惨叫声,便立刻冲进母亲的房间,只见母亲跪在地上,继父正用脚凶狠地踢着母亲的胸膛。小高尔基怒不可遏,从桌上抓起一把刀,猛地向继父刺去。结果只擦破了继父的衣服和皮肤。事后,他对母亲说,他想先刺死继父,随后刺死自己。母亲抱起他,抽泣着说:“你要饶恕我,是我犯了罪。”由于这件事,继父对高尔基更加仇视了。不堪忍受侮辱的小高尔基倔强地夹起行李包,告别母亲,开始了艰苦的漂泊生活。
他忧郁地游荡在春水泛滥的伏尔加河上,只要有存身的地方,什么工作他都干。白天和搬运工一起干活,晚上跟他们一起过夜,哪怕一只破船也是他遮风避雨的地方。后来,他在一只叫“善良号”的轮船上找到了“洗碗碟”的差事。高尔基的顶头上司是厨师斯穆雷,这便是高尔基这个未来作家的“第一位老师”。斯穆雷是个退伍的近卫军下士,举动粗鲁,心地却善良。他文化不高,却爱书如命,他总是随身携带一个书箱,里边有各类书籍。高尔基高兴至极,从箱子里看到了果戈理、涅克拉索夫等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为此,高尔基称它为“世界上天的工余时间都让高尔基给他朗读,听着听着,厨师随着作品里的人的命运或放声大笑,或愁眉紧锁,甚至涕泪横流。这情景深深感染了高尔基,从而激起了他强烈的读书欲望。虽然高尔基从早晨六点钟忙碌到深夜,但他一有空就抓紧时间读书。不管到什么地方,也不管干什么活,他都搜罗各种书籍阅读。这段船上生活,对高尔基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16岁的时候,高尔基决心要去读书,上大学。他希望通过上大学为自己寻找光明的前途。于是高尔基来到了喀山,但是对一个穷孩子来说,填饱肚子都得努力挣扎一番才行呢,上大学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每天一早就出去找活儿干,跟流浪汉们一起劈柴,搬运货物,晚上就住在城市的公园里,岸边的窑坑里,甚至树洞里,沟渠边。他不再对上大学抱什么期望了,他清楚地知道,社会就是自己的大学,在社会的大课堂里,他将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后来,高尔基根据自己的经历,写出了他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些作品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
精彩点评:
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的文学作品广泛概括了19世纪70~80年代的俄国社会生活,描写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遭遇,歌颂了他们的优秀品质,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此外,对于每个人来说,贫困也是一种财富。高尔基在小时候不向命运低头、勇于和生活作斗争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